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半日花烷型二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喉鞘蕊花,半日花烷型二萜,平喘,基质固相萃取法
半日花烷型二萜论文文献综述
殷嘉珺[1](2013)在《鞘蕊苏中半日花烷型二萜的平喘药效、定量分析与体外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鞘蕊苏为唇形科Labiatae鞘蕊花属Coleus Lour.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Willd) Briq的干燥全草,主产于印度,我国野生种少量,在云南、湖南等地有栽培。鞘蕊苏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印度种中以佛司可林为代表,相关研究较深入;国产种以异佛司可林为主要成分,其具有与佛司可林相当的腺苷酸环化酶激动活性,表现出平喘解痉、降低眼压等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已上市以鞘蕊苏为君药的复方制剂,主治咳喘等症,对鞘蕊苏的平喘活性成分虽有文献报道,但药材中多种半日花烷型二萜的平喘活性仍未见研究。关于鞘蕊苏药材现有的含量测定方法,往往仅测定单一化合物或未结合相关药效选取多指标,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繁琐、费时、溶剂消耗较多。在体外稳定性与代谢特征方面,针对佛司可林有少量研究报道,但对异佛司可林的相关研究尚缺乏。因此,本文对课题组前期得到的九种半日花烷型二萜进行了离体平喘活性考察,根据药效结果选取多种定量指标来建立简便、高效的药材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佛司可林与异佛司可林的体外稳定性与代谢进行比较研究,为国产鞘蕊苏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1.鞘蕊苏中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离体平喘活性以组胺致痉的离体豚鼠气管条为实验模型,氨茶碱作为阳性对照,溶剂与培养液作为空白对照,考察九种半日花烷型二萜的平喘作用。结果表明,佛司可林、异佛司可林、佛司可林G、佛司可林J、佛司可林A与佛司可林Ⅰ对痉挛气管条有显着的舒张效果(P<0.001),EC50值分别为:1.94±0.82、3.21±1.08、8.15±1.96.3.16±2.76、12.04±5.95、29.24±4.32μg/mL,其中前五种化合物的最大解痉百分率可达60%以上,解痉效果强;佛司可林H、6-乙酰-1-去氧佛司可林与1,6-二乙酰-9-去氧佛司可林无明显解痉效果。2.鞘蕊苏中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以鞘蕊苏中的五种平喘作用强的成分(佛司可林、异佛司可林、佛司可林G、佛司可林J、佛司可林A)作为药材质量评价指标。建立并优化了基质固相萃取法(MSPD)作为鞘蕊苏药材的前处理方法,以C18作为固相材料,乙酸乙酯:甲醇(1:4,v/v)作为洗脱剂提取分析物。采用HPLC-ELSD测定五种成分的含量,并以HPLC-MS/MS法对被分析物进行鉴定。所建立的MSPD-HPLC-ELSD法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溶剂消耗少,具有良好的专属性与灵敏度,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符合分析要求,适用于鞘蕊苏药材的质量评价。3.鞘蕊苏主要活性成分的体外稳定性与代谢研究对印度产与国产鞘蕊苏的代表性有效成分佛司可林与异佛司可林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包括:(1)分离并鉴定了两种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产物,两者共同的主要水解产物为去乙酰佛司可林(佛司可林D)。(2)建立了HPLC-DAD法,对两种化合物在pH 1.5-8.5缓冲液中的原药及主要降解产物进行定量分析,阐明化合物水解与转化的量变规律。佛司可林与异佛司可林原药的降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异佛司可林的稳定性优于佛司可林。(3)比较了佛司可林与异佛司可林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特征。在人工胃液中,前者稳定性较差而后者较稳定,在人工肠液中,二者均较稳定。(4)建立了HPLC-MS/MS法,对两种化合物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佛司可林与异佛司可林在人肝微粒体中的半衰期t1/2分别为14.7 min与26.4 min。(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5-01)
陈延安[2](2006)在《益母草中新的双螺旋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从越南产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2个双螺旋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中8个为新的天然产物。干燥的该植物地上部分在室温下用甲醇提取,过滤并蒸干溶剂后将提取物悬浮于水,依次用正己烷、醋酸乙酯和1-丁醇提(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6年06期)
袁雷[3](2006)在《从姜黄属植物Curcuma mangga根茎中分得1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葡糖苷》一文中研究指出姜黄属植物C.mangga生长在泰国、马来西亚半岛和爪哇,为药食两用植物。作者从该植物根茎中分得1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葡糖苷(1)及9个已知化合物。干燥、粉碎的该植物根茎用丙酮提取3次,提取物用己烷和水分配,水相用醋酸乙酯提取,醋酸乙酯部位用硅胶吸附,然后(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6年04期)
郗砚彬[4](2006)在《益母草中新的半日花烷二萜》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采自越南北部的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us)中分离并鉴定出9个半日花烷二萜(1~9)、2个β-谷甾醇和豆甾醇混合的植物甾醇和1个黄酮芫花素(10)。自然干燥的益母草地上部分(2kg)粉碎后,经甲醇室温提取,滤液蒸发,得到(本文来源于《国际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06年04期)
许玲玲,孔令义[5](2004)在《毛喉鞘蕊花中半日花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毛喉鞘蕊花 (ColeusforskohliiBriq )根中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成分。方法 :乙酸乙酯提取 ,硅胶柱层析法和SephadexLH 2 0凝胶柱层析法分离化合物。运用IR、1HNMR、13 CNMR和 2DNMR光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 7个 8,13 环氧 14 烯 11 酮半日花烷型二萜 ,分别为 6 乙酰佛司可林 ( 1)、1,6 二乙酰 7 去乙酰佛司可林 ( 2 )、1,6 二乙酰 9 去氧佛司可林 ( 3)、异佛司可林 ( 4 )、forskolinG( 5 )、forskolinH( 6 )和 6 β hydroxy 8,13 epoxylabd 14 ene 11 one( 7)。结论 :化合物 1~ 3为新天然产物 ,首次对它们的碳氢信号进行准确归属(本文来源于《中国天然药物》期刊2004年06期)
[6](2002)在《从单叶蔓荆中分得的半日花烷型二萜rotundifuran能诱导人髓样白血病细胞凋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从单叶蔓荆 Vitex rotundifolia 果实中分得半日花烷型二萜 rotundifuran,并研究了该成分对人髓样白血病细胞的抗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的作用。HL-60人髓样白血病细胞株与不同浓度的 rotundifuran 共同培养96 h后,以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明显抑制 HL-60的增殖,并呈浓度相关,IC_(50)为22.5μmol/L,且细胞出现凋亡特征,即内核小体 DNA 断裂。25μmol/L 的该化合(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期刊2002年06期)
龚苏晓[7](2002)在《叁叶蔓荆果实中4种新的拟半日花烷型二萜叁叶蔓荆素D~G》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鞭草科植物叁叶蔓荆(Vitex trifolia)果实在民间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偏头痛、眼痛等。曾报道从其果实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3种新的二萜——叁叶蔓荆素A~C(vitetrifolins A~C)和3种已知二萜。本次继续从该丙酮提取物中又分离出4种新的拟半日花烷型二萜(1~4),并在光谱学和化学基础上对其(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2年03期)
龚苏晓[8](2002)在《蔓荆子中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Vites rotundifolia)广泛分布于亚洲地区,其果实(蔓荆子)民间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周期性偏头痛、眼痛等。曾报道从蔓荆子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环烯醚萜类、苯丙素类、1种黄酮、木脂素类、1种二萜苷和二萜类,并进行了结构鉴定。本次从该甲醇提取物中又分离出10种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化合物1~(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期刊2002年02期)
半日花烷型二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者从越南产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2个双螺旋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中8个为新的天然产物。干燥的该植物地上部分在室温下用甲醇提取,过滤并蒸干溶剂后将提取物悬浮于水,依次用正己烷、醋酸乙酯和1-丁醇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半日花烷型二萜论文参考文献
[1].殷嘉珺.鞘蕊苏中半日花烷型二萜的平喘药效、定量分析与体外稳定性[D].复旦大学.2013
[2].陈延安.益母草中新的双螺旋半日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3].袁雷.从姜黄属植物Curcumamangga根茎中分得1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葡糖苷[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6
[4].郗砚彬.益母草中新的半日花烷二萜[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
[5].许玲玲,孔令义.毛喉鞘蕊花中半日花烷型二萜成分的研究[J].中国天然药物.2004
[6]..从单叶蔓荆中分得的半日花烷型二萜rotundifuran能诱导人髓样白血病细胞凋亡[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2
[7].龚苏晓.叁叶蔓荆果实中4种新的拟半日花烷型二萜叁叶蔓荆素D~G[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
[8].龚苏晓.蔓荆子中新的半日花烷型二萜类[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