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优化论文-于亭,王振雷

培养基的优化论文-于亭,王振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培养基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歧杆菌,培养基,改良MRS

培养基的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于亭,王振雷[1](2019)在《双歧杆菌MRS培养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双歧杆菌对培养基的营养需求,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设计MRS培养基,优化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增殖因子的用量。确定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1%,复合氮源为2.5%,番茄汁7%。双歧杆菌在优化的MRS培养基中活菌数可达1.95×10~9 CFU·mL~(-1),约为普通MRS培养基中菌数(5.92×10~8 CFU·mL~(-1))的3.3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22期)

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2](2019)在《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方法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液体发酵醇溶蛋白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液体发酵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7%、醇溶蛋白6%、VB1 120 mg/100 mL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9.02%。液体发酵提高醇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其中赖氨酸含量达3.90 g/100 g。(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1期)

吴元元,张生琰,周晖国,孙燕,徐世友[3](2019)在《W135群脑膜炎球菌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试验设计法优化W135群脑膜炎球菌培养基,以期提高荚膜多糖产量。方法配制流脑半综合培养基(1、2、3号)及改良TSB培养基,以W135群脑膜炎球菌为试验菌株,菌密度为响应值,采用全因子试验、最陡爬坡试验、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试验对碳氮比进行优化,采用正交试验对硫酸镁、氯化钙、L-胱氨酸、氯化铵、谷氨酸钠、硫酸亚铁6种培养基添加成分进行筛选及优化。结果 1号流脑半综合培养基确定为基础培养基;葡萄糖及酸水解酪蛋白为影响菌密度的主效应因素,两者的最适浓度为7. 84和10. 04 g/L;培养基6种添加成分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生长影响作用大小依次为硫酸镁、L-胱氨酸、硫酸亚铁、氯化铵、氯化钙、谷氨酸钠。优化的1号流脑半综合培养基不仅成分更加简单,且提高了W135群脑膜炎球菌密度。结论优化的培养基增加了W135群脑膜炎球菌密度,为荚膜多糖产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朱新术,赵文慧,张苗,杨学艺,陈曦[4](2019)在《基于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的热纤梭菌发酵产糖的培养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滤纸为主要原料,以葡萄糖和可溶性总糖为优化目标,利用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法对培养基中重要成分影响热纤梭菌发酵产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实验水平分别取滤纸20.0g/L,酵母粉3.50 g/L,氯化镁2.0 g/L,半胱氨酸0.788 g/L,磷酸氢二钾8.0 g/L,磷酸二氢钾1.4 g/L,尿素4.0 g/L和氯化钙0.05g/L和滤纸20 g/L,酵母粉5.74 g/L,氯化镁0.424 g/L,半胱氨酸0.996g/L,磷酸氢二钾7.99 g/L,磷酸二氢钾4.99 g/L,尿素1.17 g/L和氯化钙0.072 g/L时,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的得率分别为77.26%和45%,浓度分别可达15.452 g/L和8.996 g/L,分别比优化前的浓度提高35.75%和58.0%。(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保健》期刊2019年11期)

王伊佳,俞晨涛,王月平,徐冉,张奕婷[5](2019)在《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阿维菌素浓度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玉米淀粉浓度、硫酸铵浓度和丙酸钠浓度等3个因素进行了Box-Behnken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阿维菌素浓度的影响显着,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35.45g/L,硫酸铵16.27g/L,丙酸钠1.56g/L。在此条件下,阿维菌素的浓度达4.492g/L。(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冯涛,苗瑞春,李雄,王雁,杨波[6](2019)在《棒状链霉菌产克拉维酸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克拉维酸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clavuligerus K6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氮源对克拉维酸产量的影响,并通过二水平析因实验、快速爬坡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碳源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氮源为大豆蛋白,最佳发酵培养基碳、氮源配方为:甘油18.19 g·L~(-1)、糊精11.22 g·L~(-1)、叁油酸甘油酯30.80 g·L~(-1)、大豆蛋白粉40 g·L~(-1)。在此发酵培养基配方下,克拉维酸产量可达5 220 mg·L~(-1),较出发配方提高58.1%。(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张亚林,包璇,冯潇,郑谊青,朱炫[7](2019)在《用于体外肠道模拟发酵的培养基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发酵培养基是整个体外肠道模拟发酵体系进行优化的前提,但目前用于体外模拟发酵的培养基尚无统一的标准,所以本实验设计了7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对比文献和专利中体外肠道模拟发酵的培养基成分差别,对无机盐、胆盐、果胶、淀粉、葡萄糖、胰酶、粘液素这7个因素进行优化,设计正交实验,共得到8组实验,进行静态发酵,每24 h测定一次OD_(600)吸光值,并且在各组发酵48 h后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RNA测序。实验结果经方差分析表明:胰酶是影响菌门的主要因素,无机盐和粘液是次要因素。将测序得到的菌门结果与粪便原样中的细菌结构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确定了菌门最优培养基,同时取各样品菌属丰度数据进行热图和聚类分析,选择出菌属最优培养基,最后根据OD_(600)吸光值结果,得到菌密度上升最快的培养基配方。综上,本研究得到批式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金玉洁,何国庆[8](2019)在《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响应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常用于食品工业及医疗保健领域,获得高密度菌体对其商业化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植物乳杆菌为材料,最终活菌数为主要参考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选择出碳源、氮源的种类及优化浓度,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最陡爬坡试验及Box-Benhnken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一步优化,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高密度培养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最佳优化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30.09 g/L、酵母浸粉35.23 g/L、牛肉浸粉25 g/L、柠檬酸叁铵4.328 g/L、磷酸氢二钾2 g/L、乙酸钠5 g/L、MgSO_4 0.2 g/L、MnSO_4 0.05 g/L、吐温80 1 g/L;最佳高密度培养条件为:3%接种量、37℃、初始pH值6.5、20%氨水溶液中和发酵液的,最终发酵液中植物乳杆菌活菌数达到2.16×10~(10)CFU/mL。(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俊,王勇,张锋,王欣悦,王娇[9](2019)在《副干酪乳杆菌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γ-氨基丁酸(GABA)产量为出发点,对具有益生特性的副干酪乳酸菌M5进行培养条件优化。采用单因素、PB与响应面试验对初始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优化后最适培养基配比为:酵母浸粉10 g/L、无水乙酸钠2 g/L、蛋白胨5 g/L、葡萄糖10 g/L、L-谷氨酸钠1. 4 g/L、维生素B6 2 mmol/L、氯化钙1. 5 mmol/L、接种量4. 1%。采用此培养基较初始培养基合成GABA的产量提高了9%。研究结果对提高副干酪乳杆菌产GABA能力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春莉,姚思扬,王嫚,王一飞,吴双[10](2019)在《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的一步成苗培养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软枣猕猴桃带芽茎段为外植体,利用响应面法对其组培一步成苗试验进行优化。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6-BA、NAA、IBA的浓度为试验因子,植株再生频率为响应值,进行3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3因素对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力大小为6-BA的浓度>IBA的浓度>NAA的浓度,最终得到的二元回归方程显示,一步成苗的培养基优化结果为MS+6-BA 2.42 mg/L+NAA 0.27 mg/L+IBA 0.32 mg/L。在此条件下,最佳再生频率预测值为4.23,实际操作结果为4.13。(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培养基的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试验利用蛹虫草液体发酵的方法改性玉米醇溶蛋白,研究发酵培养基组成对蛋白水解度的影响,得到液体发酵醇溶蛋白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液体发酵蛋白水解物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葡萄糖7%、醇溶蛋白6%、VB1 120 mg/100 mL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19.02%。液体发酵提高醇溶蛋白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其中赖氨酸含量达3.90 g/100 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培养基的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于亭,王振雷.双歧杆菌MRS培养基优化研究[J].现代食品.2019

[2].杨爽,郑明珠,李晟,肖瑜,曹勇.蛹虫草液体发酵玉米醇溶蛋白培养基优化[J].食品工业.2019

[3].吴元元,张生琰,周晖国,孙燕,徐世友.W135群脑膜炎球菌培养基优化[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4].朱新术,赵文慧,张苗,杨学艺,陈曦.基于均匀设计和逐步回归的热纤梭菌发酵产糖的培养基优化研究[J].中国动物保健.2019

[5].王伊佳,俞晨涛,王月平,徐冉,张奕婷.响应面法优化阿维菌素产生菌培养基成分[J].安徽农学通报.2019

[6].冯涛,苗瑞春,李雄,王雁,杨波.棒状链霉菌产克拉维酸发酵培养基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7].张亚林,包璇,冯潇,郑谊青,朱炫.用于体外肠道模拟发酵的培养基的优化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8].金玉洁,何国庆.植物乳杆菌增殖培养基响应面优化[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9].张俊,王勇,张锋,王欣悦,王娇.副干酪乳杆菌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赵春莉,姚思扬,王嫚,王一飞,吴双.应用响应面法优化软枣猕猴桃的一步成苗培养基[J].江苏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培养基的优化论文-于亭,王振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