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

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

一、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魏翔宇,赵延朋,康铁锁,卢见昆,陈何,杨人毅,史琪[1](2022)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Buol县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文中研究指明苏拉威西岛位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的中心,在其北部分布大量砂金矿。通过对Boul县砂金源区的矿体规模、矿化特征、成矿类型和剥蚀淋滤程度调查,结合河谷砂金现场淘洗和试生产情况,认为砂金主要富集于河流中游地区,其次为上游地区,具体可归结为富集于河流拐弯处凸岸的"胃口袋"阶地、河流由窄变宽或两条河流汇合呈"Y"型的外侧以及河床坡度由陡变缓地区。该区砂金矿具有"金源丰富","成矿时代新"、"离矿源近"、"成矿过程短"的特点。按砂金矿产出位置认为砂金矿成因类型主要是冲积型,其次为洪积型和残坡积型。原生金矿可能是该地区砂金的主要物质来源,原生金矿先后经历风化带中金的次生加大和富集过程(化学成因)→机械搬运和沉积分异作用(机械成因)→形成砂金矿。此认识可为该地区寻找砂金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许国明,王吉勇,陈慕天[2](2014)在《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云南金平地区位于三江造山带哀牢山成矿带南段,是我国重要黄金勘查、生产基地。区内金矿化类型主要有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红土型和冲(洪)积型。通过对金平地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分析,发现区内的金矿床(点)与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区内金矿床(点)主要产于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地层中,受NNW向、NW向及NE向断裂及各类侵入岩控制,金矿化与区内岩浆类型有成因上的联系。最后,指出铜厂—大坪一带为区内重要的金成矿远景区。

邓军,杨立强,葛良胜,袁士松,王庆飞,张静,龚庆杰,王长明[3](2010)在《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文中认为同时开展成矿作用及成矿后变化保存两方面研究,是提高矿产预测能力的迫切需求。滇西新生代富碱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除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密切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外,另一个显着特点是发生了强烈的次生富集作用,是开展成矿系统变化与保存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含矿斑岩为一套以富碱(K2O+Na2O>8%)为特征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石系列,其源区为古特提斯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富集地幔,并于新生代早期上升至壳幔混合带时遭受部分熔融。含矿斑岩主体形成于33~38Ma,大规模成矿作用集中于34±2Ma左右,它们的形成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和构造变形密切相关,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向东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之后,发生了印度板块由前期逆时针旋转向顺时针旋转的转变、反向旋转板块的拖曳与斜向俯冲板块回退作用的综合效应,导致了滇西地区岩石圈伸展作用和多期左行和右行断裂走滑运动及强烈构造隆升的发生,诱发了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大规模热水流体活动,并叠加区域红土化作用,成矿系统遭受了强烈的变化与改造,金的表生成矿作用在矿床形成后即已开始,之后经历了多阶段的演化,有明显的穿时性。主要表现为矿床抬升或掩埋、矿体错切或错失、矿化叠加或次生富集、远距离迁移以及就近淋滤或贫化等。

石昱祯[4](2008)在《鲁地拉水电站蓄水后朵美砂金采空区的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金沙江云南段砂金成矿环境复杂,砂金来源丰富、广杂,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历史上,沿江两岸民间开采砂金普遍,在金矿富集处采金尤为繁盛。但由于过去开采砂金在经济和技术水平上的局限,目前采空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甚至坍塌,引起地表开裂、房屋建筑地基的承载力下降等问题,影响到当地居民房屋的稳定。随着金沙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和建设,这些分布于水库库区范围内的,将被水淹没和部分临近正常蓄水位的弃采金洞,在水的作用下,是否会导致采空区发生进一步变形破坏,进而引起建在其上的居民建筑、公路出现破坏,成为了水库的库岸稳定性评价的新问题。由此,合理评价采空区稳定性并正确划定影响范围,对库区人民的搬迁、沿江的矿区环境地质的治理、土地利用和新小城镇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朵美砂金采空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地质背景基础上,对采空区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金洞的分布、开采方式和变形现状等,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通过查阅大量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文献资料,结合研究区实际工程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出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和开采条件。其中地质因素包括岩土体结构、地质构造、地震影响、构造应力;水文因素包括地下水对岩土体的物理、化学、力学作用;开采条件包括开挖硐室的形状、延伸情况、开采规模、开采层位等。在总结前面的分析结果后,发现金洞的稳定性与其上覆胶结层的存在形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胶结层分布、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并从水文地质的角度,进一步对胶结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形成成因、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胶结层是河流冲积形成的砂砾石松散堆积层在一定厚度内有地下水流动,在一系列的水—岩相互作用下,随着地表水和潜水的蒸发,析出大量的CaCO3,砂砾石松散堆积层中的空隙被不断填充、胶结,最后形成了致密、坚硬的胶结层。而高盐度的水与空隙度、孔隙连通状况构成了发生胶结的两个必要条件。同时,运用Phase2软件,分别模拟开金洞开采的宽度、密度、开采层位、胶结层厚度及其胶结程度等影响因素对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和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开采层位、胶结层厚度及力学性质的变化对金洞的稳定性影响很明显,开采密度和宽度对其影响的敏感度稍低。最后,采用三维的数值模拟方法对采空区的变形进行数值计算,将地质分析与模拟的结果相结合,对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和研究。从采空区的变形现状调查和数值模拟的结果来看,目前采空区整体上是稳定的,但在局部存在缓慢的轻微变形。但是水库蓄水后,在水的作用下,将造成胶结层的结构破坏和强度降低,引起导致金洞进一步变形垮塌,进而造成采空区之上的房屋倒塌。因此,本文根据模拟的结果和工程地质情况,按不同的变形程度,将采空区划分为四个变形区域。

葛良胜[5](2007)在《滇西北富碱岩浆活动与金多金属成矿系统》文中认为滇西北是西南三江金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属成矿作用与新生代富碱岩浆活动具密切的时空和成因联系。经特提斯复杂地质演化之后,本区处于一个由多陆块拼合形成的陆内环境之中。新生代特殊区域应力边界条件(地理位置)、青藏高原强烈碰撞造山过程、太平洋板块俯冲远程效应和深部多层架结构与分层受力条件下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等多元构造动力体制复合,造就了本区复杂的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陆内深部古(近)东西向构造带重新活动(表现为张性)与地壳浅部其他方向构造活动(主要为压扭性)联合控制着富碱岩体成岩及相关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的时空一体化特征,表现为独立成区(滇西北)、东西成带、带内含多个集中区、成岩成矿形影相随。滇西北富碱岩浆岩是一套以富碱(K2O+Na2O>8%)为突出特点的从基性到中酸性的岩石系列,主体形成于50-20Ma。而与之相关的金多金属矿床(区)表现出多型集中、成矿元素组合复杂、控矿因素多样、成矿时代基本一致的特点。根据富碱岩体δ18):7.72~8.61‰;δ34S:1.7~6.6‰;87Sr/86Sr:0.7054~0.7111;143Nd/144Nd:0.512319~0.512573,εNd(t):-6.75~1.68;206Pb/204Pb:18.094~18.644,207Pb/204Pb:15.537~15.709,208Pb/204Pb:38.566~39.094;δ30Si:0.0~0.4‰;稀土总量较高,不具或仅具微弱的δEu异常,呈右倾的近平滑配分曲线,La/Ce值变化为0.40-0.63;Ce/Nd为1.88-2.81;Sm/Nd为0.11-0.20等综合分析认为,其源区为具有富集地幔Ⅱ型地球化学特点的壳幔混合带。成矿流体属于富碱(K+、Na+),高Cl-、CO2,低Ca2+、Mg2+、S,并以H2O为的地幔型流体。由近东西向构造活动激发并上升至岩浆源区,导致源区岩石部分熔融形成富碱岩浆。地幔富碱流体同时富含Au-Cu等矿质,在流体致浆过程中,通过水岩相互作用又汲取了岩浆源区内的矿质,并随岩浆一起演化和上升,在合适的空间或介质条件下分别成岩成矿。同富碱岩体相比,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在总体相似的同时,还依不同矿床类型、元素组合、产出位置等而各具特点。由此构成了滇西北区域多元构造动力体制及其构造体系-壳幔混合源区及富碱岩浆活动-地幔富矿质流体作用等复杂要素耦合的区域Fe-Cu-Mo-Pb-Zn-Au-Ag-As-Sb-Hg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并可划分为受扬子板块和兰坪盆地两个不同地质构造背景控制的Cu-Pb-Zn-Au-Ag-As-Co-Hg-Sb和Fe-Cu-Mo-Pb-Zn-Au(-Ag)子系统。在各成矿集中区则表现为由不同类型矿化体、蚀变、物化遥异常构成的复杂而有序的矿化网络,并具有不完全相同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对成矿系统产物的变化和保存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根据成矿系统产物及其变化和保存特点,通过总结不同成矿产物的发现标志和找矿勘查方法组合的有效性,建立了与富碱岩体有关的金多金属矿床区域找矿模型。

黄仲权[6](2003)在《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文中提出根据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矿床可分为残坡积、洪积、冲洪积和冲积4种类型。成矿主要受基底含金地质体、地貌、气候、断层河系及水化学环境等综合控制,哀牢山西侧南段元阳、金平一带最具找矿前景。

黄仲权,史清琴[7](2001)在《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根据成矿作用、成矿环境及矿床特征 ,金沙江流域 (云南段 )砂金矿床 ,可划分为 :残坡积、洪积、冲洪积、冲积和冰碛等五种类型。成矿主要受碰撞带、深大断裂、大断裂及其派生断裂、基底岩石、地貌、水系和水化学环境等综合控制。以巨甸 大具及中江街 金江街两片区最具有找矿前景。

二、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Buol县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质特征
    1.2 矿区地质特征
2 矿床地质
    2.1 矿体特征
    2.2 矿石类型及物质组分
3 砂金分布规律
    3.1 河流上游
    3.2 河流中游
4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4.1 成矿特征
    4.2 矿床成因
5 结论

(2)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背景
2 金矿化类型
    2.1 石英脉型金矿
    2.2 蚀变岩型金矿
    2.3 红土型金矿
    2.4 冲 (洪) 积型砂金矿
    2.5 共伴生型金矿
3 控矿因素
    3.1 地层
    3.2 构造
    3.3 岩浆岩
4 找矿方向

(3)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成矿系统基本特征
    1.1 含矿斑岩特征
    1.2 矿化与蚀变特征
    1.3 流体特征与成矿机制
    1.4 成矿时代与构造环境
2 成矿系统变化与保存的控制因素
    2.1 构造-岩浆与流体活动
    2.2 差异隆升与风化剥蚀
    2.3 气候、地形地貌与红土化作用
3 成矿系统变化过程与产物
    3.1 热水角砾岩与古砂金矿的形成
    3.2 区域红土化作用与红土型金矿
    3.3 第四纪砂金
    3.4 其他可能的变化
4 结论

(4)鲁地拉水电站蓄水后朵美砂金采空区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采空区稳定性的研究现状
        1.2.2 胶结层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2.1.2 气象水文
    2.2 地形地貌
    2.3 地质构造
    2.4 地层岩性
    2.5 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采空区金洞调查研究
    3.1 金洞的分布特点
    3.2 金洞的开采方式
    3.3 金洞的变形现状
第4章 阶地砂砾石物理力学特征
    4.1 结构特征及物理性质
        4.1.1 结构特征
        4.1.2 物理性质
    4.2 阶地砂卵石层力学参数选取
        4.2.1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4.2.2 变形模量选值
        4.2.3 强度参数选值
    4.3 参数汇总
第5章 采空区稳定性地质分析
    5.1 采空区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5.1.1 地质因素
        5.1.2 水文因素
        5.1.3 开采条件
    5.2 胶结层的岩石学特征
        5.2.1 分布特征
        5.2.2 沉积特征
        5.2.3 结构特征
    5.3 胶结层的形成原因
        5.3.1 地下水地质作用
        5.3.2 胶结的形成的条件
    5.4 小结
第6章 采空区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概述
    6.2 工程地质情况的简化与模型的建立
        6.2.1 地质模型的建立
        6.2.2 计算参数
    6.3 开采宽度的影响
    6.4 开采密度的影响
    6.5 开采层位的影响
    6.6 胶结层厚度的影响
    6.7 胶结层力学性质的影响
    6.8 小结
第7章 采空区稳定性评价
    7.1 采空区稳定性数值模拟
        7.1.1 数值模拟软件FLAC3D简介
        7.1.2 模型的建立
        7.1.3 模拟工况
        7.1.4 计算结果分析
    7.2 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滇西北富碱岩浆活动与金多金属成矿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1.2 研究范围、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3 技术路线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碱性岩与富碱岩体
        1.3.2 斑岩型矿床与碱性岩型矿床
        1.3.3 成矿系列与成矿系统
        1.3.4 中国金矿床分类探讨
        1.3.5 金矿成矿地质环境专属性与成矿-找矿体系
    1.4 主要工作量
    1.5 论文结构
2 区域构造演化及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环境
    2.1 特提斯构造演化及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2.1.1 特提斯构造演化
        2.1.2 大地构造单元特征
    2.2 陆内构造演化及新生代构造体系
        2.2.1 陆内构造演化
        2.2.2 新生代构造活动
    2.4 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环境
3 富碱岩浆活动及成岩动力学
    3.1 时空分布
        3.1.1 时间分布
        3.1.2 空间分布
    3.2 岩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3.3 岩石化学特征
        3.3.1 岩石化学成分特征
        3.3.2 岩石化学分类命名
        3.3.3 富碱岩体(脉)演化系列
    3.4 岩桨起源
        3.4.1 富碱岩体(脉)同源性
        3.4.2 富碱岩体(脉)的源区
        3.4.3 讨论
    3.5 成岩动力学
        3.5.1 构造环境判别
        3.5.2 构造环境讨论
        3.5.3 多元构造动力体制复合的成岩动力学
    3.6 成岩机制
4 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与成因
    4.1 空间分布与应用类型
        4.1.1 空间分布
        4.1.2 应用类型
    4.2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2.1 马厂箐金多金属矿床
        4.2.2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
        4.2.3 巍山扎村金多金属矿床
        4.2.4 小水井-大龙潭金多金属矿集区
    4.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4.3.1 同位素地球化学
        4.3.2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4.3.3 包裹体地球化学
    4.5 矿床成因
        4.5.1 成岩成矿作用一体化
        4.5.2 成矿过程分析
        4.5.3 矿质在流体中的搬运与沉淀
5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
    5.1 成矿时代和理论类型
        5.1.1 成矿时代
        5.1.2 理论类型
    5.2 成岩成矿作用地质环境控制
        5.2.1 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时空叠接与成矿地质构造环境
        5.2.2 大地构造演化中的物质交换与成矿地球化学环境
        5.2.3 小结
    5.3 成岩成矿作用的构造控制
        5.3.1 岩(矿)带、集中区的构造控制
        5.3.2 岩(矿床)体(脉)产出的构造控制
    5.4 金多金属成矿的富碱岩浆活动控制
        5.4.1 与富碱岩浆活动相关的矿化谱系
        5.4.2 金多金属成矿富碱岩体岩石化学控制
    5.5 成岩成矿作用的地层控制
    5.6 成矿系统
        5.6.1 成矿系统属性特征
        5.6.2 成矿系统要素
        5.6.3 成矿系统作用过程
        5.6.4 成矿子系统
    5.7 成矿系统形成的深部构造基础及动力学
        5.7.1 深部构造基础
        5.7.2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动力学
6 金多金属成矿系统产物和找矿系统
    6.1 成矿系统的产物
        6.1.1 区域金多金属成矿系列
        6.1.2 成矿集中区的矿化网络
    6.2 成矿系统产物的变化和保存
        6.2.1 成矿系统产物变化和保存的控制因素
        6.2.2 成矿系统产物变化的结果
    6.3 成矿系统产物的分布规律综述
    6.4 成矿系统产物的发现与找矿系统
        6.4.1 区域成矿系统产物发现的标志体系
        6.4.2 部分成矿集中区成矿系统产物的发现标志
        6.4.3 区域成矿系统产物的发现思路
        6.4.4 找矿系统
7 结论
    1、金矿床从理论类型到应用类型的分类方案。
    2、基于地质环境成矿专属性的成矿一找矿体系
    3、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及新生代多元构造动力学体制及其表现。
    4、区域富碱岩浆活动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成因、形成环境及成岩动 力学
    5、金多金属矿床的应类型及典型矿床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
    6、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机制。
    7、基于成矿时间-空间(环境)的金多金属矿床理论类型和金多金属成矿区 城控制
    8、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
    9、区域成矿系统的成矿产物及其变化和保存。
    10、对成矿系统产物的发现问题与找矿系统。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6)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区域背景
    1.1 剥蚀区基底
    1.2 砂金成矿区地貌特征
    1.3 砂金成矿区的构控特征
2 成矿控制因素
3 矿金矿床类型
4 红河流域主要砂金成矿远景区
    4.1 哀牢变质带西侧砂金成矿带
        (1) 镇源老王寨—新平库独木砂金成矿区。
        (2) 墨江金厂地区。
        (3) 元阳、金平地区。
    4.2 哀牢变质带东侧砂金成矿带
        (1) 戛洒地区。
        (2) 漠沙—东俄地区。
        (3) 元江地区。

四、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Buol县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J]. 魏翔宇,赵延朋,康铁锁,卢见昆,陈何,杨人毅,史琪. 矿产勘查, 2022(01)
  • [2]云南金平地区金矿化类型及找矿方向[J]. 许国明,王吉勇,陈慕天. 四川地质学报, 2014(03)
  • [3]滇西富碱斑岩型金成矿系统特征与变化保存[J]. 邓军,杨立强,葛良胜,袁士松,王庆飞,张静,龚庆杰,王长明. 岩石学报, 2010(06)
  • [4]鲁地拉水电站蓄水后朵美砂金采空区的稳定性研究[D]. 石昱祯. 成都理工大学, 2008(09)
  • [5]滇西北富碱岩浆活动与金多金属成矿系统[D]. 葛良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02)
  • [6]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J]. 黄仲权. 黄金科学技术, 2003(06)
  • [7]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其找矿前景[J]. 黄仲权,史清琴. 云南地质, 2001(03)

标签:;  ;  ;  

红河流域(云南段)砂金成因类型及找矿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