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力出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孔流体分布管,出流均匀度,压力分布,铺设坡度
重力出流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朦[1](2018)在《重力作用下沿程出流多孔流体分布管流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流体分布管是一种用来分配主管道内流体的装置,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多孔流体分布管的出流均匀程度是评价系统优良的重要指标之一。多孔流体分布管的沿程压力分布情况是多孔流体分布管出流特性的研究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多孔流体分布管的出流均匀度。本文对有铺设坡度的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分布进行研究,同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曲线变化规律。从流量偏差率出发,研究多孔流体分布管最大铺设长度和最佳铺设坡度的变化规律。应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多孔流体分布管流场和压力场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能量方程建立的考虑坡度的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公式。针对可以忽略流速水头的多孔流体分布管,对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公式求导,并分析压力水头曲线变化规律。结合叁种长径比不同的多孔流体分布管的实验数据,得出压力水头曲线可大致分为叁种类型。第一种:单调递减曲线,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极大值点位于管道入水口,压力极小值点位于管道末端;第二种:单调递增曲线,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极大值点位于管道末端,压力极小值点位于管道入水口;第叁种:下凹曲线,压力水头曲线先下降后上升,压力极小值点位于管道中间某一处,极大值点位于管道两端。(2)通过分析最大压力水头与最小压力水头出现的位置,将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曲线进一步划分为五种变化情况。Ⅰ型曲线,I≤0,I L/Hf ≤,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沿程下降,末端压力水头最小,首孔压力水头最大;Ⅱ-a型曲线,I>0,0<IL/Hf<1,末端孔口压力水头小于首孔压力水头,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先下降后小幅度上升;Ⅱ-b型曲线,I>0,IL/Hf=1,末端孔口压力水头等于首孔压力水头,都是最大压力水头,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先下降后上升;Ⅱ-c型曲线,I>0,1<IL/Hf<(m·z+ 1),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先小幅度下降,而后大幅度增加,末端孔口压力水头最大;Ⅲ型曲线,I>0且,IL/Hf≥(m·z + 1),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水头沿程增加,末端压力水头最大。(3)从流量偏差率和工作水头偏差率的角度出发,研究分析了多孔流体分布管的最大铺设长度和最佳铺设坡度。分析了铺设坡度、压力水头、孔口间距对铺设长度和铺设坡度的影响规律,可供多孔流体分布管系统设计时参考。(4)通过FLUENT软件对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场和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出多孔流体分布管压力变化和流场变化情况。与前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来看,分析结果是一致的、合理的。(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5-01)
魏红彤,陈维升,苏逢春[2](2012)在《港区雨水重力淹没出流排水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港区雨水排放方式多依靠重力自流排放,当受纳水体水位高于排出口管顶(渠顶)高程时,受纳水体就会倒灌雨水管网减缓港区雨水排放速度和流量,港区即存在被水淹的危险。结合工程案例,运用水力学知识对港区雨水采用重力淹没出流措施保证港区不受水淹提供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2年07期)
刘宏,李旋,赵如金[3](2009)在《重力出流式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力出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生活污水,重点探讨了有机负荷、DO、pH等因素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及延缓膜污染的措施。结果表明:该系统对SS的去除效果很好,出水SS基本为零,但对TP的去除率仅为40%左右;耐冲击负荷性能良好,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均保持稳定;在DO、pH得到适当控制时,系统对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4.2%、92.1%;沉淀区的污泥沉降作用和膜组件区的曝气作用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9年11期)
李旋[4](2009)在《重力出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污水处理工艺中,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占地省、运行控制更灵活稳定、污泥浓度高、传氧效率高、污染物去除率高、出水水质好、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但是其能耗高、膜组件造价昂贵和膜污染严重等缺点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结合我国具体国情,采用低能耗、低投资和能使膜污染降低的膜生物反应器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采用自制重力出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有效节省了能耗;采用廉价的无纺布膜材料降低了膜组件成本;污泥在添加填料的生物反应区进行沉淀降低了膜污染,使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首先考察了该重力出流式DMBR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运行效果,并且考察有机负荷、DO、pH等因素的变化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该反应器对COD、氨氮的去除率较高,出水水质良好,可达到生活杂用水标准;反应器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DO和pH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于COD的去除基本没有大的影响,但对氨氮去除影响较大。对添加填料的复合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H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进行研究表明,在填料填充比为40%的条件下,待重力出流式HDMBR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系统对COD、氨氮去除效果良好;由于膜的截留作用,出水COD浓度一直保持较低的水平,而膜对于氨氮本身并无截留作用;该HDMBR系统对总磷的去除率初期较好,后期有所降低;DO和pH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于COD的去除基本没有大的影响,但对氨氮去除影响较大。本研究采用无纺布作为膜组件降低了成本;污泥在生物反应区沉淀后有效降低了污泥浓度,从而降低了膜污染;曝气能使膜表面及膜内孔道得以更新和恢复,从而对于膜通量的恢复提高具有一定作用,通过对曝气强度的优化研究可以得出,曝气量为3m~3/h时为最佳曝气量;通过对DMBR和HDMBR膜通量的对比研究可知HDMBR比DMBR的膜通量下降缓慢,且HDMBR后期的膜通量可以稳定在较高水平。通过对膜清洗条件的研究可以看出采用自来水反冲洗-碱洗(0.2mol/LNaOH)1小时-酸洗(0.1mol/LHCl)1小时膜通量恢复较好。研究表明该自制重力出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低投资、高效率、节能和操作简便的污水处理装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9-04-01)
李正,祁佩时,陈兆波[5](2008)在《不同温度和操作压力下污泥浓度对重力出流式SMBR膜通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力出流式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不同温度和操作压力下污泥浓度ρ对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为20 kPa时,不同温度下膜通量随ρ的变化呈现相同趋势。当0.65 g/L<ρ<2.7 g/L时,膜通量随着ρ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当2.7 g/L<ρ<8.36 g/L时,ρ的变化对膜通量影响不大;当8.36 g/L<ρ<12.6 g/L时,膜通量随着ρ的增加呈缓慢衰减趋势。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大膜通量。操作压力较高时(20~30 kPa),膜通量随ρ增加而减小的速率较快。操作压力较低时(10 kPa),ρ对膜通量的影响较小。建立了不同温度和操作压力下膜通量与ρ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陈少华,郑祥,刘俊新[6](2006)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通量及膜污染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新型的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膜通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MBR能够在较低液位水头(8.5~15.0 kPa)的作用下连续出水,并获得较高的膜通量.处理生活污水时,平均膜通量为11.2 L.(m2.h)-1;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平均膜通量为6.4 L.(m2.h)-1.研究发现,污泥浓度对膜通量影响大小与曝气强度有关.当曝气强度小于400 m3.(m2.h)-1时,膜通量随着污泥浓度的升高显着下降;当曝气强度大于400 m3.(m2.h)-1时,膜通量几乎不受污泥浓度和曝气强度的影响.对膜的化学清洗试验表明,NaOH+NaClO溶液清洗效果最佳,膜通量可恢复至初始通量的85%以上.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液中高浓度的溶解性胞外聚合物是MBR处理垃圾渗滤液时膜通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06年12期)
郑祥,刘俊新[7](2006)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的优化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MBR)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实验研究.重力出流式MBR是利用液位水头重力驱动出水,整个系统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结果表明,随着污泥浓度增大(3.9~18.4g/L),同样的曝气强度对膜表面滤饼层的剪切能力降低,膜通量下降;污泥粘度从5.4mPa-s上升到680mPa-s,相应的污泥中的传氧系数与清水中的传氧系数之比α从0.89降到0.10.因此,从提高膜通量、氧传递速率和降低能耗的角度出发,将MBR的污泥浓度控制在适当范围是非常必要的.此外,当污泥浓度大于4.8g/L,污泥浓度的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硝化以及反硝化速率的提高没有明显的贡献.因此,从MBR的处理能力和运行能耗的双重影响确定MBR的最佳处理污泥浓度值为4~6g/L,在该浓度区间,生物反应器系统对冲击负荷有较好的抵御能力,同时系统的运行能耗也较低.(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郑祥,刘俊新[8](2004)在《重力出流式MBR处理生活污水及毛纺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膜生物反应器(MBR)能耗高的问题,开发了一种利用生物反应区内液位水头的重力出流式MBR。采用该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和毛纺废水,处理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曝气量不仅有助于提高膜通量、有利于控制膜污染,还有利于生物反应器中氧的传递。MBR系统中污泥浓度为12g/L、表观气速从0.028m/s上升到0.085m/s时,混合液中与清水中氧总转移系数的比值基本维持在0.27~0.29的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4年12期)
重力出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港区雨水排放方式多依靠重力自流排放,当受纳水体水位高于排出口管顶(渠顶)高程时,受纳水体就会倒灌雨水管网减缓港区雨水排放速度和流量,港区即存在被水淹的危险。结合工程案例,运用水力学知识对港区雨水采用重力淹没出流措施保证港区不受水淹提供理论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力出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朦.重力作用下沿程出流多孔流体分布管流动特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2].魏红彤,陈维升,苏逢春.港区雨水重力淹没出流排水安全性分析[J].水运工程.2012
[3].刘宏,李旋,赵如金.重力出流式DMBR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
[4].李旋.重力出流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
[5].李正,祁佩时,陈兆波.不同温度和操作压力下污泥浓度对重力出流式SMBR膜通量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6].陈少华,郑祥,刘俊新.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的膜通量及膜污染控制研究[J].环境科学.2006
[7].郑祥,刘俊新.重力出流式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的优化控制[J].过程工程学报.2006
[8].郑祥,刘俊新.重力出流式MBR处理生活污水及毛纺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