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肿瘤体积论文-李新海,汪龙庆,李红伟

大体肿瘤体积论文-李新海,汪龙庆,李红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体肿瘤体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食管肿瘤,根治性放射治疗,大体肿瘤体积,预后

大体肿瘤体积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海,汪龙庆,李红伟[1](2019)在《放疗前胸部强化CT扫描检测食管癌患者的大体肿瘤体积与其预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部强化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所检测的接受根治性放疗食管癌患者的大体肿瘤体积(GTV-T)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92例接受根治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SCT扫描所得GTV-T与其临床T分期、临床TNM分期的关系,并分析GTV-T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的GTV-T为7.55~222.33cm~3(中位45.88cm~3),其与临床T分期和TNM分期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r=0.673、0.596,P值均为0.000)。依据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TV-T取值为50.00cm~3时为其最佳截点值。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临床TNM分期和GTV-T为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00、0.002、0.014);而患者的病变部位、临床TNM分期和GTV-T为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20、0.013、0.006)。结论放疗前胸部MSCT扫描所检测得到的食管癌GTV-T大小可以很好的预测患者预后,GTV-T较小者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荟萃》期刊2019年07期)

张爱苹[2](2017)在《基于保乳术前MRI、术后标本及定位CT所构建大体肿瘤体积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乳患者术前MRI肿瘤体积与术后标本测量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瘤床体积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同时探讨基于4DCT的0时相(CT0)与50时相(CT50)刚性配准与形变配准基础上所构建保乳术后瘤床体积及位置的差异性。方法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入组,基于保乳术前MRI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并定义为GTVMRI,其边界外扩1.0 cm得到GTVMRI+1。测量切除标本体积并测量和计算病理体积,分别定义为GTVES和GTVPAT。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勾画GTV,并定义为GTVTB。2.44例保乳术后已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的患者入组。由同一位放疗科医生分别基于4DCT的0时相和50时相勾画GTV及选定金属夹。将CT0与CT50分别运行刚性配准(rigid image registration,RIR)与形变配准(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DIR),并将基于CT0图像勾画的GTV及金属夹分别通过形变配准与刚性配准映射到CT50图像上。以相似度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叁维空间方向上靶区中心点位移的差异评估不同图像配准技术对CT0与CT50图像之间靶区体积及位置的差异。结果1.GTVMRI、GTVMRI+1、GTVPAT、GTVES、GTVTB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97(0.01~6.88)cm3、12.58(3.90~34.13)cm3、0.97(0.01~2.36)cm3、15.46(1.15~70.69)cm3、19.24(4.72~54.33)cm3。GTVMRI与GTVPAT、GTVMRI+1与GTVES、GTVTB与GTV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8,0.07,0.264)。GTVTB、GTVES与GTVMRI均无相关性(P=0.378,0.071),GTVTB、GTVES与GTVMRI+1也均无相关性(P=0.375,0.068),而GTVTB与GTVES呈正相关(r=0.488,P=0.004)。2.RIR与DIR靶区的平均DSC分别为0.860±0.042与0.870±0.040(P=0.000)。RIR在叁维空间方向上靶区中心点的位移明显大于DIR(分别为1.22 mm和1.10 mm,P=0.000)。而且在前后方向上,GTV及金属夹通过RIR的位移明显大于DIR(P=0.000)。但是,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RIR与DIR对GTV及金属夹位移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结论在非影像引导情况下,保乳治疗的患者基于触诊范围行局部肿瘤扩大切除术时,切除标本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术腔体积与基于术前MRI图像所勾画与构建的肿瘤体积均无相关性。形变配准可以显着改善4DCT的0时相与50时相配准时靶区的重合度。同时,基于形变配准测量呼吸运动所致的靶区及选定金属夹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明显优于刚性配准。(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7-05-01)

郑华,周雨霏,廖希一,李夷民[3](2016)在《不同大体肿瘤体积纵轴外扩长度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中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食管癌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elective node irradiation,ENI)基础上原发病灶大体靶区纵向外扩不同长度的生存差异,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临床靶区的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1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化疗初治的ENI的ESCC患者。根据大体靶区纵向外扩长度不同分为纵向外扩范围≤3 cm组及>3 cm组,依次命名为临床肿瘤体积1组(clinical tumor volume of group1,CTV1)及临床肿瘤体积2组(clinical tumor volume of group 2,CTV2),比较不同纵向外扩长度的临床肿瘤体积(clinical tumor volume,CTV)分组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14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CTV1组81例,CTV2组61例,两组生存差异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ENI的ESCC原发病灶纵向外扩3 cm形成的CTV照射后的生存率不低于GTV纵向外扩>3 cm的CTV照射。建议选择性淋巴结区域照射时GTV纵轴外扩≤3 cm。(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期刊2016年19期)

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4](2015)在《不同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研究轴位和螺旋两种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轴位(A)和螺旋(S)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 GTVA、GTVS大小、位置以及GTVA、GTVS匹配指数(MI)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两种CT扫描方式的GTVA、GTVS大小及位置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TVA与GTVS的MI与肿瘤体积显着相关(r=0.898,P<0.05)。结论两种CT扫描方式所确定的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肿瘤体积大小显着相关,同时采用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5年11期)

陈仰纯,陈向荣,李凡勇,刘吉安[5](2014)在《数值逼近法确定大体肿瘤体积的物理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逼近法设计确定肿瘤大体靶区(GTV)的半自动化软件SUV_Shape,并通过物理模型评价SUV_Shape测量GTV的准确性。使用中位容积19.61(5.88,64.56)m L,形体各异的空心插件27例次,在其内灌注不同放射性比活度[18F]-FDG溶液,并将它们固定在灌注不同放射性比活度[18F]-FDG溶液的圆柱体内,分别模拟肿瘤与周围本底,肿瘤/本底比(2.92~40.6)的实验模型4次。采集静态肿瘤模型3D PET-CT图像,用SUV_Shape软件测得模型GTVs,27例次肿瘤模型GTVs的中位体积20.56(5.1,65.16)m L。经配对t检验GTVs与GTVt无统计学差别(t=-1.27,P=0.22),两者高度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ho=0.959(P<0.01)。显示SUV_Shape程序多能够根据3D PET图像测量肿瘤模型体积。(本文来源于《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熊文敏[6](2012)在《鼻咽癌调强放疗采用大体肿瘤体积几何外扩8mm形成高危临床靶区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目前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 CTV)的勾画一般根据二维常规照射的经验,多数放疗中心通常根据肿瘤侵犯的概率将亚临床靶区区分为CTV1(高危临床靶区)和CTV2(低危临床靶区),定义CTV1为鼻咽部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of the nasopharynx, GTVnx)外扩5~10mm边界,同时含盖整个鼻咽腔及黏膜下5mm,即几何学外扩联合解剖学外扩;CTV2的定义包括了CTV1以及可能受侵的结构。但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对如何勾画CTV尚未形成共识。本研究探讨GTVnx直接外扩8mm边界(单纯几何学外扩)形成CTV1的靶区勾画方式的调强放疗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此靶区划分的合理性。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病理确诊的初治并准备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入组本研究。GTVnx、GTVnd分别为鼻咽镜下、影像上可见的鼻咽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CTV1为GTVnx外扩8mm边界;CTV2包括鼻腔及上颌窦粘膜前5mm、蝶窦下1/3~1/2、咽后淋巴结(至舌骨出现)、翼腭窝、翼内肌及部分翼外肌、岩骨尖、斜坡前1/3、海绵窦、颅底诸孔(圆孔、卵圆孔、破裂孔)、颈部预防照射区域包括Ⅱ、Ⅲ、Ⅴ a区。GTVnx、GTVnd、CTV1、CTV2外扩5mm形成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PTV70、PTV60、PTV54。其剂量分别为70Gy、60Gy和54Gy,分割次数为30次。Ⅲ、Ⅳ期患者接受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观察患者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结果共3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入组研究,根据2008福州分期,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10例、Ⅳ期20例。37例患者中28例GTVnx外扩8mm边界为CTV1后可完全含盖整个鼻咽腔粘膜及粘膜下5mm,余9例患者CTV1靶区未能完全含盖。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1年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5.2%、94.7%、95.2%、97.1%。未观察到4级急性副反应。2.7%(1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复发部位在GTVnx内;2.7%(1例)出现左侧肩胛骨转移;2.7%(1例)患者因口咽黏膜炎症放弃治疗死亡。结论IMRT采用GTVnx直接外扩8mm边界形成CTV1的靶区勾画方式治疗鼻咽癌可减小高危临床靶体积,并且获得较好的短期局部控制率,急慢性副反应可接受。(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06-01)

李业飞[7](2011)在《大体肿瘤体积评估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预后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放射治疗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先前临床研究提示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是PLC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但GTV对肝癌放射治疗的预后价值的定量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确立。本研究旨在探讨GTV和最大肿瘤直径(greatest tumor diameter,GTD)预测PLC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价值,并比较两者的预测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放射治疗的Child-Pugh A级PLC患者资料。生存情况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GTV、GTD与全肝体积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GTV、GTD预测Child-Pugh A级的PLC放射治疗后2、5年内死亡的准确性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UICC/AJCC T分期、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GTV、GTD影响预后;Cox回归分析提示GTV是独立的预后因子。GTV与全肝体积呈正相关(r=0.632,P<0.01),GTD与全肝体积呈正相关(r=0.432,P<0.01)。GTV、GTD预测Child-Pugh A级的PLC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和0.710;GTV的最佳判断界值为251.5 cm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和72.34%;GTD的最佳判断界值为7.75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2%和65.96%。两者曲线下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GTV≤251.5 cm3共43例,GTV>251.5 cm3共59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和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TD≤7.75 cm共46例,GTD>7.75 cm共56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2.6%和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TV、GTD预测Child-Pugh A级的PLC放射治疗后5年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7和0.684;GTV的最优判断界值为:166cm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75%和80.00%;GTD的最优判断界值为:7.5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9%和66.67%。两者曲线下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166cm3,共34例,GTV>166cm3,共68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42.8%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TD≤7.5cm,共46例,GTD>7.5cm,共56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29.8%和10.0%,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TV是独立预后因素,是简单有效的评价PLC放射治疗预后的指标。GTV和GTD判断预后的价值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TV判断预后的价值优于GTD。(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1)

李业飞,梁世雄,黄华忠,朱小东,陈龙[8](2010)在《大体肿瘤体积评估原发性肝癌放疗预后的价值及其截断值的获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是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rcinoma,PLC)放射治疗的预后因素,但其对肝癌放射治疗的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确立。本研究旨在探讨GTV和最大肿瘤直径(greatest tumor diameter,GTD)预测PLC放射治疗后生存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行放射治疗的Child-Pugh A级PLC患者资料。生存情况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GTV、GTD与全肝体积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GTV、GTD预测Child-Pugh A级的PLC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的准确性并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UICC/AJCC T分期、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i,PVTT)、GTV、GTD影响预后;Cox回归分析提示GTV是独立的预后因子。GTV与全肝体积呈正相关(r=0.632,P<0.01),GTD与全肝体积呈正相关(r=0.432,P<0.01)。GTV、GTD预测Child-Pugh A级的PLC放射治疗后2年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和0.710;GTV的最佳判断界值为251.5 cm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4%和72.34%;GTD的最佳判断界值为7.75 c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72%和65.96%。两者曲线下面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GTV≤251.5 cm3共43例,GTV>251.5 cm3共59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和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TD≤7.75 cm共46例,GTD>7.75 cm共56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2.6%和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TV是独立预后因素,是简单有效的评价PLC放射治疗预后的指标。GTV和GTD判断预后的价值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TV判断预后的价值优于GTD。(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0年10期)

陈媛媛,张黎,黄劭敏,张一弓,赖淑贞[9](2010)在《增强CT扫描对鼻咽癌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影响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模拟CT扫描时使用对比剂与否对鼻咽癌GTV勾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理确诊和按照标准程序临床分期的连续鼻咽癌病例10例,在治疗体位下行鼻咽、颈部CT平扫(C-)和增强CT扫描(C+)。CT图像传入TPS(Pinnacle3,Version8.0dp1),每份图像导入4次(C-和C+各4次)。对GTV-、GTV+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GTV-、GTV+与GTVco的比值R分别为0.88±0.38和0.92±0.39。增强CT中AP、SI、LR最大径的CV值分别为10.43±8.55、7.15±8.53和9.60±4.62,而在平扫CT中分别为9.21±6.49、6.35±9.09和6.33±5.38(P值分别为0.711、0.808和0.029)。GTV+、GTV-体积的CV值分别为30.52±16.16和28.26±11.65(P=0.523)。增强CT中各项观察指标的CV值均大于平扫CT(CV越大代表变异越小)。结论:对比剂的使用使得增强CT在显示鼻咽癌原发灶方面比CT平扫图像更为清晰。不同医生在C+图像上勾画GTV的变异度低于C-图像上的变异度,且与GTVco具有更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华肿瘤防治杂志》期刊2010年18期)

杜东杰[10](2010)在《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前、术中及术后病理肿瘤体积(GTV)大小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差异及一致性,并将肿瘤体积按大小进行分级,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269例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扫描和食管钡餐造影,术后病理报告资料完备,术前及术后均未行放化疗,部分患者行腹部B超。所有患者于术前1周在我院行胸腹部CT扫描,部分病例采用增强CT扫描,按食管癌CT扫描常规进行,应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Volume Zoom型64排螺旋CT扫描机,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3-6mm。扫描范围自下颈至肝门水平。将存储的CT图像经局域网以数字化形式传输到ADAC Pinnacle 7.6c叁维治疗计划系统,由CT室医师和放疗科医师共同商讨并进行食管病变靶区勾画,以食管壁局限性或全周性增厚,管壁厚度超过5 mm和不含气食管直径大于10 mm ,和(或)伴有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作为病变存在的标准,参考食管钡餐造影片所显示的病变部位及长度。将269例食管癌患者术前的CT图像传输到叁维适形放疗计划系统中,计算食管癌术前GTV大小。再依据术者记录的术中、术后肿瘤大小指标,通过椭圆体实体肿瘤体积计算公式(GTV =π/6*长*宽*高),计算食管癌术中及术后GTV大小。分析不同病理T分期GTV体积(术前、术中及术后)是否存在差异。以病理T1、T2、T3、T4各期的GTV大小的平均值为依据,同时兼顾生存率曲线的分离度,初步制定出合适的GTV(术前、术中及术后)分级标准。然后再分析食管癌不同GTV分级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全组269例食管癌患者,失访12例,随访率为95.54%,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20%(14/269),剔除围手术期死亡患者,255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14%、51.11%、37.40%,平均生存时间为46.15月,中位生存期为36.83月。局部区域复发率为44.31%,远处转移率为12.16%。(1)全组患者术前GTV大小范围为0.70~94.81cm3,中位值为23.22 cm3;术中GTV大小范围为0.08~263.76cm~3,中位值为18.84cm~3;术后GTV大小范围为0.01~65.94cm~3,中位值为4.40cm~3。(2)全组患者术后病理T1、T2、T3、T4期患者分别为18例、58例、176例、17例。随着T分期的增加,食管癌患者GTV大小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且相邻T分期中GTV分布具有重迭情况。(3)依据术后病理T分期确立食管癌GTV分级,将患者术前GTV大小分为叁级:≤7cm~3,7~14cm~3,>14cm~3,该GTV分级标准与病理T分期总符合率为72.16%,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P=0.000),且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402;术中食管癌GTV大小分为叁级:≤2cm~3,2~4cm~3,>4cm~3,该分级标准与病理T分期总符合率为74.12%,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P=0.000),但一致性稍差,Kappa值为0.338。术后食管癌GTV大小分为叁级:≤0.5cm~3,0.5~1.8cm~3,>1.8cm~3,该分级标准与病理T分期总符合率为73.73%,一致性分析显示两者存在一致性(P=0.000),但一致性较差,Kappa值为0.356。(4)食管癌术前GTV分级的Ⅰ、Ⅱ、Ⅲ级分别有30例、51例、174例,其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00,P=0.000)。食管癌术中GTV分级的Ⅰ、Ⅱ、Ⅲ级分别为20例、25例、210例,其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4,P=0.001)。食管癌术后GTV分级的Ⅰ、Ⅱ、Ⅲ级分别为20例、34例、201例,其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92,P=0.006)。全组255例食管癌局部区域复发率为44.31%(113/255),局部区域复发与局部区域无复发的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89.54,P=0.000)。远处转移率为12.16%(31/255),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χ~2=29.372,P=0.000)。结论:(1)随着T分期的逐渐增大,食管癌GTV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且相邻T分期中GTV分布具有重迭情况。(2)食管癌术前GTV推荐分级标准能基本反映预后。(3)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食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逐渐下降,局部复发率逐渐增加,远处转移率逐渐增加。(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0-03-01)

大体肿瘤体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保乳患者术前MRI肿瘤体积与术后标本测量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瘤床体积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同时探讨基于4DCT的0时相(CT0)与50时相(CT50)刚性配准与形变配准基础上所构建保乳术后瘤床体积及位置的差异性。方法1.5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入组,基于保乳术前MRI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并定义为GTVMRI,其边界外扩1.0 cm得到GTVMRI+1。测量切除标本体积并测量和计算病理体积,分别定义为GTVES和GTVPAT。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勾画GTV,并定义为GTVTB。2.44例保乳术后已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的患者入组。由同一位放疗科医生分别基于4DCT的0时相和50时相勾画GTV及选定金属夹。将CT0与CT50分别运行刚性配准(rigid image registration,RIR)与形变配准(deformable image registration,DIR),并将基于CT0图像勾画的GTV及金属夹分别通过形变配准与刚性配准映射到CT50图像上。以相似度指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叁维空间方向上靶区中心点位移的差异评估不同图像配准技术对CT0与CT50图像之间靶区体积及位置的差异。结果1.GTVMRI、GTVMRI+1、GTVPAT、GTVES、GTVTB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97(0.01~6.88)cm3、12.58(3.90~34.13)cm3、0.97(0.01~2.36)cm3、15.46(1.15~70.69)cm3、19.24(4.72~54.33)cm3。GTVMRI与GTVPAT、GTVMRI+1与GTVES、GTVTB与GTV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8,0.07,0.264)。GTVTB、GTVES与GTVMRI均无相关性(P=0.378,0.071),GTVTB、GTVES与GTVMRI+1也均无相关性(P=0.375,0.068),而GTVTB与GTVES呈正相关(r=0.488,P=0.004)。2.RIR与DIR靶区的平均DSC分别为0.860±0.042与0.870±0.040(P=0.000)。RIR在叁维空间方向上靶区中心点的位移明显大于DIR(分别为1.22 mm和1.10 mm,P=0.000)。而且在前后方向上,GTV及金属夹通过RIR的位移明显大于DIR(P=0.000)。但是,在左右及上下方向上,RIR与DIR对GTV及金属夹位移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0)。结论在非影像引导情况下,保乳治疗的患者基于触诊范围行局部肿瘤扩大切除术时,切除标本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术腔体积与基于术前MRI图像所勾画与构建的肿瘤体积均无相关性。形变配准可以显着改善4DCT的0时相与50时相配准时靶区的重合度。同时,基于形变配准测量呼吸运动所致的靶区及选定金属夹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明显优于刚性配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体肿瘤体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海,汪龙庆,李红伟.放疗前胸部强化CT扫描检测食管癌患者的大体肿瘤体积与其预后关系[J].临床荟萃.2019

[2].张爱苹.基于保乳术前MRI、术后标本及定位CT所构建大体肿瘤体积的比较研究[D].济南大学.2017

[3].郑华,周雨霏,廖希一,李夷民.不同大体肿瘤体积纵轴外扩长度在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2016

[4].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不同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

[5].陈仰纯,陈向荣,李凡勇,刘吉安.数值逼近法确定大体肿瘤体积的物理模型研究[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4

[6].熊文敏.鼻咽癌调强放疗采用大体肿瘤体积几何外扩8mm形成高危临床靶区的临床研究[D].南昌大学.2012

[7].李业飞.大体肿瘤体积评估原发性肝癌放射治疗预后的价值[D].广西医科大学.2011

[8].李业飞,梁世雄,黄华忠,朱小东,陈龙.大体肿瘤体积评估原发性肝癌放疗预后的价值及其截断值的获取[J].中国癌症杂志.2010

[9].陈媛媛,张黎,黄劭敏,张一弓,赖淑贞.增强CT扫描对鼻咽癌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影响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

[10].杜东杰.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与T分期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0

标签:;  ;  ;  ;  

大体肿瘤体积论文-李新海,汪龙庆,李红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