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年龄论文-丁丁

延迟退休年龄论文-丁丁

导读:本文包含了延迟退休年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收支,弹性制度

延迟退休年龄论文文献综述

丁丁[1](2019)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现行退休政策的梳理,提出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分析了政策实施过程中会导致的年轻人就业压力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品质的下降,企业和财政负担的形成等问题,对合理推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22期)

曾益,魏晨雪,李晓琳,杨思琦[2](2019)在《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基于“减税降费”背景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可降低3个百分点,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文章旨在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考虑到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混账"运行的特点,文章运用精算模型分析降低缴费率及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没有其它政策干预,降低缴费率3个百分点后,基金将在2025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2065年累计赤字高达544.98万亿元;(2)实施征收体制改革后,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向后延迟1~11年;(3)当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向后延迟1~35年。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综上所述,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引入政策调整方案可使基金在较长时间内可持续运行。因此,要同时实现企业减负和基金可持续的目标,政府应做好征收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给予退休职工保障、建立养老保险多元筹资机制等。(本文来源于《公共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肖鸿飞[3](2019)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人社部以"延迟退休年龄"为应对措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然而笔者认为这项措施在治病的同时副作用很大,所以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措施,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10期)

周志太,谢飞梦[4](2019)在《我国弹性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退休体制与政策已难以适用于当今社会,基于人均预期寿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力初始年龄及劳动力占人均寿命的比重等因素的考虑,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与调整,实行退休年龄、退休方式、退休收入弹性化的"弹性退休体制"。实行"弹性退休体制"要遵循以人为本、适时和公平、社会目标和个人利益兼容、自愿等原则,同时应考虑民意接受度、养老保险资金财务平衡、法定退休年龄延长等问题。(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晨,罗丽娜[5](2019)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3年正式提出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以来,社会各界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是退休制度改革的必要环节之一,因此,如何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使政策得到顺利实施才是重中之重。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推行弹性退休制度是可行的,它可以缓解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抵抗心理,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保障人们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要注意制度实施的难点,才能更好地推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顺利实施。(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9年23期)

陈莹[6](2019)在《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我国原有的退休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客观需要,我国提出要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以"小步徐趋、渐进到位"的方式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文基于渐进模型理论分析我国采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优势,从符合人口发展规律、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养老保险压力、发挥老年劳动力优势等方面分析我国采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针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二孩政策协同推行、与养老金并轨相适应、推行弹性退休机制、建立配套激励机制鼓励延迟退休等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封进,王贞[7](2019)在《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平衡的影响——基于政策模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缴费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加剧了人口老龄化对基金平衡的影响。本文利用微观大样本数据估计生命周期医疗费用,再结合宏观汇总的医疗费用和人口数据,测算人口年龄结构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入和支出的影响,并进一步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城职保基金平衡的影响。结论表明,平均来看,我国城职保参保人在50—54岁之前,医保缴费大于支出,是医疗保险的净贡献者,超过这一年龄之后的参保人每年使用的医保基金大于其缴费。加入人口老龄化动态演变的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医保基金运行压力,使得2025年预计的基金赤字降低1/3左右。基于本文发现,我们指出探索退休后继续缴费方案具有必要性。(本文来源于《社会保障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李俊斌[8](2019)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及产业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社会已经出现了越发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很多人都很重视延迟退休年龄这个话题。对老人退休年龄进行延迟,对于我国社会的经济增长以及产业是否真正有益,还需要展开深入研究。根据研究可以得知,将老人的退休年龄进行延长,可以大大提升我国社会的整体劳动力,不仅如此,这对于消费、投资以及贸易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资本和劳动替代关系的改变让要素使用效率大大的提升,推动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不过因为第二产业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益,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根据各自方案来分析,通过那种时间跨度相对较长、比较温和的方案来进行退休年龄的延迟,可以让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定,这样对于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也会大大下降。文章对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经济增长及产业效应展开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李国丰[9](2019)在《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特殊的背景下制定的,即人平均寿命短、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伴随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以往的退休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暴露了一系列问题,逐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应对先前制度的各种问题,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02期)

何家华[10](2019)在《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迅速发展期,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面临制度内外的压力。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改变使得既有制度存续的环境发生改变,典型国家对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政策共识,并逐步付诸政策实践。另一方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成为典型国家政治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议题,养老保险制度经过了叁个阶段改革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典型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主要选择。本研究在梳理和分析典型国家养老金制度的内容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人口老龄化对典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范式选择的影响,总结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论文首先分析典型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改革。通过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体系框架的完善,总结各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范围和方式的演变,提出在政党政治决定养老金政策取向的表象下,工会政治影响力的减弱,代际矛盾影响力提升,基于老龄人群诉求表达的利益集团成为影响政策选择的重要因素,并在结合不同国家政治传统和社会体制的差异下,各自发挥着影响。其次,分析人口老龄化逐步深化的过程中养老金政策改革与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内容的演变。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非典型国家改革的优先选择,从政策共识进入政策实践的过程在各国的政策演变中各有不同的原因和影响。立足于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本研究着重通过在养老金政策变迁中梳理养老金缴费率、收益替代率和缴费年限叁个基本要素的调整,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典型国家不同改革阶段的目标。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两个方面分析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机制。一方面虽然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不同,但都是在应对逐渐深化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展开,各个阶段之间存在内容逻辑上的延续性。在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没有造成实质性压力前,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目标是激发劳动力市场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老龄化已经对养老金体系产生压力,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作为养老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进入典型国家政策实践;进入21世纪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全方位压力,政策应对不再仅仅局限在具体领域,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不同领域政策调整结合的通道。另一方面,典型国家不同阶段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改革的区别不仅在于内容,还在于政策选择及其功能。虽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最初是作为劳动力市场政策调控的辅助工具之一出现,政策功能相对单一;但是随着养老金制度在社会政策领域重要性日渐提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也获得相应的重视,其政策发展与养老金制度的内部改革紧密相关,政策内容得到了拓展,功能较之前更为完善;而当典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对整体社会经济运行造成压力,养老金制度不足以化解老龄社会风险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成为将养老金制度与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结合的通道,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发展开始侧重于从功能上促进老龄化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制度整合,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选择强调了对于社会治理结构的指向性作用。中国同样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而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现实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势必更大,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势在必行的情况下,不仅要丰富政策内容,更需要考虑到不同阶段政策功能选择的合理性,从内容和功能选择两个层面完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本研究认为,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构建和完善需要以制度规范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责权关系分配,确立工龄、缴费资格年限、退休年龄与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退休制度,明确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制度整合的基础上扩大经济活动人口。(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2-01)

延迟退休年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可降低3个百分点,以及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文章旨在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考虑到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混账"运行的特点,文章运用精算模型分析降低缴费率及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研究发现:(1)当没有其它政策干预,降低缴费率3个百分点后,基金将在2025年开始出现累计赤字,2065年累计赤字高达544.98万亿元;(2)实施征收体制改革后,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向后延迟1~11年;(3)当进一步延迟退休年龄,基金开始出现累计赤字的时点向后延迟1~35年。上述结论均通过敏感性测试。综上所述,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引入政策调整方案可使基金在较长时间内可持续运行。因此,要同时实现企业减负和基金可持续的目标,政府应做好征收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给予退休职工保障、建立养老保险多元筹资机制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延迟退休年龄论文参考文献

[1].丁丁.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9

[2].曾益,魏晨雪,李晓琳,杨思琦.征收体制改革、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基于“减税降费”背景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9

[3].肖鸿飞.“延迟退休年龄”的思考[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4].周志太,谢飞梦.我国弹性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5].李晨,罗丽娜.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弹性退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

[6].陈莹.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7].封进,王贞.延迟退休年龄对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平衡的影响——基于政策模拟的研究[J].社会保障评论.2019

[8].李俊斌.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对经济增长及产业效应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9

[9].李国丰.中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及改革设想[J].经济师.2019

[10].何家华.典型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选择及其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标签:;  ;  ;  

延迟退休年龄论文-丁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