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污泥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掺配污泥(水)制浆,煤浆品质,污泥煤浆气化,粗合成气组分
污泥水论文文献综述
张先锋,周鹏,代厚鑫[1](2019)在《掺配污泥(水)制浆及污泥煤浆气化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企业污水处理装置产生的生化污泥,其处理方法主要是填埋和焚烧,存在环境污染及投资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生化污泥处理方法——生化污泥(或污泥水)与煤、制浆水、制浆添加剂制备成污泥煤浆作为气化原料予以消化。某煤化工企业就添加污泥(水)制备污泥煤浆开展了研究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污泥(水)添加量及不同制浆添加剂添加比例下所制备污泥煤浆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所得污泥煤浆稳定性良好,虽然煤浆浓度略有降低、粘度有所增大,但可通过提高制浆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予以改善;污泥煤浆气化对粗合成气组分没有明显影响,气化装置水系统水质虽有波动,但均在指标范围内,可通过添加絮凝剂和分散剂改善系统水质。目前某煤化工企业已正式开始掺配污泥(水)制浆的工业化应用,不仅节约了污泥(水)的处理费用,还减少了制浆水消耗。(本文来源于《中氮肥》期刊2019年05期)
周忠华[2](2019)在《利用城市垃圾污泥水淬渣制烧结砖》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城市垃圾污泥熔渣烧制烧结砖的工艺。(本文来源于《砖瓦》期刊2019年09期)
孙敏,陈红[3](2019)在《铁对污泥水热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削减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形态的铁对剩余污泥水热反应过程中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削减影响,选取Fe2+、Fe3+和还原铁粉作为目标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五种TC-ARGs(tetA、tetC、tetG、tetM和tetX)、16S rRNA及intI1 7种基因在水热反应前后的基因丰度变化。结果表明Fe能促进ARGs及intI1在水热反应过程中的削减,但不同形态Fe的促进效果不同,其中Fe2+和Fe3+的促进效果较还原铁粉明显,与空白组相比降低0.038~0.743个数量级。其中tetA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可以多削减0.566个数量级。ARGs的相对丰度会在水热后增加,但Fe2+的增加幅度最小,仅比反应前增加3.91E-04~1.07E-03。通过对intI1的检测发现,与TC-ARGs规律一致,Fe2+能明显促进其削减及控制相对丰度的增加,综合考虑ARGs及intI1的绝对丰度和相对丰度变化,Fe2+对水热反应中ARGs削减及控制作用最为明显。(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程晓磊[4](2019)在《双锥燃烧器燃用污泥水煤浆的燃烧特性和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促进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污泥物理处置中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以及传统污泥干化焚烧中干燥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将污泥浆与煤粉掺混制备污泥水煤浆,利用具有强化燃烧功能的中心逆喷双锥燃烧器燃烧的技术思路。通过热重分析试验对比了煤粉、水煤浆、污泥水煤浆的燃烧特性,并利用数值模拟研究污泥水煤浆在双锥燃烧器上的燃烧特性,通过降低二次风量、提高二次风旋流强度及二次风温度等强化燃烧的措施,研究污泥水煤浆在双锥燃烧器上应用的可行性。污泥水煤浆的基础燃烧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水煤浆中水分超过35%,除影响燃料热值外,水蒸发吸热是影响污泥水煤浆燃烧过程着火和燃尽的关键因素。由于水分的存在,水煤浆起始着火温度高于煤粉11. 3℃,燃尽温度低于煤粉13. 6℃,其最大吸热速率为0. 504 k W/kg,占水煤浆最大放热速率的56. 05%,总吸热量为1. 917 MJ/kg,占燃烧放热量的9. 94%;掺烧20%污泥时,污泥水煤浆起始着火温度高于水煤浆12. 3℃,燃尽温度低59. 1℃,水蒸发吸热量为0. 546 kW/kg,比水煤浆燃烧高8. 4%,总放热量为16. 88 MJ/kg,比水煤浆燃烧低12. 5%。通过采用双DPM的离散相数值模拟模型,充分考虑污泥水煤浆燃烧时水蒸发过程的影响,对污泥水煤浆燃烧的数值模拟更接近实际结果。14 MW双锥燃烧器的污泥水煤浆燃烧模拟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现有双锥燃烧器无法实现污泥水煤浆的稳定燃烧,仅可燃烧水含量为25%左右的污泥水煤浆。污泥水煤浆中水含量由0增至35%时,平均每提高1%水含量,燃烧器出口温度下降7. 95℃,燃烧器内平均温度下降7. 69℃;水含量为35%时,燃烧器内平均温度降低269℃,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降低278℃。污泥水煤浆在双锥燃烧器内的燃烧,可通过降低二次风量、增加二次风旋流强度、提高二次风温度等强化燃烧措施实现。二次风旋流强度由1变为2时,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提高20℃,二次风量减少为理论空气量的0. 6,燃烧出口平均温度提高203℃,综合使用降低二次风量、增加旋流强度和提高二次风温的措施后,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提高289℃,基本接近该燃烧器燃用煤粉时的燃烧条件,双锥燃烧器基本可达到稳定燃烧污泥水煤浆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洁净煤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李世博,刘国涛,刘梅,夏璇,杨朝元[5](2019)在《粪便污泥水热炭对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粪便污泥(FS)及其水热炭(HC)对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文章通过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采用连续分级提取法,分析了不同比例(2%、4%和8%)的FS和HC添加到土壤后,土壤磷素的淋失形态及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土柱淋溶液中无机磷占总磷的比例为72.03%~90.65%,土壤磷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是H_2O-IP和NaHCO_3-IP;添加2%、4%和8%的FS和HC到土壤中后,各处理的总磷淋失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42、1.59、1.99倍和3.57、4.54、7.67倍,土柱磷素淋失量随着粪便污泥及其水热炭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与在土壤中直接添加粪便污泥相比,添加相同比例的粪便污泥水热炭,减少了土壤60.22%~74.05%的TP淋失,并促进了不稳定形态磷向更稳定形态磷的转化,增大了土壤磷素的可利用潜力。(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王航,杨子健,刘阳生[6](2019)在《改性城市污泥水热炭对铜和镉的吸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热碳化作为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新兴工艺技术,可弥补我国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方式的不足。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污泥水热产物性质的影响,并探究了水热炭通过KOH改性后对溶液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提高温度和延长时间有利于提升水热炭稳定程度与吸附性能;综合考量吸附效果与制备成本,确定水热碳化反应温度220℃和反应时间1 h为最佳反应条件;水热炭活化后对溶液中铜和镉的吸附性能良好,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49. 89,52. 04 mg/g,吸附过程可用Lagergren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进行较好地拟合。(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杨天华,刘兴双,李润东,李秉硕,王伟云[7](2019)在《CTAB与亚临界水联合预处理对污泥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脱水污泥为原料针探究对其水热液化(HTL)制取生物油的影响.结果表明,胞外聚合物(EPS)的释放可以促进有机物在高温时断链成分子量较高的有机质,促进生物油的形成.与原污泥相比,亚临界水(SCW)预处理会促进脱氨基反应,生物油中的氮含量降低51.74%;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预处理则促进了19.3wt%的有机物转移至油相中,同时生物油中的酸含量降低13.49%;CTAB-SCW联合预处理后,生物油收率提升了66.92%,醇含量提升28.32%.联合预处理中酯交换反应是主反应,同时亲核反应、氧化反应和消除反应也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徐振佳,陆宇倩,李莲,周俊,顾立锋[8](2019)在《不同反应条件对污泥水热碳化脱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剩余活性污泥的产生量逐年增加,活性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黏性蛋白类物质并高度亲水,因此破坏污泥絮体、释放和水解黏性有机物是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水热碳化调理前后污泥比阻(SRF)、黏度(μ)、絮体形态特征及上清液的理化性质,考察了温度、时间以及促进剂Fe_2(SO_4)_3对水热碳化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20℃、反应时间为2 h、Fe_2(SO_4)_3浓度为0. 5 mol/L时的水热碳化处理,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比阻和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7. 7%和98. 7%。水热碳化的高温高压环境破坏了污泥的絮体,使污泥胶体结构的内聚力降低,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陈维闯,李肖,袁胜利,周业剑,CLAUDIA,Schneider[9](2018)在《污泥水热炭化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炭化技术对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污泥(黑泥、蛋白泥)及湿豆渣进行了脱水干燥实验。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生产过程中的黑泥及蛋白泥的干燥脱水效果良好,含水率85%左右的黑泥及蛋白泥经水热炭化后泥水分离,经挤压脱水后含水率降为30%左右,泥中的有机物质保存比例高。该工艺达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稳定化"的要求,运行成本低,对外界环境情况、污泥的有机物质含量、含沙量等要求不高,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污泥处理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09期)
谢胜禹,余广炜,李杰,尤甫天,汪刚[10](2018)在《污泥水热联合热解处理对固相产物中重金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酸性重金属污泥(AS)、碱性重金属污泥(BS)及其混合物(MS)进行水热联合热解处理,探讨了固相产物中重金属(Cr、Mn、Ni、Cu和Zn)的BCR形态变化与TCLP浸出毒性特征,并开展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经水热联合热解处理后得到的固相产物(ASC)中重金属的稳定性得到改善,Ni和Zn的残渣态比例显着增加,分别从8.33%和28.08%升至27.04%和51.31%;BS经水热联合热解处理后得到的固相产物(BSC)中重金属的稳定性改善不明显,Cr和Cu的残渣态比例分别从69.25%和65.42%升至82.09%和66.69%,而其他重金属的残渣态比例有所下降。MS经过水热联合热解处理,固相产物(MSC)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进一步提高。与理论值相比,Cr、Mn、Ni、Cu和Zn的残渣态比例分别从89.03%、55.85%、47.33%、55.39%和73.19%提高至98.09%、66.72%、48.49%、89.07%和86.70%,其浸出毒性均在USEPA标准以下,潜在风险程度为轻微水平,这为水热联合热解工艺处置重金属污泥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污泥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利用城市垃圾污泥熔渣烧制烧结砖的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污泥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先锋,周鹏,代厚鑫.掺配污泥(水)制浆及污泥煤浆气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氮肥.2019
[2].周忠华.利用城市垃圾污泥水淬渣制烧结砖[J].砖瓦.2019
[3].孙敏,陈红.铁对污泥水热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削减影响[J].能源环境保护.2019
[4].程晓磊.双锥燃烧器燃用污泥水煤浆的燃烧特性和数值模拟[J].洁净煤技术.2019
[5].李世博,刘国涛,刘梅,夏璇,杨朝元.粪便污泥水热炭对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6].王航,杨子健,刘阳生.改性城市污泥水热炭对铜和镉的吸附实验[J].环境工程.2019
[7].杨天华,刘兴双,李润东,李秉硕,王伟云.CTAB与亚临界水联合预处理对污泥水热液化制备生物油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8].徐振佳,陆宇倩,李莲,周俊,顾立锋.不同反应条件对污泥水热碳化脱水性能的影响[J].环境工程.2019
[9].陈维闯,李肖,袁胜利,周业剑,CLAUDIA,Schneider.污泥水热炭化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油脂.2018
[10].谢胜禹,余广炜,李杰,尤甫天,汪刚.污泥水热联合热解处理对固相产物中重金属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