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电视教学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菲[1](2021)在《新媒体视域下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研究》文中指出
徐晓旭[2](2020)在《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调查研究 ——以A市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人才的需求也变得更加地迫切。把初中生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栋梁之才,促进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既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九年义务教阶段的重点课程,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刻不容缓。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高效、便捷、共享、开放的特征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机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在线课程的运用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但与此同时也为传统师生关系、教师教学技能、学生学习能力和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全面把握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可以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本文的研究以A市的三所中学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观察的方法对A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发现教学内容不贴近生活,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与时俱进是存在的重要问题,而且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课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教学平台不健全,教师队伍信息化建设不成熟,以及初中生对互联网缺乏正确的认知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学校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理念的落后性,学校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不足、教育经费和教学设备投入不足以及在课程设置上重识轻德;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以及对学生管理能力不足;教师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合理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对其产生的影响都是影响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针对这些原因本文主要从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来创设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环境;以更新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为主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以互联网技术服务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以灵活运用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充实教学内容的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应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和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方法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着手,通过上述途径,不断提升A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王怡静[3](2020)在《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对音乐课堂教育的教学拓展现状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如今随着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显得越发重要,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学的艺术素质教育现状,音乐基础教学的短板导致学生对艺术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已经远远得不到保障。音乐第二课堂作为音乐课堂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成为各小学必须开展的重点项目,音乐第二课堂如何对音乐课堂教育进行拓展成为音乐教师们值得探讨的实践课题。我国对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研究较少,为数不多的文献中也都零零散散,对乌鲁木齐“音乐第二课堂”和“音乐社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乌鲁木齐实验小学、第二小学和第八小学三所从地域优势、教学质量和音乐第二课堂的开展特色三点来看都是乌鲁木齐市内质量较高的小学为样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问卷等形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所小学在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对音乐课堂教育拓展中可借鉴的优势和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三所小学在教学环境、教学条件、课堂教学和实施主体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存在一定优势,可为乌鲁木齐市其他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音乐第二课堂的小学提供借鉴之处。而三所小学普遍存在如教学条件不足、教师数量不够、教学内容不全面、教学形式枯燥和实施主体不重视等问题,认为现乌鲁木齐市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开设,无论在学校方面、教师方面还是在家长、学生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可为提供给其他小学在开展音乐第二课堂时从拓展性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并且针对发现的问题提供了如何完善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和评价,如何改善实施主体对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等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供案例小学及其他小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更好更有效的为音乐课堂教育服务。
张骥[4](2018)在《应用iPad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以原地运球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和信息传播途径更为广泛,传播方式更为快捷,互联网背景下的电教媒体以其独有的动感,丰富的资源,逼真的情景,直观的演示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情境再现、情感烘托、思维创新的不足。笔者以二年级体育课为原地运动教学例谈一谈自己使用新设备的体会。一、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困惑在以往原地运球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通过挂图和自制教具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技术动作;有的教师还结合挂图讲解和做示范,但是这些教学方式也只能使部分
任秀琴[5](2013)在《简论教学优化中电视课件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阐释了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及条件.并依据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电视课件制作要点.以此为基础,描述了IP课件的特点及优势,阐述了由于IP技术的发展,教学优化将势在必行.
阮氏红贵[6](2011)在《越南中央电视台《快乐学商务中文》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VTV2,越南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自1990年1月1日正式开播,主要对象为全国大学生、学生,目标为提高社会教育质量。历经20年的发展阶段,在全球化的时代里,VTV2正在努力开发更多元程教育项目,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专科教学。汉语教学节目从2000年已经打开市场,也受到VTV2领导的大力支持。从摸索阶段至今,VTV2汉语组已陆续推出多样的高质量教学节目,如:《快乐汉语》、《高考汉语》、《汉语成语》和近期所推出的《快乐学商务中文》。本文着重“汉语电视教学节目”的内涵,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两方面来研究节目的汉语教学内容如何与电视声画如何结合并借此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运用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方法中的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个案的特征来推论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在众多的电视汉语教学节目中,本文选择了深受越南观众喜爱的《快乐学商务中文》。《快乐学商务中文》是一个学术性、趣味性的汉语教学节目,此节目于2010年12月份刚画下句点,对观众还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在陈述《快乐学商务中文》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该节目采取的教学方法及节目六个环节的设计理念。由于无法从越南中央电视台获得收视率统计,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和态度量表,以了解观众对节目的满意度。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后,初步讨论节目现存的问题。本文的主体为《快乐学商务中文》的有效性分析。为了探讨到了符合汉语教学内容特点的有效呈现方式,充分发挥电视声画结合的特点,本文分别探讨节目的内容和电视呈现方式的有效性。在分析节目的文本内容上,本文分别对功能项目、结构项目、文化项目进行讨论,指出目前越南中央电视台的汉语教学节目的文字稿本的编写的长处与不足,为即将推出之汉语教学节目的编导与制作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南。在分析节目电视手法的有效性上,本文以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基础,分别对节目的画面和声音的质量,以及字幕设计进行分析。目前,汉语电视节目在越南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让电视教学不再是“黑板搬家”,直到现在还是一个难题。可惜在电视教学上,越南可参考的相关文献数量不多,笔者希望本文能为汉语教学节目编导人员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广在越南本地的的汉语教学。
王思琪[7](2008)在《论如何提升中国英语电视专题节目的外语教育功能》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上海现有的非教育类英语电视专题节目为例,依据教育技术相关理论,即教学讯息设计理论中的动机原理和学习原理,以及教育心理学中的记忆理论,探讨如何在满足外国受众收视需求的同时,提升中国英语电视专题节目针对本国受众的外语教育功能,满足中国观众想通过收看节目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现有节目在发挥英语媒体语言教育功能上的六点不足之处:第一,缺乏先行组织者;第二,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第三,缺乏复习与跟进机制;第四,缺少英语字幕;第五,部分主持人与记者缺乏语言上的公信力;第六,缺乏辅助教学手段。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又提出了八条改进建议:第一,采用问题式预告片;第二,片前预习适当数量的重点单词;第三,采用英语字幕并突出重点单词;第四,采用多元及时的复习与跟进机制;第五,建立短信或网络互动机制;第六,以节目网站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第七,尽可能采用外籍主持人和配音人员;第八,开发各类节目衍生活动。为使研究成果更加具体化,笔者还选取了一段现有的上海英语专题节目,在其原有基础上应用了改进方案,制作了一段改进后的新样片,并进行对比调查研究,证明了改进的效果。本文的创新意义在于第一次将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理论与非教育类英语专题电视节目的实际制作相结合,以迎合中国受众的收视要求,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英语专题电视节目。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可以立即运用于2008年即将开播的上海国际频道,在实践中得到完善。
郭金响[8](2006)在《校园HFC网和计算机网的整合效应及其发展前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其学校HFC网和计算机网的建设现状,寻求两者技术的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提出突破性的开发措施,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开发一些新功能,更好地发挥校园HFC网络的作用,为学校的教学、思想教育、宣传、师生互动和校园文化生活等服务。
赵其超[9](2006)在《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校园网的设计受到了国内国外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受到教育界和IT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从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入手,分五部分介绍了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原则、要求和中小学校园网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第一部分首先从目前我国中小学计算机配置现状入手,根据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的情况,针对我国现今中小学拥有校园网的现状以具体数字做了一定的分析。 第二部分主要给出了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校园网在设计初始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要求,为准备建设中小学校园网的学校领导和为中小学设计校园网的IT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个方面从校园网的设计案例谈起,以A中学的实际方案设计和建设情况,从“中小学校园网的实际需求”、“方案设计特点”和“网络建成目标”三个方面对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列出的一个基本的框架。在“校园网的实际需求”上就需要各个IT企业,真正深入中小学的了解该学校在校园网方面的实际的、真实的需求,然后为学校定制最适合该校的校园网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特点”方面,针对A高中方案设计的具体情况与第二部分提出的要求做了具体分析;最后是在给学校设计校园网时要单独在明显的位置列出网络建成的最终目标,简而言之就是校园网建成后所能实现的功能。 第二个方面以三个投资大小不同的中小学实际应用现状为例,针对各个学校校园网应用的不同情况,探讨了每个具体的个案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三个应用案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现阶段中小学校园网在应用中存在的有关资源、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中小学校园网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一个缩影。在第四部分以后的章节里,针对这三个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最后,本文根据国内中小学校园网的总体应用情况,呼吁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建设和应用应该引起全国、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重视。对中小学校园网的未来的建设和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林和[10](2002)在《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我院多媒体电化教室的建设 ,探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生物学科教学实验的应用 ,有力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深受师生的好评。
二、多媒体电视教学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电视教学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调查研究 ——以A市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观察法 |
(四)分析法 |
五、研究创新和不足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概念界定 |
1.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概念 |
1.2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保障要素 |
1.2.1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针对性 |
1.2.2 教学手段必须具有多样性 |
1.2.3 教学行为必须具有关互性 |
1.2.4 教学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
1.2.5 教学效果必须具有有效性 |
第二章 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面临的形势 |
2.1 互联网时代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提供了机遇 |
2.1.1 互联网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2.1.2 利用在线课程延伸课堂教学 |
2.1.3 激发初中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
2.1.4 互联网技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质量 |
2.2 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面临的挑战 |
2.2.1 对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挑战 |
2.2.2 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挑战 |
2.2.3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挑战 |
2.2.4 对教学管理的挑战 |
第三章 A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 |
3.1 学校和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 |
3.2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手段和行为 |
3.3 初中生对互联网的使用和认知情况 |
3.4 道德与法治课成绩比率分布 |
第四章 影响A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因素 |
4.1 学校教育理念对实效性的影响 |
4.1.1 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视程度不足 |
4.1.2 教学经费和设备投入不足 |
4.1.3 在课程安排上重识轻德 |
4.2 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
4.2.1 教师教学技能对实效性的影响 |
4.2.2 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合理性 |
4.3 社会不良风气对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
第五章 提升A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的对策 |
5.1 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 |
5.1.1 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
5.1.2 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
5.2 更新教育理念 |
5.2.1 更新教学观 |
5.2.2 更新学生观 |
5.2.3 更新教师观 |
5.3 创新教学模式 |
5.3.1 体验探讨 |
5.3.2 感知解读 |
5.3.3 领悟实践 |
5.4 丰富教学内容 |
5.4.1 挖掘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
5.4.2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教学内容 |
5.4.3 与时俱进,运用网络信息充实教学内容 |
5.5 改进教学方法 |
5.5.1 应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
5.5.2 利用网络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对音乐课堂教育的教学拓展现状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目的 |
1.1.1 选题原由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调查研究方法及过程 |
1.4.1 研究对象 |
1.4.2 测量工具 |
1.4.3 研究方法 |
1.4.4 研究过程 |
2.乌鲁木齐市音乐第二课堂概述 |
2.1 对音乐第二课堂的概念界定 |
2.2 音乐第二课堂的特点与意义 |
2.2.1 音乐第二课堂的特点 |
2.2.2 音乐第二课堂的意义 |
2.3 乌鲁木齐市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概况 |
3.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对音乐课堂教育的教学拓展现状 |
3.1 课程开发的拓展 |
3.1.1 课程设置 |
3.1.2 课程安排 |
3.2 课程设计的拓展 |
3.2.1 教学内容 |
3.2.2 教材选用 |
3.3 课程实施的拓展 |
3.3.1 教学环境 |
3.3.2 教学条件 |
3.3.3 教学模式 |
3.4 课程评价的拓展 |
3.5 实施主体态度 |
3.5.1 学生态度 |
3.5.2 家长态度 |
3.5.3 教师态度 |
4.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
4.1 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教学的优势 |
4.1.1 课程开发的优势 |
4.1.2 课程设计的优势 |
4.1.3 课程实施的优势 |
4.2 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2.1 课程开发的问题 |
4.2.2 课程设计的问题 |
4.2.3 课程实施的问题 |
4.2.4 课程评价的问题 |
4.2.5 实施主体的问题 |
5.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教学的解决对策 |
5.1 课程开发的解决对策 |
5.2 课程设计的解决对策 |
5.3 课程实施的解决对策 |
5.3.1 教学环境 |
5.3.2 教学条件 |
5.3.3 教学模式 |
5.4 评价制度的解决对策 |
5.5 实施主体的解决对策 |
5.5.1 提升教师自我素养 |
5.5.2 家长定期与教师沟通 |
5.5.3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4)应用iPad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以原地运球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困惑 |
二、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
1. 初步认识原地运球 |
2. 学习技术动作 |
三、结语 |
(5)简论教学优化中电视课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优化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
2 电视教学技术的应用 |
2.1 电视课件的制作要点 |
2.1.1 教学素材的多样性集成 |
2.1.2 与板书、幻灯课件相结合 |
2.1.3 电视课件要充分体现交互性 |
2.1.4 注重学习内容的承上启下 |
2.1.5 注重共享资源, 提升教学平台 |
2.2 新型电视教材———IP课件 |
2.3 IP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
2.3.1 丰富的表现力 |
2.3.2 逼真的再现性 |
2.3.3 从传统单向线性到交互网络传播方式的改变 |
3 新型电视教材与教学优化探析 |
3.1 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 |
3.2 多样化多媒体电视教材 |
3.3 教育思想要进步、教育理念要更新 |
3.4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与实践密切结合 |
(6)越南中央电视台《快乐学商务中文》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六节 研究步骤 |
第二章 《快乐学商务中文》的设计与开发 |
第一节 《快乐学商务中文》制作缘由 |
第二节 《快乐学商务中文》概述 |
第三节 《快乐学商务中文》设计理念 |
第三章 《快乐学商务中文》的观众态度特征调查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三节 调查内容 |
第四节 调查样本的构成 |
第五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六节 调查结果总结 |
第四章 《快乐学商务中文》内容有效性分析 |
第一节 功能项目的有效性 |
第二节 结构项目的有效性 |
第三节 文化项目的有效性 |
第五章 《快乐学商务中文》呈现方式的有效性 |
第一节 画面的有效性 |
第二节 声音的有效性 |
第三节 字幕的有效性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论如何提升中国英语电视专题节目的外语教育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课题 |
1.2 研究缘由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电视教学简介 |
2.2 电视教学的优点 |
2.3 电视教学的局限性 |
2.4 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现状 |
2.5 电视在语言教学上的作用与功能 |
2.6 如何发挥电视的语言教育功能 |
第3章 理论基础 |
3.1 动机原理 |
3.2 学习原理 |
3.3 记忆原理 |
第4章 研究过程描述 |
4.1 分析阶段 |
4.1.1 缺乏先行组织者 |
4.1.2 缺乏互动与反馈机制 |
4.1.3 缺乏复习与跟进机制 |
4.1.4 缺少英语字幕 |
4.1.5 部分主持人与记者缺乏语言上的公信力 |
4.1.6 缺乏辅助教学手段 |
4.2 设计开发阶段 |
4.2.1 采用问题式预告片 |
4.2.2 片前预习适当数量的重点单词 |
4.2.3 采用英语字幕并突出重点单词 |
4.2.4 采用多元及时的复习与跟进机制 |
4.2.5 建立短信或网络互动机制 |
4.2.6 以节目网站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 |
4.2.7 尽可能采用外籍主持人和配音人员 |
4.2.8 开发各类节目衍生活动 |
4.3 实施阶段 |
4.4 评价阶段 |
4.4.1 评价过程 |
4.4.2 评价结果 |
第5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中小学校园网的现状 |
1.1 中小学计算机配置现状 |
1.2 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现状 |
第二章 中小学校园网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
2.1 中小学校园网设计原则 |
2.2 中小学校园网设计要求 |
第三章 校园网设计和应用案例分析 |
3.1 校园网设计案例分析 |
3.1.1 A高中校园网案例分析 |
3.1.2 A高中“多网合一”案例分析 |
3.2 校园网应用案例分析 |
3.2.1 B小学案例分析 |
3.2.2 C高中案例分析 |
3.2.3 D初中案例分析 |
第四章 中小学校园网在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
4.1 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教育资源问题 |
4.1.2 管理问题 |
4.1.3 校园网教学应用中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
4.2 应对策略 |
4.2.1 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
4.2.2 校园网的管理 |
4.2.3 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训 |
第五章 中小学校园网的总结与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媒体电化教室的设备配置与建设 |
(1) 硬件设备主要包括 |
(2) 软件配置环境 |
2.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 |
(1) CAI课件制作丰富了生物学教学实验 |
(2) 多功能视频展示仪给生物实验教学增添新的气象 |
(3) 多媒体电视显微镜在观察切片标本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
3. 利用多媒体电视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多媒体电视教学网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视域下的初中语文主题阅读研究[D]. 王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2]互联网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效性调查研究 ——以A市中学为例[D]. 徐晓旭. 河南科技学院, 2020(11)
- [3]乌鲁木齐小学音乐第二课堂对音乐课堂教育的教学拓展现状探究 ——以乌鲁木齐市三所小学为例[D]. 王怡静.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4]应用iPad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以原地运球教学为例[J]. 张骥.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04)
- [5]简论教学优化中电视课件的应用[J]. 任秀琴.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6]越南中央电视台《快乐学商务中文》有效性研究[D]. 阮氏红贵.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7]论如何提升中国英语电视专题节目的外语教育功能[D]. 王思琪.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04)
- [8]校园HFC网和计算机网的整合效应及其发展前景研究[J]. 郭金响. 软件导刊, 2006(04)
- [9]中小学校园网的设计与应用案例分析[D]. 赵其超.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4)
- [10]多媒体电化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实验中的作用[J]. 林和.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