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颞下窝型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颞下窝,下颌骨外旋入路,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
颞下窝型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何秋敏,许彪,朱瑾,施延安[1](2019)在《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入路外科治疗颞下窝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7例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的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肿瘤,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颞下窝肿瘤安全有效的术式。(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森林,魏斌,陈汉,陈必新[2](2018)在《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2期间,我科收治的7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肿瘤,随访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野显露良好,肿瘤完整切除,无下牙槽神经损伤。随访6~36个月,1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余6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无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具有创伤小、创口暴露充分、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张路,房东亮,姜大魏,许智先,郭孟萌[3](2016)在《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操作和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的预防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观察60具干颅骨,选取面颅宽度测量点,观察翼腭窝变异情况。对6具成人湿颅取脑后,行经颞下窝入路针刺操作,打开翼腭窝后壁暴露翼腭窝,精细分离辨认蝶腭神经节,原位保留上颌动脉翼腭段,观察针灸针是否进入翼腭窝。测量进针深度、面颅宽度、针与蝶腭神经节间距离、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间距离、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距离。结果:选取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作为面颅宽度,3具干颅存在翼腭窝变异。对湿颅行双侧针刺操作(共12次),针均进入翼腭窝;进针深度与两侧眉弓下稍凹陷处距离间比例关系区间为44%~54%。12次操作中仅2次针尖触碰蝶腭神经节,针与蝶腭神经节平均距离:左侧(5.88±3.70)mm、右侧(6.43±5.54)mm。针与上颌动脉翼腭段平均距离:左侧(2.77±3.99)mm、右侧(2.53±3.10)mm,上颌动脉翼腭段与翼腭窝内走形的上颌神经间平均距离:左侧(2.83±4.05)mm、右侧(2.67±4.95)mm,以上各测量维度中双侧数据间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操作时针具可进入翼腭窝,但直接触碰蝶腭神经节的概率不高;2临床治疗鼻炎疗效可能与针具近神经相关;3临床非即刻不良反应可能是针具刺中上颌动脉翼腭段造成;4面颅宽度与进针深度存在比例区间关系,综合考虑临床操作安全性、有效性,建议针对不同患者进针深度选取面颅宽度与进针深度比例区间下限。(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6年11期)
王鸿,黄志权,符良斌,廖天安,陈井鑫[4](2016)在《韦伯氏切口结合离断颧弓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1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方式切除肿瘤,并采取颊脂垫充填术区空腔,同时随访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神经鞘瘤4例,混合瘤2例,神经纤维瘤2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转移性鳞癌1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无肿瘤复发。恶性淋巴瘤和转移性鳞癌患者转肿瘤科行化疗。结论韦伯氏切口联合离断颧弓复合体切除颞下窝肿瘤具有创口暴露充分,可直视下操作;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11期)
吴家森,殷海,何引,刘柏松,郑文[5](2016)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翼腭窝及颞下窝良性病变4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翼腭窝、颞下窝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上颌窦良性病变43例,翼腭窝神经鞘瘤1例,翼腭窝颞下窝非典型神经纤维瘤1例,均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鼻腔干燥、无眼眶肿胀、无淤血、无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3个月上颌窦术腔上皮化;随访3~24个月,治愈好转44例,复发1例。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适用于浸润上颌窦前壁、前内下壁、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的病变,为内镜治疗翼腭窝、颞下窝良性病变提供微创手术径路,该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作为处理上颌窦翼腭窝颞下窝良性病变的理想术式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学》期刊2016年05期)
郭玉兴,郭睿,张雷,郭传瑸[6](2015)在《上颌-额-颞入路在颞下窝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上颌-额-颞手术入路,行颞下窝肿瘤手术切除,观察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上颌-额-颞手术入路切除的12例颞下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评价上颌-额-颞入路切除肿瘤的效果。结果 12例患者手术中切除肿瘤顺利,手术后并发症轻微。结论对于巨大颞下窝、翼腭窝肿瘤,涉及侧颅底者采用上颌-额-颞入路可以顺利切除肿瘤。此手术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保护面神经,同时便于制取颞肌瓣充填组织缺损。(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王春娥,吴小培[7](2014)在《颞下窝A型入路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颞下窝A型入路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8例患者采取经颞下窝A型入路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术前备好手术器械及仪器、一次性手术用物,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及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面神经监测,加强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积极主动配合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9.0h,术中出血300~40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4d出院。结论器械护士掌握手术步骤并熟练配合,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巡回护士提前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种仪器及用物,密切观察手术进展,做好面神经监测,可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24期)
李娜,于龙刚,姜彦,鞠建宝,张念凯[8](2014)在《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治疗前颅底、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73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累及前颅底、翼腭窝、颞下窝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对73例鼻颅底肿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54例肿瘤被完全切除;19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良性肿瘤16例,术后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57例,死亡16例,半年生存率为71.9%。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在切除鼻腔鼻窦病变的同时,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累及前颅底、翼腭窝和颞下窝的病变,手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本文来源于《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20期)
陈海红,王峰,魏燕[9](2014)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联合前庭沟切口颞下窝肿瘤切除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内镜技术的深入和发展,多数颞下窝肿瘤可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切除,减少外科侵袭,避免面部疤痕。但位于颞下窝前下部,上颌窦前外侧壁的肿瘤,由于过度向前外下壁,该角度不利于内镜操作。而该部位距离面部表浅,接近上颌前庭沟,本文报道一例经内镜下鼻腔-泪前隐窝联合前庭沟入路颞下窝肿瘤切除术。方法:经鼻内镜泪前隐窝-上颌窦入路切除上颌窦前外侧壁,暴露颞下窝,分离肿瘤上极,经口腔前庭沟切口分离暴露肿瘤下极,以食指分离肿瘤并向上、内方向挤推,协助经鼻-上颌窦途径取出肿瘤。(本文来源于《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05)
代红磊,张兆刚,孙士铭[10](2014)在《颞下窝A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颅骨标本颈静脉孔及周围重要结构和在尸头标本上模拟颞下窝A型入路,获得相关的国人解剖学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例颅骨标本测量颈静脉孔大小及与周围重要结构间距离;应用10例尸头标本对颞下窝A型入路的相关结构进行显微解剖研究和测量。结果 1颈静脉孔外口距茎突根(4.17±1.99)mm、距茎乳孔(6.06±1.71)mm、距舌下神经管(2.41±1.23)mm;2面神经鼓室段长度(9.66±1.41)mm、乳突段长度(16.08±2.15)mm、面神经锥段距外半规管(1.08±0.41)mm;3颈静脉球距面神经乳突段(6.56±1.81)mm、距后半规管弓峰下缘(3.67±1.27)mm;4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长度(10.36±2.31)mm、水平段长度(19.41±2.02)mm;5后半规管弓峰下缘距寰椎横突(31.22±1.93)mm、乙状窦垂直臂距下颌关节(19.17±1.51)mm、乳突尖距岩尖(53.91±4.82)mm。结论颞下窝A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后部及迷路下区特别是颈静脉孔区,适用于切除迷路下区及颈静脉孔周围病变。(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4期)
颞下窝型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探讨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2018-02期间,我科收治的7例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肿瘤,随访术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术野显露良好,肿瘤完整切除,无下牙槽神经损伤。随访6~36个月,1例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和饮水呛咳,余6例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无肿瘤复发。结论:下颌下切口结合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具有创伤小、创口暴露充分、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颞下窝型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何秋敏,许彪,朱瑾,施延安.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入路外科治疗颞下窝肿瘤[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9
[2].张森林,魏斌,陈汉,陈必新.下颌升支纵形离断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临床体会[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8
[3].张路,房东亮,姜大魏,许智先,郭孟萌.经颞下窝入路毫针盲刺蝶腭神经节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估[J].中国针灸.2016
[4].王鸿,黄志权,符良斌,廖天安,陈井鑫.韦伯氏切口结合离断颧弓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11例[J].海南医学.2016
[5].吴家森,殷海,何引,刘柏松,郑文.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翼腭窝及颞下窝良性病变45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6
[6].郭玉兴,郭睿,张雷,郭传瑸.上颌-额-颞入路在颞下窝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5
[7].王春娥,吴小培.颞下窝A型入路行颈静脉球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14
[8].李娜,于龙刚,姜彦,鞠建宝,张念凯.内镜下经鼻腔入路治疗前颅底、翼腭窝和颞下窝肿瘤73例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
[9].陈海红,王峰,魏燕.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联合前庭沟切口颞下窝肿瘤切除术[C].2014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4
[10].代红磊,张兆刚,孙士铭.颞下窝A型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4
标签:颞下窝; 下颌骨外旋入路; 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