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连作障碍论文-杜永华

大豆连作障碍论文-杜永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豆连作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油葵,大豆连作,后茬,矫正措施

大豆连作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杜永华[1](2016)在《油葵后茬大豆连作障碍的重度表现及其矫正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油葵后茬大豆连作障碍的重度表现油葵后茬正常生长的大豆田,叶色浓绿,植株挺拔,病害尤其是生理性病害少,结荚从底到顶分布均匀,无明显早衰症状。若油葵、大豆接茬连作3年以上,病害逐年增多,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大豆连作障碍。大豆连作障碍严重时表现为株体矮小,早衰,根腐、黄萎病和病毒病频发,多花而不实现象或者结荚不均匀(上下少、中部多),产量下降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6年01期)

王宏忠[2](2011)在《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针对大豆连作面积越来越大以及造成的危害,在黑土区连作大豆地块用GPS定位,取样100点,进行土壤速效养分和植株养分的测定,作出养分空间分布图。并在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养分含量的试验地块进行减轻大豆连作障碍的无公害农艺技术措施筛选和集成,试验结果如下:采样区大豆连作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大部分处于(140~250mg/kg)的范围内,钾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双城、阿城、宾县,且发现该地区钾的施肥量明显不足,大豆缺素症状明显,尤其是缺钾症状。十壤磷普遍缺乏,但未呈现缺磷的症状。铁、锌与锰的缺乏也比较严重,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明水、哈尔滨,且与土壤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豆株高与大豆叶绿素的含量和大豆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中的速效钾与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以及植株中的钾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与孢囊线虫数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大豆的根瘤数、叶绿素含量、株高甚至产量均呈显着负相关。微量元素在大豆种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土壤中的锌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植株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并且直接影响到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株高和产量。钾与大豆长势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在180~240mg/kg的范围内。大豆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在大豆连作地块发生严重;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与大豆产量呈止相关关系。通过大豆产量与士壤中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土壤Zn、Mn、Fe、Ca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壤pH值在5-7之间与大豆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采样区造成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主要因子包括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土壤pH值高和土壤中钾素缺乏、微量元素含量不均衡等,同时农民不科学的施肥习惯也是造成连作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减轻大豆连作的农艺措施筛选,结果表明,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包衣和肥料的适当配比都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钾肥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是提高大豆抗病性的重要因素;种子包衣或者应用菌剂处理种子都是减少苗期病害有效的措施。增施钾肥、适时适量追施氮肥、施用微量元素都可以改善大豆的生长状况,提高大豆的产量,达到差异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1-12-01)

卫玲,樊云茜,肖俊红,段学艳,杨海峰[3](2010)在《大豆连作障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连作是指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大豆,也叫重茬,隔一茬种植大豆叫迎茬。连作障碍指作物连年种植,即使在正常管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生育状况变差等现象。我国大豆面积比较大,东北叁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区域,重迎茬现象非常严重,(本文来源于《杂粮作物》期刊2010年02期)

高中超[4](2010)在《土层置换消除残留除草剂药害及大豆连作障碍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大豆面积大,种植地域集中,造成重茬面积大,加之化学除草剂常年使用,导致一些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不断积累,使后茬作物产生药害的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给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与生物鉴定的方法相结合,研究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探索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隆在大田中自然淋溶深度以及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长残留除草剂耐药性的反应。通过田间模拟试验,研究长残留除草剂在土壤中空间分布对甜菜生育的影响。通过自主研发的土层置换犁,将农田中含有残留除草剂的土壤进行土层置换,研究长残留除草剂置换深度对作物的药害程度。通过本项研究为东北高寒地区长残效除草剂的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提出理论和实践基础。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豆田残留除草剂主要分布在土壤0~20cm土层范围内,20cm以下为甜菜的生产安全土层;氯嘧磺隆田间自然淋溶最大深度为25cm,进一步研究证明,能危害甜菜生长发育的残留除草剂主要分布在耕层0~25cm范围内。2.甜菜随着长残留除草剂氯嘧磺药层在土壤中埋藏深度加深,叶片光合速率增强、气孔导度变大、块根产量增加。除草剂层埋藏0~10cm、10~20cm处理与无除草剂残留的对照相比,差异极显着;除草剂层埋藏30~40cm的处理对甜菜各项生育指标影响较小。3.马铃薯、甜菜不同生育时期对氯嘧磺隆抗药性表现不同,以减产20%除草剂浓度为临界值,马铃薯苗期土壤中残留除草剂临界浓度为0.09 mg·kg~(-1) ,始花期临界浓度为0.5 mg·kg~(-1);甜菜叶丛快速增长期临界浓度为0.05 mg·kg~(-1),苗期0.025 mg·kg~(-1)时,植株死亡。4.土层置换犁能够比较彻底地将表层“疲劳土层”(耕作层)与次表层的“好土层”(心土层)进行位置转换,避免两个土层的重迭混合,以达到休闲“疲劳土层”,即把农药残留的土层置换到下层,减轻残留除草剂对后茬作物的危害。5.农田土壤0~20cm与20~40cm进行土层置换,与心土耕、浅翻深松改土处理相比,土层置换处理降低了土壤容重、硬度,固相率变小,气相率增大,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物理环境。6.除草剂残留地块,土层置换改土处理,甜菜块根产量为46650 kg·hm-2,分别比心土耕、浅翻深松改土处理增产137.2%、368.9%,增产效果极显着。无除草剂残留的地块,土层置换改土处理的甜菜产量略低于其它两个改土处理,但差异不显着。7.除草剂残留地块,土层置换改土处理马铃薯块茎产量23709.5 kg·hm-2,分别比心土耕、浅翻深松处理增产31.3%、177.1%;土层置换改土比心土耕、浅翻深松处理淀粉含量分别增加2.56、2.43个百分点,每公顷淀粉产量增加2376.8 kg,维C含量也有所提高。无除草剂残留的地块,土层置换改土处理的马铃薯产量低于其它两个改土处理,差异不显着,但马铃薯的大、中薯所占的比例高于心土耕、浅翻深松处理。8.人工模拟土层置换改土处理减少了连作大豆田田间杂草种类和数量,有利于控制杂草滋生。(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0-04-08)

王宗玮,张鑫生,闫飞[5](2009)在《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大豆连作障碍的发生与发展,简述了其连作障碍机理长期的研究历程及其各阶段的研究内容,以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3期)

孟丽娜[6](2008)在《大豆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蔬菜、水果等的需求量增加。但由于城市扩张、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连作障碍问题成为紧迫问题。土壤微生物不仅是土壤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还是土壤物质流和能量流的主要推动者,在土壤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种群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此,本研究拟将从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种群变化的角度,探讨大豆连作障碍的起因,以期为探讨大豆连作障碍机理及其防治提供数据参考。本试验以玉米田土、1年大豆田土(均为黑土)为供试土壤,在分别对土壤、根茬、大豆种子进行不同处理后,研究不同来源微生物对大豆生长的影响,重茬种植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并采用Biolog法测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微生物变化对大豆连作障碍的作用进行探讨。本试验结果表明:(1)玉米田土壤灭菌、种子未消毒(C组)与重茬种植大豆(H组)根长差异显着,说明种子来源和重茬微生物具有抑制根系生长的作用。无菌对照组(A组)、玉米田土壤灭菌、种子未消毒(C组)、一年大豆土土壤不灭菌、种子消毒(E组)、重茬种植大豆(H组)与一年大豆土(G组)植株鲜重差异显着,说明重茬种植对植株生长有抑制作用。(2)一年种植大豆与重茬种植大豆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着,但区系组成有变化,青蓝链霉菌(S.caeruleus),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的数量有明显增加。根际微生物组成中真菌的相对数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组成向真菌型转换。(3)通过使用Biolog法测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其中特征碳源的判别结果表明:在大豆连作的情形下,大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从糖类、氨基酸类物质向有机酸类、苯酸类物质利用转换。植物根系分泌液是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之一,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大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和玉米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的利用相比对苯酸和有机酸类物质的利用更多。(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苗淑杰,乔云发,韩晓增[7](2007)在《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和植物营养生理学的角度及诸多障碍因子等方面,综合评述和分析了国内外大豆连作研究的现状,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应对连作问题的策略和技术措施,提出大豆连作障碍研究仍有待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刘昭军,王德国,李铁,刘丽艳,雷勃钧[8](2007)在《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缓解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分离获得5株分别降解邻苯二甲酸、丙二酸、乙酸、丙酸、苯等大豆化感物质的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K14-2、HK26-2、HN31-1、HK46-2、HK53-1。通过单菌落培养、显微镜观察、革兰氏染色以及PCR-DGGE电泳试验证明,筛选的5种微生物均为细菌,HK26-2为杆菌,其余为球菌,且均为纯系。菌落平皿对峙试验证明5种细菌均可拮抗大豆立枯丝核菌;不同菌剂的大豆盆栽试验证明5种细菌均可降低大豆根腐病发生率,其中HN31-1与HK53-1复配菌剂的防效高达69.5%。统计根系的主根长以及根干重的数据表明:筛选菌剂的添加增加了大豆的主根长以及根干重,改善大豆根际微生态环境。初步认为所分离野生大豆根际细菌可以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王玉峰,张淑香,李世东,郭荣君,孙彬[9](2007)在《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黑土区大豆种植连作现象严重,造成生长不利、产量降低,初步诊断主要障碍因子是孢囊线虫增加,根腐病加剧,土壤中大、中、微量元素含量不平衡。另外,农民施肥不科学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找出了主要障碍因子。(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朱永坤,张桂敏[10](2006)在《大豆重迎茬专用肥破解大豆连作障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可以使大豆实行连作的新型专用肥料——环保型大豆重迎茬专用肥于日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据专家介绍,同一块地如果连续种植大豆,病虫害发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极易发生孢囊线虫病,导致大豆出现“火龙秧”,造成大豆(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06-05-20)

大豆连作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针对大豆连作面积越来越大以及造成的危害,在黑土区连作大豆地块用GPS定位,取样100点,进行土壤速效养分和植株养分的测定,作出养分空间分布图。并在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养分含量的试验地块进行减轻大豆连作障碍的无公害农艺技术措施筛选和集成,试验结果如下:采样区大豆连作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大部分处于(140~250mg/kg)的范围内,钾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双城、阿城、宾县,且发现该地区钾的施肥量明显不足,大豆缺素症状明显,尤其是缺钾症状。十壤磷普遍缺乏,但未呈现缺磷的症状。铁、锌与锰的缺乏也比较严重,严重缺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明水、哈尔滨,且与土壤pH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大豆株高与大豆叶绿素的含量和大豆产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中的速效钾与大豆的叶绿素含量、株高以及植株中的钾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土壤pH值与孢囊线虫数呈显着正相关,而与大豆的根瘤数、叶绿素含量、株高甚至产量均呈显着负相关。微量元素在大豆种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土壤中的锌可以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与植株中的氮、磷、钾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并且直接影响到植株叶绿素的含量、株高和产量。钾与大豆长势有很好的相关性,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在180~240mg/kg的范围内。大豆根腐病和胞囊线虫病在大豆连作地块发生严重;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与大豆产量呈止相关关系。通过大豆产量与士壤中中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豆产量与土壤Zn、Mn、Fe、Ca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土壤pH值在5-7之间与大豆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调查分析,初步确定采样区造成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主要因子包括孢囊线虫病和大豆根腐病发生严重、土壤pH值高和土壤中钾素缺乏、微量元素含量不均衡等,同时农民不科学的施肥习惯也是造成连作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减轻大豆连作的农艺措施筛选,结果表明,选用抗性品种、种子包衣和肥料的适当配比都是产量形成的重要因子。钾肥能够促进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是提高大豆抗病性的重要因素;种子包衣或者应用菌剂处理种子都是减少苗期病害有效的措施。增施钾肥、适时适量追施氮肥、施用微量元素都可以改善大豆的生长状况,提高大豆的产量,达到差异显着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豆连作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杜永华.油葵后茬大豆连作障碍的重度表现及其矫正措施[J].河北农业.2016

[2].王宏忠.黑龙江省大豆连作障碍因子分析及调控措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3].卫玲,樊云茜,肖俊红,段学艳,杨海峰.大豆连作障碍及其缓解措施研究[J].杂粮作物.2010

[4].高中超.土层置换消除残留除草剂药害及大豆连作障碍效果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

[5].王宗玮,张鑫生,闫飞.大豆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简述[J].吉林农业科学.2009

[6].孟丽娜.大豆连作障碍的微生物作用机理[D].吉林农业大学.2008

[7].苗淑杰,乔云发,韩晓增.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

[8].刘昭军,王德国,李铁,刘丽艳,雷勃钧.野生大豆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及其缓解大豆连作障碍的研究[J].大豆科学.2007

[9].王玉峰,张淑香,李世东,郭荣君,孙彬.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J].农机化研究.2007

[10].朱永坤,张桂敏.大豆重迎茬专用肥破解大豆连作障碍[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

标签:;  ;  ;  ;  

大豆连作障碍论文-杜永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