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岩石物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孔隙结构,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特征,鹰山组
地震岩石物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尔华,鞠林波,宋永忠,钟拥,关晓巍[1](2019)在《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在成岩和后成岩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孔隙结构,致使其纵、横波速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不仅受孔隙度变化影响,还依赖于孔隙结构变化。通过对致密碳酸盐岩样品系统岩石物理测试,并对铸体薄片提取反映样品孔隙结构的特征比表面、平均孔喉半径等参数,定量研究了孔隙结构对岩石地震弹性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渗透率—孔隙度关系以及纵波速度—孔隙度关系受孔隙结构控制,碳酸盐岩样品纵、横波速度等地震弹性参数与反映孔隙结构特征的特征比表面、平均孔喉半径以及平均纵横比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高速度样品具有低特征比表面、高平均孔喉半径特征。另外引入骨架柔韧性因子γ进行碳酸盐岩样品孔隙结构的表征,在相同孔隙度条件下,低骨架柔韧性因子的样品溶孔发育,储集层具有高速低渗的特征;高骨架柔韧性因子的样品微裂隙发育,储集层具有低速高渗的特征。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储层的岩性及烃类地震检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5期)
徐中华,胡自多,王国庆,蒋春玲,田彦灿[2](2019)在《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首选层位,而其地震岩石物理特征是利用地震方法进行"甜点"预测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对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弹性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并未考虑沉积、成岩过程的影响,致使相应的规律性认识缺乏地质意义。本文在对龙马溪组页岩样品系统声学测量基于上,分析了页岩样品地震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成岩过程与地震弹性性质变化规律的因果关系。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弹性性质变化规律整体受沉积环境控制,沉积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成岩过程,致使地震弹性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龙马溪组页岩下段为深水陆棚相,机械压实过程中同时伴有生物成因的硅质胶结,造成岩石样品表现出较高TOC含量与孔隙度、各向异性较弱以及较小的速度~孔隙度变化率。研究结果可为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预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刘志远,秦璐,宁俊瑞,刘喜武,唐跟阳[3](2019)在《基于饱水页岩地震频段岩石物理测试的地震响应频散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储层由于骨架和孔隙结构的微观非均质性,能够在地震频段内引起波诱导的孔隙流体流动相关的弹性频散和衰减,但声波测井和实验室超声实验测量频率段远超地震频段,不可避免产生测量速度和衰减差异。这里基于澳大利亚惠灵顿地区的页岩岩心在干燥和水饱和条件下地震频段的弹性和衰减测量结果,考虑频变反透射系数和衰减对地震波反射的影响,针对不同层厚的页岩储层开展地震响应计算,并利用Wigner-Ville分布时频分析技术讨论了页岩频散、衰减性质及层厚对其地震响应规律的作用。对于无明显速度频散和衰减的页岩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受调谐效应控制,主要呈现出低频异常和陷频特征;而对于速度频散和衰减强烈的储层,顶、底反射振幅的频变属性同时受到调谐效应与储层本身频散衰减性质的作用。干燥和含水页岩储层地震响应的频变性质差异有助于加深对含流体页岩地震响应特征的理解,而基于地震频段实测数据正演和时频分析技术,对于提高页岩的地震勘探精度和流体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团,赵海波,李奎周,甘立灯,霍秋立[4](2019)在《一种考虑复杂孔隙结构的泥页岩地震岩石物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陆相泥页岩岩石学特征及微观结构特征,综合利用Kuster&Toks?z模型、自相容模型、双连通孔隙模型及线性滑动模型,建立一种适用于富有机质泥页岩的复杂孔隙结构岩石物理模型。基于提出的模型,讨论有机质体积分数、裂缝孔隙度、基质孔隙度、孔隙纵横比和孔隙连通系数等5种因素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出对有机质、孔隙度敏感的弹性参数λρ和μρ,并建立地震岩石物理交会模板。实际资料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该模型可用于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陆相泥页岩储层评价及地震"甜点"识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立明,唐跟阳,王尚旭,董春晖,贺艳晓[5](2019)在《低频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系统改进及致密砂岩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频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系统能够直接测量岩石地震频段的弹性参数,这些弹性参数的直接获取对地震波传播特征研究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改进原有低频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系统基础上开展了低频岩石物理实验和岩石物理模型模拟分析,建立了致密砂岩低频实验测试与建模模拟流程。原有测量系统通过优化激振器增益函数和选取高效的锁相环信号提取算法进行改进,将测量频段拓展到1~2000 Hz并减少了信号采集时间。通过标准样品(铝和有机玻璃)的标定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利用改进后的系统对致密砂岩在干燥和完全饱和白油条件下开展了低频岩石物理实验,结果显示:干燥岩样的弹性参数在低频和超声频段一致,再次验证了改进后系统的可靠性;而饱和白油致密砂岩弹性参数在1~2000 Hz频段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频散特性。对比分析实测饱和白油致密砂岩纵横波速度与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喷射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喷射流是引起饱和白油致密砂岩频散的主要原因;模拟横波速度与实测值大致吻合,模拟纵波速度与实测值存在一定偏差,实测纵波速度的频散特征更加明显及频散频段更为宽广,可能是因为实际岩石的孔隙结构比理论模型更加复杂造成的。改进后的低频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系统为定量研究具有弹性频散特征的含流体岩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能够建立储层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发展新的储层和流体地震预测技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油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邢文军,吴开龙,吴鑫,徐文会,龙腾[6](2018)在《储层砂岩宽频段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地震储层预测过程中,需要借助岩石物理实验建立储层岩性、物性与地震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明确反演方法,从而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本研究针对高尚堡北区沙叁5个亚段、10口井、四种岩性的27块岩心实施了宽频段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实验研究.首先借助铸体薄片和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所研究岩心的孔隙结构和矿物组分;接着对干燥和饱和流体状态下岩心进行高频岩石物理测试得到弹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将测试结果经过计算得到15种地震属性,并基于敏感性分析获得对储层预测有指导意义的较为敏感的岩性、流体敏感因子.同时对孔渗性较好的储层岩石进行了低频岩石物理测量,不同饱和流体储层岩石展示了不同的地震波频散规律.砂岩宽频带的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对于研究储层与非储层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8年04期)
张冰[7](2018)在《基于统计学理论的页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页岩已经成为非常规油气勘探的研究热点。为页岩储层描述提供准确丰富的参数有重要意义。使用地震数据准确地识别岩性和流体属性是储层描述的基础,但不同岩性存在参数重迭问题。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岩性识别可解决该问题。考虑到地下介质的连续性,可使用马尔可夫(Markov)随机链和随机场提供先验信息,提高岩性识别的准确性。使用地震数据进行储层参数反演则更加复杂,需要构建岩石物理模型来建立储层物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间的联系,然后使用地震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反演储层参数。但地震数据存在噪音,岩石物理模型无法准确地描述地下介质,反演过程存在着不确定性。本文通过统计岩石物理模型建立储层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的定量关系,使用测井数据及井中岩石物理反演结果作为先验信息,将地震阻抗数据定量解释为储层物性参数、各向异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反演过程在贝叶斯框架下求得储层参数的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并从中得到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及其不确定性的定量描述。在此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岩石物理模型对复杂地下介质的描述偏差和地震数据中噪声对反演不确定性的影响。在求取最大后验概率过程中使用模拟退火优化粒子群算法以提高收敛速度和计算准确性。将统计岩石物理技术应用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得到储层泥质含量、压实指数、孔隙度、裂缝密度等物性参数,以及各向异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及相应的不确定性估计,为页岩气储层的定量描述提供依据。针对含裂缝的页岩储层复杂的矿物组分与微观结构,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自相容等效介质模型与Chapman多尺度孔隙系统模型建立的裂缝型页岩双孔隙系统岩石物理模型。考虑到页岩压实和裂缝对各向异性的影响,又构建了使用页岩压实模型和Chapman模型的各向异性页岩岩石物理模型,以准确地模拟页岩各向异性。作为贝叶斯理论的扩展,粒子滤波方法是一种递推贝叶斯估计方法。粒子滤波适用于非线性、非高斯问题,目前在参数估计、目标跟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地球物理领域应用较少。本文提出了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和粒子滤波方法的横波速度预测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页岩横波速度预测的粒子滤波系统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计算,并对算法提升和参数选择做出分析。与传统反演方法对比,粒子滤波方法具有对先验准确性要求低、反演速度快、反演精度高、可提升空间大的优点。粒子滤波方法也被应用到页岩各向异性参数反演中。作为对比,首先使用了模拟退火优化粒子群算法及双孔隙系统模型,在反演过程中加入平滑约束项以减少多解性。然后建立了基于岩石物理模型和粒子滤波方法的页岩储层物性参数及各向异性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加入未知参数的先验信息,避免了多解性,使结果更加准确。将这两种方法同样应用于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反演得到的物性参数和各向异性参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能为页岩储层评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马霄一[8](2018)在《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岩石物理测量是构建储层岩石物性特征与地震响应的桥梁。但现有岩石物理测量主要集中于超声频段,与实际地震勘探所用的地震频段存在明显的频段差异,而储层岩石在不同频率下其地震响应也表现出不同特征。因此,为使岩石物理测量结果更好的用于指导地震勘探必须对储层岩石进行不同频段的地震弹性特征测量,理清不同频段速度、衰减等参数测量结果间的差异及其形成机理。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缺乏对地震频率下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所表现出的地震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利用系统实验测试结果,依据该储层岩石特征、孔隙流体特征,建立地震勘探、声波测井和超声实验频段测量结果的关系模型,形成不同频段数据外推及融合的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多频段岩石物理测量作为依据,对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地震响应(速度、衰减)特征与孔隙流体特征及储层岩石结构特征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使得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各种方法缺乏理论和实验指导。因此,此次依据系统实验测试结果及理论分析,揭示含流体储层岩石的地震特征,将为小尺度碳酸盐岩储集层油气储层的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为了研究部分饱和流体的频散特征,我们先以砂岩为研究目标。在地震频带(2-2000hz)和超声频段(1MHz),测量了四块砂岩样品的饱和水、饱和甘油条件下的弹性模量。我们观察到,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低频(2-2000Hz)范围内的速度频散是非常很小。然而,在高渗透率样品的不同甘油饱和度条件下和低渗透率样品不同水饱和度条件下,相同的频率范围(2-2000Hz),速度频散却非常明显。观测表明,流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孔隙内流体的运动和孔隙之间的压力。岩石内孔隙流体的流动性定义为岩石渗透率与流体粘度的比值。高流动性使得孔隙之间或非均匀区间的孔隙压力达到平衡,导致岩石处于一个低频控制状态,而满足Gassmann方程条件。相反,即使在地震频率范围,低流动性也会产生孔隙之间的压力梯度,而引起频散。随着流动性的降低,速度频散曲线显示出了一个向低频区间系统性迁移的趋势。同时,我们针对这些具有纵波速度频散背景下的砂岩样品,探讨了Gassmann理论的应用。预测纵波速度的两个边界公式,分别是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观察表明,波致流机制影响着纵波速度在Gassmann-Wood和Gassmann-Hill理论边界之间的转变,同时我们也研究了不同频率下的岩石-流体机制。我们以饱和流体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目标,重点考察不同流体对于频散的影响。为了深刻理解频散现象,我们将碳酸盐岩与砂岩做了相同流体下的频散对比。我们发现砂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速度均会出现频散,水饱和时频散幅度更大;碳酸盐岩在水或者甘油饱和条件下,没有明显的频散现象。同时,计算了地震频率和超声频率下的流体因子敏感系数,发现泊松阻抗对这些岩石的流体的识别最为敏感。最后,我们将有裂缝的碳酸盐岩作为研究对象,并考虑微观尺度的裂缝对岩石等效弹性性质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喷射流理论的特征频段主要集中在测井频段,且决定其特征频率的裂缝纵横比一般是一个定值,利用岩石物理实验数据提取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并基于孔隙结构特征可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现有的喷射流模型。扩展的喷射流模型反映了岩石弹性性质关于流体性质、孔隙结构、有效压力以及频率的定量关系。我们发现基于扩展的喷射流模型的速度频散曲线与实验测量的数据拟合的比较好,也反应出喷射流作用在地震频段仍可对弹性波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唐郑元,谢健,陆永杰,李越,王佳庆[9](2018)在《成岩过程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主要层位,而其地震岩石物理特征是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甜点"预测的重要基础,但地震弹性特征变化规律与沉积、成岩过程关系尚不明确,开展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成岩过程对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影响的研究,对指导页岩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页岩样品进行系统声学测量、X全岩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和能谱分析,分析页岩样品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确定龙马溪组页岩成岩过程,并讨论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预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期刊2018-04-24)
潘新朋,张广智,印兴耀[10](2018)在《岩石物理驱动的正交各向异性方位迭前地震反演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长波长近似假设,周期性薄互层中发育一组平行排列的垂直裂缝则可视为等效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岩石物理是构建裂缝参数与地震响应之间联系的基础,地震散射理论是各向异性介质参数反演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方位迭前地震数据实现正交各向异性裂缝储层Thomsen弱各向异性参数与裂缝弱度参数可靠预测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矿物基质、孔隙、裂缝及各向异性岩石中流体替换的影响,通过构建正交各向异性裂缝岩石物理等效模型,实现正交各向异性刚度系数的估测,进而预测储层测井数据的弹性参数、Thomsen弱各向异性参数及裂缝弱度参数,为后续地震反演提供初始模型约束;然后,基于地震散射理论,推导了面向Thomsen弱各向异性参数与裂缝弱度参数反演的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纵波反射系数方程,为后续地震反演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发展了贝叶斯框架下的正交各向异性裂缝储层Thomsen弱各向异性参数与裂缝弱度参数AVAZ反演方法,同时考虑柯西稀疏约束正则化和平滑模型约束正则化约束,使用非线性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策略实现正交各向异性特征参数的稳定估算.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稳定可靠地从方位迭前地震资料中获取正交各向异性特征参数,为正交各向异性介质的特征参数预测提供了一种高可靠性的地震反演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地球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地震岩石物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龙马溪组页岩是目前国内页岩气勘探的首选层位,而其地震岩石物理特征是利用地震方法进行"甜点"预测的重要基础之一,但对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弹性特征变化规律的研究并未考虑沉积、成岩过程的影响,致使相应的规律性认识缺乏地质意义。本文在对龙马溪组页岩样品系统声学测量基于上,分析了页岩样品地震弹性性质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成岩过程与地震弹性性质变化规律的因果关系。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弹性性质变化规律整体受沉积环境控制,沉积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成岩过程,致使地震弹性特征也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龙马溪组页岩下段为深水陆棚相,机械压实过程中同时伴有生物成因的硅质胶结,造成岩石样品表现出较高TOC含量与孔隙度、各向异性较弱以及较小的速度~孔隙度变化率。研究结果可为龙马溪页气储层的测井解释和地震"甜点"预测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岩石物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尔华,鞠林波,宋永忠,钟拥,关晓巍.古城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2].徐中华,胡自多,王国庆,蒋春玲,田彦灿.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分析[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3].刘志远,秦璐,宁俊瑞,刘喜武,唐跟阳.基于饱水页岩地震频段岩石物理测试的地震响应频散特征分析[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
[4].王团,赵海波,李奎周,甘立灯,霍秋立.一种考虑复杂孔隙结构的泥页岩地震岩石物理模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赵立明,唐跟阳,王尚旭,董春晖,贺艳晓.低频地震岩石物理测量系统改进及致密砂岩实验研究[J].石油科学通报.2019
[6].邢文军,吴开龙,吴鑫,徐文会,龙腾.储层砂岩宽频段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实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
[7].张冰.基于统计学理论的页岩储层地震岩石物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马霄一.碳酸盐岩跨频带地震岩石物理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
[9].唐郑元,谢健,陆永杰,李越,王佳庆.成岩过程对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地震岩石物理特征的影响[C].CPS/SEG北京2018国际地球物理会议暨展览电子论文集.2018
[10].潘新朋,张广智,印兴耀.岩石物理驱动的正交各向异性方位迭前地震反演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