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肺栓塞论文-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

血栓性肺栓塞论文-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栓性肺栓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置管溶栓,肺动脉

血栓性肺栓塞论文文献综述

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1](2019)在《经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肺动脉置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治疗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急性PE合并下肢DVT 30例,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全部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于肺动脉留置猪尾导管持续溶栓治疗2~5 d,其中17例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并于急性PE溶栓治疗结束后行患肢DVT介入治疗。记录患者经肺动脉CDT治疗结果、下肢DVT治疗结果及随访结果,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0例均成功实施CDT,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7.8 min,溶栓治疗时间2~5 d,手术成功率100%。治疗后1周,30例收缩压、心率、呼吸、动脉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30例总有效率96.7%。治疗后1周,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较治疗前延长或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周围型下肢DVT 22例,植入临时滤器10例,2周内全部取出,余12例因下肢DVT较少未行滤器植入。中央型下肢DVT 5例及混合型DVT 2例共7例,全部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临时滤器5例,2周内全部取出;永久性滤器2例。1例院外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经治疗后消失,未行滤器植入。术后随访1~6个月,30例均无肺动脉栓塞复发。结论经肺动脉CDT治疗急性PE合并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1期)

赵伟[2](2019)在《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6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肺栓塞患者2例(3.57%),未发生患者54例(96.43%)。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7.51±1.36)分、生活质量评分(16.54±1.52)分、护理依从性(15.41±1.68)分、护理满意度(18.94±1.45)分。结论对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30期)

刘坚军,范隆华,陈斌,李旭,陶悦[3](2019)在《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气分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联合血气分析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入院后行肺部CTA检查,根据肺栓塞的发生分为实验组(肺栓塞组)和对照组(无肺栓塞组)。并采集静脉血以及桡动脉血,分别进行TEG以及血气监测,评估两组患者TEG、PaO2及PaCO2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均处于高凝状态,有39例患者发生肺栓塞。两组TEG指标(R值、K值、CI、MA)及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ROC曲线TEG指标(R值、K值、CI、MA)以及PaO2敏感性分别为70. 6%、37. 0%、62. 7%、90. 2%和88. 2%,特异度分别为89. 7%、90. 9%、28. 2%、71. 8%和48. 7%。结论采用TEG联合血气分析动态监测DVT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且有效评估肺栓塞的发生率,是临床监测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一项重要监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璐,侯银静,秦明照[4](2019)在《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分在高龄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评分下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分层在80岁及以上非高危PTE患者中的性别差异,以及各类评分对该人群PTE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80岁及以上PT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危险分层综合评估进行危险分层,计算PESI、sPESI、新版sPESI、PERS、Bova评分及PREP评分分值并进行危险分层。比较高龄非高危PTE患者不同评分分值的性别差异,评价不同评分判断该人群PTE严重程度的能力。结果共纳入118例患者,女性72例(61.0%),平均年龄(83.1±2.9)岁;男性46例(39.0%),平均年龄(84.1±3.2)岁,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龄PTE患者PESI分值具有性别差异(P<0.05),PESI分层与sPESI分层一致。PESI分层低危及中危组存在性别差异(P<0.05),其他评分危险分层无性别差异。PREP评分较危险分层综合评估预测低危组及中危组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828(95%CI:0.742~0.914,P<0.05),Youden指数均为0.657。结论高龄非高危PTE患者除PESI外,其他评分危险分层无性别差异,PREP评分较其他危险分层评分及预后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高龄低危及中危PTE患者的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李继萍,乜庆荣,韩雪峰[5](2019)在《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继发性危险因素的临床特点。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栓组)和同期34例无血栓栓塞症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非血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并将混杂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性别构成(χ~2=0.731,P=0.673)、年龄(t=1.162,P=0.249)和病程(t=0.809,P=0.4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患者卧床时间>5 d 64.7%vs 23.5%(P=0.001)、腿胀47.1%vs 11.8%(P=0.001)、双下肢不等粗35.3%vs 5.9%(P=0.003)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2 533.37±1 565.60)ng/mL vs(503.24±311.83)ng/mL(P<0.001)]、同型半胱氨酸[(15.93±4.66)μmol/L vs (7.48±3.01)μmol/L(P<0.001)]均高于非血栓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OR=1.501,95%CI 1.025~2.198,P=0.037)和D-二聚体(OR=1.005,95%CI 1.002~1.008,P=0.003)对AECOPD合并VTE有早期预测价值。结论血栓组临床特点以卧床时间>5d、腿胀、双下肢不等粗为主,血浆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是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影响因素,可供临床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0期)

黄丹,王培红,罗丽波[6](2019)在《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1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常规护理,B组60例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着高于A组,肺栓塞率、下肢深静脉栓塞率显着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叶晶[7](2019)在《1例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例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疗效。结果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于急性肺栓塞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4期)

宋国斌,张丽娟,周凤鱼[8](2019)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肺栓塞后所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肺栓塞后所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肺栓塞后所致CTEP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靶向药物联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记录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程度、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心肺运动试验参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m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右心室Tei指数及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6 min步行距离、叁尖瓣环平面收缩期位移(TAPSE)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心肺运动试验参数中峰值功率、峰值氧耗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分钟通气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峰值氧饱和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肺栓塞后所致CTEPH疗效确定,不仅能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临床症状,还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28期)

吴艺萍,潘玲玲[9](2019)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生命体征、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PO2、SpO2指标分别为(78.2±19.5)次/min、(18.4±5.3)次/min、(108.3±24.6)mmHg、(70.4±10.8)mmHg、(98.4±9.3)mmHg、(95.6±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4、7.366、5.729、6.370、4.632、5.396,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周径差、Miller指数评分分别为(2.61±0.64)cm、(3.26±0.82)分,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4、6.804,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3.3%(χ~2=9.285,P<0.05);观察组护理后有28例患者表示满意,占9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0.0%(χ~2=9.294,P<0.05)。结论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症状改善,维护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28期)

沈芳,张景熙,刘锦铭,王岚,刘敏琦[10](201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我院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于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4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52)和非VTE组(n=36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发生率为12.59%。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存在心率加快、肺梗死"叁联征"症状患者人数比例高于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患者中PaO_2、PaCO_2、SpO_2、FEV_1%pred低于DVT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高于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静脉血栓史(OR=1.986,P=0.031)、下肢疼痛症状(OR=7.376,P=0.019)、卧床时间≥3d(OR=3.325,P=0.001)及D-二聚体增高(OR=9.628,P=0.000)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对存在静脉血栓史、下肢疼痛症状、卧床时间≥3 d及D-二聚体增高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帮助确诊。(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血栓性肺栓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保守治疗的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56例,对所有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探讨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肺栓塞患者2例(3.57%),未发生患者54例(96.43%)。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7.51±1.36)分、生活质量评分(16.54±1.52)分、护理依从性(15.41±1.68)分、护理满意度(18.94±1.45)分。结论对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栓性肺栓塞论文参考文献

[1].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经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J].临床误诊误治.2019

[2].赵伟.下肢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保守治疗期间预防肺栓塞的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3].刘坚军,范隆华,陈斌,李旭,陶悦.血栓弹力图联合血气分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诊断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4].陈璐,侯银静,秦明照.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及预后评分在高龄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

[5].李继萍,乜庆荣,韩雪峰.3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9

[6].黄丹,王培红,罗丽波.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叶晶.1例车祸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肺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宋国斌,张丽娟,周凤鱼.芪苈强心胶囊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急性肺栓塞后所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9].吴艺萍,潘玲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发肺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9

[10].沈芳,张景熙,刘锦铭,王岚,刘敏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

标签:;  ;  ;  ;  

血栓性肺栓塞论文-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