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宋琤,陈志强,江杨诚,党梦,宋才生

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宋琤,陈志强,江杨诚,党梦,宋才生

导读:本文包含了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均苯四甲酸酐,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共聚酰亚胺,热性能

均苯四甲酸酐论文文献综述

宋琤,陈志强,江杨诚,党梦,宋才生[1](2015)在《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和均苯四甲酸酐共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和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芳二酐单体,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经溶液缩聚、热亚胺化制得PMDA/TDPA共聚酰亚胺薄膜,并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等对薄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聚酰亚胺分子主链引入双酮基结构单元后,共聚酰亚胺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着TDPA比例的增加逐渐下(Tg为322~285℃),溶剂流延成膜的加工性能得到显着改善,薄膜仍具有优良的热氧化稳定性和力学性能,5%热分解温度(Td5%)为517~550℃,拉伸强度为111~148 MPa。(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12期)

李英杰,于春杰,高立娣,吕仁江,徐红梅[2](2015)在《均苯四甲酸酐修饰β-环糊精微球电色谱柱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均苯四甲酸酐修饰β-环糊精微球,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获得了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粒径为5~10μm的微球。以该微球为手性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颗粒固定化整体柱,并考察了柱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获得最佳的柱制备条件:聚乙二醇∶冰乙酸∶正硅酸甲酯为0.25 g∶2.5 m L∶1.5 m L,溶胶∶微球为2 m L∶1 g,水浴时间10 h,水浴温度40℃。利用该颗粒固定化整体柱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和盐酸氯丙那林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达到了基线分离。(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5年06期)

邱健斌,刘云珍,洪惠云,李忠水,郑瑛[3](2012)在《以均苯四甲酸酐为界面保护剂合成介孔氧化铝》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均苯四甲酸酐为界面保护剂、叁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乙醇为溶剂、异丙醇铝为铝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氧化铝,并用XRD、TEM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试样进行表征,探讨了界面保护剂用量和煅烧温度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均苯四甲酸酐有利于大比表面积和规则介孔氧化铝的合成,当n(均苯四甲酸酐)∶n(Al)=0.20时,可制得孔径大小和形状均一、孔径分布窄并呈短程有序排列的介孔氧化铝。以相同配比制得的试样在400℃下煅烧后,比表面积为474 m2/g,孔体积为0.60 cm3/g,孔径分布集中在3.8 nm处;试样在800℃下煅烧,由无定形氧化铝转变为γ-Al2O3,比表面积为224 m2/g,平均孔径不变。(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2年07期)

韩朝晖,刘勇,李步海[4](2012)在《均苯四甲酸酐改性花生壳粉吸附阳离子红染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壳粉(PS)为生物基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交联剂,均苯四甲酸酐(PMDA)为改性剂,制备了均苯四甲酸酐改性花生壳粉(PMPS)吸附剂,并研究了PMPS对阳离子红染料吸附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5℃,吸附时间3 h,pH值为2.0时,PMPS处理浓度为400.0 mg/mL的阳离子红溶液25 mL,最大吸附容量Q为177.2 mg/g,是未改性花生壳粉的2.2倍。改性花生壳粉吸附模式为Langmuir单分子层化学吸附。(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李逢雨,余训民,王涵,孙侃[5](2010)在《均苯四甲酸酐修饰高粱秸秆吸附溶液中结晶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均苯四甲酸酐修饰高粱秸秆对阳离子染料结晶紫的吸附性能,探讨吸附时间,溶液pH对结晶紫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结晶紫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常温条件下,pH为8.0的溶液中,不同浓度的结晶紫在吸附剂上达到吸附平衡时间不同。当染料浓度为200mgL-1时,在4h内其去除率可达到99%以上;而对于300及400mgL-1的染料溶液则需24h才能达到吸附平衡,染料去除率分别为99.36%及87.64%。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模拟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方程较好的描述,表明结晶紫在吸附剂上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本文来源于《硅谷》期刊2010年24期)

金惠,邢云,孙小梅,李步海[6](2009)在《均苯四甲酸酐修饰壳聚糖微球对Pb~(2+)和Cd~(2+)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交联的壳聚糖微球(CTS)与均苯四甲酸酐在无水条件下反应,合成了均苯四甲酸酐修饰壳聚糖微球。用FT-IR和XPS表征了产物的结构,考察了它对水溶液中Pb2+和Cd2+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 ir方程。当pH=5.0时,对Pb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96.7和149.9 mg/g。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动力学过程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确定为化学吸附过程。以0.2 mol/L的EDTA为解吸剂,Pb2+和Cd2+的再生率分别为92.4%和85.3%。(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09年05期)

王金伟,冯娇,秦树超,何业东,李晓刚[7](2008)在《均苯四甲酸酐固化聚丁二烯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固化聚丁二烯环氧树脂(ELPB),制备了ELPB/PMDA耐高温胶粘剂,并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拉力机和数码显微镜对固化产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200℃固化2h的条件下,PMDA可以对ELPB成功地固化;固化后的胶粘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失重3%时的分解温度为300℃;该胶粘剂对铝/铝合金的粘接强度达到15MPa;剪切破坏是以内聚破坏为主的混合破坏,表明该胶粘剂对金属有较好的粘接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08年04期)

高虹,张国铭,曾伟明[8](2008)在《均苯四甲酸酐酰化法测定10-羟基癸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吡啶为催化剂,利用均苯四甲酸酐(PMDA)与10-羟基癸酸分子中的醇羟基进行酰化反应来测定10-羟基癸酸的分析检验方法。实验表明,当样品0.12~0.18 g,酰化反应时间20 min、水解反应用水量5 mL时,可准确测定10-羟基癸酸。并对不同的样品进行了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回收率在101.2%~103.3%之间。(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08年02期)

杨林森[9](1998)在《偏苯叁酸酐和均苯四酸二酐的新技术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述了偏苯二酸酐和均苯四酸二酐的新技术评发。分别介绍了由间二甲苯或偏叁甲苯经一氧化碳甲酰化和芳香醛水溶剂空气氧化生产偏苯叁酸酐或均苯四酸二酐的工艺过程及其催化剂,并与传统生产工艺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技术经济》期刊1998年06期)

阎学政,孙绍丽[10](1998)在《偏苯叁酸酐与均苯四酸二酐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偏苯叁甲酸酐与均苯四甲酸二酐在电绝缘、耐热、防腐蚀等涂料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粘合》期刊1998年01期)

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均苯四甲酸酐修饰β-环糊精微球,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获得了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粒径为5~10μm的微球。以该微球为手性固定相,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颗粒固定化整体柱,并考察了柱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获得最佳的柱制备条件:聚乙二醇∶冰乙酸∶正硅酸甲酯为0.25 g∶2.5 m L∶1.5 m L,溶胶∶微球为2 m L∶1 g,水浴时间10 h,水浴温度40℃。利用该颗粒固定化整体柱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和盐酸氯丙那林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达到了基线分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参考文献

[1].宋琤,陈志强,江杨诚,党梦,宋才生.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和均苯四甲酸酐共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5

[2].李英杰,于春杰,高立娣,吕仁江,徐红梅.均苯四甲酸酐修饰β-环糊精微球电色谱柱的制备及应用[J].化学试剂.2015

[3].邱健斌,刘云珍,洪惠云,李忠水,郑瑛.以均苯四甲酸酐为界面保护剂合成介孔氧化铝[J].石油化工.2012

[4].韩朝晖,刘勇,李步海.均苯四甲酸酐改性花生壳粉吸附阳离子红染料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2

[5].李逢雨,余训民,王涵,孙侃.均苯四甲酸酐修饰高粱秸秆吸附溶液中结晶紫的研究[J].硅谷.2010

[6].金惠,邢云,孙小梅,李步海.均苯四甲酸酐修饰壳聚糖微球对Pb~(2+)和Cd~(2+)的吸附[J].应用化学.2009

[7].王金伟,冯娇,秦树超,何业东,李晓刚.均苯四甲酸酐固化聚丁二烯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J].中国胶粘剂.2008

[8].高虹,张国铭,曾伟明.均苯四甲酸酐酰化法测定10-羟基癸酸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8

[9].杨林森.偏苯叁酸酐和均苯四酸二酐的新技术开发[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8

[10].阎学政,孙绍丽.偏苯叁酸酐与均苯四酸二酐在涂料工业上的应用[J].化学与粘合.1998

标签:;  ;  ;  ;  ;  ;  

均苯四甲酸酐论文-宋琤,陈志强,江杨诚,党梦,宋才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