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刘青瑜

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刘青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主教,传教士,内蒙古,文化贡献

天主教传教士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瑜[1](2019)在《天主教传教士对内蒙古的文化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有很多天主教传教士到内蒙古进行传教,但在传教之外,他们不但从事了大量的社会活动,而且还进行了许多科学研究活动。本文梳理了传教士在内蒙古进行的汉蒙语文、历史地理、考古学和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呈现天主教传教士对内蒙古的文化贡献。(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9年05期)

康志杰[2](2018)在《朝贡体制下的天主教财务经济:以明末至清中前期宫廷传教士接受俸禄为核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时期在中国朝廷中有一群天主教传教士,他们为朝廷修历铸炮,或者充任画师、建筑师,或在外交谈判中担任译员。他们不仅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地位继续传教,而且领有俸禄,生活来源不再需要海外传教机构的资助。这些传教士如何处理世俗工作与传播福音的关系、他们对朝廷给予的工作报酬的态度,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俸禄用于传教事业,是本文主要处理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宗教与历史》期刊2018年02期)

丁锐中,张影舒[3](2017)在《碑刻中的传教士——天主教地方史研究的新资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陕西关中地区天主教历史有近四百年,其在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中天主教所形成的地方特色更为中外显着。文章介绍了笔者在田野调查中所收集到的九通碑刻。这些碑刻不仅是研究关中乃至西北地区天主教史的重要文献,而且更是陕西地区多种宗教文化相并存的见证。诸如,《圣方济各会士振铎龚公老夫子德教碑》和《恭颂传教部总理陕甘全省兼管新疆等处正(副)主教高(林)大人德行碑》等碑石更显关中地区文化厚重与信仰传承。文章以碑刻的时间顺序逐次介绍它们的大小、内容及风格。碑刻所记载的历史与信仰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了关中天主教史的重要文献来源。(本文来源于《宗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谢子卿[4](2016)在《17世纪法国入华传教士东西交通路线初探——早期法国远东扩张和天主教入华传教的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首位入华的法国耶稣会士罗历山回国后寻觅到陆方济等人,他们在罗马教廷的支持下成立巴黎外方传教会,这个传教团体努力探索从中东到印度洋海陆结合的路线,同时帮助法国人的远东势力扩张至暹罗,为法国传教士建立起一条通向中国的全新路线。之后在法国耶稣会士的斡旋下法国商船在17世纪末抵达中国,终于打通了法国和中国之间的海路。法国传教士为此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这一方面是出于在17世纪已很明显的民族国家意识,另一方面是希望法国可以为传教士在远东的海外传教保驾护航。(本文来源于《海交史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王文慧[5](2015)在《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贵州活动的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明末传入贵州。清初雍正朝禁教是天主教在贵州传播阶段的临界点,即禁教前、禁教后。通过阐述这一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在贵州的传教活动,从整体上分析天主教在该时期的发展态势,以期为大众更好地了解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贵州的活动情况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廖莉茹[6](2015)在《浅议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女性的传教》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中国。由于当时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极为严重,因此天主教对中国女性这一群体的传教遇到许多困难,传教士针对遇到的具体问题也采取了变通的办法,使中国女性也成为天主教徒的一部分。而中国妇女信教也是因为能从天主教中获取一些精神心灵安慰以及满足实际的需要。(本文来源于《武夷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11期)

李媛[7](2015)在《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道教信仰的认知与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清初,大批天主教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开始传教,以利玛窦(Matteo Ricci)为代表的耶稣会士采用较为灵活的传教策略,不仅积极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还努力将天主教与儒家思想中的相似之处加以融通,并对当时中国广泛流行的佛教信仰进行批判,指出其不足信,这些策略习惯上被概括为"补儒易佛"。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社会历来多种信仰融合并存,除佛教以外,道教信仰也占有重要地位,西方传教士显然无法回避或无视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对于道教信仰的态度如何,目前学界对此关注甚少,~①有的学者在讨论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对待中国传统宗教(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5-08-21)

刘青瑜[8](2015)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天主教传教士对抗战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的天主教传教士及其领导下的天主教会,积极为抗战服务,他们收容难民、救护伤患,坚持进行了一系列对抗战有益的社会活动,甚至直接参加了打击敌人的战斗,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5年04期)

冯尔康[9](2015)在《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容教令出台——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看康熙帝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与容教令出台叁者是连环关系,二次南巡眷顾传教士触发浙江禁教,再导致容教令的制订与颁布,就中康熙帝眷注传教士和允许传教的态度表露无遗。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考察,众所周知的南巡主要目的之外,康熙帝为了使用西洋人的科学技术和艺术,有着附加的一个目标——借机考察传教士的为人与技能。目的达到了,调查研究的施政手段亦运用得很成熟。就康熙帝个人讲,他在对天主教与反教臣民之间实行中庸之道的平衡政策,也是一种政治治理艺术。容教令颁布,宗教纠纷并未完结,地方官的反教事情终康熙之世亦未停止(康熙以后仍在继续)。究其原因,臣民反对外来的天主教是在"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观念支配下进行的;又由于君统与道统分离,君统不能支配道统,至少不能完全支配道统,体现君统的皇帝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若与道统不能协调一致,方针政策就不能贯彻到所有的领域,不能真正贯彻到基层政权的州县。(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王萌[10](2014)在《明代天主教传教士斥佛原因探析——以利玛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天主教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面对佛教的竞争,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采取了批评佛教的传教策略。其原因主要有叁:一是明代末年发起对的理学清算浪潮,为传教士的斥佛提供了学术背景;二是佛教管理混乱,时有僧人行不法之事;叁是天主教与佛教的教义相悖,无法调和。以上叁点,为传教士抨击佛教提供了事实和理论上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4年12期)

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末清初时期在中国朝廷中有一群天主教传教士,他们为朝廷修历铸炮,或者充任画师、建筑师,或在外交谈判中担任译员。他们不仅利用自己独特的身份、地位继续传教,而且领有俸禄,生活来源不再需要海外传教机构的资助。这些传教士如何处理世俗工作与传播福音的关系、他们对朝廷给予的工作报酬的态度,以及他们如何使用这些俸禄用于传教事业,是本文主要处理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参考文献

[1].刘青瑜.天主教传教士对内蒙古的文化贡献[J].中国天主教.2019

[2].康志杰.朝贡体制下的天主教财务经济:以明末至清中前期宫廷传教士接受俸禄为核心考察[J].宗教与历史.2018

[3].丁锐中,张影舒.碑刻中的传教士——天主教地方史研究的新资料[J].宗教学研究.2017

[4].谢子卿.17世纪法国入华传教士东西交通路线初探——早期法国远东扩张和天主教入华传教的相互关系[J].海交史研究.2016

[5].王文慧.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在贵州活动的述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

[6].廖莉茹.浅议明清时期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女性的传教[J].武夷学院学报.2015

[7].李媛.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对中国道教信仰的认知与态度[C].第十六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建文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5

[8].刘青瑜.抗日战争时期内蒙古天主教传教士对抗战的贡献[J].阴山学刊.2015

[9].冯尔康.康熙帝第二次南巡优遇传教士·浙江禁教·容教令出台——从中国天主教史角度看康熙帝政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王萌.明代天主教传教士斥佛原因探析——以利玛窦为例[J].社科纵横.2014

标签:;  ;  ;  ;  

天主教传教士论文-刘青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