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摆振论文-田静,王恕浩

前轮摆振论文-田静,王恕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前轮摆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机前轮摆振,特征值分析法,MATLAB,Simulink,初值影响因子

前轮摆振论文文献综述

田静,王恕浩[1](2019)在《飞机前轮摆振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分析飞机前轮摆振的影响因素,量化初始干扰因素值对临界摆振速度下飞机前轮摆振振幅的影响。基于线性假设,建立了飞机前轮摆振的动力学模型。在起落架结构参数固定的情况下,用特征值分析法求解出飞机摆振的临界滑跑速度。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框图,绘出飞机前轮摆角在临界滑跑速度下的时域曲线。在临界滑跑速度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初始值对于飞机前进方向上稳定摆振振幅的影响,并提出初值影响因子的概念,计算得到各初始干扰因素的初值影响因子。最后,分析了在临界滑跑速度下,初始干扰因素的大小对飞机前轮稳定摆振频率的影响,并得出初始干扰因素的大小对飞机前轮摆振频率并无影响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07期)

曹益[2](2018)在《独立悬架式电动汽车前轮摆振与主动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气污染和石油安全的双重压力下,各国汽车厂商、零配件供应商、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作为汽车动力学的经典问题,前轮摆振也出现在了新兴的电动汽车上,因此针对电动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需要进行单独研究。以往的汽车前轮摆振研究对象主要是非独立悬架汽车,研究思路是通过优化汽车参数达到规避摆振的目的。由于前轮摆振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得这种研究思路无法彻底解决摆振问题。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独立悬架式电动汽车,尝试采用主动控制技术解决前轮摆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控制系统能有效抑制电动汽车前轮摆振现象,系统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采用独立悬架和整体式转向器的轮毂电机驱动型电动汽车,通过添加主动控制模块建立了电动汽车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应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列写出了前轮摆振动力学微分方程。(2)基于电动汽车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建立了前轮摆振主动控制系统。对整个闭环系统,利用李亚普多夫稳定性判据从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3)针对本文建立的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和前轮摆振闭环控制系统,先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在不同车速下,仿真结果显示施加输出反馈控制的摆振系统相比其他情况的收敛时间大幅缩短,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接着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 Sim与Simulink再次进行联合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前轮摆振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01)

李中好[3](2017)在《整体桥五连杆悬架前轮摆振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受力分析为出发点,应用ADAMS 2013动力学软件,详细分析整体桥五连杆前悬架的性能参数变化特性,对引起前轮摆振的动力学原因进行详细阐述,指明在转向系统中加装阻尼器是解决悬架前轮摆振问题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汽车》期刊2017年04期)

李中好[4](2017)在《双横臂独立悬架前轮摆振与陀螺效应的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经典力学理论,将陀螺效应引入双横臂独立悬架动力学模型,结合虚拟样机的CAE仿真,量化分析了陀螺力矩对前轮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变化率及其匹配关系,可解决陀螺效应引起的前轮摆振问题。(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王杰,顾宏斌,陈大伟,马千里[5](2017)在《前轮摆振适航审查时Moreland轮胎模型中τ的取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摆振适航审查的需要,建立前轮摆振的数学模型和Moreland轮胎模型,并对此模型进行仿真来分析摆振现象,获得深入的认识,从而为适航审定提供要点线索和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期刊2017年03期)

敖策划,杨树凯,刘英杰,张海涛,卢荡[6](2016)在《前轮摆振机理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胎的侧偏力学特性是前轮摆振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两种都带轮胎侧偏特性的不同轮胎运动方式,对比分析两种运动的轮胎力做功,解释为什么轮胎力做功不同;从而说明轮胎在摆振运动中做正功,不断吸收能量体现轮胎负阻尼特性,所以发生轮胎自激型摆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赵彦龙[7](2016)在《转向节主销与衬套之殇——前轮摆振》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节主销和衬套过度磨损会造成前轮摆振。前轮转向节主销与衬套的配合间隙因磨损过大使主销与衬套松旷,不仅破坏了保障前轮正常运行轨迹的"叁角一束"(前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前轮前束),增加了前轮胎的异常磨损,还伴随一个负面表现就是前轮摆振。前轮摆振在车辆高速行驶时严重,低速时感觉轻微;空载行驶时严重,满载时感觉轻微;整车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高速行驶时前轮摆振明显,(本文来源于《城市公共交通》期刊2016年01期)

张立军[8](2015)在《前轮摆振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及后轮反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包括转向系统的整车四自由度模型,分析摆振发生时转向系统刚度、阻尼对前轮摆振角、车辆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的影响。为减小摆振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应用最优控制对后轮进行反馈控制。结果表明:当摆振发生后,车辆侧向加速度和侧倾角加速度会产生较大波动,横摆角速度和侧倾角影响不大;转向系统阻尼对摆振的影响较大。采用对后轮的反馈控制可有效改善摆振发生时的车辆横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5年06期)

杨树凯,卢荡,张海涛,刘英杰,敖策划[9](2015)在《前轮摆振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轮胎的能量反馈是前轮摆振发生的主要原因,对应于车轮摆振的试验工况建立了摆振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摆振中地面施加给轮胎的侧向力及回正力矩在非等幅运动中所做的功,从路面-轮胎系统体现出的负阻尼特性阐述了前轮摆振发生及发展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32期)

董子龙[10](2015)在《浅析Cessna172R飞机前轮摆振故障》一文中研究指出172R飞机前轮摆振故障是机身最常见的故障,前轮摆振故障直接影响飞机的操纵性能,影响飞行安全;对飞机结构也会造成一定损伤。通过阐述172R飞机前起架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前轮摆振故障原因,提出一些有效的故障排出方法和维护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26期)

前轮摆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气污染和石油安全的双重压力下,各国汽车厂商、零配件供应商、各个大学和研究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电动汽车的研发,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作为汽车动力学的经典问题,前轮摆振也出现在了新兴的电动汽车上,因此针对电动汽车的前轮摆振问题,需要进行单独研究。以往的汽车前轮摆振研究对象主要是非独立悬架汽车,研究思路是通过优化汽车参数达到规避摆振的目的。由于前轮摆振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使得这种研究思路无法彻底解决摆振问题。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针对独立悬架式电动汽车,尝试采用主动控制技术解决前轮摆振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主动控制系统能有效抑制电动汽车前轮摆振现象,系统表现出较好的鲁棒性。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采用独立悬架和整体式转向器的轮毂电机驱动型电动汽车,通过添加主动控制模块建立了电动汽车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应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列写出了前轮摆振动力学微分方程。(2)基于电动汽车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采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输出反馈控制策略,建立了前轮摆振主动控制系统。对整个闭环系统,利用李亚普多夫稳定性判据从理论上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3)针对本文建立的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和前轮摆振闭环控制系统,先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在不同车速下,仿真结果显示施加输出反馈控制的摆振系统相比其他情况的收敛时间大幅缩短,系统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接着采用车辆动力学仿真软件Car Sim与Simulink再次进行联合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前轮摆振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前轮摆振主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前轮摆振论文参考文献

[1].田静,王恕浩.飞机前轮摆振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设计.2019

[2].曹益.独立悬架式电动汽车前轮摆振与主动控制技术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

[3].李中好.整体桥五连杆悬架前轮摆振的动力学分析[J].北京汽车.2017

[4].李中好.双横臂独立悬架前轮摆振与陀螺效应的动力学研究[J].汽车工程.2017

[5].王杰,顾宏斌,陈大伟,马千里.前轮摆振适航审查时Moreland轮胎模型中τ的取值[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

[6].敖策划,杨树凯,刘英杰,张海涛,卢荡.前轮摆振机理再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7].赵彦龙.转向节主销与衬套之殇——前轮摆振[J].城市公共交通.2016

[8].张立军.前轮摆振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及后轮反馈控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

[9].杨树凯,卢荡,张海涛,刘英杰,敖策划.前轮摆振机理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10].董子龙.浅析Cessna172R飞机前轮摆振故障[J].科技视界.2015

标签:;  ;  ;  ;  ;  

前轮摆振论文-田静,王恕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