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模型论文-黄云义,王宪波

肝硬化模型论文-黄云义,王宪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肝硬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硬化,细菌性腹水,腹膜炎,预后

肝硬化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黄云义,王宪波[1](2019)在《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天内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可以预测其30 d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86例,对其进行为期30 d的随访观察,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生存组(n=73例)与死亡组(n=13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独立影响因素和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腹水白蛋白[比值比(OR)=0. 615,95%可信区间(95%CI):0. 424~0. 893,P=0. 011]、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OR=1. 170,95%CI:1. 011~1. 354,P=0. 035)、MELD评分(OR=1. 341,95%CI:1. 111~1. 618,P=0. 002)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 d内死亡的评分模型,该模型将患者分为30 d内死亡的高危组(评分≥2分)和低危组(评分<2分),两组患者30 d内病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0. 0%vs 5. 6%,P <0. 001)。结论腹水白蛋白≤3. 5 g/L、NLR≥6. 5、MELD评分≥20是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预测模型可以很好评估其30 d内死亡的高危人群。(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许辰,高泽立,张建表,季洁如,何晓童[2](2019)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病情进展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将患者分为肝硬化组(n=79)与非肝硬化组(n=147),收集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血小板、白蛋白、总胆固醇、叁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黏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有关(P<0.05);吸烟史、叁酰甘油、γ-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模型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0%、63.30%。[结论]吸烟史、叁酰甘油、γ-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利用上述因素构建模型为临床预测是否发生肝硬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胡利萍,熊静平,努力比亚·阿不都克尤木,张跃新[3](2019)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其评估模型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并门静脉血栓(PVT)的危险因素及其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的患者38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PVT,350例)和观察组(合并PVT,38例)。采集患者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筛选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Logit评估模型,检验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红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腹腔积液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12±5) mm比(11±5) mm、(9. 7±2. 6) mm比(8. 0±2. 3) mm、(4. 1±2. 2) ml比(2. 4±1. 3) ml](均P <0. 05)。观察组自发性腹膜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HG、UGIB、γ-GT、PDW是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并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建立评估模型:Logit P=2. 031-0. 025×γ-GT(U/L)+0. 35×PDW(mm)+1. 912×PHG(是=1,否=0)+1. 713×UGIB(是=1,否=0);方程准确率为82. 372%。结论γ-GT降低可使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合并PVT的可能性降低,PDW、PHG、UGIB这些危险因素可使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合并PVT的可能性增加,建立Logit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黄汉军,鲁凤荣,张灿[4](2019)在《基于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的MRI扫描参数诊断肝硬化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I增强扫描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评估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意义。方法在60例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肝活检和肝脏DCE-MRI检查,通过检测双输入双室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得到参数指标,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度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血流量(BF)。结果在60例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1期3例,S2期3例,S3期1例和S4期53例;肝纤维化患者Ktrans和Ve指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而HPI、MTT、TTP水平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HPI、MTT和TTP诊断肝硬化的效能较高(P<0.05)。结论基于双输入双室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的DCE-MRI检查可得到多个定量参数,在诊断肝硬化方面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江强,李珍,甘海忠[5](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预测模型建立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衰竭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215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有42例出现急性肾衰竭,占19.53%;173例未发生急性肾衰竭,占8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分期(OR=2.125,95%CI=1.273~3.546)、Child-Pugh分级(OR=5.238,95%CI=1.995~13.756)、肝性脑病(OR=3.347,95%CI=2.364~4.738)、血钠(OR=0.755,95%CI=0.615~0.927)、腹水(OR=3.570,95%CI=1.638~7.782)、总胆红素(OR=1.192,95%CI=1.016~1.398)、凝血酶原活动度(OR=0.918,95%CI=0.865~0.974)、血氨(OR=1.278,95%CI=1.238~1.319)是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分级、肝性脑病、大量腹水、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高血氨症可能是诱发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08期)

谭瑞,赵开飞,余宇萧,石荣书[6](2019)在《改良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模型建模方法及模型评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苯巴比妥和乙醇的方法建立家犬肝硬化腹水模型,为肝硬化腹水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将15只雄性家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橄榄油2mL/kg,每周2次,正常饮水;模型组10只,左右腹腔交替注射40%CCl_4与橄榄油混合液2mL/kg,每周2次,前2周给予0.3g/L苯巴比妥为唯一饮用水,第3周开始给予10%乙醇为唯一饮用水。建模开始前与结束后,测量两组家犬腹围、体重,全身麻醉后进行腹部CT了解肝硬化情况,并行门静脉穿刺测量门静脉压力,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第10周模型组存活家犬达到建模标准。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重、腹围、门静脉压力等指标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死亡率为40%,成模率为60%。模型组家犬腹部CT检查肝硬化腹水明显,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假小叶形成等典型的肝硬化特征。结论 CCl_4联合苯巴比妥和乙醇诱导家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动物模型建模周期短,家犬死亡率低,肝硬化病理特征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14期)

胡小鹏,高建[7](2019)在《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并发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得到控制后早期(30d)再入院和中期(6个月)死亡的预测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降低早期再入院率及中期死亡率。方法纳入213例因肝性脑病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并随访6个月。结果出院时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水平(比值比为2.40;P值为0.003)可独立预测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INR>1.62较INR≤1.62的患者早期再入院风险显着增高(44%vs20%;χ2值为14.335,P<0.001)。出院时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比值比为1.11;P值为0.048)可独立预测肝性脑病引起的早期再入院的发生。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为0.97;P值为0.005)是早期再入院发生的保护因素。此外,住院期间使用人工肝(风险比为6.67;P值为0.021)可独立预测中期死亡的发生。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可用于识别早期再入院率较高的肝硬化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可用于预测肝性脑病的早期复发。(本文来源于《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7-12)

李巍,陈晓娟,张旭亮,石巧娟,陈振文[8](2019)在《长爪沙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长爪沙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雄性长爪沙鼠40只,给予高脂饲料0、6、12、24 w时随机处死10只动物,取肝脏观察病理变化,电镜观察肝细胞坏死及星状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组织MMP抑制剂(TIMP1)表达。结果高脂喂养6 w后动物肝细胞30%~60%脂肪变性;12 w后动物门管区出现炎症,星状细胞激活,部分肝细胞出现凋亡;24 w出现广泛纤维化,形成肝硬化阶段的假小叶结构,肝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表达升高,肝细胞表现为坏死性死亡和凋亡。与0 w相比,其他各时间点肝硬化模型组动物肝脏TIMP1增加,MMP13减少。结论高脂饲料喂养长爪沙鼠24 w后形成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模型与临床患者有一定的相似性,成功率高,是一种可用的新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孙申[9](2019)在《基于一组肝硬化数据的线性混合模型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预测效果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哥本哈根几所医院开展的肝硬化临床试验的数据分别构建了线性混合模型和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线性混合模型假设响应函数为正态分布,但是在临床数据分析实践中保证收集数据的完全正态性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从而基于实际数据对这两类联合模型进行比较研究是一个令人感兴趣、有重要实践意义的问题,且以均方根误差为标准比较了两种模型在临床数据分析中的精度。对于该组数据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预测更准确,本文旨在为临床研究者选择纵向模型研究临床实验数据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所有计算用R软件完成。(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市场》期刊2019年05期)

唐琴,夏振元,莫欣鑫,龙莉玲[10](2019)在《全模型迭代重建对肝硬化门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搜集25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CT成像原始数据,分别采用iDose~4、IMR_(level1)、IMR_(level2)、IMR_(level3)重建,比较各重建组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及噪声降低率。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腹部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门静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数据采用One-way ANOVA分析,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各组SD、SNR及CNR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D:iDose~4(14.88±3.64)>IMR_(level1)(9.71±3.67)>IMR_(level2)(6.77±3.14)>IMR_(level3)(4.70±2.65),SNR:iDose~4(14.74±4.18)<IMR_(level1)(23.82±7.85)<IMR_(level2)(35.40±12.43)<IMR_(level3)(54.69±21.31),CNR:iDose~4(8.65±1.94)<IMR_(level1)(16.30±3.26)<IMR_(level2)(25.22±5.79)<IMR_(level3)(40.13±10.73)。降噪率分别为IMR_(level1)35.50%、IMR_(level2)55.37%、IMR_(level3)69.23%;主观评分:iDose~4(2.12±0.33)<IMR_(level1)(3.12±0.33)<IMR_(level2)(4.08±0.28)<IMR_(level3)(4.96±0.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IMR技术可显着降低肝硬化门静脉噪声,且降噪级别越高,图像质量越高,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06期)

肝硬化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观察病情进展情况,根据是否发生肝硬化将患者分为肝硬化组(n=79)与非肝硬化组(n=147),收集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并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血小板、白蛋白、总胆固醇、叁酰甘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透明质酸及层黏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有关(P<0.05);吸烟史、叁酰甘油、γ-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模型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预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00%、63.30%。[结论]吸烟史、叁酰甘油、γ-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利用上述因素构建模型为临床预测是否发生肝硬化提供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肝硬化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云义,王宪波.肝硬化合并细菌性腹水患者30天内死亡预测模型的建立[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2].许辰,高泽立,张建表,季洁如,何晓童.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

[3].胡利萍,熊静平,努力比亚·阿不都克尤木,张跃新.肝硬化腹腔积液感染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其评估模型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2019

[4].黄汉军,鲁凤荣,张灿.基于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的MRI扫描参数诊断肝硬化临床价值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5].江强,李珍,甘海忠.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肾功能衰竭的预测模型建立及研究[J].肝脏.2019

[6].谭瑞,赵开飞,余宇萧,石荣书.改良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腹水模型建模方法及模型评估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9

[7].胡小鹏,高建.国际标准化比值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并发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C].第叁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2019

[8].李巍,陈晓娟,张旭亮,石巧娟,陈振文.长爪沙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模型的建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9].孙申.基于一组肝硬化数据的线性混合模型与广义线性混合模型预测效果对比[J].科技经济市场.2019

[10].唐琴,夏振元,莫欣鑫,龙莉玲.全模型迭代重建对肝硬化门静脉图像质量的影响[J].放射学实践.2019

标签:;  ;  ;  ;  

肝硬化模型论文-黄云义,王宪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