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陈作东,应彬彬,胡静

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陈作东,应彬彬,胡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牵张成骨,下颌骨,生物力学

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文献综述

陈作东,应彬彬,胡静[1](2014)在《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生物力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生物力学变化。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处死所有动物。通过INSTRON 8874生物力学测试系统分析测定新生骨生物力学性质。结果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相对照,抗压缩和拉伸最大应变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运用叁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12期)

洪辉,李哲光,应彬彬,陈作东[2](2012)在《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中牵张区的应力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中牵张区的应力应变。方法选择恒河猴下颌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正常恒河猴下颌连续扫描,其中下颌扫描层数约为63层,并进行叁维重建。根据手术方案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骨切开,颏部骨组织切除,两侧输送盘在正中对接;应用布尔操作对下颌模型进行处理,以此建立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重建颏部缺损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法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的应力应变大小。结果在牵张区应力相对集中,且应力大小由牵张区周边向中心逐步递进。结论有限元分析法是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应力应变大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限元法的结果必须与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相结合,综合地加以分析,才具有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2年03期)

何志良,王承阳,梁冬青,梁振刚,李石岩[3](2011)在《山羊下颌骨叁焦点牵张成骨的超微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索叁焦点牵张成骨的成骨方式及新骨改建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6只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组织及其邻近原骨组织,硬组织磨片,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断面的超微结构,同时用硬组织磨片四环素荧光双标记技术分析。结果:牵张间隙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量新生骨小梁,骨质密度好,中央区新生类骨质沿牵张方向排列,新骨与原骨边界呈骨性融合,在牵张区内有大量的荧光结合,并与周围原有组织有明显的界限。结论:山羊下颌骨叁焦点牵张成骨形成的新生骨段可逐渐改建为具有正常结构的骨组织。(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何志良,宫林利,李春佳,范力争,梁冬青[4](2011)在《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验证自行设计开发的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采用普通级实验用成年山羊6只,取羊自身双侧下颌骨做对照,采用按照国际牵张器标准自行设计加工的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牵张固定期结束后处死取下颌骨样本,进行X线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显示:骨缺损处已被修复,组织学HE染色可见骨小梁按牵张方向排列,成骨细胞活跃。结论自行设计的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对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1年06期)

何志良,宫林利,王承阳,范力争,李春佳[5](2010)在《两、叁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两焦点、叁焦点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牵张,比较两种牵张成骨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叁焦点牵张成骨术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牵张区新骨生长的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叁焦点组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好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好于两焦点牵张成骨组。(本文来源于《临床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应彬彬,胡静[6](2009)在《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的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份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并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处死所有动物。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定量分析并对比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变化。结果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与非牵张区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的骨密度差异无显着性。结论运用叁焦点牵张成骨术整复颏部缺损牵张结束后16周牵张成骨区新生骨骨密度接近下颌骨体部正常骨组织,基本满足下颌骨功能需要。(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09年06期)

应彬彬,胡静[7](2009)在《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时空表达与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分布表达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4只成年恒河猴,通过下颌前分骨截除术形成颏部正中联合骨缺损。在两侧下颌体部各制备一个输送盘,用自行研制的多平面牵张装置使双侧输送盘向前内方向缓慢移动并在颏部正中对接以修复颏部骨缺损。在牵张结束的第2、4、8与16周分别行X线或CT检查后处死,标本以抗骨形成蛋白(BMP)单抗免疫组化方法染色观察。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牵张结束的第2周BMP广泛表达于牵开间隙的成骨细胞内,第4周成骨活跃,第8~16周BMP表达渐趋减弱。X线及CT影像显示新骨组织的钙化成熟是沿牵张方向逐渐发展,二者具有时相相关性。结论BMP在牵张成骨的早期起重要作用。X线及CT亦证明,在牵张弧形轨迹上,新骨组织从无到有,最终实现骨连续性及结构的恢复。(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09年05期)

何志良,王银龙,程继光,唐慧,孙麟[8](2008)在《两焦点与叁焦点牵张成骨方式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山羊下颌骨缺损进行两焦点与叁焦点牵张,比较两种方式的新骨成骨量。方法将8只成年山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只,分别采用两焦点和叁焦点牵张成骨术来进行骨缺损修复。牵张结束后固定8周后处死两组动物取牵张区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骨密度分析。结果两组牵张区均有新骨形成,质无明显区别,在量的比较上,叁焦点组X线、组织学、骨密度测定的结果均优于两焦点组,骨密度测定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叁焦点牵张成骨在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修复中新骨的成骨量优于两焦点牵张成骨。(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08年04期)

唐慧[9](2008)在《叁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下颌骨缺损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一种硬组织缺损,传统的修复方法有骨代用品植入、异体骨移植、自体骨移植等。但以上的方法都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和弊端。牵张成骨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矫形外科技术,最早应用于长骨的牵张,自1992年McCarthy引入到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由于口腔颌面部骨骼解剖结构及功能的特殊性,该技术在颅颌面骨畸形及颌骨缺损的修复中得到很大的发展和飞跃。但是该技术存在着周期长,治疗期间病人生活质量差,成骨质量不稳定等缺点,特别是随着功能性外科和强调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学术的发展,对牵张成骨的速度,牵张器的设计以及成骨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就是从牵张器本身加以改进应用于牵张成骨中,排除外界其他促成骨因子的作用,通过加快自身牵张速度,减少周期,并采用内置式设计,极大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目的1.在离体实验中研究设计下颌骨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评价其牵张可行性。2.建立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自身对照实验,检测牵张区的成骨情况,为后续进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与结果1.离体实验中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的设计研究方法:参照国际牵张标准和Lilizarov法则提供的每日最佳牵张速度,选择牵张中轴,旋转一圈牵张0.5mm,在技术已成熟的两焦点牵张器上再添加设计一个输送盘,形成双输送盘结构,在中轴上采用双螺纹车纹技术,即旋转中轴时两输送盘同时相对运动同样距离,结合羊下颌骨的实际情况选择牵张部位,设计牵张器大小,构造。结果:在离体实验中,牵张器附着紧密,固位稳定,牵张方便,符合Lilizarov法则牵张要求。2.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健康成年实验用羊(普通级,4只,雌雄不限),以我们课题组按国际牵张器标准自行设计加工的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为牵引装置,采用普通级实验用羊自身双侧下颌骨对照的方法,在一侧下颌角至下颌升支部位建立骨缺损,建立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八天开始牵引(0.5mm/次*2),牵引长度为14mm。8周后处死取材,进行X线、硬组织切片、组织学检测、电镜扫描、四环素荧光标记及骨密度测定。结果:实验羊均存活,X线显示缺损修复,HE染色见骨小梁按牵张方向排列,成骨细胞活跃,骨密度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四环素标记显示新成骨区标记带多且宽,电镜扫描显示缺损修复区多为编织骨,骨陷窝成熟。结论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实验动物模型建立是完全适当可行的,可以快速修复骨缺损,牵张方便且对面容影响小,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成骨质量较好,满足了目前国内外对牵张成骨的要求,对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08-04-26)

唐慧,王银龙,周健,何志良[10](2007)在《羊下颌骨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叁焦点牵张的骨缺损模型,证实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快速、成骨好的优点,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按照国际牵张器标准自行设计加工的内置式叁焦点牵张器,采用普通级实验用羊自身双侧下颌骨对照的方法。牵张固定期结束后处死取下颌骨样本,进行X线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实验羊均存活。X线显示骨缺损处已被修复,组织学HE染色可见骨小梁按牵张方向排列,成骨细胞活跃。结论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是适当可行的,可快速修复骨缺损,且成骨质量良好,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中牵张区的应力应变。方法选择恒河猴下颌骨标本为研究对象,对正常恒河猴下颌连续扫描,其中下颌扫描层数约为63层,并进行叁维重建。根据手术方案两侧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间骨切开,颏部骨组织切除,两侧输送盘在正中对接;应用布尔操作对下颌模型进行处理,以此建立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重建颏部缺损叁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NSYS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法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的应力应变大小。结果在牵张区应力相对集中,且应力大小由牵张区周边向中心逐步递进。结论有限元分析法是研究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牵张区应力应变大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限元法的结果必须与动物实验结果及临床相结合,综合地加以分析,才具有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参考文献

[1].陈作东,应彬彬,胡静.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生物力学变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

[2].洪辉,李哲光,应彬彬,陈作东.叁焦点牵张成骨修复下颌骨颏部缺损中牵张区的应力应变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2

[3].何志良,王承阳,梁冬青,梁振刚,李石岩.山羊下颌骨叁焦点牵张成骨的超微结构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

[4].何志良,宫林利,李春佳,范力争,梁冬青.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动物模型的建立[J].河北医药.2011

[5].何志良,宫林利,王承阳,范力争,李春佳.两、叁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

[6].应彬彬,胡静.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整复颏部缺损牵张区新生骨密度变化[J].现代实用医学.2009

[7].应彬彬,胡静.下颌叁焦点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组织骨形成蛋白的时空表达与影像学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09

[8].何志良,王银龙,程继光,唐慧,孙麟.两焦点与叁焦点牵张成骨方式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2008

[9].唐慧.叁焦点牵张成骨在下颌骨缺损中应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8

[10].唐慧,王银龙,周健,何志良.羊下颌骨内置式叁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两焦点牵张成骨论文-陈作东,应彬彬,胡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