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理科学素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理科学素养,STSE,高中生
地理科学素养论文文献综述
陈沁颖[1](2019)在《基于STSE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行星地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将STSE教育理念与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相结合,以人教版必修一天文部分知识为例,提出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途径:建立开放式的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协同式合作的项目学习,开展以资源学习为导向的开放性学习训练。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有效的路径指导。(本文来源于《年轻人》期刊2019年12期)
刘勇[2](2018)在《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而教材活动系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教材活动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是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本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究其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8年73期)
吴博[3](2018)在《如何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树立新型的师生观教师与学生、教学和认知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体,新课程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实就是要求教学要民主,改变"师道尊严",这对传统的师生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强调师生的互动,而这种互动的过(本文来源于《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S1期)
芮勇鹏[4](2018)在《基于地理科学素养的课堂活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处心积虑"地设计课堂活动,然而,在高中教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基本成熟,逐渐有自己的思维和思想,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课堂活动已经不能打动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因此,如何设计课堂活动,促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基本核心素养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我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基于地理科学素养的课堂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8年05期)
黄柳苑,梁少霞[5](2017)在《关于地理科学素养的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ISA2015的结果引人瞩目,也进一步引发了教育工作者如何测评和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思考。文章从文献综述的角度罗列了国内外关于"科学素养"和"地理素养"的观点,并由此延伸得出地理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共性特征和地理素养的个性特征的有机结合。(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0期)
李春英[6](2017)在《地理科学素养下初中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科学素养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地理教育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地理学科中,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并且带有大量专业术语,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使用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地理科学素养,挖掘出地理学科的科学特色,利用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华少年》期刊2017年30期)
王卓理,耿鹏旭,逯克升[7](2016)在《西部多民族地区初中生地理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及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包括地理科学素养这一重要内容。一些学者对地理科学素养中的核心素养内容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但是对于多民族地区地理科学素养的研究尚少见~([1])。2015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外发布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逐步提高,但是地区、城乡及男女间差别明显~([2])。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非常特殊的时期,也是其科学素养养成的关键阶段。参照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做法(注重基于一定背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进行考查),本文对15岁左右的初中生进行地理科学(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2016年22期)
高妮[8](2016)在《案例教学与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力量的不断进步,个性化网络化的信息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当今社会部分课程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教育改革,而且改革后的教学质量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就中学地理而言,案例教学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10-21)
杜冬[9](2016)在《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对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不仅要求高中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和综合素养。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教材活动系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并相应的提出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同行》期刊2016年11期)
邹勇飞[10](2016)在《基于身边地理问题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科学素养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地理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包括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开展调查研究,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以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地理科学素养由地理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的五大要素构成,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发掘身边的地理问题,开发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观察、发现和探究地理科学问题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养成求真、奉献、合作、创新的地理科学精神,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广泛了解国内外有关科学素养培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和身边地理问题进行界定,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挖掘身边地理问题课程资源,针对身边不同的地理问题,对应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分析其在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并设计相应教学案例,应用于广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全文共分为五章:文章首先主要对选题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介绍。第二章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界定地理科学素养、身边地理问题等主要概念的内涵。第叁章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挖掘南沙区适合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身边地理问题教学资源,并分析其在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中的功能和作用。第四章主要探讨应用身边地理问题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实施,提出相关原则、方法和途径,并设计有关教学案例进行实践,同时,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了实施效果检测分析。文章最后对主要观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5-01)
地理科学素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而教材活动系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利用教材活动系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从而培养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是高中地理教材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本文对高中地理教材活动系统进行分析,探究其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理科学素养论文参考文献
[1].陈沁颖.基于STSE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行星地球》为例[J].年轻人.2019
[2].刘勇.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8
[3].吴博.如何培养学生地理科学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
[4].芮勇鹏.基于地理科学素养的课堂活动设计[J].新课程导学.2018
[5].黄柳苑,梁少霞.关于地理科学素养的概念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
[6].李春英.地理科学素养下初中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华少年.2017
[7].王卓理,耿鹏旭,逯克升.西部多民族地区初中生地理科学素养调查研究——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
[8].高妮.案例教学与中学生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C].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2016
[9].杜冬.教材活动系统对高中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J].同行.2016
[10].邹勇飞.基于身边地理问题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D].广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