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诱变驯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耐高温,嗜酸乳杆菌,紫外诱变,高温驯化
诱变驯化论文文献综述
饶甜甜,郭虹雯,赵惠茹,刘志彬,张雯[1](2018)在《紫外诱变及高温驯化联用筛选耐高温嗜酸乳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乳杆菌作为益生菌在微生态制剂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耐温性不佳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为了开发可在常温下保藏的耐温型嗜酸乳杆菌,以嗜酸乳杆菌FZU-LA1301为出发菌株,通过一系列紫外诱变及高温梯度驯化的方式,筛选获得一株耐温性优良的嗜酸乳杆菌突变菌株FZU-LA1301X。经过诱变驯化,该菌株的适应温度从37℃提高至45℃;生长稳定期从24 h缩短至15 h;厌氧环境下其生长稳定期的活菌数达8.24 lg(CFU/m L);发酵液p H值无显着变化,维持在4.0;将两株菌株冷冻干燥后置于常温贮藏,原始菌株FZU-LA1301活菌数平均1~2 d下降1个数量级,而驯化后菌株平均5~6 d下降1个数量级,稳定性较驯化前有较大的提升。突变菌株用胃蛋白酶、胰酶、胆盐分别处理3,24,24 h后,具有一定的胃蛋白酶、胰酶、胆盐耐受能力。本研究所得嗜酸乳杆菌突变菌株FZU-LA1301X相比于原始菌株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耐消化能力和常温稳定性,该菌株可用于发酵生产的无需低温保藏的微生态制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林贝,李健秀,刘雪凌[2](2018)在《紫外诱变结合驯化提高酿酒酵母对抑制物耐受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抑制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紫外诱变结合驯化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选育,对筛选出的叁株菌株Sc4126-1、Sc4126-2、Sc4126-3在复合抑制剂和单一抑制剂存在下对比考查其发酵性能。[结果]相比原始菌株,3株菌株对抑制剂的耐受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复合抑制剂存在下,优势菌株Sc4126-1发酵时间为48 h,乙醇平均产率0.19 g/L·h,而原始菌株Sc4126发酵时间138 h,乙醇平均产率0.06 g/L·h,相比原始菌株,优势菌株发酵时间缩短65.22%,乙醇平均产率提高2.17倍。对于单一抑制剂,改造后的菌株对糠醛、香草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而对乙酸的耐受性提高较少。[结论]通过紫外诱变结合驯化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抑制剂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程军,杨宗波,黄云,卢鸿翔,周俊虎[3](2016)在《核诱变驯化微藻固定燃煤烟气中的CO_2》一文中研究指出当诱变剂量为500,Gy时,微拟球藻(简称Nanno)生物质密度比诱变出发株(0,Gy)增加了16.7%,.利用6%,体积分数CO_2驯化培养7,d后,Nanno 500,Gy的最大生物质干重密度为1.89,g/L,比Nanno的0.81,g/L提高了近100%,.微拟球藻的F/2培养基采用10,mmol的硝酸根和0.82,mmol的磷酸根,并且按照批量添加的方式,生物质干重密度最高达到4.26,g/L.将藻种应用于工业养殖过程中,当电厂烟气流量达到150,m~3/h时,溶液中的溶解碳量提高到7.2,mmol,微藻生长速度达到了25.7,g/(m2·d).(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陈妍,刘婷,毛斌,王强,潘菲[4](2016)在《硒浓度梯度驯化结合紫外诱变法选育富硒酵母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高产富硒酵母,通过硒浓度梯度驯化啤酒酵母Sac.cerevisiae Fec205、戴氏酵母Sac.delbrueckii Fec209、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Fec2011等3株酵母菌,结果显示啤酒酵母Sac.cerevisiae Fec205比其他2株酵母的耐硒性能更强。因此以啤酒酵母Sac.cerevisiae Fec205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诱变以提高其富硒能力。通过硒抗性筛选,挑取出6株生长快、菌落大的突变菌株单菌落。取发酵培养基中生物量大的3株酵母菌Sac.cerevisiae Y-3,Y-4,Y-1,接种于硒浓度为40μg/ml发酵培养基,结果显示选育出的3株诱变后的啤酒酵母Sac.cerevisiae Y-3,Y-4,Y-1的硒含量分别为932、832、915μg/g,其中最高的Y-3比原始菌株啤酒酵母Sac.cerevisiae Fec205的硒含量增长50.08%、生物量提高了50.97%。(本文来源于《粮食与饲料工业》期刊2016年04期)
饶甜甜,刘志彬,张雯,倪莉[5](2015)在《紫外诱变和高温驯化复合筛选耐高温嗜酸乳杆菌》一文中研究指出嗜酸乳杆菌CICC6081是一株益生菌,可用于生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但该菌株耐热性不佳,常温下易失活,不利于保存。本研究以该菌株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高温驯化筛选耐高温的嗜酸乳杆菌。经过系列紫外诱变及高温驯化最终获得一株温度耐受力较高的菌株FST6081-X。本研究还对该诱变菌株的耐温性、生长特性、产酸能力及耐消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诱变及驯化后该菌株的适应温度从37℃提高至45℃;生长稳定期从24h缩短至15h;厌氧环境下其生长稳定期的活菌数达8.24 log CFU/mL;发酵液pH值无显着变化,均为4.0;菌株在胃蛋白酶、胰酶、胆盐分别处理3、24、24小时后,菌株存活率分别为:101.58%、95.86%和100.83%,具有较高的耐消化能力。本研究所获得的嗜酸乳杆菌菌株FST6081-X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因此使用该菌株发酵生产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具有稳定性更好的优势,用以代替传统的酸化剂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21)
金超楠,刘莉,史吉平,孙庆元[6](2015)在《离子束诱变与连续驯化选育耐毒性产丁醇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离子束注入的方法对丁醇发酵菌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NCIMB 8052进行诱变,筛选得到了突变株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CN18,相对于出发菌株,该突变株的丁醇产量从9.9 g/L增加至12.8 g/L,提高了29.3%;总溶剂产量从13.4 g/L增加至18.2 g/L,提高了35.8%。该突变菌株连续传代20次,溶剂产量稳定,菌株无明显退化。使用含木质素降解产物的培养基对该菌株进行连续培养驯化,最终获得一株耐木质素降解产物的高产突变株,命名为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CN88,其耐受木质素降解产物的质量浓度提高至1.0 g/L。在0.6 g/L、0.8 g/L、1.0 g/L的抑制物质量浓度下发酵,可分别产总溶剂15.2 g/L、14.4 g/L、12.7 g/L。(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5年06期)
冯佳[7](2014)在《核诱变和盐度驯化硅藻生长富集油脂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吸收太阳能以制备生物柴油等清洁能源对于解决当前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污染严重和日益短缺的危机与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硅藻在生长速度和油脂含量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成为国内外制取生物柴油的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核诱变和盐度驯化硅藻生长富集油脂的反应过程,分析了藻种经历核诱变,盐度胁迫以及缺氮缺硅前后的关键基因变化,揭示了硅藻生长富集油脂的代谢通路调控机理。本文以菱形藻Nitzschia sp.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采用60Co-γ射线核诱变和高盐度驯化方法,提高了菱形藻生长富集油脂能力。实验发现核辐射剂量为900Gy时筛检得到的菱形藻突变体的生物质密度比野生藻种增加了53.8%,油脂干重产量提高了28.1%。对菱形藻突变体通过30‰高盐度的梯度驯化,细胞内油脂含量由11.8%提高到27.20%。当培养基中同时缺N和缺si时,此突变优势藻株(Nitzschia ZJUl)的油脂含量提高到51.22%。针对藻株Nitzschia ZJU1进行了转录组的测序和不同盐度条件下细胞中基因表达图谱的测定,并对参与脂肪酸和TAG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进行了重建。实验发现在海水培养藻Nitzschia ZJU1中,脯氨酸、ABC转运蛋白、蛋白酶体、谷胱甘肽、碳的固定、氮素代谢的通路均有较大差异。在脂类代谢相关的几个通路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β-酮脂酰-ACP合酶Ⅰ和Ⅱ和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等关键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上调。本文利用137cs-γ射线对经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后的高产油突变藻株Nitzschia ZJU1进行二次核辐射,利用尼罗红荧光方法筛选获得两株单细胞的高产油突变藻株Nitzschia ZJU2和Nitzschia ZJU3,其油脂产量相比于藻株NitzschiaZJUl由209.90mg/L分别提高到245.52mg/L和311.60mg/L。利用Illumina测序平台进行藻Nitzschia sp细胞的转录组测序,分析了原始Nitzschia sp.藻株和通过两次诱变后筛选出的具有生长快、产油高优势的藻株Nitzschia ZJU2与脂质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细胞生长、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9条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参与脂质合成的相关基因,如ACCase、DGAT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上调,这些代谢通路的变化以及基因表达的上调促进了细胞的生长以及脂类的合成,提高了细胞的油脂产量。另外,通过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发现藻株Nitzschia ZJU2中有40795个非同义突变,这也发映出核辐射对于藻株突变的影响。本文对二次诱变藻种通过培养基缺氮缺硅和加磷调控突变体生长的油脂含量,将Nitzschia ZJU2和Nitzschia ZJU3的油脂含量由22.57%分别提高到55.21%和53.66%。并且其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热值可达41.50MJ/kg.同时本文对缺N和缺Si培养条件下的藻株进行基因表达谱的测定,发现同时缺N和缺Si培养条件下有4,598个基因表达量下调,3,063个基因表达量上调,其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等许多与脂类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本文首次选用可调角度式的封闭式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容积30L)对二次诱变藻株Nitzschia ZJU2进行中试实验。采用优化培养基得到硅藻生物质产量为1.73g/L,进行缺氮缺硅胁迫调控使细胞油脂含量从17%提高到50%,提取油脂制取生物柴油的热值达到40MJ/kg.说明了二次诱变藻株Nitzschia ZJU2具有生长快和含油高的优势、以及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9-01)
张丽丽,沈兆兵,史吉平,刘莉[8](2013)在《紫外诱变和丁醇驯化复合选育高产丁醇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CIMB 8052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诱变和高丁醇环境驯化相结合的方法复合选育,最终获得一株耐丁醇的高产突变株,命名为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ZL01。与出发菌株8052相比,ZL01对丁醇初始浓度的耐受能力从10g/L提高到11g/L。5L发酵罐的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丁醇的产量从10.34g/L增加为15.01g/L,提高45.16%;总溶剂从12.87g/L增加为19.55g/L,提高49.01%;发酵周期缩短4h,发酵强度从0.27g(/L.h)提高为0.44g(/L.h),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该菌株连续传代20次,溶剂产量稳定,菌株无明显退化。(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3年05期)
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9](2013)在《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着优于其他3株。(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徐日益,梁磊,郭艺山,高亚飞,高俊永[10](2012)在《耐高渗糖蜜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逐级驯化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酿酒酵母AS2.1189为出发菌,经过紫外诱变驯化100代,筛选得到B2和A17驯化株。将其接种于34゜Bx糖蜜发酵培养基,结果 A17发酵速率提升约12%,B2发酵速率提升约6%,表明驯化株耐高渗性能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2年06期)
诱变驯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提高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木质纤维素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发酵抑制物的耐受性。[方法]采用紫外诱变结合驯化对工业酿酒酵母Sc4126进行选育,对筛选出的叁株菌株Sc4126-1、Sc4126-2、Sc4126-3在复合抑制剂和单一抑制剂存在下对比考查其发酵性能。[结果]相比原始菌株,3株菌株对抑制剂的耐受性均不同程度地提高。在复合抑制剂存在下,优势菌株Sc4126-1发酵时间为48 h,乙醇平均产率0.19 g/L·h,而原始菌株Sc4126发酵时间138 h,乙醇平均产率0.06 g/L·h,相比原始菌株,优势菌株发酵时间缩短65.22%,乙醇平均产率提高2.17倍。对于单一抑制剂,改造后的菌株对糠醛、香草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而对乙酸的耐受性提高较少。[结论]通过紫外诱变结合驯化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工业酿酒酵母Sc4126对抑制剂的耐受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诱变驯化论文参考文献
[1].饶甜甜,郭虹雯,赵惠茹,刘志彬,张雯.紫外诱变及高温驯化联用筛选耐高温嗜酸乳杆菌[J].中国食品学报.2018
[2].林贝,李健秀,刘雪凌.紫外诱变结合驯化提高酿酒酵母对抑制物耐受性[J].生物技术.2018
[3].程军,杨宗波,黄云,卢鸿翔,周俊虎.核诱变驯化微藻固定燃煤烟气中的CO_2[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6
[4].陈妍,刘婷,毛斌,王强,潘菲.硒浓度梯度驯化结合紫外诱变法选育富硒酵母菌研究[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6
[5].饶甜甜,刘志彬,张雯,倪莉.紫外诱变和高温驯化复合筛选耐高温嗜酸乳杆菌[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5
[6].金超楠,刘莉,史吉平,孙庆元.离子束诱变与连续驯化选育耐毒性产丁醇菌株[J].中国酿造.2015
[7].冯佳.核诱变和盐度驯化硅藻生长富集油脂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
[8].张丽丽,沈兆兵,史吉平,刘莉.紫外诱变和丁醇驯化复合选育高产丁醇菌株[J].中国酿造.2013
[9].尹婷,徐秉良,梁巧兰,古丽君,李荣峰.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J].草业学报.2013
[10].徐日益,梁磊,郭艺山,高亚飞,高俊永.耐高渗糖蜜酿酒酵母的紫外诱变逐级驯化选育[J].甘蔗糖业.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