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李虎才

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李虎才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文献综述

李虎才[1](2016)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滑膜厚度等项目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疗效监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滑膜厚度、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2010年联合推出的RA诊断标准的130例RA患者,按照病程分为早期RA组患者90例[病程均小于1年,入院前未使用过抗风湿缓解病情药(DMARDs)治疗],中晚期RA组患者40例(病程大于2年)。早期RA组患者按病情活动评分(DAS28)分别进行评分,以DAS28>3.2为准判断为病情活动,将早期RA患者分为早期RA活动组58例,缓解稳定组32例。(2)选取其他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非RA)52例及健康无偿献血者45例。(3)对早期RA患者行血沉(ESR)检测。对所有入选者行双腕、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滑膜厚度检查,于滑膜最厚处测量其厚度。对所有入选者分别测定空腹血清ICTP、RF、抗CCP抗体。(4)早期RA组分别记录年龄、性别、身高(mm)、体重(Kg)、工作性质(体力、脑力)、晨僵时间(h)、关节压痛、肿胀数、病情活动评分(DAS28)、健康问卷(HAQ)、疼痛指数(VAS评分),并给予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甲氨蝶呤(MTX)+来氟米特(LEF)]治疗,关节疼痛明显时予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及(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改善症状,随访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叁个月、半年期的血清抗CCP抗体、ICTP、RF及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1)抗CCP抗体、RF在早期、中晚期RA组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及健康对照组,在中晚期RA组水平明显高于早期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在非RA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抗CCP抗体在非RA组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ICTP在中晚期RA组水平明显高于早期RA组,在非RA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在早期RA组水平高于非RA组,但无显着差异(P>0.05)。滑膜厚度在早期ra组、中晚期ra组高于非ra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晚期ra组略高于早期ra组,在非ra组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早期ra组中rf、抗ccp抗体、ictp在活动组水平高于缓解稳定组,有显着差异(p<0.05),滑膜厚度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工作性质在早期ra活动组与缓解稳定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关节压痛、肿胀数、晨僵时间(h)、vas评分、haq、das28在两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3)早期ra组中ictp与关节压痛、肿胀数、vas评分、das28呈正相关(p<0.05),与晨僵时间(h)、haq无相关性(p>0.05);滑膜厚度与上述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ictp、滑膜厚度与抗ccp抗体、rf之间无相关性(p>0.05),滑膜厚度与ictp无相关性(p>0.05),抗ccp抗体与rf之间呈正相关(p<0.05)。(4)四项检测指标中滑膜厚度敏感度最高(87.8%),高于rf(74.4%),但特异度最低(65.4%)。抗ccp抗体具有最高的特异度(94.2%),且有较高的约登指数(0.642)和阳性预测值(95.5%)。四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早期ra诊断的特异度:抗ccp+ictp特异度达98.7%,抗ccp+rf+ictp特异度达99.3%,抗ccp+ictp+滑膜厚度特异度达99.5%,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虽为27.4%,特异度为100%,对早期ra诊断的敏感度下降,但特异度明显提高。(5)早期ra组给予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关节疼痛明显时可给予nsaids药物及(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改善症状],分别随访并记录上述四项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叁个月及半年期的变化。抗ccp抗体、rf在半年期及叁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半年期与叁个月相比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ctp、滑膜厚度在叁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较前有所下降,在半年期与叁个月、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结论:1.血清抗ccp抗体在早期ra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血清ictp能发现ra早期出现的骨质破坏,滑膜厚度明显增生对血清学指标(如抗ccp抗体、rf阴性)的早期ra有临床诊断价值。2.多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ra诊断的准确率,上述四项指标联合检测早期ra的特异度可达100%。3.动态联合检测上述四项检测指标能有效监测RA病情进展和骨质破坏,为临床掌握最佳治疗时机、评价疗效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6-01)

穆亚宏,刘小玲,王蔼萍,王莉莉[2](2014)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关节病性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性银屑病(PS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变化,探讨ICTP检测在PSA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2008年5月一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A患者21例,并给予药物联合治疗,于第0、6个月分别留取患者血清并与寻常性银屑病5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和健康人群88例作对比分析。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和血沉(ESR)。结果:ICTP在PSA和RA患者中显着升高(P<0.01);治疗后PSA患者血清中的ICT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PSA患者血清中ICTP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而降低,提示检测血清ICTP的变化对PSA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皮肤科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朱国民[3](2013)在《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用药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择RA患者129例,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2种药物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淸中ICTP,同时测定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并记录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RA患者治疗前血清ICTP、RF、ESR及DAS28分别为(5.71±0.49)μg/L、(209.42±129.11)IU/mL、(89.59±19.38)mm/h、4.38±2.01;联合用药治疗后6个月上述4项指标明显下降,分别为(2.86±0.36)μg/L、(37.98±3.09)IU/mL、(30.79±8.77)mm/h、2.76±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明显相关(r=0.388,P=0.019),与RF(r=0.08,P=0.70)、ESR(r=-0.11,P=0.32)无相关性。结论血清ICTP检测对RA治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3年12期)

孙晓辉[4](2013)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良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以评价ICTP在良恶性骨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0年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78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49例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10例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19例为骨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骨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正常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他们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 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3.34)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μg/L、(8.02±6.19)μg/L、(8.14±5.45)μg/L.A组中叁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组,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与继发性恶性骨肿瘤、骨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CTP是反映骨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对良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于国芳,陆鑫丽[5](2013)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等项目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等项目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对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RA患者249例,采用ELISA定量检测血清ICTP、MMP-3、抗CCP抗体,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RF。结果:(1)ICTP、MMP-3、抗CCP抗体及RF在早期RA中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早期RA组的ICTP、MMP-3的水平与CRP、关节肿胀指数、压痛指数、ESR、X现分期评分及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评分成正相关。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诊断不明的关节炎患者、症状不典型或症状典型RF阴性者可以联合检测这四种抗体,可降低RA的漏诊率。动态测定ICTP、抗CCP抗体、RF、MMP-3能更有效地及时监测RA的疾病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于国芳,陆鑫丽[6](2013)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基质金属酶-3等指标的检测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基质金属酶-3(MMP-3)、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检测及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度在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13例RA患者(早期RA组92例、中长期RA组121例)、43例非RA的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ICTP、MMP-3及抗CCP抗体;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RF。结果 ICTP、MMP-3、抗-CCP抗体、RF在早期RA诊断中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21μg/L、67.45 ng/mL、15.45 U/mL、12.35 U/mL,灵敏度分别为74.0%、63.4%、52.4%、55.3%,特异性为95.5%、81.8%、95.5%、90.9%。RA各组RF、抗C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非RA组(P<0.01),ICTP、MMP-3、RF在非RA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TP在早期RA与非R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分期中Ⅰ期患者的ICTP、MMP-3、抗CCP抗体及RF水平与Ⅱ、Ⅲ期、Ⅳ期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Ⅱ期患者ICTP、MMP-3及抗CCP抗体水平与Ⅲ、Ⅳ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RF水平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检测ICTP、MMP-3、抗CCP抗体和RF能提高RA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动态联合检测可有效监测RA病情进展。(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期刊2013年05期)

黄芸[7](2013)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检测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pyridinoline-cross-linked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ⅠCT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KP)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转移性骨肿瘤患者血清49例,无骨转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56例和健康人群血清50例,测定血清ⅠCTP、B-AKP浓度。结果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组血清ⅠCTP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01),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71);血清B-AKP值在骨转移性肿瘤患者中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P均<0.001),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45);两者联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88.0%。结论血清ⅠCTP、B-AKP联合检测用于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可以增加敏感度,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健康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葛艳玲,张会英,邹文蓉[8](2011)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原发性良性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骨肿瘤科收治的42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34例良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ICTP水平。结果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组的ICTP水平为16.91±10.73μ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良性骨肿瘤组ICTP水平为5.70±4.40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骨肿瘤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CTP对骨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53%。结论血清ICTP可作为原发性骨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一个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1年05期)

陈耀辉[9](2011)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淋巴瘤脊柱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手术和化疗的44例淋巴瘤脊柱转移患者,以ELISA检测患者术前血清ICTP水平,并以此分为ICTP升高组和ICTP正常组,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时间有无差异。结果 ICTP升高组患者治疗后3年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比ICTP正常组患者(25个月)少(P<0.05)。结论 ICTP是影响淋巴瘤脊柱转移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1年05期)

余秋云,戴金华,廖于峰,魏任雄,李峰[10](2010)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检测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入选的86例RA患者、41例非RA患者及正常对照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CTP。结果:血清ICTP在RA组、非RA组中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非RA组比较,RA组血清ICTP含量及阳性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TP可作为RA患者关节损伤指标,对判断病情活动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关节病性银屑病(PS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变化,探讨ICTP检测在PSA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西安市第五医院及西北工业大学医院2008年5月一201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PSA患者21例,并给予药物联合治疗,于第0、6个月分别留取患者血清并与寻常性银屑病52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80例和健康人群88例作对比分析。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和血沉(ESR)。结果:ICTP在PSA和RA患者中显着升高(P<0.01);治疗后PSA患者血清中的ICTP浓度明显下降(P<0.01)。结论:PSA患者血清中ICTP浓度明显升高并且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而降低,提示检测血清ICTP的变化对PSA患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参考文献

[1].李虎才.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滑膜厚度等项目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疗效监测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6

[2].穆亚宏,刘小玲,王蔼萍,王莉莉.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关节病性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4

[3].朱国民.血清I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评估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2013

[4].孙晓辉.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5].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于国芳,陆鑫丽.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等项目对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测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

[6].董奕裕,张新根,陆建良,于国芳,陆鑫丽.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基质金属酶-3等指标的检测及意义[J].检验医学.2013

[7].黄芸.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3

[8].葛艳玲,张会英,邹文蓉.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在原发性骨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

[9].陈耀辉.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1

[10].余秋云,戴金华,廖于峰,魏任雄,李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

标签:;  ;  ;  ;  

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论文-李虎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