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多样性论文-乐毅

收入多样性论文-乐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收入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收入差异,薪酬,多样性问题,生活成本,工龄,绩效,中位数,生产部门,性比,出版工作

收入多样性论文文献综述

乐毅[1](2019)在《男女收入差异和多样性问题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5日,美国《出版商周刊》发布了2018年出版业薪酬调查。此次调查收到699份反馈,其中66%的人就职于大众出版社。结果显示,男女员工收入差异和劳动力多样性问题均有所改善。2018年,美国出版业员工种族多样性有所增强,白人占工作岗位的84%(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期刊2019-11-19)

郑祺然[2](2019)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收入多样性与财务稳定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中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有多种多样,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分散收入来源可以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有助于组织的财务稳定,帮助组织更好的履行慈善使命。但是现有文献表明,收入结构多样化在降低收入波动的同时,也会增加组织的管理成本,过多的收入来源会降低组织的独立性,甚至影响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因此收入多样性与组织财务稳定性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来说,收入多样性与组织财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缺少实证研究证据,因此本文在回顾了以前学者对于收入多样性的研究后,以中国非营利组织为样本,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非营利组织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会公众捐款,根据募捐方式的不同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公募和非公募组织,相比于公募组织,非公募组织的捐赠对象受限,在筹资途径上局限更大。非营利组织是否拥有税收优惠资格同样影响捐赠者捐赠意愿,通过T检验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稳定性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收入多样性与财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差异。本文以公益基金会为例,手工搜集了2013-2017年超过6800余家基金会的年度报告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来源集中(与收入多样性相反)的非营利组织,收入波动更大,也就是说明其财务稳定性更差,收入集中的组织很可能因为缺少可替代的收入来源防止由于捐赠者的突然中断捐赠而导致的财务波动,同时,由于非公募基金会不可以向公众募捐,捐赠对象有限,因此收入集中更容易降低财务稳定性。拥有税收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其内部控制较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自己和捐赠者减少税负,因此收入来源更丰富。从自身的免税资格和对捐赠者的税前扣除资格两种税收优惠角度比较,均发现没有税收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收入集中更容易降低财务稳定性。为了实现组织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依靠例如提供劳务或自身留存收益的有效投资等来获取内部资源,更需要依靠政策扶持的外部资源。理事会中负责人的政治关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自身关系帮助组织与政府及外界建立联系。以往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然而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政治关联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发挥怎样的影响作用,政治关联是否会调节收入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国非营利组织与国外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不同于欧美的非营利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具有特殊的官民二重性,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程看,其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中研究政治关联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以负责人是否现在或曾经拥有政治背景来衡量该非营利组织是否拥有政治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负责人现有的政治关联和曾经拥有的政治关联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作用截然相反。曾任过省级以上干部的负责人可以有效的降低收入集中给财务稳定性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负责人可通过自身的影响,保证这种单一收入来源的可预见性及稳定性,不会影响财务稳定性,另一方面,当组织遇到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情况,负责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关联帮助组织迅速获得可以替代的收入来源,保证其财务稳定性。但是相反,负责人为现任国家工作人员会增加收入集中带来的财务波动,通过检验我们发现负责人为现任国家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费用率更高,也就是说明管理效率比较低,存在内部控制问题。在中国,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了组织自身管理者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工作内容上的分歧,致使组织在具体慈善活动开展中受制于主管部门效率不高,部分业务主管单位对组织管理干预过多,大大降低了组织运营管理的自主权。政治关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组织获得社会资源,但是也降低了组织的独立性,因此理事会的负责人从两种政治关联维度来看对于组织的稳定性有不同的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补充了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稳定性相关的学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来源多样化会显着影响组织的财务稳定性,这对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本文运用独特的中国基金会数据,探索了政治关联对非营利组织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不仅填补了以中国非营利组织为样本的大数据实证研究的空白,丰富了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知识,也补充了不同政治关联在非营利组织绩效中的调节机制的证据,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22)

马双,赵文博[3](2019)在《方言多样性与流动人口收入——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方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实证检验了方言多样性对外来人口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方言多样性显着降低了城镇地区外来劳动力的收入,并阻碍了外来劳动力进入高收入行业。在控制了人力资本和城市经济、地理特征后,方言多样性指数每上升0.1,城镇地区外来劳动力收入显着下降约7.52%。方言的经济影响主要通过抑制劳动者社会网络的发展实现,并且这一影响在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群体中普遍存在。(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季刊)》期刊2019年01期)

陈婷,周书应,王祺[4](2018)在《湖南武陵山片区产业多样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3—2014年的空间探索性数据,实证分析湖南武陵山片区各类型产业多样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片区内19产业多样性指数、第一产业多样性指数、消费性服务业多样性指数对农民收入有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多样性指数均对农民收入有逆向影响,其它类型产业多样性指数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期刊2018年10期)

朱聪,吴杰[5](2017)在《收入多样性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银行收入多样性受哪些因素影响,收入来源多样化和非利息收入比重对银行收益与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多样性与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的收益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却显着的影响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银行既需要丰富收入来源,同时也要保持各个收入来源的比例处于最优状态。(本文来源于《管理现代化》期刊2017年06期)

司亚伟,李旻[6](2017)在《农户收入多样性及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基于辽宁省清原县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抚顺市清原县219户进行调研,并构建农户林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实证的角度考察农户收入多样性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⑴清原县农户林地流转意愿不强,各地区农户林地流转意愿存在差异;⑵不同流转意愿农户的收入多样性水平存在显着差异;⑶随着农户家庭收入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其流转林地意愿的概率将会变小,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转入意愿模型上。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吸引青年回乡创业、严格控制采伐指标、鼓励林业的专业化生产、加大对林业政策的宣传力度。(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7年03期)

司亚伟[7](2017)在《农户收入多样性及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农户经营主体的行为出现多样化,收入结构、收入来源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户收入多样性的特征也就普遍存在。而在农户收入特征变化过程中,其对土地的价值认识和依赖程度必然会发生变化,土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增收、统筹城乡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探究农户收入多样性和土地流转之间的关联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往学者多着眼于收入多样与耕地流转的关联研究,涉及林业领域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从林农视角切入,基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的219份调研问卷,分别从调研地概况、户主信息、家庭基本状况等方面描述样本基本状况;从收入构成及分布状况、收入多样性指标统计状况等方面描述样本农户收入多样性状况;从农户林地流转类型、农户林地流转的意愿、流转原因、流转期限、流转面积、流转合同的签订、林地流转政策的认知状况等方面了解农户的林地流转状况。在以上描述性分析基础上,对农户收入多样性水平与其林地流转意愿进行交叉分析,并提出本文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假设,建立林地流转的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户主年龄偏大且受教育程度较低;调研各村及各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和收入多样性水平存在着显着差异,且样本地区农户偏向于单一性的收入,其收入多样性水平较低;农户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存在林地流转程度不高、流转意愿不强、流转不规范及对林业政策的认知度不高等问题。(2)在农户收入多样性与林地流转意愿的交叉分析中,对于单个收入多样性指标来说,有流转意愿的农户与无林地流转意愿的农户差异不大,而对于综合指标来说,有流转意愿的农户明显低于没有流转意愿的农户,且无论在频数还是在概率上,收入单一的农户林地转入、转出的意愿都高于收入多样的农户。(3)在农户收入多样性与林地流转意愿的计量分析中,户主年龄、非农就业、林地块数、抵押贷款获得的难易程度负向影响着农户林地流转的意愿;户主是否为党员、家庭人口数、耕地面积、采伐指标的获得及社会资本正向影响着农户的林地流转意愿;对于本文重点关注的收入多样性变量,随着农户家庭收入多样性水平的提高,其流转林地意愿的概率将会变小,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转入模型上。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吸引青年回乡创业;严格控制采伐指标并在分配上有所偏重;建立健全林地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流转;培养职业农民,使林业生产趋于专业化;加大林业产品的创新并付诸实施等政策建议,以实现林地流转,发挥林地的适度规模经济。(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丁建军,宁燕[8](2016)在《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特征及其对贫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定量分析方法,测度并探讨了2000~2012年间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的多样性程度不高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不同县市区间农民收入多样性程度差距不断缩小;多样性程度相似县市区在少数年份呈现出空间集聚而在大多数年份为随机分布;片区内娄邵片区、张家界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怀化片区最低,湘西州片区则提升幅度最大,整体上高多样化县市区向娄邵片区和湘西州片区集中;局部空间格局中高-高(HH)、低-高(LH)类型有较大的空间迁移,而高-低(HL)、低-低(LL)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相对稳定且大多数年份驻留在怀化片区,湘西州片区内县市区跨空间格局类型变迁最为剧烈;农民收入多样性对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有着十分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沈婷[9](2015)在《金融多样性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机构作为一国经济的核心配置部门,对收入分配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金融改革持续深化,金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出现金融多样性局面。而收入不平等却在持续扩大。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机构的收入分配效应,缩小收入不平等,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而既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大部分研究关注了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是金融规模的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忽略了金融规模扩大背后的结构性因素。金融发展所释放的经济效应是否能为全民分享并非由金融规模决定,而是由金融结构决定。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有利于经济金融利益全民共享。由此可知,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全面考察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金融多样性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金融结构论、金融抑制与深化论、金融约束论以及金融功能论。宏观层面上,金融多样性主要通过减贫效应、门槛效应和非均衡效应作用于收入不平等;微观层面上,金融发展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资本投资进而影响收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分析了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影响机制后,结合了中国金融多样性发展、收入不平等的发展现状,建立回归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多样性与收入不平等呈显着的负向关系,并且只有当金融多样性超过门槛值(2.57=0.018/0.007)后,扩张金融规模才能缩小收入不平等;在分解城镇居民各项来源收入的检验中,我们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着地降低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对工薪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具有不显着的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理论及实证研究,本文得到几点政策启示:在金融改革深化过程中,优化金融体制,逐步放松金融管制;同时,加强农村金融建设,发展多层次的农村金融、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制度;注重金融规模和金融多样性的协调发展。金融改革中释放金融多样性的收入分配效应,不仅有利于实现金融包容性发展,也有利于实现效率下的公平。(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5-03-19)

陈刚[10](2015)在《金融多样性与财产性收入——基于增长和分配双重视角的审视》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多样性不仅决定了金融部门的效率,而且还界定了金融规模扩张的受益边际,因此,它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和分配具有重要影响。使用2005-2011年中国省际经验数据的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着地促进了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并降低了财产性收入在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分配的不平等。同时,金融多样性也是金融规模扩张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和分配的门槛条件,只有当金融多样性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金融规模的扩张才可能显着地促进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及平等分配。研究表明,金融结构的优化可能远比金融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因此,增加中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并促进财产性收入的平等分配,可能需要进一步消除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歧视性准入壁垒,特别是针对非国有金融和民间金融的歧视性准入壁垒,以此构建一个机构种类多样的金融体系,并培育各类金融机构享有公平竞争机会的市场环境,以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的充分竞争。(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5年03期)

收入多样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了中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有多种多样,根据资源依赖理论,分散收入来源可以有效降低收入的波动性,有助于组织的财务稳定,帮助组织更好的履行慈善使命。但是现有文献表明,收入结构多样化在降低收入波动的同时,也会增加组织的管理成本,过多的收入来源会降低组织的独立性,甚至影响组织开展慈善活动。因此收入多样性与组织财务稳定性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来说,收入多样性与组织财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缺少实证研究证据,因此本文在回顾了以前学者对于收入多样性的研究后,以中国非营利组织为样本,进一步研究二者关系。非营利组织主要收入来源为社会公众捐款,根据募捐方式的不同非营利组织可以分为公募和非公募组织,相比于公募组织,非公募组织的捐赠对象受限,在筹资途径上局限更大。非营利组织是否拥有税收优惠资格同样影响捐赠者捐赠意愿,通过T检验我们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稳定性存在显着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收入多样性与财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差异。本文以公益基金会为例,手工搜集了2013-2017年超过6800余家基金会的年度报告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来源集中(与收入多样性相反)的非营利组织,收入波动更大,也就是说明其财务稳定性更差,收入集中的组织很可能因为缺少可替代的收入来源防止由于捐赠者的突然中断捐赠而导致的财务波动,同时,由于非公募基金会不可以向公众募捐,捐赠对象有限,因此收入集中更容易降低财务稳定性。拥有税收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其内部控制较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自己和捐赠者减少税负,因此收入来源更丰富。从自身的免税资格和对捐赠者的税前扣除资格两种税收优惠角度比较,均发现没有税收优惠资格的非营利组织,收入集中更容易降低财务稳定性。为了实现组织的持续稳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不仅需要依靠例如提供劳务或自身留存收益的有效投资等来获取内部资源,更需要依靠政策扶持的外部资源。理事会中负责人的政治关联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资源,可以通过自身关系帮助组织与政府及外界建立联系。以往关于政治关联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然而在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下,政治关联在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发挥怎样的影响作用,政治关联是否会调节收入结构对财务稳定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中国非营利组织与国外非营利组织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存在差异。不同于欧美的非营利组织,我国非营利组织具有特殊的官民二重性,从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程看,其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此在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中研究政治关联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以负责人是否现在或曾经拥有政治背景来衡量该非营利组织是否拥有政治关联,研究结果发现,负责人现有的政治关联和曾经拥有的政治关联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作用截然相反。曾任过省级以上干部的负责人可以有效的降低收入集中给财务稳定性带来的危害,一方面负责人可通过自身的影响,保证这种单一收入来源的可预见性及稳定性,不会影响财务稳定性,另一方面,当组织遇到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情况,负责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关联帮助组织迅速获得可以替代的收入来源,保证其财务稳定性。但是相反,负责人为现任国家工作人员会增加收入集中带来的财务波动,通过检验我们发现负责人为现任国家工作人员的组织管理费用率更高,也就是说明管理效率比较低,存在内部控制问题。在中国,政府对于非营利组织实行双重管理体制,这就导致了组织自身管理者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存在工作内容上的分歧,致使组织在具体慈善活动开展中受制于主管部门效率不高,部分业务主管单位对组织管理干预过多,大大降低了组织运营管理的自主权。政治关联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帮助组织获得社会资源,但是也降低了组织的独立性,因此理事会的负责人从两种政治关联维度来看对于组织的稳定性有不同的的影响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补充了与非营利组织财务稳定性相关的学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来源多样化会显着影响组织的财务稳定性,这对于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本文运用独特的中国基金会数据,探索了政治关联对非营利组织的调节作用,本文研究不仅填补了以中国非营利组织为样本的大数据实证研究的空白,丰富了关于中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知识,也补充了不同政治关联在非营利组织绩效中的调节机制的证据,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入多样性论文参考文献

[1].乐毅.男女收入差异和多样性问题改善[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9

[2].郑祺然.中国非营利组织收入多样性与财务稳定性的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9

[3].马双,赵文博.方言多样性与流动人口收入——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9

[4].陈婷,周书应,王祺.湖南武陵山片区产业多样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

[5].朱聪,吴杰.收入多样性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J].管理现代化.2017

[6].司亚伟,李旻.农户收入多样性及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基于辽宁省清原县的实证[J].林业经济问题.2017

[7].司亚伟.农户收入多样性及对林地流转意愿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丁建军,宁燕.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特征及其对贫困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6

[9].沈婷.金融多样性与收入不平等[D].西南政法大学.2015

[10].陈刚.金融多样性与财产性收入——基于增长和分配双重视角的审视[J].当代财经.2015

标签:;  ;  ;  ;  ;  ;  ;  ;  ;  ;  

收入多样性论文-乐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