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致死论文-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

合成致死论文-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成致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炭疽致死因子,抑制剂,设计,合成

合成致死论文文献综述

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1](2019)在《苯甘氨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炭疽致死因子抑制剂,并测定其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得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炭疽致死毒素中毒药物。方法以LFI40为先导结构,依据其与炭疽致死因子结合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含苯环的羟肟酸类化合物;以D-对羟基苯甘氨酸为起始原料,依次经酯化反应、还原反应、氨基的保护和成醚反应、磺酰胺化反应以及酯基与羟胺的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利用荧光多肽裂解试验、鼠类巨噬细胞样细胞系RAW 264.7模型和动物体内抵抗炭疽致死毒素(PA+LF)的药效研究,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并对抑制炭疽致死因子活性的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合成了1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MS谱确证;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I-1和I-11对炭疽致死因子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其中,I-1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和选择性以及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的活性不但与LFI40相当,而且其制备方法较为简单,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化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郝兆年,郭东生[2](2019)在《合成致死在IDH突变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的策略在癌症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其缺乏肿瘤特异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基因治疗等新手段给医学家提供了新的启示,而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则是这其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合成致死,指当两个基因中任何一个突变不能导致细胞死亡,而两者同时突变时则致死的现象,这两个基因即有合成致死的关系。近期由于PARP抑制剂在美国通过FDA批准上市,这一现象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期刊2019-08-16)

王光兴,石毅,王小晟,张跃,韩泽广[3](2019)在《基于合成致死策略寻找ARID1A突变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ARID1A编码的BAF250a蛋白是SWI/SNF (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染色质重组复合物BAF (BRG1-associated factors)的亚基之一,参与改变染色体的结构和可接近性。ARID1A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突变率高达13%,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本研究旨在利用合成致死策略寻找携带ARID1A突变HCC的治疗新靶标。首先,本研究通过分析ARID1A突变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发现ARID1A突变的肿瘤恶性度增加;进而分析Achilles和NCI-60癌症细胞系中ARID1A突变和野生型细胞系的基因表型值(gene phenotype value, GPV)和高表达基因,获得ARID1A突变细胞低GPV和高表达的重迭基因,再扩大样本使用CCLE (Cancer Cell Line Encyclopedia)细胞系的高表达基因进行重迭基因分析;最后并在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肝癌数据库中进行筛选,获得116个潜在的ARID1A合成致死基因。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计算获得多个ARID1A的潜在合成性致死基因,为ARID1A突变H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也为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靶标和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7期)

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4](2019)在《含哌啶环氨基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合成炭疽致死因子(LF)抑制剂,并测定其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相关活性,以得到新的抗炭疽致死毒素活性化合物。方法以LFI40为先导结构,依据其与炭疽致死因子结合的结构特征,设计了含哌啶环氨基的羟肟酸类化合物;以哌啶酮为起始原料,依次通过加成反应、氢化反应、磺酰胺化反应、脱保护和羟胺化反应得到Ⅰ类和Ⅱ类目标化合物;利用荧光多肽裂解实验和啮齿类巨噬细胞样细胞系RAW 264.7模型评价目标化合物对炭疽致死因子的抑制活性和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相关活性,并对抑制炭疽致死因子活性的选择性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1H NMR、MS谱确证。活性评价数据结果表明,Ⅰ-1、Ⅱ-3和Ⅱ-9对炭疽致死因子有较高抑制活性,并具有良好的抵抗炭疽致死毒素相关活性。(本文来源于《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江宇[5](2018)在《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与氢盐水联合应用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讨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在联合应用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将其分为DMSO(对照)组、LY294002组、氢盐水组和LY294002组+氢盐水(联合治疗组)。采用PI3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和氢盐水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单药或联合治疗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单药或联合治疗对细胞氧化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细胞后,以流式细胞术分析单药或联合治疗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单药或联合治疗对HO-1、p65及PI3K/AKT通路中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RT-PCR检测的影响HO-1、p65 m 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DMS0组相比,LY294002和氢盐水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相对于单药治疗组,LY294002+氢盐水联合治疗组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2)相对于DMSO组和单药治疗组,LY294002+氢盐水联合治疗组A549细胞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其中与DMSO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差异显着(P<0.05)。(3)LY294002组+氢盐水联合治疗组细胞的凋亡率为(22.1±1.7)%,明显高于单药LY294002组(9.5±4.7)%和氢盐水组(15.7±0.9)%A549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DMSO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1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Y294002组和DMSO组A549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DMSO组和单药治疗组,NF-r B p65蛋白表达下降,HO-1蛋白表达下降,其中相对于DMSO组NF-r B p65、HO-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O.01)。(5)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DMSO组和单药治疗组,NF-r B p65 m RNA表达下降,HO-1 m RNA表达下降,其中相对于DMSO组、LY294002单药组NF-r B p65、HO-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O.01)。(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DMSO组,LY294002+氢盐水联合治疗组p-AKT/AKT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O.01),其中相对于LY294002、氢盐水单药治疗组,LY294002+氢盐水联合治疗组p-AKT/AKT蛋白表达下降(P<O.05)。结论:LY294002与氢盐水联合治疗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进而抑制NF-r B、HO-1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促进A549细胞的凋亡。目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探讨PARP抑制剂与一线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对DNA损伤修复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方法:1.将两种PARP抑制剂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用于一系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用SRB染色检测单药组和联合治疗组在体外实验的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实验检测得出的相关数据用Chou-Talalay方法分析联合用药的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分析两种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的联合治疗在叁种不同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2.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分为DMSO组(对照组)、吉西他滨组、BMN673组、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析PARP抑制剂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23凋亡的影响。3.研究PARP抑制剂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23、SK-MES-1凋亡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单药或联合治疗对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4.研究吉西他滨是否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同源重组HR修复,从而与PARP抑制剂具有合成致死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和单细胞荧光染色检测双链DNA损伤修复标记RAD51,检测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后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R修复的影响。5.研究PARP抑制剂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23细胞周期的影响,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6.研究PARP抑制剂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或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细胞NCI-H23和SK-MES-1 DNA损伤/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单药或联合治疗对γ-H2AX、Rad17、p RPA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单细胞荧光染色检测联合治疗对双链DNA损伤标记γ-H2AX,单链DNA损伤标记Brd U的影响。7.评估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及其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动物实验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组织γ-H2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进一步验证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对于BMN673单药和吉西他滨单药对凋亡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1.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较PARP抑制剂单药、吉西他滨单药、DMSO对照组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的生长有协同抑制作用:在NCI-H23、NCI-H522和SK-MES-1叁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无论BMN673还是AZD2281与吉西他滨联合对细胞的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所有的细胞系结果均与吉西他滨/顺铂的联合治疗相对比,PARP抑制剂/吉西他滨的联合治疗有与吉西他滨/顺铂这一经典化疗方案类似的CI值。2.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较PARP抑制剂单药、吉西他滨单药、DMSO对照组能更显着诱导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经过48小时药物干预NCI-H23和SK-MES-1细胞株,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均较单一药物组和DMSO组升高。Western blot显示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类似表现。3.吉西他滨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HR同源重组修复无抑制作用:我们发现在NCI-H23和SK-MES-1细胞,吉西他滨增加GFP+细胞表达,表明在这两种细胞HR修复是增加的。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点,我们进一步分析了作为HR修复标记的RAD51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和单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同时检测Rad51均显示RAD51在BMN673单药治疗组、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和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无差异。4.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能使细胞出现在细胞周期G2/M期的阻滞: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显示在G2/M期阻滞的细胞较BMN单药治疗组增加近2倍。5.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通过增加DNA单链断裂导致DNA损伤的协同作用:在NCI-H23和SK-MES-1两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中,western blot显示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能引起代表DNA双链断裂的γ-H2AX蛋白表达水平较单药治疗组及对照组增加,代表DNA单链断裂的Rad17、p RPA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免疫荧光染色的定量分析显示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使γH2AX(DNA双链断裂的标记)强度较单药治疗组及对照组增加(P<0.05),Brd U(DNA单链断裂的标记)强度增加更为显着(P<0.01)。动物实验免疫组化显示γ-H2AX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6.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动物实验的肿瘤生长:在NCI-H23致裸鼠成瘤动物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均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与BMN673和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相比,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能最有效的抑制肿瘤生长,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显着优于BMN673单药组(P=0.019)或吉西他滨单药组(P=0.033)(图3A-B)。肿瘤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BMN673单药治疗组、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和BMN673/吉西他滨联合治疗组肿瘤组织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结果与cleaved caspase-3细胞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我们的研究展示了PARP抑制剂/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及动物实验的合成致死作用,联合治疗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通过增加其DNA单链和双链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这种合成致死作用并不伴随同源重组HR修复的改变,可能机制为吉西他滨作用于DNA复制过程致复制叉停滞,停滞的复制叉需要PARP的作用重新启动时,因PARP抑制剂的联合使用使复制叉停滞持续存在,最终导致DNA双链损伤的累积发生致细胞死亡。(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乔红霞,黄国翔,黄映辉,高山[6](2018)在《合成致死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致死是指两个非致死性基因同时失活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的现象.近来,合成致死原理已经成功用于癌症精准治疗.癌症在其发生、发展和恶化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不能靶向的驱动突变,我们可以用药物精准抑制这些突变的合成致死搭档,从而特异性杀死癌细胞,不危害健康细胞.本文详细介绍了癌症的驱动突变,探讨了合成致死原理及其在癌症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基于DNA修复机制的BRCA1/2缺陷,激活RAS突变,MYC突变,肿瘤抑制基因TP53以及功能性缺失PTEN的合成致死性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这种策略在无法靶向的驱动突变应用前景,为实现更有效、毒性更低的精准治疗提供方向,是抗癌药物研究的新热点.(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12期)

孔祥玉[7](2017)在《DNA修复基因RAD51与MSH2合成致死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同源重组修复蛋白RAD51抑制剂RI-1对错配修复基因MSH2缺陷结直肠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并初步探索RAD51和MSH2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筛选MSH2差异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系;MTT法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对RI-1(10、20、30、40或50 μmol/L)的敏感性;同时构建针对MSH2基因的重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感染HT29细胞,并采用MTT法检测MSH2敲降前后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对RI-1(10、20、30、40或50μmol/L)的敏感性。最后,选取40μmol/L RI-1处理MSH2差异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流式细胞术法或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细胞内DNA损伤情况;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内γ-H2AX foci的形成。结果:一、HCT8细胞MSH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HT29细胞,两者对RI-1的敏感性不同,且HCT8细胞在RI-1作用下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P<0.01);二、改变HT29细胞同源性MSH2表达水平,发现MSH2敲降的HT29shMSH2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对RI-1更敏感,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叁、HCT8细胞和HT29shMSH2细胞尾部DNA含量、尾长和尾距及细胞内γ-H2AX foci的形成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增加(P<0.05)。结论:RAD51抑制剂RI-1对MSH2缺陷结直肠癌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种杀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DNA损伤发生的。(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7-05-10)

罗宇飞[8](2017)在《Ikkβ抑制与碱基切除修复阻断对AML细胞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kkβ抑制与DNA碱基切除修复(BER)阻断对DNA损伤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Ikkβ抑制剂BMS-345541,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Olaparib对AML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MTT法体外检测两药联用对柔红霉素(DNR)预处理的AML细胞的合成致死效应;(2)通过FITC/PI双染法检测BMS-345541和Olaparib对AML细胞及AML患者骨髓血样中单核细胞的凋亡的影响;(3)流式细胞术检测BMS-345541和Olaparib对AML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4)构建PARP-1低表达AML细胞株,观察其对BMS-345541的敏感性;(5)高内涵观察不同处理后γ-H2AX募集在断裂位点的焦点情况;(6)同源重组(HR)通路报告质粒实验分析BMS-345541对DNA损伤修复通路的影响;(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及PARP-1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8)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ATM蛋白的表达情况;(9)高内涵观察Olaparib处理后AML细胞PAR水平的变化;(10)建立人AML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BMS-345541和Olaparib在体内对DNA损伤的AML细胞的合成致死作用。结果:(1)BMS-345541与Olaparib均对AML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且两药联用对DNR预处理的AML细胞有合成致死效应,CI值<1;(2)BMS-345541和Olaparib增加DNR诱导的AML细胞凋亡率,且合成致死组的凋亡率比单药组更高;(3)流式检测结果表明BMS-345541和Olaparib使经DNR诱导损伤的AML细胞DNA断裂位点γ-H2AX增加,且合成致死组γ-H2AX更多;(4)DNR预处理的低表达PARP-1的AML细胞对BMS-345541更敏感,对BMS-345541诱导的损伤和凋亡增多;(5)高内涵检测断裂位点的γ-H2AX的荧光焦点,修复24 h后,加入BMS-345541和Olaparib组比修复组的焦点的总荧光强度高,且合成致死组总荧光强度比单药组更强;(6)HR通路报告质粒实验结果表明BMS-345541阻断了损伤后AML细胞的HR修复通路;(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BMS-345541处理组比对照组BRCA1转录水平低;(8)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BMS-345541处理组比修复组的p-ATM蛋白表达高;(9)高内涵检测PAR水平变化实验显示Olaparib处理组的PAR水平比对照组低;(10)BMS-345541与Olaparib的联用可抑制DNR预处理的裸鼠AML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显着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DNR能使AML细胞发生DNA损伤,Olaparib能通过阻断BER通路从而阻断细胞的DNA损伤单链修复,而BMS-345541能通过抑制HR通路从而抑制细胞DNA损伤双链修复,促使细胞走向凋亡,产生合成致死作用。(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9](2015)在《Cancer cell:“合成致死”治肿瘤又有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基因突变会驱动癌细胞生长,并促进癌细胞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抵抗。但是这些基因突变也可以变成肿瘤细胞的致命弱点,牛津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在一个叫做SETD2的基因上发生的突变可能会对癌细胞造成致命损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上。本文作者Dr Timothy Humphrey表示,SETD2基因上发生的突变经常出现于肾脏癌症以及一些儿童脑瘤中,而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药物能够特异性杀伤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5年35期)

田崛,陈显凌,庄英婷,范莹娟,许建华[10](2015)在《IKKβ在AML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合成致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IKKβ抑制剂BMS-345541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及其与PARP1抑制剂的合成致死作用。方法:(1)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检测VP-16作用于AML细胞后,加入或不加入BMS-345541对该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及其与PARP1抑制剂Olaparib的合成致死作用;(2)流式细胞术检测BMS-345541对AML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其修复通路的影响;(3)通过FITC/PI双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4)通过PI染色法测定细胞周期;(5)高内涵观察不同处理组γ-H2AX、p-ATM、RAD51募集在断裂位点的焦点情况;(6)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TM转录水平的变化;(7)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1)IKKβ抑制剂能够增敏DNA损伤剂VP-16组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且IKKβ抑制剂与PARP1抑制剂对DNA损伤的AML细胞有合成致死作用;(2)流式检测加入BMS-345541组比不加入组的γ-H2AX比例高,合成致死组进一步增加;(3)BMS-345541能够抑制AML细胞HR修复途径(4)加入BMS-345541组能够抑制VP-16导致的AML细胞G2/M期阻滞;(5)IKKβ抑制剂能够增加DNA损伤剂VP-16诱导的凋亡率,而合成致死组的凋亡率进一步增加;(6)高内涵检测断裂位点的γ-H2AX、p-ATM及RAD51的荧光焦点,6 h后,加入BMS-345541组比修复组的焦点的平均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面积高;(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联合用药组比修复组ATM转录水平高;(8)联合用药组比修复组的DNA损伤应答蛋白的表达高。结论:VP-16导致AML细胞产生DNA损伤,加入BMS-345541,能通过抑制HR通路来抑制细胞DNA损伤修复,并且IKKβ抑制剂能够与PARP 1抑制剂产生合成致死作用。(本文来源于《2015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5-04-24)

合成致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恶性肿瘤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的策略在癌症治疗中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其缺乏肿瘤特异性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近年来,基因治疗等新手段给医学家提供了新的启示,而合成致死(Synthetic Lethality)则是这其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合成致死,指当两个基因中任何一个突变不能导致细胞死亡,而两者同时突变时则致死的现象,这两个基因即有合成致死的关系。近期由于PARP抑制剂在美国通过FDA批准上市,这一现象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成致死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苯甘氨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9

[2].郝兆年,郭东生.合成致死在IDH突变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大会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及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2019

[3].王光兴,石毅,王小晟,张跃,韩泽广.基于合成致死策略寻找ARID1A突变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4].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含哌啶环氨基羟肟酸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抑制炭疽致死因子的活性[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9

[5].江宇.PARP抑制剂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DNA损伤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8

[6].乔红霞,黄国翔,黄映辉,高山.合成致死在精准肿瘤学中的应用[J].科学通报.2018

[7].孔祥玉.DNA修复基因RAD51与MSH2合成致死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

[8].罗宇飞.Ikkβ抑制与碱基切除修复阻断对AML细胞的合成致死作用及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7

[9]..Cancercell:“合成致死”治肿瘤又有新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

[10].田崛,陈显凌,庄英婷,范莹娟,许建华.IKKβ在AML细胞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其合成致死策略[C].2015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摘要汇编.2015

标签:;  ;  ;  ;  

合成致死论文-刘晶晶,张城,韩诚,顾为,聂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