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沈阳110035
摘要:当前,我国属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少数民族的引导与管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价值观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而在当代社会,随着我国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西方思想的不断渗入,国人的价值观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发生了改变,拜金、唯利是图这些思想的滋生,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基于国内各种思想交织的情形,培养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其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意识、观念行为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的精神特质出发,进而提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思想意识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关节。价值观是以人们自身立场为基础,来认定主体的需要以及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平衡不同物质对于个体乃至于整个社会的意义。而所谓核心价值观,意指在特定团体、特定行业、特定阶层乃至于特定社会中发挥支配效用或处于统领阶位的中心理念,对相应范畴内成员的内在思想意识和外在行为举止发挥引领作用。它作为价值观体系最为核心、最为根本的组成部分,是我党和国家在精神文明层面上主导全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2.培育和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有助于培养价值共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元,社会思潮更加多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这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研究旨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我党引领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国家统一添砖加瓦。
3.培育和践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数量居世界第一,是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如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关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与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导向作用、整合与规范功能。让“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样的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入脑入心入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二、少数民族的精神特质
1.天人合一的生活观。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一些与现代环保理念相关的习俗或习惯。尽管这些习俗和我们现在的观点与理念并不相同,但却体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生态伦理智慧。少数民族特别注重和睦相处、和谐相生的思想。在少数民族民间学识中,体现这种和睦相处、和谐相生思想的歌谣、史诗、故事、传说等颇为丰富,且广为流传。几乎每个少数民族的习惯法则都无一例外地规定了不准滥杀野生动物、滥毁草木、滥挖植被等。在少数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对大自然及代表着大自然的天神、山神等都充满着崇拜、敬畏的心境,养成了一种洞察天意、顺应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态理念,形成了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少数民族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为和谐社会的生存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这种和谐观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借鉴。
2.自然神崇拜为主的宗教观。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并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宗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间接的、局部的,但作为一个社会和文化的、社会的、精神的文明是直接和全面的。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包括巫术、禁忌、献祭、祈祷、宗教礼仪等,都对其精神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特别是伦理道德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宗教通过教义不断影响和教育着人们,其中使人向善、各安本分、各尽其责、容忍谦让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缓和冲突的作用,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宗教通过其善恶观、道德观和戒律来控制人们的行为,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
3.民族归属与民族认同的氏族观。民族认同即是社会成员对自己民族归属的认知和感情依附。少数民族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遵从”意识。为了得以生存和发展,他们把传统的民族习俗、社会规约作为其基本的行为准则,以此维护群体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等,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遵从”意识和行为,并使其以各种文化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
1.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理念,发展少数民族社会经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指出,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决定着其生活理念,而少数民族生活理念是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直观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习俗与禁忌,其中很多可贵的品质成为其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与动力来源,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当前,我们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大国家财政对民族地区援助的力度,强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支持民族地方产业、环保产业、第三产业优先发展;鼓励民族地区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壮大民族经济;同时,国家坚持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之中,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内地的贫富差距,加快实现民族与地区之间的平衡发展。只有发展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才能从根本上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树立核心价值观。
2.积极引导宗教信仰,发掘价值共通点。少数民族宗教以其思想和理念引导人们,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寡欲知足、热爱生活;平等自由、虔诚向善等思想在某些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很多理念,引导和制约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宗教的很多积极的思想和理念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前,对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党和国家应该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下,对宗教进行积极的引导,在保护宗教团体合法权益的同时,引导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不断发掘宗教文化精神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并予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共建和谐社会而服务。
3.正确引导民族认同,加强国家认同的培养。国家认同不仅仅是重要的国民意识,更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纽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引领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外,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国家认同。第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培养国家认同的主要渠道是政府教育和大众媒体的宣传与引导。我们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其对国家政策和民族政策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树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学校更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力量,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等宣传国家的教育政策、民族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第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少数民族的主人翁地位。政府要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加以巩固和落实;加强民族地区的制度建设,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选举方式;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将民族工作纳入国家法制化轨道,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民主政治提供广阔的渠道。第三,有效整合民族文化,加强少数民族教育。尊重文化多元化,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为民族文化交流创造条件;加大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投入,提高少数民族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与科学文化水平,缩小文化差异,打牢文化认同,使其融入主流文化中,凝聚共识,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
[2]罗中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央民族大学[J].2013。
[3]于兰潘忠宇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2013,11,(第45卷),(6)。
[4]韩春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辽宁师范大学[J].2013。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9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