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温防治大棚(室)草莓灰霉病

利用高温防治大棚(室)草莓灰霉病

一、利用高温可防治棚(室)草莓灰霉病(论文文献综述)

胡佳羽,谭平,陈元平,罗友进,史文景,肖璐,张义刚[1](2020)在《重庆大棚设施草莓清洁化栽培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大棚设施生产冬春季草莓是中国南方地区草莓生产最主要的种植方式,也是近年来在重庆九龙坡、渝北、巴南等近郊区县推广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种植方式。通过近年来草莓种植实践和科研试验经验积累,总结出一套包括品种选择、准备地块、栽植管理、肥水管理、花果调控、病虫害防治、棚内全覆盖技术在内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可实现大棚设施草莓的清洁化栽培,为市民提供优质、清洁、安全、放心的草莓果品,促进重庆地区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

杨雷,杨莉,李莉,季文章,董辉[2](2019)在《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探究》文中研究说明为有效处理草莓生长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问题,提高草莓的品质与产量,分析了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红中柱根腐病,缺钙、盐害或肥害,蚜虫、红蜘蛛、蓟马、蛴螬等草莓栽培中主要的病虫害及其识别方法,探究其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为草莓的优质、高效、无害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牛慧慧[3](2019)在《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毒力增效作用及机理初探》文中指出番茄灰霉病是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重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生产中有效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措施,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灰葡萄孢繁殖快,适合度高,极易产生抗性,再加上杀菌剂的不合理使用,该菌已对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产生了抗性,导致防效大大降低。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研发作用机制新颖的杀菌剂或筛选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以控制灰霉病的为害。啶酰菌胺(Boscalid)可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及腐烂病等多种植物病害;烯肟菌酯(Enestroburin)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本研究筛选出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最佳毒力增效配比,并通过研究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菌丝形态变化、细胞膜的通透性、呼吸速率、胞内ATP含量变化、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为揭示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增效机制及对灰霉病的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联合毒力。结果显示,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混配时,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增效系数最高,并确定其为最佳增效配比。最佳增效配比对其他5个灰葡萄孢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也均显着高于两单剂,表现为毒力增效作用。2.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着高于两单剂,显示出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干重法测定了最佳增效配比对菌丝生长量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点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干重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抑制效果优于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两单剂。采用血球计数法测定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产孢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佳增效配比处理均未产孢,对灰葡萄孢产孢的抑制效果优于其两单剂。采用称重法测定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核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高于2.5μg/mL时,最佳增效配比处理无菌核产生,对菌核产生量的抑制作用优于两单剂。3.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最佳增效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效果均优于单剂,表现为增效作用,且保护作用优于治疗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以最佳增效配比进行桶混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0.84%88.07%,显着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单剂烯肟菌酯。4.菌丝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最佳增效配比处理菌丝分支明显增多;啶酰菌胺处理部分菌丝顶端膨大;烯肟菌酯处理菌丝分隔增多,间距明显缩短,菌丝表面附着的小点疑似内含物渗漏。5.采用荧光显色法研究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细胞膜完整性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的细胞膜造成一定的损伤。采用电导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增效配比增强了灰葡萄孢细胞膜的通透性。6.采用氧电极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研究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呼吸速率及胞内ATP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最佳增效配比处理的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呼吸受到强烈抑制,抑制率达到90.68%;其胞内ATP含量大大降低,能量合成受到强烈抑制。采用比色法研究了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体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增效配比在初期阶段灰葡萄孢胞内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合成受到了抑制。7.最佳增效配比因增强了对灰葡萄孢呼吸作用的抑制,使体内能量的合成受阻,进而导致体内的物质代谢紊乱,从而显示增效作用。初步推断,这可能是啶酰菌胺和烯肟菌酯复配增效的生理生化水平机理之一。

成英,陈迪娟[4](2016)在《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文中认为从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与策略、产地要求、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赣榆区设施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为设施草莓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规程。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肖婷,庄义庆,姚克兵,吴祥[5](2015)在《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文中提出本文从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与策略、产地要求以及各种防治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为设施草莓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规程。

李春华,李天纯,李柯澄[6](2014)在《沿海地区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士栽培技术》文中指出江苏东台市开展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将腐熟好的碎玉米秸秆、锅炉渣(水洗除碱)、干鸡粪、棉籽饼肥、有机生态复合肥料,按5.0∶2.5∶2.0∶0.5∶0.1配制无土基质,不仅可变废为宝,而且可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栽培的草莓鲜红艳丽、口感酸甜、商品率高,667 m2产量达1 800 kg,667 m2产值16 00022 000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肖婷,庄义庆,姚克兵,吴祥[7](2013)在《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设施草莓病虫害防治原则与策略、产地要求、防治方法等方面阐述了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为设施草莓的优质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操作规程。

郑翔,李平维,隋原,刘亚男[8](2013)在《有机草莓病虫全程防控的实践与成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昌平全区目前共建成草莓日光温室8000个,年产草莓750万kg,产值近1.8亿元,面积、产量占到了北京的2/3。据调查,昌平草莓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蚜虫和红蜘蛛。市区植保站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昌平多个草莓基地开展有机草莓病虫全程防控。通过建立病虫全程防控机制、棚室消毒、土壤消毒、无病

许文博,徐铭毅,刘静[9](2012)在《有机草莓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品质、质量及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追求安全卫生营养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时尚。草莓属多年生草木植物,果实柔软多汁、甜酸适度、富含维生素C,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草莓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效益迅速提高,但设施内高温多湿,为病虫害的发生

马建英[10](2009)在《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灰霉病是蔬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与病原菌群体产生抗药性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研制的啶菌恶唑是一种新型杀菌剂,作用方式独特,对灰霉病有特效。在河北省地区还未大面积应用。鉴于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已对大多数内吸性药剂产生抗药性,有必要研究灰霉病菌对新型药剂啶菌恶唑的抗药性。本研究在啶菌恶唑与其他药剂之间的交互抗性关系、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敏感性基线、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和抗感啶菌恶唑菌株生理生化性状比较以及啶菌恶唑与嘧霉胺复配的联合毒力等方面取得了如下结果:1.分别测定了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11个敏感菌系和3个抗性菌系对嘧霉胺、速克灵、多菌灵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通过对不同药剂EC50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啶菌恶唑与这4种药剂的EC50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0069、0.0006、0.0007和0.0018,相关性很差,表明啶菌恶唑与这4种药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药性关系。2.建立了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基线。将河北省保定、廊坊、承德、衡水4地从未使用过啶菌恶唑的保护地中黄瓜和番茄病果或病叶菌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102株灰霉病菌单孢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其EC50值分布在0.0460~0.1991μg/mL,平均EC50值为(0.1182±0.0363)μg/mL,不同敏感性的菌株频率呈连续的单峰曲线分布,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把102株灰霉菌株的EC50平均值(0.1182±0.0363)μg/mL作为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基线。3.经紫外光诱导,获得7个抗啶菌恶唑突变菌株。研究发现,抗药突变体的菌落直径、菌丝产量、产孢量、菌核数及致病力均显着低于其亲本菌株。抗药突变体的抗药水平随着在无药PDA培养基上培养代数的增加抗药水平降低。因此推测,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存在着较低或中等抗性风险。4.测定灰霉病菌抗啶菌恶唑突变体及其亲本菌株的菌丝块的电导率,发现抗啶菌恶唑突变体的渗透性显着高于其亲本菌株。此外还发现抗啶菌恶唑突变体在高浓度的葡萄糖和高浓度的NaCl培养基上表现极为敏感。为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抗药机制提供参考。5.以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啶菌恶唑与嘧霉胺52个配比的混合物的联合毒力,发现以1:9混配时增效系数(SR值)最大。

二、利用高温可防治棚(室)草莓灰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高温可防治棚(室)草莓灰霉病(论文提纲范文)

(1)重庆大棚设施草莓清洁化栽培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选择
2 准备地块
    2.1 地块选择
    2.2 大棚建设
    2.3 整地起垄
3 栽植管理
    3.1 栽植
    3.2 栽后管理
        3.2.1 遮阳降温。
        3.2.2 喷灌保湿。
        3.2.3 苗期病虫害防治。
4 肥水管理
5 花果调控
    5.1 植株管理
    5.2 辅助授粉
6 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6.1.1 生产苗选择。
        6.1.2 土壤消毒。
    6.2 物理防治
        6.2.1 挂诱虫板。
        6.2.2 诱捕器。
        6.2.3 硫磺熏蒸。
    6.3 生物防治
        6.3.1 生物农药。
        6.3.2 天敌防治。
7 棚内全覆盖技术
    7.1 垄面覆盖
    7.2 垄沟覆盖
    7.3 垄面隔离网
    7.4 侧窗防鸟网
8 结语

(2)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草莓主要病害
    1.1 主要侵染性病害
        1.1.1 草莓白粉病
        1.1.2 草莓灰霉病
        1.1.3 草莓炭疽病
        1.1.4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
    1.2 主要生理性病害
        1.2.1 缺钙
        1.2.2 盐害或肥害
2 草莓主要虫害
    2.1 蚜虫
    2.2 螨类
    2.3 蓟马
    2.4 蛴螬
3 草莓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措施
    3.1 病虫害防控原则
    3.2 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
        3.2.1 农业防控
        3.2.1.1选用抗病虫品种
        3.2.1.2使用脱毒苗作为种苗
        3.2.1.3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
        3.2.2 物理防控
        3.2.2.1人工捕杀
        3.2.2.2利用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诱杀
        3.2.2.3阻隔
        3.2.2.4电热式自控熏蒸器熏蒸
        3.2.3 生物防控
        3.2.3.1以虫治虫
        3.2.3.2以菌治虫
        3.2.3.3利用昆虫激素治虫
        3.2.4 化学防控

(3)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毒力增效作用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灰霉病的概述
        1.1.1 发病主要症状
        1.1.2 生物学特性
        1.1.3 病害循环及发病规律
        1.1.4 综合防治措施
    1.2 杀菌剂复配研究
        1.2.1 杀菌剂复配的发展现状
        1.2.2 杀菌剂复配原则
        1.2.3 杀菌剂复配的目的和优点
        1.2.4 杀菌剂复配对靶标病菌的毒力评价
    1.3 复配的增效作用及增效机理研究
        1.3.1 杀菌剂复配增效及机理研究
        1.3.2 呼吸抑制剂类杀菌剂复配增效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药剂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番茄品种
        2.1.5 主要仪器
        2.1.6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2.2.2 最佳增效配比对不同灰葡萄孢菌株的联合毒力
        2.2.3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2.2.4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2.2.5 最佳增效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田间试验
        2.2.6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形态的影响
        2.2.7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和菌丝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2.2.8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能量代谢的影响
        2.2.9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物质代谢的影响
        2.2.10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3.2 最佳增效配比对不同灰葡萄孢菌株的联合毒力
    3.3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3.3.1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3.3.2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干重的影响
        3.3.3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产孢量的影响
        3.3.4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核产生的影响
    3.4 最佳增效配比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试验
    3.5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3.6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形态的影响
    3.7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7.1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分生孢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3.7.2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菌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3.8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能量代谢的影响
        3.8.1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呼吸速率的影响
        3.8.2 最佳增效配比药剂对灰葡萄孢胞内ATP含量的影响
    3.9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物质代谢的影响
        3.9.1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3.9.2 最佳增效配比对灰葡萄孢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的室内毒力及对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4.2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
    4.3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菌丝形态和细胞膜结构的影响
    4.4 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混配对灰葡萄孢能量和物质代谢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件
致谢

(6)沿海地区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士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生态型无土培养基成分和栽培槽的建设
    1.1 无土培养基的选用
    1.2 建造栽培槽
    1.3 滴灌系统的安装
2 品种选择
3 定植技术
    3.1 定植前的准备
    3.2 定植时期
    3.3 选用壮苗
    3.4 定植方法
    3.5 定植苗的管理
4 田间管理
    4.1 控制适宜温湿度
    4.2 喷施赤霉素 (GA3)
    4.3 水肥管理
    4.4 授粉
    4.5 摘叶疏果
    4.6 病虫害防治
5 适时采收上市

(7)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防治原则与策略
    1.1 防治原则
    1.2 防治策略
2 产地要求
    2.1 产地环境
    2.2 园地选址
3 农业防治
    3.1 品种选择
        3.1.1 品种
        3.1.2 种苗
    3.2 培育健壮幼苗
        3.2.1 育苗方式
        3.2.2 定植
        3.2.3 挖沟灌溉
        3.2.4 施肥
        3.2.5 植株管理
        3.2.6 繁苗密度
    3.3 大棚管理
        3.3.1 平衡施肥
        3.3.2 植株管理
        3.3.3 控湿防病
        3.3.4 清除杂草和人工捕杀害虫
4 物理防治
    4.1 棚内高温还原消毒
    4.2 闷棚
    4.3 温水喷雾
    4.4 驱避害虫
        4.4.1 颜色趋避
        4.4.2 防虫网
        4.4.3 气味趋避
    4.5 诱杀害虫
        4.5.1 色板诱杀
        4.5.2 糖醋洒液诱杀
        4.5.3 杀虫灯诱杀
5 生物防治
    5.1 保护天敌
    5.2 释放天敌
    5.3 性诱剂诱杀
    5.4 生物药剂防治
        5.4.1 使用原则
        5.4.2 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
        5.4.3 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
        5.4.4 蚜虫、蓟马
        5.4.5 斜纹夜蛾
        5.4.6 红蜘蛛
        5.4.7 地下害虫 (蛴螬、地老虎等)
6 化学防治
    6.1 药剂选择
    6.2 适时防治
    6.3 防治方法
        6.3.1 毒饵诱杀
        6.3.2 喷雾与浇灌防治
        6.3.2. 1 黄萎病、枯萎病、根腐病
        6.3.2. 2 炭疽病
        6.3.2. 3 灰霉病
        6.3.2. 4 白粉病
        6.3.2. 5 蚜虫、蓟马
        6.3.2. 6 斜纹夜蛾
        6.3.2. 7 蛴螬、地老虎

(8)有机草莓病虫全程防控的实践与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草莓病虫全程防控的实践探索
    1.1 全程防控机制的建立
    1.2 棚室消毒
    1.3 土壤消毒
    1.4 无病虫草莓苗定植
    1.5 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控
        1.5.1 农业防治
        1.5.2 物理和生物防治
        1.5.3 药剂防治
    1.6 农业垃圾无害化处理
2 成效
    2.1 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2.2 节约药剂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2.3 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
    2.4 提升农民植保观念, 提高技术水平
3 存在的问题
    3.1 适合有机生产的药剂少, 市面流通不畅
    3.2 植保器械不配套, 药剂使用不当

(9)有机草莓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病害及症状
    1.1 白粉病
    1.2 灰霉病
    1.3 轮斑病
    1.4 叶斑病
2 主要虫害及症状
    2.1 蚜虫
    2.2 红蜘蛛
    2.3 盲椿象
3 有机草莓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病品种与优质脱毒种苗
        3.1.2 轮作换茬
        3.1.3 土壤消毒
    3.2 生态防治
    3.3 物理防治
    3.4 化学防治

(10)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灰霉病的病原及症状识别
    2 灰霉病的发生条件
    3 灰霉病菌的寄主
    4 灰霉病的危害
    5 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5.1 物理防治
        5.2 农业防治
        5.3 生态防治
        5.4 生物防治
        5.5 化学防治
    6 抗性机制研究
        6.1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6.2 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6.3 N-苯基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制
        6.4 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7 抗药性风险评估
    8 抗药性治理
    9 新型杀菌剂啶菌恶唑的性质特点及应用现状
第一章 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检测及交互抗性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敏感性测定方法的确定
        2.2 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
        2.3 灰霉病菌对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敏感性
        2.4 啶菌恶唑与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的交互抗性
    3 讨论
第二章 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抗药性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基线的建立
        2.2 紫外线诱导时间优化
        2.3 抗药突变体的获得
        2.4 菌落直径、菌丝干重和产孢量比较
        2.5 菌核数比较
        2.6 致病性比较
        2.7 抗性遗传稳定性的测定
    3 讨论
第三章 灰霉抗感啶菌恶唑菌株的生理生化性状比较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仪器设备
        1.3 供试试剂
        1.4 电导率的比较
        1.5 不同NaCl 剂量下渗透性比较
        1.6 不同浓度葡萄糖上渗透性比较
        1.7 不同温度下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导率的比较
        2.2 不同NaCl 剂量下渗透性比较
        2.3 不同葡萄糖浓度上渗透性比较
        2.4 不同温度下对渗透压的敏感性
    3 讨论
第四章 啶菌恶唑与嘧霉胺复配对灰霉病菌的联合作用
    1 材料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供试药剂
        1.3 杀菌剂对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
        1.4 杀菌剂复配效果测定
        1.5 增效系数的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利用高温可防治棚(室)草莓灰霉病(论文参考文献)

  • [1]重庆大棚设施草莓清洁化栽培关键技术[J]. 胡佳羽,谭平,陈元平,罗友进,史文景,肖璐,张义刚. 安徽农业科学, 2020(24)
  • [2]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探究[J]. 杨雷,杨莉,李莉,季文章,董辉. 南方农业, 2019(29)
  • [3]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毒力增效作用及机理初探[D]. 牛慧慧.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4]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 成英,陈迪娟. 上海蔬菜, 2016(04)
  • [5]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A].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肖婷,庄义庆,姚克兵,吴祥. 草莓研究进展(IV), 2015
  • [6]沿海地区草莓有机生态型无士栽培技术[J]. 李春华,李天纯,李柯澄. 长江蔬菜, 2014(11)
  • [7]江苏省设施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J]. 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肖婷,庄义庆,姚克兵,吴祥.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8)
  • [8]有机草莓病虫全程防控的实践与成效[J]. 郑翔,李平维,隋原,刘亚男. 湖北植保, 2013(02)
  • [9]有机草莓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 许文博,徐铭毅,刘静. 上海蔬菜, 2012(01)
  • [10]灰霉病菌对啶菌恶唑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评估[D]. 马建英. 河北农业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利用高温防治大棚(室)草莓灰霉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