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基磺酸酯论文-冯志刚

芳基磺酸酯论文-冯志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基磺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芳基磺酸酯,亚磷酸酯,钯,交叉偶联

芳基磺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冯志刚[1](2018)在《钯催化的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膦类化合物在很多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引起了科学家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多年以来,虽然已经出现了多种合成芳基膦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但是去寻找更加合理、高效地方法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在过渡金属钯的催化下,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不断优化,高效地实现了芳基磺酸酯和亚磷酸酯与的交叉偶联,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了手性N/P配体的合成当中。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方面:1.在合成反应底物方面,我们选用手性联萘酚做为初始原料,在碱性的环境下与叁氟甲磺酸酐反应,获得了联萘双叁氟甲磺酸酯。粗产品经甲醇结晶纯化之后,我们用过渡金属钯做催化剂,CO做羰基源,控制反应温度得到单酯化合物。路线简单方便,总收率为50%。2.我们以联萘酚单酯化合物为原料,用过渡金属钯做催化剂,通过改变溶剂和配体来调控底物与催化剂的配位能力,发展了一种高效地实现联萘双叁氟甲磺酸酯与多种P─H试剂的C─P键偶联的方法,收率高达96%。在该方法的实用性研究当中,我们成功地将此方法应用到了手性恶唑啉─膦配体的合成当中。经过五步反应以47%的收率完成该配体的合成,这也证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期刊2018-05-25)

冯志刚,谢小敏,张兆国[2](2018)在《钯催化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膦化合物在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及生物化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C—P键的偶联反应是合成有机膦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使用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在金属钯催化下的交叉偶联反应,高效地实现了一系列有机膦化合物的合成,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了手性N/P配体的合成中.(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桢[3](2016)在《镍—咪唑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芳基磺酸酯的Suzuki偶联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镍Ⅱ-咪唑并[1,2-α]吡啶金属化合物,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催化芳基磺酸酯与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中。一、镍Ⅱ-咪唑并[1,2-α]吡啶金属化合物的合成1.以α-溴代苯乙酮与2-氨基吡啶为原料,在NaHCO3作用下乙醇溶液中回流反应7-8小时,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化合物(1)。2.以NBS为溴源,对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化合物(1)在乙腈溶液中进行溴化,回流反应1h,蒸干溶剂,柱层析分离,得3位溴代苯基咪唑并[1,2-α]吡啶化合物(2)。3.以NiBr2为镍源,PPh2为辅助配体,对化合物2进行镍化反应,经Zn粉还原,得NiⅡ-咪唑并[1,2-α]吡啶化合物3。二、芳基磺酸酯与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首先以4-甲氧基苯磺酸酯和苯硼酸为模板反应,考察了碱、配体、溶剂以及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立反应条件为:芳基磺酸酯(1 eq),芳基硼酸(1.5 eq),催化剂3用量为10 mol%,甲苯(2 mL),120℃氩气保护条件下史莱克管中反应10 h。在优化反应条件下,拓展了34个不同的底物,发现一系列富电子或缺电子的芳基磺酸酯均能很好地与芳基硼酸进行Suzuki偶联反应,并成功获得了不同的偶联产物,目标产物均经过1HNMR等表征手段进行确证。(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朱静[4](2013)在《无催化剂条件下芳基磺酸酯合成芳基烷基醚及二苯基醚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基烷基醚及二苯基醚是有机合成中十分重要的合成砌块和中间体,它们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天然产物、材料和农药等领域。本文提出在无纳米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仅用苯磺酸芳基酯与醇类,苯磺酸烷基酯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酚类合成芳基烷基醚;以及用邻硝基苯磺酸芳基酯与带有不同取代基的酚类合成邻硝基取代的带有不同官能团的二苯基醚的新方法。分别对这两类体系的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得出:苯磺酸芳基酯与醇类反应时最优条件是65℃下2当量的K2CO3作碱,相应的醇既作为反应物,同时也是反应溶剂,用量为0.5mL。标准底物获得了 86%的收率,底物广谱性研究表明,除异丙醇作试剂时,不发生反应,其他醇类都取得了中等到好的收率。该条件同样适用于对甲苯磺酸烷基酯与酚类的偶联,结果得出:对于一系列给电子与吸电子的苯酚衍生物,反应大部分可以取得中等到好的收率。邻硝基苯磺酸芳基酯与相应酚类反应的最优条件是100 ℃下,3当量的K3PO4作碱,1mL甲苯作溶剂,结果得出:对于一系列给电子及吸电子基的苯酚衍生物和各种有立体位阻结构的苯酚,大部分可以取得中等的收率。同时发现邻硝基苯磺酸芳基酯在苯酚不存在的情况下仍能生成相应的邻硝基二苯基醚,但是此时相对的收率较低;因此在想获得带有不同取代基的邻硝基二苯基醚时,必须防止邻硝基苯磺酸苯酯自身生成邻硝基二苯基醚,因此需使用邻硝基苯磺酸芳基酯与相应的苯酚反应。(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张亮,吴劼[5](2006)在《金属催化下芳基磺酸酯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金属催化下芳基磺酸酯作为底物参与形成碳—碳键、碳—氮键的偶联反应,如Suzuki-Miyaura反应、Sonogashira反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6年03期)

庄美华,余碧钰,邵建国[6](1999)在《叁硒硼氢化钠对芳基磺酰氯、芳基亚磺酸钠和芳基磺酸酯的还原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硒硼氢化钠(NaBH2Se3)是一种新型还原剂,其还原能力强于硼氢化钠(NaBH4).在乙腈(CH3CN)溶剂中,它可直接还原芳基磺酰氯(ArSO2Cl)至相应的二硫化物(ArSSAr),产率比单独使用NaBH4作还原剂的高.在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也可将芳基亚磺酸钠(ArSO2Na)、芳基磺酸酯(ArSO3Ar′)直接还原为相应的二硫化物,而在同样的条件下,单独用NaBH4却不能还原芳基亚磺酸钠和芳基磺酸酯(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02期)

芳基磺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机膦化合物在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及生物化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C—P键的偶联反应是合成有机膦化合物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通过使用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在金属钯催化下的交叉偶联反应,高效地实现了一系列有机膦化合物的合成,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了手性N/P配体的合成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基磺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冯志刚.钯催化的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8

[2].冯志刚,谢小敏,张兆国.钯催化芳基磺酸酯与亚磷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J].有机化学.2018

[3].李桢.镍—咪唑并吡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芳基磺酸酯的Suzuki偶联反应[D].郑州大学.2016

[4].朱静.无催化剂条件下芳基磺酸酯合成芳基烷基醚及二苯基醚反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5].张亮,吴劼.金属催化下芳基磺酸酯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6

[6].庄美华,余碧钰,邵建国.叁硒硼氢化钠对芳基磺酰氯、芳基亚磺酸钠和芳基磺酸酯的还原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标签:;  ;  ;  ;  

芳基磺酸酯论文-冯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