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

◇陈玲霞

(陕西省平利县教研师训中心平利725500)

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能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提高学习效果。数学课堂,特别是低年级数学课堂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逐步培养其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各项能力。最终达到快乐学习,发展思维,健康成长的目的。

据调查,现在还有很多的低年级数学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活动不够重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害怕不能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害怕给课堂管理带来不便,三是受环境、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其实不然,如果不让孩子真正参入教学活动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更大的弊端。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逐步减退,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日益下降,在学习方法也只会创新缺失、循规蹈矩、机械记忆,甚至会扼杀孩子好动的天性。鉴于此,我认为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特别有必要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尽力调动小学生的各项感官机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一、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做好课堂前奏导入。精辟的课堂导入,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为了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我在教学的准备阶段为每个学生准备9个纸盘和苹果,在课堂上课做起了分苹果游戏:第一步,让学生把9个苹果放在9个盘子里,要求每盘放的苹果要一样多,可以分几盘?第二步,9个苹果每2个一盘可以分几盘?每盘4个、5个、6个呢?通过提供给孩子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既生动形象,吸引学生自己去实践,又锻炼了学生多种感官并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顺势从中抓住学生分不完的情况,揭示课题,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了。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抓好新授课程教学。如何有效的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新授课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1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小棒)的时候,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棒,通过用自己不同的方法了解8的组成并汇报交流。通过这样的多种感官操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口、眼、手等各种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础阶段,在教学中感知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教学中,通过学生操作直观教具获得表象,使学生感知清晰、鲜明、生动,引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特别是在教学比较机械的学习材料时,可以把它们和儿童感兴趣的图画,儿歌联系起来,听听看看,说说写写,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听、看、说、做、想等方面有机结合,学有所得。

三、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抓好巩固练习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在主动、活泼、愉快中学习,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20以内进位加法的新授内容完成后,我采用了以下步骤形式复习”凑十法”(1)一边打出手势8,一边说我是8,要凑十,还需2。学生说,我是2,与8好凑成10。(2)教师在黑板上写好了7+5,然后对学生说:“我是7要凑十,还需3。”让另一生说:“我是5,5可以分成3和2,给你3。”师:“我凑十。”生:“我剩2。”师生:“我们合起来刚好是12。”(配合手势)开火车,念儿歌:7+5,看到7,想到3,把5分成3和2,3和7凑成十,十加2得12。整体看来,上述练习进行的效果很不错,学生的兴趣很高,既可以与老师合作练习,也可以自己找朋友练习,还可以念儿歌,动小手。这样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练习本身就符合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学得灵活、轻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活动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但不能盲目应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不能单独的进行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相融合,切勿流于形式。

二是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要有创新,切忌一成不变。机械重复的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活动往往是事倍功半,扼杀学生的求知欲,积极性。

三是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不可堂堂都用,整堂都用。俗话说:“好药也不可当饭吃。”应具体情况选择方法。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

多种感官并用,虽为学生建立直观形象提供了丰富的表象,但不是说,这时孩子只要有形象思维就够了,不可忘了在形象思维达到一定程度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标签:;  ;  ;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多种感官并用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