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杂志论文-李婉璐

玲珑杂志论文-李婉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玲珑杂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影业,民国时期,《玲珑》杂志,《玲珑》

玲珑杂志论文文献综述

李婉璐[1](2019)在《从《玲珑》杂志看民国上海电影业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泽苍所创办的《玲珑》杂志于1931年3月18日在上海创刊,1937年8月停刊,每逢星期叁出版,在所创刊的7年时间里共发行了298期,该杂志最初为每本定价大洋7分,因杂志规格为64开本,相比其他杂志较小,故名《玲珑》。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市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随着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及国产电影业的起步,看电影也日渐成为上海民(本文来源于《江南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王心悦,李斌[2](2019)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玲珑》杂志中的旗袍款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我国女性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玲珑》杂志作为当时唯一的女性刊物,相对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服饰变革,旗袍则是此次变革中的主角。迄今服装业内对于《玲珑》杂志中的旗袍款式未有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分析法、统计法,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总结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玲珑》杂志中旗袍款式的特点与变化,研究表明:①旗袍廓形以直身的H型为主;②领型基本为元宝领;③门襟以方襟最为流行;④袖长以中袖为主的同时,短袖也在逐渐增多;⑤下摆开衩高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服饰导刊》期刊2019年03期)

赵纲,张宇龙[3](2019)在《浅谈《玲珑》杂志的编辑特色和文化品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玲珑》杂志通过小巧的开本,灵活的栏目,在刊出电影明星图像的同时,大量刊出当时普通知识女性的照片,文章简短凝练,文体活泼、平易、亲切,保持与女性读者的亲近感,尽可能多地表现现代妇女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增进妇女优美生活,提高社会高尚娱乐",力图在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文化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从而营造出一种现代中产知识女性文化,赢得了20世纪30年代广大女性的青睐。(本文来源于《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丽敏[4](2018)在《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玲珑》作为民国时期女性读物,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休闲娱乐的消遣品。实际上,它在促进女性思想进步方面,成绩斐然。本文试图从爱国意识、身体意识、性意识叁方面,展现女性在不断地寻求"人性解放"中,把自身命运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折射出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10期)

姜卫玲[5](2018)在《现代都市新女性图景的媒介建构——以《玲珑》杂志为考察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30年代一份专门面向都市女性受众群体的刊物,《玲珑》杂志在办刊期间始终站在社会与时代发展的最前端,力图运用女性时尚期刊的专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给女性树立一个"摩登"生活的样本。同时,《玲珑》在推介新兴生活方式、倡导全新生活理念以及推动女性思想观念变革等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建构了一幅既立体又生动的现代都市新女性的美好图景。(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8年04期)

姜卫玲[6](2018)在《女性话语表达空间建构的媒介策略——基于《玲珑》杂志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背景下诞生的《玲珑》杂志迎合了彼时众多都市女性的现实需求,无论是在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时尚装扮与社交娱乐方面,还是在鼓励女子职业与爱国救亡方面,都为她们打开了一扇可以观察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的媒介窗口。作为一份完全商办的女性杂志,《玲珑》采用的商业办刊模式给女性受众搭建了话语表达的媒介平台。同时,杂志通过观照国内外女性全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希望她们摆脱传统思想观念的重重束缚向现代性转型,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女性话语表达空间的建构。(本文来源于《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姜卫玲[7](2018)在《民国时期《玲珑》杂志的办刊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上海杂志业竞争异常激烈。作为一本完全商办、以现代都市新女性为目标受众群体的时尚杂志,《玲珑》在众多期刊中独树一帜:编辑群体阵容强大,注重运用多种编辑手法,在版式设计、栏目设置、版面编排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采用多元化营销策略,为我国当代女性期刊尤其是女性时尚杂志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09期)

黄梓桐[8](2017)在《《玲珑图画杂志》中的改良旗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代中国,真实记录女性服饰生活风貌的主要大众媒介是杂志,《玲珑图画杂志》作为一本1931年至1937年间在上海发行,聚焦于女性生活、深受妇女喜爱的商办刊物,其内容广泛且深入,杂志中大量与服饰相关的文字报道、时装插画和人物照片等都较真实地体现了上海20世纪30年代以知识分子群体为主的社会中上层女性的衣着品类、着装形象和服饰观念。在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民国服饰——改良旗袍的研究上,《玲珑》中的服饰信息以其时间的确定性、人物身份的确定性与信息内容的丰富性等特点,成为中国服装史学领域用来研究民国时期女性改良旗袍的着装形象的重要素材。本文以《玲珑》作为切入点,对刊载在《玲珑》杂志上的典型文章、照片及广告从内容和图片等方面其进行分析,从文本文献资料中提炼出论文所需要的史料,从中总结出《玲珑》杂志所塑造的女性的基本特征、改良旗袍呈现的基本样貌以及其所表达出女性着装意识。且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博物馆馆藏改良旗袍实物分析,探寻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期刊与都市女性穿着改良旗袍流行风尚之间的关系。通过总结《玲珑》所展示的20世纪30年代旗袍的风格流变,从中管窥这一时代女性着装的各类风格和特点与《玲珑》杂志之间的关系,以小见大地了解整个社会女性风尚。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文化塑造了《玲珑》的同时塑造了处于这社会之中的女性身体,在《玲珑》连载的七年间,中西交融的改良旗袍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物质变化的是背后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改良旗袍作为表达女性身体的语言,它反应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都开始展现自我的独立的思想;《玲珑》中的身着改良旗袍的女性形象是外在摩登且内赋学识的、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国进取的自信新女性形象推动了当时的服饰风尚,且她们对外在形象的重视源于她们对自我身体深刻的认知,她们的服饰作为女子意识外在形象的载体,更是社会文明与文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这种女性观念的转变促使了服饰观念的改变,是女性个体意识的复苏的表现,亦促成了现代着装观念的形成,影响现代女装变迁的方向。《玲珑》中身着改良旗袍的知识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内心所望,塑造了民国时期新女性形象,而这种积极的、健康的、内外兼修的女性形象所传递予的,是时至今日的女性仍需可向之学习与借鉴的美的价值观;其所引导的是整个社会乃至时代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7-04-28)

张希莹[9](2017)在《浅谈《玲珑》杂志所传达的服饰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年在上海南京路创办的《玲珑》杂志可算是1930年代前后上海杂志之中的佼佼者,目前,哥伦比亚大学收集的《玲珑》杂志是中国以外最完整的资产之一。该杂志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了解当代女性生活、思想的媒介。《玲珑》中的服饰信息能够很好地传达出当时知识分子的着装特点,同时也涵盖了当时社会名媛、名人的服饰特色,这部分人起到了引导时代流行的强大影响力。本文通过分析《玲珑》中所出现的相关服饰的图片以及文字等内容,浅谈它所传达的民国时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异。(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4期)

彭湘陵,廖大伟[10](2017)在《《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一文中研究指出《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反映了上世纪30年代上海城市婚姻家庭的演变状况和文明程度的发展。探讨该杂志对这一问题的呈现,有助于对封建家族向现代家庭嬗变过程及其特征的了解。本文试从婚姻家庭伦理学的角度,分析《玲珑》杂志所呈现的"大家庭"与"小家庭"的矛盾,以此探究上世纪叁十年代社会急剧转型中家庭伦理道德和性别地位的变化,从而对国民政府统治下城市发展黄金期的说法作一个判断和举证。(本文来源于《艺术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玲珑杂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国时期,我国女性的服饰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玲珑》杂志作为当时唯一的女性刊物,相对较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服饰变革,旗袍则是此次变革中的主角。迄今服装业内对于《玲珑》杂志中的旗袍款式未有系统性的研究,通过分析法、统计法,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总结出20世纪30年代初期《玲珑》杂志中旗袍款式的特点与变化,研究表明:①旗袍廓形以直身的H型为主;②领型基本为元宝领;③门襟以方襟最为流行;④袖长以中袖为主的同时,短袖也在逐渐增多;⑤下摆开衩高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玲珑杂志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婉璐.从《玲珑》杂志看民国上海电影业的发展[J].江南论坛.2019

[2].王心悦,李斌.20世纪30年代初期《玲珑》杂志中的旗袍款式研究[J].服饰导刊.2019

[3].赵纲,张宇龙.浅谈《玲珑》杂志的编辑特色和文化品位[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4].王丽敏.民国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玲珑》杂志为中心的考察[J].学术探索.2018

[5].姜卫玲.现代都市新女性图景的媒介建构——以《玲珑》杂志为考察中心[J].文化与传播.2018

[6].姜卫玲.女性话语表达空间建构的媒介策略——基于《玲珑》杂志的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姜卫玲.民国时期《玲珑》杂志的办刊特色[J].新闻战线.2018

[8].黄梓桐.《玲珑图画杂志》中的改良旗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9].张希莹.浅谈《玲珑》杂志所传达的服饰文化[J].艺术品鉴.2017

[10].彭湘陵,廖大伟.《玲珑》杂志对大家族的抨击和对小家庭的向往[J].艺术研究.2017

标签:;  ;  ;  ;  

玲珑杂志论文-李婉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