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互补系统论文-曲晓荷

风气互补系统论文-曲晓荷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气互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气互补发电,燃气轮机控制,燃气轮机-发电机模型,反步法

风气互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曲晓荷[1](2016)在《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燃气轮机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技术,但是由于风能存在随机性,大规模风电并网会严重影响大电网的稳定性,因此出现了严重的弃风现象。因此有学者提出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即利用以天然气为原动力的燃气轮发电机组的快速启停及快速负荷调节的特性来弥补风电波动,减小风电并网对电网稳定性造成的不良影响。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风气互补发电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反步法的控制策略,并通过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首先依据燃气轮发电机组的热力循环过程推导出燃气轮机模型,并根据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建立了发电机模型,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了整个燃气轮发电机组的模型。其次为了提高燃气轮发电机组跟踪负荷设定值的能力,根据燃气轮发电机组的特性设计了基于反步法的功率控制器,并分别针对燃气轮机组在升负荷、变工况下的运行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并与传统PI控制器进行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反步法的功率控制器提高了燃气发电机组跟踪负荷设定值的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实现预期目标。最后建立了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结构,通过ARMA模型求解风速预测值,根据风速-功率关系曲线模拟得到风功率预测值,并将风功率预测值引入风气互补发电系统中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反步法的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可以保证互补发电系统有稳定的出力。(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6-03-01)

杜云峰[2](2013)在《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孤岛运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风气互补发电系统设计和改善控制系统,建立由风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控制器、负荷等组成的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孤岛运行的数学仿真模型,提出采用风机与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可行性探讨。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包能胜,朱瑞丹[3](2010)在《风气互补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首先搭建了由风电机组、燃气轮机、电网线路、静止无功补偿器、电力系统稳定器和大型水力发电机组成的仿真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负载侧和电网线路中部节点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电网在加载了风气互补系统后运行能保持稳定,并能在发生短时故障后恢复到原来状态。该文为进一步研究风气互补系统与电网的相互影响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包能胜,蔡佳炜,倪维斗[4](2009)在《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内部机组组合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利用燃气轮机的快速启停特性来弥补风电场的出力波动。在已有的互补发电系统容量配比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内部机组组合问题的优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得到了内部燃气轮机机组组合结果,为本系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朱瑞丹[5](2008)在《风气互补系统对电网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风力发电场以其具有的可再生和环保优势,得到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风电场是一种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分散能源,其并网运行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特性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愈加明显,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障碍。因此深入研究风电场与电网的相互作用成为进一步开发风电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完善了水平轴主动失速型风力机的动态特性分析。利用发电机组的全系统动态非线性模型来对机组进行仿真,得到机组在特定来流工况条件下的动态特性。接着将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与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模型进行了整合,得到风气互补系统的模型。然后,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搭建电力系统元件模型,选用相关的功能模块改进电网运行的性能。静止无功补偿器是柔性交流传输系统的一个旁路设备,用于控制功率流动和改善电网的稳定性。它通过在接线端吸收或补偿有功功率来调整电压。电力系统稳定器通过控制励磁系统来提高发电机和整个电力系统的阻尼能力,并由适当的干扰来抑制自发低频振荡的发生,减小系统中由负荷波动等引起的线功率波动。最后,将风气互补系统接入电网,实现电网中的潮流计算和稳定性分析。仿真环境可以模拟整个电网系统在实际风速扰动下的响应,以及在发生不对称故障时的响应。通过对风气互补系统的改进和增加电网中的功能模块。研究结果表明风气互补系统在接入大型电网时,能够平稳运行,并在电网发生短时故障后恢复稳定。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为今后研究风电场与其他能源组成的互补发电系统对电网的影响提供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8-06-01)

徐军平[6](2007)在《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风电场的规模效益突显,世界各地开始大力建设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的风电场。但是,由于风电场是一种依赖于自然能源的分散电源,自然风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风电具有波动性与间歇性的缺点,这严重削弱了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提高风力发电向电网输出功率的平稳性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燃气轮机发电的优点,本文提出了采用风力机与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技术上可行性的探讨。通过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的一系列建模与仿真,验证了互补系统确实能提高风力发电向电网输出功率的平稳性。首先,对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该系统主要分为风力发电机模型与电力系统模型。风力发电机模型又分为气动模型、传动模型、异步发电机模型、控制系统模型以及全系统模型。电力系统模型又分为输电线模型、变压器模型、静态无功补偿器模型、负载模型。这些模型都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得到实现。考虑到仿真的要求,在保证风电场输出特性不变的前提下,对风电场中的众多机组进行了等值处理。为了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又进行了风力发电机的动态特性分析以及在电网故障条件下的仿真。其次,对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该系统主要由燃气轮机模型、同步电机模型、电力系统模型等组成。这些模型同样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得到实现,并用实例仿真,进一步说明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将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与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模型进行了整合和集成,得到一个风气互补系统的模型,并用实际风电场的风速数据,对互补系统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模型是可信赖的,文中提出的为解决风力发电向电网输出功率的平稳性问题的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期刊2007-03-01)

风气互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优化风气互补发电系统设计和改善控制系统,建立由风机、燃气轮机、发电机、控制器、负荷等组成的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孤岛运行的数学仿真模型,提出采用风机与燃气轮机互补发电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理论分析和技术可行性探讨。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气互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曲晓荷.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燃气轮机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2].杜云峰.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孤岛运行仿真[J].太阳能学报.2013

[3].包能胜,朱瑞丹.风气互补发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相互影响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0

[4].包能胜,蔡佳炜,倪维斗.风气互补发电系统的内部机组组合问题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9

[5].朱瑞丹.风气互补系统对电网影响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8

[6].徐军平.风气互补发电系统动态特性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7

标签:;  ;  ;  ;  

风气互补系统论文-曲晓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