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历时共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体育电影,历时性,共时性
历时共时论文文献综述
吉豫君[1](2019)在《光影华章 关乎体育——建国70年来中国体育电影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从1949年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70载,通过70年来的不断探索,中国人民砥砺奋进、锐意进取、创新发展,在各个领域力争卓越,站在了世界前列,影视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体育是社会发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体育影视行业,体育影像记载了过去70年的体育赛事、体育发展历程,文章分析建国70年来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体育电影所传达的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国外优秀体育电影的所采用的独特手法和经验,对中国体育电影的改革和发展,合理进行剖析。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中国知网、读秀、万方数据等期刊资料,了解到中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部分2.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比文献资料中各个时期优秀电影,得出每个时期的体育电影透露出的时代特点以及传达给人们的体育精神和价值观。3.归纳分析法:通过对关于体育电影有关的书籍和期刊文献进行归纳得到体育电影的发展在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特征4.专家访谈法:通过采访我国在体育影视方面的编剧以及专家老师,总结出未来我国体育电影行业发展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研究结果:1.体育电影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更多的体育运动与体育相关的人或物,使我们能够感受到体育电影所传达出的精神与价值观。2.体育电影不仅已经成为宣扬体育精神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而且在传播体育文化的同时,还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3.中国体育电影行业在70年的跌宕起伏中,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越挫越勇,不难看出它已经成为推动体育产业的重要力量,而且能够反映出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研究结论:1依据体育电影的历时性将体育电影大致分为,由创生到衰落、再由重生到繁荣,并对每一时期体育电影所受到的影响因素和精神特点加以揣摩和细致分析。第一部分:体育电影发展的"雏期",因处于新中国刚成立前后,国内外政治局势不稳,体育电影的主体大都是将身体、体育、救亡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个人与国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第二部分:民族复兴、改革起步时期,这一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正在蓄积力量,体育产业受到人们关注,人们纷纷投身于体育行业,如火如荼,这一时期的体育电影数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主题依旧有凸显体育为政治服务的色彩。第叁部分:文革时期体育电影的发展,文革时期是体育电影行业的冰冻期,文革结束后体育电影如雨后春笋,但是大部分体育电影都是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磨难之后为国争光的历程,影片中总是浮现着"不可见的人",略带文革"伤痕"。第四、五部分:体育电影的全面崛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成功打破了中国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的历史,且成为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这时候的体育电影大多都是为了纪念奥运会而拍摄,人们对于奥运会的热情以及对于体育的热情逐渐的高涨,它吸引着电影工作人员用心培育姹紫嫣红的体育电影精品。除此之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新世纪,体育题材的电影更多的是与国家传统文化,传统运动项目结合而得,在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的精髓漂洋过海。2.根据分析体育电影的共时性时总结出:体育电影在反映时代特征的同时,团结互助、积极拼搏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也是它主要彰显的几个特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体育电影传达的民族精神砥砺人们向前发展。3.中国体育影视行业的未来展望:结合国外优秀体育电影的独特创作手法,我们不难看出,近些年,国外体育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得到了较高的票房,而我国的体育电影发展却略显疲软。不难发现,与国外优秀体育电影的创作相比,我国体育影视行业的发展确实存在不足。以及对于我国体育电影行业未来发展提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为把体育电影打造成"国家名片",未来可期。(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李湘[2](2019)在《状语“左缘提升”还是小句“右向并入”?——论“怎么”问句质询意图的共时推导与历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怎么"问句不同质询意图解读与句法分布、词义引申、语用推导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与真正的原因疑问词"为什么"进行比较,指出汉语普通话中的"怎么"并不具备原因疑问词的功能和身份。本文主张在区分词汇规约意义和会话蕴含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划分"怎么"的义项;"怎么"问句的不同质询意图,其实是在"怎么"不同义项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认知机制、语用规则进行动态推理而得到的。"怎么"的功能演变是原本具有小句地位的"怎么_0"在一定的句法语义环境下,与其后小句经历紧缩合并、重新分析,并最终发生词汇义项分化的一个"由外转内、自左向右"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9年05期)
席钰,高晓梅[3](2019)在《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沁源方言"圪"在当地人的言语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共时和历时的发展。文章主要从共时视阈下论述"圪"的构词及语法意义,从历时视阈下探讨"圪"的实词虚化内涵。通过研究方言"圪",提升地域文化产业的价值,表现当地方言的思想蕴涵。(本文来源于《品位经典》期刊2019年06期)
金倩[4](2019)在《异形词“干吗”与“干嘛”共时历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吗(gànmá)”、“干嘛(gànmá)”是一对同音同义异形词。本文旨在通过对这对异形词进行共时和历时两方面的研究,为异形词的规范和汉语词典的编纂提出建议。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干吗”、“干嘛”的微观共时考察,主要从“干吗”“干嘛”所表达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第叁章为“吗”、“嘛”的历时溯源研究,分析疑问代词“吗”的来源以及“嘛”在具体方言中的分布和用法;第四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对“干吗”、“干嘛”的社会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第五章对异形词“干吗”、“干嘛”的规范和使用提出本文的观点和建议书写形式。第六章为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历时层面上,疑问代词“吗”来源于“什么”的“么”,它经历了一个历时的演变过程;而疑问代词“嘛”主要用在北方方言中,广泛用于北京话、天津话和济南话中,且各方言中的读音和用法略有差别;共时层面上,通过社会问卷调查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社会人群倾向使用“干嘛”这一形式,“干嘛”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大众化、年轻化、女性优势以及高文化程度优势的特点;最后,在对异形词“干吗”“干嘛”的规范问题上,本文坚持以通用性原则为主、理据性原则为辅,本文建议以“干嘛”作为推荐书写形式。(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崔杰英[5](2019)在《构式化与构式变化视角下“说什么”共时与历时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说什么”可以表示无条件让步,引述否定,还可以用于转述。本文以语料分析为基础,以构式化与构式变化理论为指导,从共时与历时角度系统考察后两种用法。共时方面,第二章讨论构式“说什么X”中“说什么”的引述否定用法。句法特征上,X可以是NP、AP、VP和小句;使用环境上,“说什么X”偏爱交互式的会话环境;语义上,“说什么”的核心语义是否定,在语境中具体表现为言语行为否定等6种否定;语用功能上,“说什么”有宽慰、阻止、驳斥及个人情感表达4种功能。关于“说什么X”的层次结构,本文提出叁种可能性,在逐一分析其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说什么X”宜分析为“说什么+X”。第叁章研究“说什么”的转述用法。本章探讨了“说什么”与“说”在这一用法上的不同、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等问题。研究发现,“说什么”是一个说话人或作者视角的负面评价转述标记,属于情态范畴,“说”在转述时属于传信范畴。使用“说什么”作为转述标记的语义语用背景有:引语有损个人利益或违背个人认知;引语违背事实、社会规范或社会认知;引语表示的言语表态行为与新的事实行为不一致;负面事件诱发。历时方面,“说什么”在古代汉语中可以写作“云甚”、“谓甚”、“言什么”、“言甚么”、“道甚”、“道什么”等,但它们不是“说什么”表示引述否定或转述的来源。使用趋势上,“说什么”表引述否定最早见于唐代,表转述最早见于宋代《朱子语类》;唐代至明代,引述否定用法占优势;清代开始,转述用法占优势。具体用法上,两种用法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转述用法的“说什么”在明代出现接近标句词的用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9)
高崇[6](2019)在《索绪尔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现实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索绪尔创造性的提出了语言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并向我们阐明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具体含义。虽然在语言学界仍对其这一观念存在不少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索绪尔的共时、历时研究在今天仍具有不可动摇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9年09期)
王萌[7](2019)在《“不妨”的历时和共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语料来研究"不妨"的历时演变过程,发现其由状中短语发展至今有两种途径:第一种由于语法化而发展为副词,多保留在"不妨X"(A式)的句式里;第二种则更多保留原来的谓词性,由于词汇化而发展为动词,多用于末尾"A,B也不妨"(B式)或单用;"不妨"在现代汉语中应该为动词兼副词,一些情况下还可当关联词;通过研究现代汉语里"不妨"在两种常见句式中的功能,梳理其因语法化推动而产生的主观化演变过程。A式和B式中"不妨"的表达功能不同,居前的A式侧重于主动提出建议,支持度较高;居后的B式侧重于评价已经有的建议,支持度较低。(本文来源于《海外华文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烨红[8](201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建构路径——基于话语历时性、共时性、即时性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历时话语来源,其共时话语结构呈现出纵向跃升性和横向延展性特征,其即时话语场域主要是民众价值观信仰结构性失衡的国内场域、西方异质意识形态强势渗透的国际场域、自由化平等化感性化的网络舆论场域。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建构,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信仰教育夯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自觉自信的理论基底;应以利益认同驱动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内容的认同;应因时而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传播手段、表述方式和主体的创新。(本文来源于《思想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刘洋[9](2019)在《京剧流派的共时描述与历时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时空维度描述京剧流派的不同样态,即"示范"样态与"拓本"样态,以及这种样态变化对京剧本体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9年01期)
唐翰存[10](2019)在《历时、共时以及诗歌的现实性——读古马诗集《大河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年在大学校园里淘到古马的第一本诗集《胭脂牛角》,最近获赠他最新的诗集《大河源》,恍惚二十年过去了。期间古马出版过多少本书,不得而知,隐约觉得还有《西风古马》《古马的诗》《红灯照墨》《落日谣》等。诗歌要经历时间,在时间的坐标上成为文本,成为人们熟悉的东西。诗人也是,在时间里脱变,在时间里充足和遗憾。时间本身就意味着错过。诗歌是挽留那种错过,用语言,(本文来源于《飞天》期刊2019年02期)
历时共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讨论"怎么"问句不同质询意图解读与句法分布、词义引申、语用推导之间的交互关系。通过与真正的原因疑问词"为什么"进行比较,指出汉语普通话中的"怎么"并不具备原因疑问词的功能和身份。本文主张在区分词汇规约意义和会话蕴含意义的前提下重新划分"怎么"的义项;"怎么"问句的不同质询意图,其实是在"怎么"不同义项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认知机制、语用规则进行动态推理而得到的。"怎么"的功能演变是原本具有小句地位的"怎么_0"在一定的句法语义环境下,与其后小句经历紧缩合并、重新分析,并最终发生词汇义项分化的一个"由外转内、自左向右"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时共时论文参考文献
[1].吉豫君.光影华章关乎体育——建国70年来中国体育电影的历时性和共时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李湘.状语“左缘提升”还是小句“右向并入”?——论“怎么”问句质询意图的共时推导与历时变化[J].中国语文.2019
[3].席钰,高晓梅.共时和历时视阈下的山西沁源方言“圪”[J].品位经典.2019
[4].金倩.异形词“干吗”与“干嘛”共时历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
[5].崔杰英.构式化与构式变化视角下“说什么”共时与历时考察[D].浙江师范大学.2019
[6].高崇.索绪尔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现实价值[J].汉字文化.2019
[7].王萌.“不妨”的历时和共时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9
[8].李烨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话语权建构路径——基于话语历时性、共时性、即时性分析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9
[9].刘洋.京剧流派的共时描述与历时描述[J].大舞台.2019
[10].唐翰存.历时、共时以及诗歌的现实性——读古马诗集《大河源》[J].飞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