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雒魏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雒魏林,麦都思,仁济医院,成立
雒魏林论文文献综述
郭明枫[1](2017)在《仁济医院创立过程思考——以雒魏林与麦都思的作用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仁济医院是上海第一家传教士所办之医院,创办者是雒魏林,联合创办者为麦都思,两人都隶属于伦敦教会,且都是上海开埠以后最早来到上海的传教士。他们几乎同时来到上海,又几乎同时离开,并且都在上海的这段时间内对仁济医院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以后仁济医院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他们两人关系的开展甚至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以前,可以说他们两人是一生的朋友,他们在事业上的相互扶持,也对中国的传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7年02期)
袁媛,严世芸[2](2016)在《雒魏林和他创办的上海仁济医院》一文中研究指出1844年,雒魏林创办了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从仁济医院创办的历史过程和早期的开办情况来看,在医院成立的过程中医务传道会功不可没。随着医院开办,医院的病人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另外,在经济方面,医院创办之初,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赠款。但在1904年以后,随着病人人数的不断上升,医院的经济压力加大。这个时候医院开始采用收费的方式缓解压力,但是,基本上每年都是亏损状态。这也说明,医院的福利色彩,大过其余。所谓西医的经济侵略,值得商榷。(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A)》期刊2016年09期)
韩清波[3](2008)在《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雒魏林(1811-1896)是鸦片战争前较早到达中国的传教医生,1838年奉伦敦传教会之命前来中国。在华期间,他主要在澳门、上海等地活动,时间长达20年。一开始在澳门、广州传教施医,从事医务传教活动。鸦片战争期间,在舟山开设医院。1844年,在上海创立第一家西医医院,1857年底回国。1861年以英使馆医师名义再度来华,在北京活动了叁年。医务传教是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进行宗教传播的重要方式,传教医生是当时来华传教士中的重要群体。论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雒魏林在华活动的论述,对于近代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活动进行评价。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首先对近代基督教在华医务传教活动形成的背景和初步开展情况进行了介绍,接着介绍了雒魏林在华的医务传教活动及一些政治活动,又分析了他对当时中医和中国社会的认识。在华活动的二十多年中,雒魏林在从事医务传教的同时,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入观察。他在早期来华传教医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6-01)
雒魏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844年,雒魏林创办了上海第一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从仁济医院创办的历史过程和早期的开办情况来看,在医院成立的过程中医务传道会功不可没。随着医院开办,医院的病人比例也在发生变化。另外,在经济方面,医院创办之初,主要依靠的是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赠款。但在1904年以后,随着病人人数的不断上升,医院的经济压力加大。这个时候医院开始采用收费的方式缓解压力,但是,基本上每年都是亏损状态。这也说明,医院的福利色彩,大过其余。所谓西医的经济侵略,值得商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雒魏林论文参考文献
[1].郭明枫.仁济医院创立过程思考——以雒魏林与麦都思的作用为中心[J].艺术科技.2017
[2].袁媛,严世芸.雒魏林和他创办的上海仁济医院[J].医学与哲学(A).2016
[3].韩清波.传教医生雒魏林在华活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