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形而上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里安·,K·,艾特,西方音乐
文化形而上学论文文献综述
杜鹃[1](2017)在《不可缺席的“形而上学”——评布里安·K·艾特《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一书出自美国深通音乐的人文学者布里安·K·艾特博士之手。这位生活在20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学者有着这一时期典型英美音乐学者的学术特征。(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23期)
张广全[2](2017)在《后哲学文化批判与形而上学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方哲学史中,一般将形而上学等义为哲学。传统形而上学以本体论为致思,追求对象背后的“终极原因”和“最高根据”,被誉为文化之王和科学之母。但在19世纪中期之后,“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潮却此起彼伏,这有着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本体论思想有着先天认识论难题,另一方面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尽管如此,一味地“拒斥形而上学”并不符合时代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形而上学仍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因此“重建形而上学”就成为了现当代形而上学研究重心所在。理查德·罗蒂是现当代重建形而上学代表性人物,他继承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吸收欧陆哲学精髓,提出后哲学文化思想,他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哲学不再是文化之王,只是多元文化中普通一员,哲学作为“大写哲学”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写哲学”。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为重建形而上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自由开放、多元并存和尊重个体,但罗蒂只是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形而上学重构的框架,缺乏微观层面的细节阐述,仍存在着概念不清、多元价值悖谬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罗蒂后哲学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探索形而上学在现当代的发展走向。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形而上学的生活化转向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因此重建形而上学必须直面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以宽容的心态,多元的思维,整体的眼光来突破自身的狭隘,最终建立一种“大形而上学观”。(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12-01)
周可真[3](2017)在《形而上学之总结 文化哲学之肇始——略论阳明心学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与西方古典形而上学相比,中国古典形而上学的总体特点在于:它是一种把知识本质地理解为通过认知主体的心灵涵养所达到的一种个人智慧的道德知识论。按其实质和内容来说,它就是研究旨在获得这种个人智慧的心灵涵养的境界与方法 (或曰本体与功夫)的学问。这一特点反映出它的本体论所关心和探讨的是与道德主体相关的本体问题,以至于可以将这种本体论归结为道德主体论。以王守仁思想为代表的明代心学是儒、释、道兼综的宋明新儒学发展的最后阶段,其本体论是中国古典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归宿,其将人类的道德法则归结为人心固有的天理良知,是中国古典形而上学中最为成熟和典型的道德本体论观点,其意义在于让"良知"成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普遍有效且绝对合理的价值标准,从而使人类能按自己的"良知"来建立自己的社会和创造自己的生活。这种合乎"良知"的社会与生活,便是阳明心学所期望达到的人类生活的总体目的。故阳明心学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古典形而上学进入文化哲学的发展阶段。(本文来源于《王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刘子桢[4](2017)在《文化批判与有效性划界——论克尔凯郭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生存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克尔凯郭尔并未彻底抛弃主体形而上学知识,而是以文化批判和有效性划界的方式对其进行反思。在克氏看来,主体形而上学的问题不在于知识内部,而在于知识与现实的联系时的知识越界及其引发的个人精神危机。以此为切入点,克尔凯郭尔批判了知识越界的表现,进而分析了其根源和原因。他力图表明,越界早已成为西方哲学人类学的思维方式,人们应该借助西方宗教核心思想中的绝对悖谬,重新划定观念与现实领域的边界。(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马小凤[5](2016)在《真瓷“缺席”背后的文化殖民——解读刘禾“真瓷的形而上学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真瓷在世界贸易中流传甚广,从15世纪欧亚的进出口贸易到作家笛福1719年创作的《鲁宾逊漂流记》,"真瓷"符号自始至终以身份的"缺席"存在于小说文本中,取而代之的是在隐喻层面与之互文的"陶器",成为刘禾《燃烧镜底下的真实》一文形而上层面探索的焦点。文章试以"殖民否认"和"瓷房子"为切入点对刘禾"真瓷"论述进行重新解读,侧重从东方学的知识过滤、英国反殖民与殖民、作者意图的诠释叁方面论析"真瓷"的符号内涵。通过对"真瓷"诠释背后的非客观因素进行考察,指出刘禾"真瓷"论述在学理层面的合理与局限性,强调"真瓷缺席"背后文化殖民的本质因素。(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杨晓[6](2015)在《“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正聿先生把本体理解为"无",二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这种追求的结果构成了时代水平的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最深层次的统一性原理。本体论以理论的方式从事的时代精神之实践,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活动。哲学的外部存在隐喻了一种内部的哲学活动,揭示了"反思"与"前提批判"的双重含义以及作为"思存同一性"的"本体"的真实意义。在孙正聿先生的文化本体与绝对本体之间,是不可言说的神秘之域,哲学在此可以从事与本体论方式不同的"本体的实践"。(本文来源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宋佳[7](2015)在《“人性之善”的分裂、迷途与归返——评布里安·K.艾特《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以来英美音乐学界受形式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影响颇大,习惯于将音乐作品当成一个完美、自足而封闭的整体进行分析,而对音乐社会文化内涵进行审美考察的做法,则被认为是"空洞""玄乎",长久以来遭到轻视。这就导致了部分英美音乐学家的着述中,音乐本体分析与历史及哲学观念的研究一直无法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人类学的发展和20世纪80年代"新(本文来源于《音乐研究》期刊2015年06期)
杨晓[8](2015)在《“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形而上学是人的天命,"本体"作为其所求之"对象"是"无",一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形而上学对本体的理论态度构成了时代水平的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最深层次的统一性原理。本体论以理论的方式所从事的时代精神之实践,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活动。哲学的外部存在隐喻了一种内部的哲学活动,作为"思存同一性"的思想前提不是从外部的哲学中借来的,而是思想自身的"反思—回忆"构成的。"反思—回忆"作为本体的实践方式,即"创造"即"本有",实现了"存在—价值"的超升,成就了一种概念之上、理论之后的"内蕴形而上学"。(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5年06期)
陆杰荣[9](2015)在《论“形而上学”文化样态的当代反思与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代文化哲学视域下对西方形而上学类型以及功能给予文化学的分析;主要论证了形而上学文化类型的演进历史及其内在价值;深入探讨了形而上学文化的奠基过程和历史演进过程,集中说明形而上学的文化所表征的时代含义和阶段性特点,并在对当代哲学历史走向的反思向度基础之上,提出了当代形而上学文化样态建构的现实必要性和可能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伊萨克·里德,童韵评[10](2015)在《清教文化的性别形而上学:对萨勒姆审巫案的诠释性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参照行动的文化结构化理论来解释北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猎巫事件——萨勒姆审巫案。对该案如何以及何以发生的理解与解释,需要考虑当时活跃在清教徒生活中复杂且被深刻感知的意义。本文揭示了清教文化中的危机。这场造成19个英国男女被绞死的审巫案是在原告、牧师及法官的主导下进行的,他们深植于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观中,操纵这一世界观,并最终借助合法暴力捍卫这一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根据如下的紧张与矛盾节点而得以重建的: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殖民地与上帝之间的关系、世界如何运转的形而上信仰(如巫术与驱魂)。研究萨勒姆审巫案牵涉文化、诠释以及社会学解释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指出:(1)文化社会学的解释包含且不限于叙事性意向、意识、言说的意义及行动者的策略;(2)文化社会学的解释应把符号结构与政治经济学的互相嵌入纳入考虑范畴,但又注意不将前者化约为后者;(3)一个危机或事件的走势与参与其中的人们对危机的诠释之间相互纠缠。这意味着,文化社会学能够给出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因果性诠释,从而超越在理解与解释之间长久存在的区分。(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5年04期)
文化形而上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方哲学史中,一般将形而上学等义为哲学。传统形而上学以本体论为致思,追求对象背后的“终极原因”和“最高根据”,被誉为文化之王和科学之母。但在19世纪中期之后,“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潮却此起彼伏,这有着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本体论思想有着先天认识论难题,另一方面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尽管如此,一味地“拒斥形而上学”并不符合时代和人类发展的需要,形而上学仍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支柱,因此“重建形而上学”就成为了现当代形而上学研究重心所在。理查德·罗蒂是现当代重建形而上学代表性人物,他继承美国实用主义传统,吸收欧陆哲学精髓,提出后哲学文化思想,他批判了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哲学不再是文化之王,只是多元文化中普通一员,哲学作为“大写哲学”死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写哲学”。罗蒂后哲学文化思想为重建形而上学提供了新的思路:自由开放、多元并存和尊重个体,但罗蒂只是从宏观角度提出了形而上学重构的框架,缺乏微观层面的细节阐述,仍存在着概念不清、多元价值悖谬等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罗蒂后哲学文化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探索形而上学在现当代的发展走向。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形而上学的生活化转向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因此重建形而上学必须直面人类的现实生活世界,以宽容的心态,多元的思维,整体的眼光来突破自身的狭隘,最终建立一种“大形而上学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形而上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杜鹃.不可缺席的“形而上学”——评布里安·K·艾特《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J].北方音乐.2017
[2].张广全.后哲学文化批判与形而上学的命运[D].燕山大学.2017
[3].周可真.形而上学之总结文化哲学之肇始——略论阳明心学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J].王学研究.2017
[4].刘子桢.文化批判与有效性划界——论克尔凯郭尔对主体形而上学的生存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2017
[5].马小凤.真瓷“缺席”背后的文化殖民——解读刘禾“真瓷的形而上学转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6].杨晓.“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高清海先生晚年哲学思考的再理解[J].哲学基础理论研究.2015
[7].宋佳.“人性之善”的分裂、迷途与归返——评布里安·K.艾特《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西方音乐文化与秩序的形而上学》[J].音乐研究.2015
[8].杨晓.“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J].社会科学辑刊.2015
[9].陆杰荣.论“形而上学”文化样态的当代反思与建构[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0].伊萨克·里德,童韵评.清教文化的性别形而上学:对萨勒姆审巫案的诠释性解释[J].社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