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州外销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交流,设计交流,彩瓷,外销画
广州外销画论文文献综述
蒋茜,曲闵民[1](2019)在《1700─1840年中英贸易下兴起的广州外销艺术品──以彩瓷和外销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700─1840年,中英贸易逐渐发展,国外对国内手工艺品的需求增加,社会、经济、贸易的强烈需求促使西方商人通过广州十叁行大量订购外销艺术品,并以产业化形态发展,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可以看作有关消费型社会通过特定美学姿态展示其优点。(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8期)
叶洁纯,向前[2](2019)在《国内外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收藏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外销商品中,有一种在广州制作的兼具浓厚文化输出及商业性质的特殊绘画,因为外销出售给西洋商人,当时的画师们称之为"洋画";由于来源于中国,外国购买者则统称其为"中国画";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各国的艺术史研究者将之称为"中国外销画"(Chinese export(本文来源于《东方收藏》期刊2019年03期)
夏爱华[3](2018)在《清代广州外销画的主要品种及其变化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外销画是18—20世纪由广州口岸制作并专供销往海外市场的画种,它结合中西绘画技法,绘制中国题材,以适应西方国家的需求。学界对外销画的研究大多聚焦于画师、画室和画面题材的历史信息解读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外销画兴起的再讨论,追寻外销画中油画、玻璃画、纸本水彩画、通草纸画四个主要品种的早期面貌及其发展概况,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文博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周思中[4](2018)在《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中国窑业图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清代广州外销画的窑业图像代表作进行了形式及内涵的分析,它融合中西绘画视学成果及中国古代窑业图像的特点,在窑业工艺图的制作之中,融合了景德镇及岭南陶瓷制作的普遍及特殊地域风情,反映了清代广州图像画工针对国外市场外销画顾客的心理特定把握。(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期刊2018年05期)
衷海燕,牛浩,周晴[5](2018)在《外销画中的广州生态茶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国的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院,收藏有清代广州外销画,其中有一套制茶系列图画。通过将画中的细节与史料的对比,可以大致推断出画作反映的是西樵山茶园景致。明代中后期,西樵山茶叶生产兴盛,出现了专业化的茶园,生产的茶叶多为外销,通过商行销往世界各地。茶农十分注重因地制宜,茶叶生产充分与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实现了生态化的种植。(本文来源于《农业考古》期刊2018年02期)
武欣,另青艳[6](2018)在《从外销画管窥清代广州插花艺术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外销画是清代中期在中国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广州产生的,兼具商业性质及文化特色。作为历史图像也是社会场景的记录载体,其中的一些作品记录了清代广州官宦富商居室以及市井场所室内陈设中的插花装饰。对外销画中的插花艺术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产生溯源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岭南地方文化、佛教流派以及西方文化,插花风格主要有文人供赏、民俗寓意、宗教供设、家居装饰四种类型,反映了当时广州开放融通、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8年02期)
戴华刚[7](2018)在《图片里的风习民情——十八至十九世纪广州外销画的社会风俗》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一些欧洲的画家来到中国广州等地从事绘画工作,这促进了中国画师与他们之间的竞争。他们接受外商订单,逐渐形成了外销画的热潮。随着中西方贸易的蓬勃发展,中国画师参考西方画作,学习西方艺术的特点和绘图的惯用手法,以此贴近购买者的喜好。这些专门绘制的外销画,常常被远航者和(本文来源于《荣宝斋》期刊2018年02期)
白芳[8](2016)在《南粤茗香飘四海 从清代外销画看广州的茶叶出口》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广州口岸兴起了一种为满足西方市场需求而创作,结合西方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艺,描绘东方风物、民风民俗、生产生活等题材,兼具艺术与商品双重性质,被称为"广州外销画"的绘画作品。与广州口岸对外贸易息息相关的外销商品制作过程,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内容,甚至包括相关的交易场面和出口情景,都是外销画的重要绘画题材,反复地出现在各种形式的绘画中。他们多以水彩画或水粉画的形式表现,通常批量生产,成套上市,每套从12张到数十张不等,每幅画面展现一道生产流程。也有少数画作以油画的形式创作,在同一幅画面上展现多个不同的生产环节。广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套乾嘉之际的纸本水粉制茶图,共(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6年11期)
刘玉环,王静[9](2016)在《清代广州外销画中官宦男性服饰特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着重从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广府官宦男性服饰文化信息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剖析并解读其典型男性服装和配饰形象与艺术特征来展示广州官宦男性生活风貌和精神风貌。(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6年14期)
王曼姣[10](2016)在《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特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摄影术发明之前,绘画作为文字之外另一种记录事实的工具,兼具普世性和艺术性。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的中国广州,曾有一批活跃于外销画市场的民间画师,他们接触、学习西方写实绘画技法,并将其运用于对中国本土真实题材的绘制中去,呈现出融合中西特点的画作。因为这些画作的购买者绝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目前多收藏于海外美术馆、博物馆,或被私人收藏,在中国除广州及港澳以外鲜有收藏。近几年,尽管随着我国学界、收藏界对这些海外的中国外销画重视度加深,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有所增加,但是笔者从搜集到的资料来看,我国学者对其研究的范围大多局限在西方相关研究成果之内,研究角度缺乏创新,对于外销画绘画风格的研究仍属于薄弱环节,所以笔者希望以绘画的角度研究这类风格特殊的绘画。通过浏览多种题材的画作,最终决定将一组街市人物水彩画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将它们限定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以广州为中心制作的图像,联系历史发展过程和市场经济需求,着重分析绘画特色,总结画风形成的原因,力求全面客观地对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的价值和意义作出评价。本论文的主要的创新点在于以中国绘画为本体,分析这组绘画在“透视”、“光影”中蕴含的东方意味;结合西方绘画发展阶段,分析影响当时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绘作的西画技法;将这组绘画与宫廷长卷画作类比,以突出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的艺术价值和存在意义。笔者希望本论文可以引起相关学术界对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期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的关注,从多元化的角度对这批优秀外销画进行研究,并对当时从事外销画绘制的职业画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广州外销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外销商品中,有一种在广州制作的兼具浓厚文化输出及商业性质的特殊绘画,因为外销出售给西洋商人,当时的画师们称之为"洋画";由于来源于中国,外国购买者则统称其为"中国画";20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各国的艺术史研究者将之称为"中国外销画"(Chinese export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州外销画论文参考文献
[1].蒋茜,曲闵民.1700─1840年中英贸易下兴起的广州外销艺术品──以彩瓷和外销画为例[J].美术文献.2019
[2].叶洁纯,向前.国内外18-19世纪广州外销画收藏概况[J].东方收藏.2019
[3].夏爱华.清代广州外销画的主要品种及其变化初探[J].文博学刊.2018
[4].周思中.清代广州外销画中的中国窑业图像[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5].衷海燕,牛浩,周晴.外销画中的广州生态茶园[J].农业考古.2018
[6].武欣,另青艳.从外销画管窥清代广州插花艺术风格[J].广东园林.2018
[7].戴华刚.图片里的风习民情——十八至十九世纪广州外销画的社会风俗[J].荣宝斋.2018
[8].白芳.南粤茗香飘四海从清代外销画看广州的茶叶出口[J].收藏家.2016
[9].刘玉环,王静.清代广州外销画中官宦男性服饰特征解读[J].大众文艺.2016
[10].王曼姣.广州街市人物外销画特色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