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沉积镍涂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形极限图(FLD),电沉积镍涂层,分散颈缩,塑性成形
电沉积镍涂层论文文献综述
周里群,李玉平,龙文宝[1](2012)在《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右边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材料实际应力应变曲线,运用多项式拟合法计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对冲压过程中涂层薄板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进行了推导,通过求解Swift分散颈缩失稳条件的非线性方程得到了冲压成形极限的第一主应变,获得了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右边曲线。计算发现,涂层厚度、基体厚向异性指数对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有显着影响,镍涂层的成形性能低于钢基体的成形性能,并且基于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低于传统方法计算的成形极限。(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2年02期)
周里群,邓晶,周凯,李玉平[2](2011)在《基于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Hill集中失稳理论推导出了冲压成形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方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计算出各主应变。依据实验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拟合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对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的左边进行了计算,并和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成形极限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法求得的电沉积镍涂层的成形极限安全区域比用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安全区域要高,基体厚向异性、涂层厚度和基体厚度对板料成形极限左边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1年15期)
王寒煜,周里群[3](2010)在《电沉积镍涂层钢板冲压过程的界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ABAQUS内置的内聚力模型来表征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界面性能。计算表明:在冲压过程中,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界面法向应力在-113.765~3 MPa之间,切向应力最大为50 MPa。分析发现,在冲压过程中任意时刻凹模圆角处的界面应力最大,最后通过变换压边力、冲头与凹模间隙、摩擦系数、圆角半径分析了界面破坏的情况,研究了这些工艺参数对界面的影响,该方法以及所得结果对板料成形的生产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唐建国[4](2009)在《电沉积镍涂层薄板的冲压成形极限预测与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便携式通讯设备广泛使用,促进了电池行业的迅速发展。电沉积镍涂层薄板作为高性能电池的外壳,因其具有直接成形,无需后续电镀,易于实现连续化生产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对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性能进行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针对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将涂层与基体区分开来,给予涂层足够的重视,考虑涂层的力学特性以及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基于板料拉伸失稳理论和复合板思想,分别采用理论方法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为确定材料的本构关系,根据镍涂层薄板的应力、应变实验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得到了基体和涂层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根据Swift分散颈缩理论和M-K理论,推导出涂层薄板的颈缩判据,并依此判据计算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计算结果表明,两种理论所得到的成形极限曲线接近,而且成形极限与材料的厚向异性指数R、涂层的厚度以及板料的初始不均度f有关,R越大,涂层越薄, f越接近于1,则成形极限曲线越高。运用有限元显式动力算法模拟电池壳的成形过程,获得了基体与涂层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厚度变化;通过不同参数下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对摩擦系数、压边力进行了优化。模拟结果表明,涂层薄板能顺利成形,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靠近凹模圆角的直壁部位,而在凸模圆角处板料减薄最严重。同时得到,涂层叁向主应力均比基体小得多,约为基体的一半,但其分布较基体复杂。此外,通过提取基体与涂层界面的节点界面应力,分析可得成形过程中最大界面应力为剪应力,值约为40.3MPa,小于结合强度,涂层没有从基体上剥落。根据拉伸实验极限应变求得用于韧性断裂准则的材料常数;结合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数据,应用韧性断裂准则预测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预测结果表明涂层先于基体破坏。同时,利用理论成形极限图检验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经验证,应用有限元模拟与韧性断裂准则相结合的方法预测镍涂层薄板的成形极限,能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通过本文研究,得到了电沉积镍涂层薄板成形极限图的右边区域,同时,应用韧性断裂准则对其成形极限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理论成形极限图符合较好,所以该方法对电沉积镍涂层薄板的制备和加工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20)
张焕[5](2009)在《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成形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沉积镍涂层钢板冲制成电池钢壳要经过多道工序,因此要求钢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不会产生钢带断裂现象。同时,人们对镍涂层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镍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涂层应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及成形性能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法平面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涂层与基体在界面上的应力场与应变场。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压过程中,界面上的应力大小、拉压性质都是变化的,正应力在-10~10MPa之间,剪应力在-20~30MPa之间,并且涂层与基体的应变在变形过程中是比较匹配的。2、基于杯突试验法(埃里克森实验)的原理,运用板料的塑性成形理论,系统阐述和讨论了镍涂层钢板成形一般分析过程。本文建立了结合Mises屈服准则的双摩擦系数状态下的拉伸力学模型;推导了板料拉伸过程中的几何关系、钢板和涂层的应力应变关系;讨论了成形过程中凸缘变形区、凹模圆角区的应力状态和冲压力。3、运用显示动力算法对电沉积镍涂层钢板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镍涂层和钢基体的应力场、应变场和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当板料出现断裂时,镍涂层和钢基体的厚度变薄率分别达到了54%和52%;并对界面应力进行了分析后发现:界面的剪应力值在-4~6MPa之间,正应力值在-30~0.2MPa之间,界面剪应力和正应力值最大地方在凹模圆角处。4、采用Clift等人提出的韧性断裂准则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相结合的原理,我们预测了镍涂层厚度为0.01mm、钢基体厚度为0.25mm的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IE值(12.5),并在LS-DYNA后处理器中形成成形极限图与Clift等人提出的韧性断裂准则所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他们两者的数据基本一致。5、基于划痕试验法的原理,运用李和谢费的滑移线场理论,建立了涂层-基体界面结合力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出0.01~0.09mm厚电沉积镍涂层的界面结合力,其数值为5.4~48.6N/mm,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涂层的划痕过程进行了仿真,两者结果比较发现该解析解和有限元数值解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界面结合强度与成形性能,对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成形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9-05-20)
李伟生[6](2008)在《低碳钢表面电沉积镍涂层材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钢有较高的塑性、强度和价格低廉而广泛用于许多领域,但是由于耐腐蚀性差、耐磨性能不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许多要求较高领域的应用。采用低碳钢表面电沉积其他金属可以取长补短,增加它的应用性。例如镀镍钢带可以用于高性能手机电池壳。采用电镀工艺比较成熟而且综合性能比较高的镍涂层可以有效提高低碳钢的防腐性能,增加耐磨性。以往电镀镍涂层一般是采用镀薄镍层,但是这样在容易成型过程中露出基体表面。而且如果热处理工艺不恰当容易造成镀层和基板的脱落,从而失去了镀层的保护作用,或者基体元素的暴露率过高,降低了镀层的防腐性能。本文主要采用低应力氨基磺酸盐镀镍工艺,通过在低碳钢表面沉积上厚镍层,以避免裸露基体。在热力学方面,结合相图原理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使镀层和基体形成单相固溶体相,以提高较高界面强度,并消除随着镀镍层厚度增加和扩散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动力学方面,分析了热处理之后断面的浓度分布,采用俣野扩散系数求法和Matlab编写的小程序求解了铁镍互扩散系数。采用动态极化曲线法测试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腐蚀性能。调整热处理工艺,以保证在得到较高界面强度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控制浓度分布和露铁率。为了进一步降低露铁率,提高防腐性能,以动力学作为原理,分别研究了在基体和镀层分别添加扩散阻挡层Cr、Sn、Zn和Mo后的各项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热处理,扩散阻挡层的添加不仅在热力学方面能满足不添加时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铁的扩散,提高防腐性能和其他机械性能。本论文主要的创新点有:采用镀厚镍涂层;基于相图原理,采用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得到单相组织结构,而且表面光亮;从动力学原理出发,通过添加不同扩散阻挡层以提高防腐性能。(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9-01)
李玉平,周里群[7](2006)在《电沉积镍涂层冲压过程的界面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电沉积镍涂层钢带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电沉积镍涂层在界面上的应力场、应变场等冲压成形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冲压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界面上的应力大小、拉压性质都是变化的,且正应力一般在一50~50MPa之间,剪应力一般在—40~30MPa之间;界面上涂层中的应变比基体中的应变大得多,但两者在变形过程中是比较匹配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06年03期)
蒋艳平,黄朝晖[8](2004)在《电沉积镍涂层与铁基底的界面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假设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根据电子探针的实验结果,采用无限大扩散偶模型,使用扩散方程的误差函数解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铁镍的互扩散系数;然后考虑扩散系数与浓度有关的一般情况,与常规的玻耳兹曼 俣野法相区别,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得到元素浓度分布的曲线方程,从而求得与浓度有关的互扩散系数.(本文来源于《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蒋艳平,潘勇,周益春[9](2004)在《电沉积镍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及激光热冲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研究了电沉积镍涂层中的残余应力.首先介绍了用X射线衍射法(XRD)测量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研究并得出了电镀工艺参数如厚度、电流密度等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并用XRD和扫描电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观察,分析了残余应力的形成机制.为了改善电沉积镍涂层的力学性能,采用激光热冲击的方法对镍涂层进行了表面处理.结果发现,经过激光束热冲击之后,涂层中的残余应力由处理前的拉应力变为压应力,而且随激光参数,如扫描速度与光斑直径、激光能量密度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周里群,周益春[10](2004)在《电沉积镍涂层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在低碳钢带基体上制备电沉积镍涂层的方法 ,并研究了这种涂层的抗冲击性能。镀镍液主要是硫酸盐溶液 ,镀层厚度为 3~ 6 μm ,电镀后用真空热处理使镍涂层与基体间形成界面过渡层。为了考察这种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在 5 7气体炮上用平头弹和尖头弹冲击试样 ,然后用扫描电镜对冲击后的表面和界面进行检测 ,对冲击波理论冲击过程中的应变率与冲击应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 ,镍涂层在平头弹的冲击下未出现涂层表面的脱落和损伤 ,在尖头弹冲击下未出现涂层与基体的界面开裂现象 ,其动载体能比进口的SPCE材料好。研究表明 ,自制的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高 ,涂层的耐冲击性能好 ,可在工业上应用。(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04年02期)
电沉积镍涂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Hill集中失稳理论推导出了冲压成形过程中涂层与基体的应力-应变方程,通过求解非线性方程计算出各主应变。依据实验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法拟合了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对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的左边进行了计算,并和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成形极限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用多项式拟合法求得的电沉积镍涂层的成形极限安全区域比用应变硬化曲线求得的安全区域要高,基体厚向异性、涂层厚度和基体厚度对板料成形极限左边影响不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沉积镍涂层论文参考文献
[1].周里群,李玉平,龙文宝.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右边分析与预测[J].中国机械工程.2012
[2].周里群,邓晶,周凯,李玉平.基于实际应力-应变曲线的电沉积镍涂层的冲压成形极限[J].中国机械工程.2011
[3].王寒煜,周里群.电沉积镍涂层钢板冲压过程的界面特性[J].锻压技术.2010
[4].唐建国.电沉积镍涂层薄板的冲压成形极限预测与数值模拟[D].湘潭大学.2009
[5].张焕.电沉积镍涂层钢板的界面结合强度和成形性能分析[D].湘潭大学.2009
[6].李伟生.低碳钢表面电沉积镍涂层材料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8
[7].李玉平,周里群.电沉积镍涂层冲压过程的界面特性[J].机械工程材料.2006
[8].蒋艳平,黄朝晖.电沉积镍涂层与铁基底的界面扩散[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4
[9].蒋艳平,潘勇,周益春.电沉积镍涂层中的残余应力及激光热冲击的影响[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
[10].周里群,周益春.电沉积镍涂层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J].材料保护.2004
标签:成形极限图(FLD); 电沉积镍涂层; 分散颈缩; 塑性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