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放牧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寒草甸,放牧强度,植物群落,营养品质
放牧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姚喜喜[1](2019)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家畜对放牧压力的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生态系统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不仅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在维持草地生物多样性和支持草地畜牧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仅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物质支撑,也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放牧作为最基本的草地利用手段,同时,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之一,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普遍而深刻的影响。目前由于过度放牧所导致的草原退化问题已成为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和制约牧区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深入研究和揭示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机制,对于遏制草原退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支持草地畜牧业生产,实现草原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指导意义。本研究依托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肃南县康乐草原固定放牧控制实验平台,以当地夏季放牧牧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和研究了不同降雨年份[丰水年份(2015)、干旱年份(2016)、丰水年份(2017)和平水年份(2018)]和不同放牧季节(6—9月份)条件下放牧强度对草地植物群落特征、群落多样性、草地生产力、营养品质和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性能等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建立了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预测模型。该野外试验平台始于2008年,试验设有4个放牧强度:0、3.7、5.3和7.6 sheep/ha,其中,0 sheep/ha作为围封对照、3.7 sheep/ha为轻度放牧处理、5.3sheep/ha为中度放牧处理和7.6 sheep/ha为重度放牧处理。本试验采用单因素(放牧强度)4个处理水平、3次重复、共12个小区的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放牧强度及年际降雨量的响应。(1)放牧显着降低了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显着降低;(2)围栏和放牧样地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表现出随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而出现先下降后上升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15-2018);(3)放牧强度和年际降雨互作显着影响了群落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2.植物群落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对放牧强度及年际降雨量的响应。(1)放牧显着增加了群落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2)放牧样地群落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表现出随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围封样地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2015-2018);(3)放牧强度和年际降雨互作显着影响了群落密度、物种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3.植物群落营养品质对放牧强度、年际降雨量及季节变化的响应。(1)放牧显着增加了群落营养品质。放牧显着提高了丰水年份、平水年份和干旱年份群落营养品质,且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着增加;(2)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反映了群落营养品质的年际变化。丰水年份群落营养品质显着高于平水年份和干旱年份,平水年份显着高于干旱年份;对于放牧样地,群落营养品质随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围栏样地则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2015-2018);(3)群落营养品质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且在牧草返青期6月份出现最大值、牧草枯黄期9月份出现最低值;放牧强度对群落生长季各月份(6-9)营养品质的影响各有不同,且均表现出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着升高的趋势;(4)群落营养品质同时受到放牧强度、年份降雨、季节变化的相互影响;(5)群落干物质消化率预测方程的准确性受到放牧强度、年际降雨和季节变化的显着影响。综合分析可知,在中等放牧强度5.3 sheep/ha时,群落营养品质最高。4.植物群落四个优势种物种营养品质对放牧强度、年际降雨量及季节变化的响应。(1)放牧显着提高了丰水、平水和干旱年份四个优势种(矮生嵩草、珠芽蓼、金露梅和锦鸡儿)的营养品质,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矮生嵩草、珠芽蓼和锦鸡儿的影响品质显着增加,而对金露梅影响较小;(2)四个优势种牧草营养品质表现出随降雨的年际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丰水年份四个优势种的营养品质显着高于平水年份和干旱年份,平水年份显着高于干旱年份。对于放牧样地,四个优势种的营养品质随降雨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围栏样地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2015-2018);(3)四个优势种的营养品质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在牧草返青季6月份出现最高值,在牧草枯黄季9月份出现最低值。放牧对各优势种在各放牧月份营养品质的影响各有差异,且营养品质随放牧强度的增加显着增加;(4)群落混合牧草营养品质由优势种所决定,优势种营养品质对放牧强度表现出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响应,如耐受(即较强的再生能力,如矮生嵩草和珠芽蓼)和避牧(即较低的适口性,如金露梅);(5)优势种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干物质消化率预测方程的准确性均受到放牧处理、年份、月份和牧草种类的影响;(6)放牧强度、采样年份和采样季节互作显着影响了四个优势种的营养品质,且各优势种营养品质对放牧强度、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物种特异性响应。综合分析可知,矮生嵩草和珠芽蓼在放牧强度5.3 sheep/ha时,营养品质最高;金露梅和锦鸡儿在放牧强度7.6 sheep/ha时,营养品质最高。5.草地生产力和放牧绵羊生产性能对放牧强度及年际降雨量的响应。(1)降雨量是决定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牧草营养品质的主要因素。放牧强度越大,牧草营养品质越高,地上净初级生产力越低;(2)放牧强度最高,短期内草地的公顷增重LWG_(ha)最高,但长期而言会危及草原放牧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盈利能力,适度放牧强度(5.3 sheep/ha)可提供公顷增重LWG_(ha)的78%,满足可持续放牧管理的要求。6.高寒草甸牧草营养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1)不同降雨年份(2015—2018年)、放牧月份(6—9月份)和放牧强度(0、3.6、5.3、7.6 sheep/ha)来源的混合牧草和四个优势种牧草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含量变异较大;(2)除粗脂肪外,其它营养指标如干物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干物质消化率和代谢能含量的可见/近红外光谱(Vis/NIR)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SQ为0.992~0.999,外部验证RPD为3.82~5.97,取得了最佳的定标效果,且定标方程均具较好的预测能力,能够成功应用于日常分析;(3)与其它营养品质指标相比,粗脂肪的决定系数RSQ为0.837,外部验证RPD为2.30,定标效果不理想,定标模型虽不能用于准确的定量分析测定,但仍能应用于牧草粗脂肪的粗略测定中。(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9-06-10)
罗培,敖敦格日乐,P.Myagmartseren,Ts.Bazarkhand,E.Altanbold[2](2018)在《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场放牧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绵羊群日活动轨迹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蒙边境内蒙古那仁宝拉格苏木和蒙古国纳兰苏木牧户的绵羊群为例,通过aLocoh和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法,结合实地植物采样,对不同放牧方式下绵羊群日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草场的采食压力较大,不利于草场的自我修复,草场生产力下降几率高于游牧方式;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活动草场的踩踏压力值高,草原生态退化的风险几率高于游牧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生产力的降低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23期)
李生军[3](2018)在《土壤有机碳氮和生物量对高寒草甸放牧压力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果洛大武地区四种放牧梯度样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0~10cm、10~20cm、20~30cm叁个土层,对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生物量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同一放牧压力,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含量和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地上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放牧梯度2>放牧梯度3>放牧梯度4>放牧梯度1,且土壤有机碳呈现规律性变化,其顺序为放牧梯度1 <放牧梯度4 <放牧梯度2 <放牧梯度3;在20~30cm土层中,放牧梯度3的全氮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叁个放牧梯度(P <0. 05),而其他叁个放牧梯度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 0. 05);另外两个土层的全氮含量变化不明显(P> 0. 05)。0~10cm土层中,放牧梯度1和放牧梯度3的速效氮含量差异显着(P <0. 05);10~20cm、20~30cm土层中,放牧梯度1速效氮含量显着低于其他叁个放牧梯度(P <0. 05),而其他叁个放牧梯度的含量差异不显着(P> 0. 05)。0~10cm土层中,放牧梯度4的地下生物量与其他叁个放牧梯度差异显着(P <0. 05),而另外叁个放牧梯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 0. 05);10~20cm、20~30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差异不显着(P> 0. 05)。(本文来源于《青海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阿娜尔·阿扎提,张希明,阿迪力·吐拉尔别克[4](2016)在《不同放牧压力对植物生物量和绵羊增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草原严重退化,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约6.5×10~5~7×10~6hm~2,同时草原质量不断下降。本研究从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生物量和绵羊增重的影响为出发点,选择新疆类似问题较严重的青河县夏牧场草地和绵羊为研究对象,设计4个不同载畜率水平的放牧强度和1个不放牧的对照实验,对样地内草地生物量和绵羊体重测定和自由式放牧强度对比分析,得出了绵羊体增重达到最佳又使植物群落不受强烈干扰时的放牧强度。通过本研究可知,夏牧场放牧强度为3~6只羊/hm2时,绵羊增重更明显,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经济效果,对草地生物量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能更好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新疆环境保护》期刊2016年03期)
刘树敏[5](2016)在《不同放牧压力下大兴安岭西麓草甸草原群落土壤特征及水分利用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温带草甸草原分布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但是21世纪以来呼伦贝尔草原格局由点状退化发展成草原区整体退化,退化面积增加到55%。本文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试验地,设置3个牧压梯度-草甸草原围封禁牧(禁牧)、轻度放牧(轻牧)和草甸公共草场(重牧)。以禁牧区为对照,观测和分析在整个生长季(春-6月、夏-7月和秋-8月),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甸草原的植被、水分和土壤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以期为草甸草原的合理放牧、合理用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相对于禁牧,放牧使得群落高度和生物量下降,促进群落密度增加,群落密度在轻牧时最大。不同植物种群、植物的比叶面积对放牧的响应不同,单株植株叶面积与干重,随着牧压增大通常呈现下降趋势。(2)群落植被日蒸散值,在生长季内呈现上升趋势,放牧使得群落蒸散值下降,随着牧压增大,群落蒸散值呈现下降趋势。轻牧提升群落水分利用效率,重牧降低群落水分利用效率。(3)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的含水量月变化趋势不同,轻牧使土壤含水量下降,重牧使土壤含水量相对与轻牧有所增加,并且下层含水量高于禁牧。放牧使干旱月份0-10cm土层含水量上升,且轻牧时含水量最高。放牧对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无显着影响。(4)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下降。放牧使土壤全氮、0-l0cm土壤速效氮、10-30cm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下降,使20-30cm土壤速效氮显着增加,轻牧与重牧对土壤全氮影响差异不显着,但对10-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重牧显着高于轻牧。区域植被水分来源通常为降水与地下水补给,植被用水为蒸散用水和地下一米土壤含水量,结合所述,轻牧下,蒸散少,土壤含水量低,植被水分利用率高,水分来源一致的情况下群落和土壤用水越少,则形成地表径流或者下渗透形成地下水的水分就更多,从而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水分更多。因而,轻牧是是合理有效的草地利用方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6-01)
李瑞华,李晓兵,王宏,邓飞,李旭[6](2016)在《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压力评价及土壤N储量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干扰,是草原氮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揭示放牧对土壤N储量的影响,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基于单位草原面积草原载畜量和单位草原生产力,建立了放牧压力评价模型,并利用1990—2011年以县为单位统计的放牧牲畜数据和2001—2011每年合成的MODIS-NDVI_(max)影像数据评估了放牧压力的空间分布。基于2011年野外调查的95个样点和2010年调查的41个样点数据,对处于低放牧压力(LG),中放牧压力(MG)和高放牧压力(HG)的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压力对土壤容重(BD),土壤全碳(TC)含量和土壤全氮(TN)含量具有显着影响,特别在土壤表层(0—10cm),土壤容重、TC含量和TN含量在LG,MG和HG之间存在显着差异。TC含量和TN含量随放牧压力增加而降低,BD随放牧压力增加而增加;黏粒含量(CC)在3个放牧压力梯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土壤N储量表现出和TN含量相似的变化特征,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随放牧压力增加而减少,在0—50cm范围内,土壤N储量在LG、MG和HG之间存在显着差异(2011,P<0.05;2010,P<0.1)。重度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氮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降低放牧压力有助于降低草原氮损失和恢复植被生产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荀其蕾,安沙舟,孙宗玖,梁娜,杨合龙[7](2015)在《不同放牧压力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种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为研究对象,通过在生长季内多次采样方法(每30 d采样1次),比较不同放牧梯度下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各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相关性,以揭示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对放牧压力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根生物量分配比变化趋势为重牧>中牧>轻牧>对照,茎生物量分配比、叶生物量分配比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而在生殖生长期则将更多地上生物量分配到生殖构件。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根生物量、茎生物量与总生物量极显着相关;叶生物量、生殖构件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相关系数较低,在营养生长期和重度放牧下,生殖构件与总生物量成负相关。(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孙秀英[8](2014)在《放牧压力对草原砂质栗钙土土壤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放牧压力下的草原砂质栗钙土的呼吸强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呼吸活性在各放牧率下变动很小,但是在4只羊/hm2牧压水平出现变点和最大值,超过此牧压土壤呼吸活性降低。在放牧率4~6.67只羊/hm2时,土壤呼吸活性的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着正相关,放牧率0~2.67只羊/hm2时,土壤呼吸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可见不同放牧压力下土壤呼吸活性可以部分表征土壤有机质衰减的程度。从土壤呼吸活性角度讲2.67只羊/hm2应该是草原砂质栗钙土的最适放牧率,而4只羊/hm2则是安全放牧的上限。(本文来源于《农业开发与装备》期刊2014年06期)
阿娜尔·阿扎提[9](2014)在《绵羊采食行为和增重对放牧压力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绵羊采食行为是一种从第一生产力转变为第二生产力的主要过程。新疆北部地区主要以牧业为主,随着人口的增多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畜牧业产量的需求加大了,这种情况导致了过度放牧,影响了植物种群和绵羊的增重。常见的研究中都是通过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物群落变化的调查完成绵羊采食行为研究。本研究从不同放牧强度对羊增重和采食行为以及采食量影响的研究出发,研究把握区位新疆类似问题较严重的青河县为主,以不同的方法对绵羊采食行为和增重进行研究,找出即绵羊公顷增重和个体增重达到最佳又植物群落不受太大的干扰时的适合当地的放牧强度为目的。我们在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夏牧场建设不同面积的围栏,在不同放牧强度中观察了绵羊各种采食行为的变化、绵羊采食量变化以及增重变化。试验结果为:一、绵羊采食时间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现出了上升趋势。在全天900min的放牧区段内,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两种重度放牧下绵羊采食平均时间一次为494.6min、540min、567.7min、586min,绵羊的反刍时间依次为117min、88min、74min、56.5min,绵羊保养时间依次为255min、253min、238min、235.5min,绵羊站立、游走时间依次为14.83min、16.7min、18min、22min。二、同等草地经过一段时间放牧后,由于放牧家畜数量的不同而导致草地牧草贮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轻度放牧下贮量较高(122.64g/m2),重度放牧强度下较低(84.17g/m2,89.26g/m2),致绵羊采食时间和站立游走时间出现延长趋势,并导致绵羊反刍和保养时间都降低。叁、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每只羊平均日增重和公顷增重都减少了,因为放牧率的增大降低了地上现存量,影响放牧绵羊的日采食,并且绵羊反刍时间不断减少了,进而影响了营养摄入量,绵羊采食活动也频繁了就导致体增重的下降。每公顷3只羊的放牧强度的绵羊增重比每公顷6只羊、9只羊和12只羊都显着,那么我们可以说青河县牧民把夏牧场放牧强度调到每公顷3只羊的放牧强度时,他们的绵羊增重更明显。四、我们做围栏试验的同时利用自然放牧的状态下8只绵羊做了称重试验,在连续12天放牧的平均增重为2.1984公斤,那么每只羊日增重为0.0229.kg/d,这日增重效果在我们围栏里的9羊/公顷和12羊/公顷的放牧强度的增重效果之间,那么我们可以推算青河县夏牧场的放牧强度是在9~12羊/公顷之间。这种结果不但对牧民家经济收入的提高有影响,对草原生态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可以达到很好的经济效果。(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4-05-29)
孙秀英[10](2014)在《放牧压力对草原砂质栗钙土微生物量C,N,P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放牧压力下草原砂质栗钙土微生物量C、N、P进行较为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原土来看,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土壤微生物量C,N先增加后减少;土壤微生物量C在放牧率2.67只羊/hm2时相对较高,微生物量P随着放牧压力的增大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4年05期)
放牧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蒙边境内蒙古那仁宝拉格苏木和蒙古国纳兰苏木牧户的绵羊群为例,通过aLocoh和Kernel Den-sity Estimator法,结合实地植物采样,对不同放牧方式下绵羊群日运动轨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草场的采食压力较大,不利于草场的自我修复,草场生产力下降几率高于游牧方式;定居放牧方式下绵羊群对活动草场的踩踏压力值高,草原生态退化的风险几率高于游牧方式;不同的放牧方式可能导致草原生产力的降低和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牧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姚喜喜.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家畜对放牧压力的响应机制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
[2].罗培,敖敦格日乐,P.Myagmartseren,Ts.Bazarkhand,E.Altanbold.不同放牧方式对草场放牧压力的影响研究——以绵羊群日活动轨迹为视角[J].安徽农学通报.2018
[3].李生军.土壤有机碳氮和生物量对高寒草甸放牧压力的响应[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8
[4].阿娜尔·阿扎提,张希明,阿迪力·吐拉尔别克.不同放牧压力对植物生物量和绵羊增重的影响[J].新疆环境保护.2016
[5].刘树敏.不同放牧压力下大兴安岭西麓草甸草原群落土壤特征及水分利用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6].李瑞华,李晓兵,王宏,邓飞,李旭.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压力评价及土壤N储量响应[J].生态学报.2016
[7].荀其蕾,安沙舟,孙宗玖,梁娜,杨合龙.不同放牧压力下伊犁绢蒿构件生物量分配的变化[J].草地学报.2015
[8].孙秀英.放牧压力对草原砂质栗钙土土壤呼吸强度影响的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
[9].阿娜尔·阿扎提.绵羊采食行为和增重对放牧压力的响应[D].新疆大学.2014
[10].孙秀英.放牧压力对草原砂质栗钙土微生物量C,N,P影响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