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同效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陈春花,协同,企业边界,社会契约关系
协同效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春花,朱丽[1](2019)在《协同效用六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只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向顾客传送价值的各项活动,企业就会具有增长的能力,从而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持续研究组织效率的过程中,我们明白,影响组织环境的变量是极为多样的,因此我们需要把研究放在企业真实的场景中,正如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所说:"对于组织现象的阐释应该使用历史学家那种(本文来源于《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王馗[2](2018)在《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研究——基于二者整体关联性及协同效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粹、理论学习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加强高校党思想建设的要求与高校思政课的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从完善授课内容、关注授课对象、改进教学方法叁方面加强二者整体关联性,同时更好发挥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在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明确青年责任、共筑中国梦叁方面的高层次协同效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商贸工业》期刊2018年17期)
王琪[3](2017)在《校企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效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成长最为繁荣的时期,知识和人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知识储备和硬件设施都处在发展期,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不断取得众多优秀的创新成果,但是很多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与现实的市场环境做好对接工作,高校的知识储备面临生产力转化率较低的尴尬处境。如何将拥有的知识与研究成果与市场实际应用相结合,成为高等教育学校进行知识再造的新方向。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发展逐渐成熟,竞争日益加大,复杂的商业环境要求现代企业不仅具有成熟的知识管理体制,更是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力度打造核心竞争体系,针对随时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反馈并且调整自身知识结构。所以,高校和企业双方有拓展自身知识世界提升自我创新力的现实需求。所以,本文研究高校与企业进行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效用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利于高校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创新能力发展战略,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做出持续贡献。本文关于校企知识转移效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首先指明了当前学术界关于校企知识转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从协同创新和知识转移两个角度总结国内外相关研讨,为本文后半部分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总结现有研究后指出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说明本文的研究价值所在。其次分析校企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为实证研究的模型提供理论基础。在实证分析过程中,建立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高校协同创新能力、高校显性知识创新能力和高校隐性知识创新能力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制定测量量表并设计问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出校企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对高校知识创新能力的效用。同时从企业视角出发,采用企业专利实际授权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衡量指标,探究企业内部研发投入、校企协同创新知识转移和直接的技术转移所产生的效用,分为全国和分地区进行分析,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生产函数回归模型。最后总结了实证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和企业的现实发展需求提出了提升高校知识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同时提出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为未来指出探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7-06-01)
赵定东,龚上华,张孝廷,赵光勇[4](2017)在《农村社区“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机理与效用——基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下联动"协同治理机制实质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有效互动,激发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众有序参与,是引领社会治理新常态的一种治理机制。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做法主要体现为叁点,即通过制度的有效设计保障了联动协同治理能力、通过富民工程深化了联动协同治理内容、通过丰富协商方式提升了联动协同治理效用。(本文来源于《观察与思考》期刊2017年05期)
徐丹,王小彩[5](2017)在《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效用分析——基于供给侧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河北省宏观投资效率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了河北省目前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供给侧结构性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经济增长的动因,为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7年04期)
杨陈,徐刚[6](2016)在《效用理论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科技管理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刘慧[7](2016)在《海外并购应关注协同效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跨境并购是全球性的难题,中国企业仍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并购是否成功,并购后的整合和管理,充分发挥并购的协同效用是关键。”普华永道两位合伙人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说。一般来说,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通过收购双方在销售、市场(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6-06-07)
朱宝琛[8](2016)在《证监会:严查“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巡视员兼副主任赵立新日前表示,未来,证监会将进一步修订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体系建设,完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信息披露规则,鼓励公司自愿性、差异化的信息披露,严厉查处信息披露不真实、“忽悠式”重组、不履行承诺及财务欺诈等(本文来源于《证券日报》期刊2016-05-18)
姜强男[9](2016)在《基于主体效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国家协同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是提高产学研各主体实力,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者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已广泛开展,但尚未构建长效机制。因此,从新的理论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鉴于此,本文从效用理论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评价主体效用需求,并对各主体的主客观效用需求进行分析,之后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验证创新主体效用与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定义协同创新主体效用相关概念及协同创新利益,初步筛选指标,并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包括经济利益、知识利益、人才培养利益3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效用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已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主体的主客观效用需求,分析各主体主客观效用需求之间的差异;最后,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效用理论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特点,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包括产学研主体效用子系统、产出子系统、长效性子系统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子系统在内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论证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效用与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本文结论及创新性主要包括:(1)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效用需求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2)产学研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主体的主观效用需求都不同程度的偏离了其组织宗旨,且均表现出最为重视经济利益,对知识及人才培养利益的主观效用需求明显低于基于其组织宗旨的客观效用需求;企业更为重视与学研方之间的资源互补;高校及科研院所表现出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本文认为这与其对经济利益的重视程度有关;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产学研运行中对知识利益的重视程度较低,表明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主要为技术交易,主体间协同程度较低;(3)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4)科技成果转化率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产出系统及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系统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本文基于效用理论,对主体效用需求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了创新主体效用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用理论新视角,也为构建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6-03-26)
徐刚,姜强男,周艳[10](2015)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客观效用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及其客观效用进行界定,建立包含经济效益、知识效益及人才培养效益3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在内的主体客观效用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到产、学、研叁个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企业在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应以经济效益为重,同时注重人才培养;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重,并加强对知识的积累;科研院所应以知识效益为重,同时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协同效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在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纯粹、理论学习不到位等问题,亟需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加强高校党思想建设的要求与高校思政课的要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可从完善授课内容、关注授课对象、改进教学方法叁方面加强二者整体关联性,同时更好发挥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在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明确青年责任、共筑中国梦叁方面的高层次协同效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同效用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春花,朱丽.协同效用六要素[J].企业管理.2019
[2].王馗.思政课教学与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研究——基于二者整体关联性及协同效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
[3].王琪.校企协同创新中知识转移的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4].赵定东,龚上华,张孝廷,赵光勇.农村社区“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机理与效用——基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调查[J].观察与思考.2017
[5].徐丹,王小彩.河北省投资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协同效用分析——基于供给侧视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
[6].杨陈,徐刚.效用理论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J].科技管理研究.2016
[7].刘慧.海外并购应关注协同效用[N].中国经济时报.2016
[8].朱宝琛.证监会:严查“忽悠式”重组等违法违规行为[N].证券日报.2016
[9].姜强男.基于主体效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
[10].徐刚,姜强男,周艳.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客观效用评价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