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劫车案论文-宋博

临城劫车案论文-宋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城劫车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城劫车案,铁路共管,协调,因应

临城劫车案论文文献综述

宋博[1](2019)在《临城劫车案中“铁路共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城劫车案中的铁路共管问题是列强在华盛顿会议后暂定对华均势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几处“无政府状态”的国内背景下向中国提出来的。一战结束后,列强经巴黎和会确定欧洲大陆均势,便将目光转向太平洋及远东地区。鉴于此时列强在华力量对比已经失衡及中国的“无政府”状态已难以保障列强在华利益,在华外侨间渐而响起共管中国的声音。临城劫车案的发生为以英国为代表的列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干涉中国内政的机会。英国政府借助国内外的舆论,首先提出共管中国铁路的方案,并积极谋求美、日等国的一致行动。但列强间存在难以协调的利益分歧,美、日两国担心英国借拥有在华铁路利益的绝对优势逐步控制中国财政,相继以坚持华盛顿会议精神及日方提出修订案为由,逐步遏止了英国的“共管铁路计划”。临城劫车案引发的铁路共管危机使中国局势更加动荡。在临案整个交涉及善后过程中,中国各方虽抱有不同目的,但都一致反对列强推行铁路共管方案。中国各界共同的反对声音对列强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在列强协调铁路共管方案的同时,中国政府在内外压力下渐次进行了剿匪及护路改良活动。但在中国自行改良的过程中,中国各方势力参与了其中的利益角逐,这些利益博弈为共管铁路危机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次铁路共管危机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中国各界采取包括抵制外货的排外活动愈演愈烈。英国为首的列强不得不认真考虑强制推行共管计划所带来的后果。最终,列强共管中国铁路的企图得以暂时打消。(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瑞[2](2019)在《民国临城劫车案的报刊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城劫车案的突然爆发引起了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社会各界爱国知识分子以报刊为主要阵地,对临城劫车案进行了系统的报道、宣传与分析,并以时评、杂论的形式鼓舞民众的反抗精神。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报刊舆论极力批判北京政府派系斗争不已、社会治理能力低下的政治状态,并就如何治匪深入探讨,以贡献方案来干预国家政治,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疾苦而疾呼。与此同时,报刊舆论还针对列强铁路国际共管的方案、各种惩罚和赔款要求,及其觊觎中国主权与领土的野心进行强烈地谴责。通过临案可以窥探,报刊舆论在中国内政和外交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增强。(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代明明[3](2018)在《民国时期媒体的危机事件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临城劫车案”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和事件走向高度不确定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社会已经造成严重舆论,属社会转型时期所发生的典型危机事件,案件震惊当时中外各个阶层,被称为“民国第一大案”。所劫人质一百余人中,中外人员均有涉猎,由于当时社会背景复杂,对当时外交关系脆弱的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案件僵持一月有余,受外交影响,当时当政者过分关注被劫外国人质,对中国人质态度冷漠,作为当时舆论媒体的《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等对案件一直关注并追踪报道,对政府的作为进行舆论监督、对政府的不当不及时行为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与评论,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案件的解决,引导政府对我国人质的重视。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可避免的又具有自身的报道局限。因此本文以山东“临城劫车案”的事件报道为例对民国时期媒体的危机事件报道进行分析。首先对该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综述,其次,对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危机事件报道与“临城劫车案”事件发生过程分别进行概述;再次,对媒体关于此事件的报道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对媒体报道的不同呈现方式及报道特征进行总结;之后,对民国此时期的媒体表现进行分析,包括对于信息主动权的掌握、舆论引导和民生重视方面的责任担当,以及在危机发生的不同时期的表现不足等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进行论文的总结归纳。(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李海流[4](2016)在《临城劫车案与抱续崮“土匪邮票”》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5月6日凌晨2时50分,以孙美瑶、孙桂芝、郭琪才、周天松等为首,以鲁南抱犊崮为根据地的"山东建国自治军",在上海张锦湖、张聘卿等同盟会元老的授意下,在津浦铁路临城(今枣庄薛城)与沙沟车站之间的姬庄村附近,将铁路扒毁,劫持了世界联运国际列车——京沪第2次特快列(本文来源于《文史春秋》期刊2016年03期)

张孝堂[5](2015)在《临城劫车案劫持了多少人质》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5月6日发生在山东鲁南的“临城劫车案”,一时震惊中外朝野。这样的突发事件,怎么能和集邮联系上呢?美国人卡尔·克劳在参与协调处理这一事件时,别有用心地印制了一种不是邮票的“邮票”。虽然这种“邮票”没有任何邮资作用,但在被劫持的外国人对外联系的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集邮报》期刊2015-02-13)

吉铠东[6](2013)在《《时报》视野下的临城劫车案》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的临城劫车案曾轰动一时,中外媒体竞相报道。作为上海叁大报之一的《时报》除了密切跟踪报道外,还发表不少针砭时弊的评论,归结有叁:一是对政府的批评;二是对中外言论的思考;叁是提出治匪之策。透视《时报》的舆论,不难发现其爱国之心及其对民生的关注,但它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尚不全面。(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11期)

郭美容[7](2013)在《中共与临城劫车案》一文中研究指出1923年,震惊中外的临城劫车案发生。对于这一重大案件,中国共产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在其机关刊物《向导》做了相关的评论。中共从自己的纲领出发,指出造成临城案件的直接原因的列强别有目的,坚决反对自由知识分子关于列强干涉的主张,并提出消除匪源关键在于建立独立政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3年07期)

黄雪垠[8](2012)在《20世纪20年代土匪与政府、洋人、军阀的博弈——以临城劫车案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政府更迭频繁,军阀争地夺利,土匪横行乡里,列强也未放弃分权攫利。一幕由政府、军阀、洋人、土匪共同演出的以命相搏的丑剧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精彩。发生于1923年的山东临城孙美瑶匪众劫持火车案,充分地体现了土匪与政府、洋人、军阀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在这场本来力量并不均等的角逐中,势力最弱者土匪,准确地抓住了以命换生存的博弈原则,以洋人为博弈的筹码,在与政府、军阀的博弈中取得了暂时的成功。(本文来源于《军事历史》期刊2012年05期)

管嗣昆[9](2012)在《民国第一案——临城劫车案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小土匪孙美瑶和一座名为抱犊崮的无名小山几乎一夜成名,1923年5月~7月的全国各大报纸上,这是两个使用频度最高的词。他们何以成名?这与一场轰动一时的劫车案——临城劫车案有关,临城劫车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匪绑架"洋票"的大案,有"民国第一案"之称。抱犊崮的土匪势力鲁南的抱犊崮位于枣庄、临沂、费县、滕县四县之间,为周围70多座山峰之冠,海拔600余米,有一柱擎天之势。因山势险峻,无法牵着大牛上山,只得抱着小牛犊在山上养大后再耕田,故名。山势周遭乃悬崖峭壁,只有北面一线鸟道可通,是藏身的绝佳之处。(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12年17期)

徐基中[10](2011)在《临城劫车案中的民国政象及国民党的政治诉求——基于《民国日报》对临案报道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城劫车案是民国史上轰动一时的大案,国民党党报《民国日报》对此做了大量报道,并撰发了相当数量的言论(社论)和时评。结合当时的民国政象,可以看出,《民国日报》在临案中所表达出的是国民党这样一种政治诉求:裁兵与统一。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所限,以及依赖了错误的路径和力量,这一政治诉求最终是无法实现的。(本文来源于《国际新闻界》期刊2011年11期)

临城劫车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临城劫车案的突然爆发引起了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社会各界爱国知识分子以报刊为主要阵地,对临城劫车案进行了系统的报道、宣传与分析,并以时评、杂论的形式鼓舞民众的反抗精神。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报刊舆论极力批判北京政府派系斗争不已、社会治理能力低下的政治状态,并就如何治匪深入探讨,以贡献方案来干预国家政治,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疾苦而疾呼。与此同时,报刊舆论还针对列强铁路国际共管的方案、各种惩罚和赔款要求,及其觊觎中国主权与领土的野心进行强烈地谴责。通过临案可以窥探,报刊舆论在中国内政和外交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城劫车案论文参考文献

[1].宋博.临城劫车案中“铁路共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王瑞.民国临城劫车案的报刊舆论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

[3].代明明.民国时期媒体的危机事件报道[D].辽宁大学.2018

[4].李海流.临城劫车案与抱续崮“土匪邮票”[J].文史春秋.2016

[5].张孝堂.临城劫车案劫持了多少人质[N].中国集邮报.2015

[6].吉铠东.《时报》视野下的临城劫车案[J].学理论.2013

[7].郭美容.中共与临城劫车案[J].黑龙江史志.2013

[8].黄雪垠.20世纪20年代土匪与政府、洋人、军阀的博弈——以临城劫车案为中心的考察[J].军事历史.2012

[9].管嗣昆.民国第一案——临城劫车案始末[J].百科知识.2012

[10].徐基中.临城劫车案中的民国政象及国民党的政治诉求——基于《民国日报》对临案报道的考察[J].国际新闻界.2011

标签:;  ;  ;  ;  

临城劫车案论文-宋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