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

一、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白绍娟[1](2020)在《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农村基层干部是我国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领导者。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对提升干部自身素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中包含的不合理因素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就为本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论文对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及其素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界定,研究涉及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整体性、政治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论文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作为本研究的战略性基础,对其战略性要求、战略性意义和战略性举措进行阐释,将马克思主义干部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素质的重要讲话是本研究的科学指引。将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划分为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管理素质、文化素质、责任素质和心理素质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论文分别就六个素质的内涵进行解读。在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分别是政治宗旨观念不够强,存在贪污腐败事件;道德品行水平不高,道德作风不够严谨;基本管理水平欠缺,创新管理意识淡薄;文化水平层次不齐,综合学习积极性不高;本职工作热情不高,为民服务观念较弱;性格品性相对不稳定,应对情绪压力能力较弱等问题。针对以上六方面问题,论文从主客观两大方面出发,总结归纳造成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产生问题的原因,使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内涵构成的剖析,在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解析的基础上,考虑新时代的实践需要,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举措,即在端正干部思想意识的前提下强化干部宗旨观念,在遵循外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视个人主观情绪,通过实施改善干部心态来培养干部意志品质,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选拔优秀的基层干部,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注重正向激励方式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以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多方面培训等。这些举措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借鉴。

褚楚[2](2019)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文中指出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关于如何加强乡村治理有效性问题的探讨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关注重点。与许多从转变乡村治理模式、调整乡村治理结构等视角出发展开的研究不同,本文从“现代国家的构建与有效运行依赖于一个规模庞大且素质优良的官僚组织”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基层官僚主要构成群体、党和国家治理乡村社会的主要力量——乡镇公务员其素质与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在“国家——社会”理论分析框架下,乡镇公务员是连接国家政治社会和乡村民间社会的纽带与桥梁,要完成乡村基层治理这样一种兼具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特殊社会分工,既应当具备坚定地政治素质、熟练于正式制度规则和政治权威的运用,发挥好政治传输功能,也应当具备合理运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权来化解地方利益冲突和治理困境的乡土智慧,为乡村百姓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其发挥职能的具体方式发生转变,对乡镇公务员观念意识、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培育对于提升乡镇政府治理能力、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及维护乡镇政权公信力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研究的总体分析框架,以乡村治理现代化为研究背景,以治理理论、街头官僚理论、理性行为选择理论、素质模型理论和培训的相关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和比较研究法,对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本文主要探讨和解决了如下几个问题:首先,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素质内容。一方面基于治理理论,从乡村治理过程中乡镇政府承担职能的三个维度——即纵向维度的执行性职能、横向维度的协调性职能、以及前后维度上的规划引导与服务保障职能,探讨了乡村治理对乡镇公务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即应当具备坚定的政策执行素质、积极的三农服务素质和良好的统筹协调素质。另一方面依据善治和善政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乡镇公务员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即具备更强的基层组织建设素质、民主与法治素质、统筹规划与协调素质、运用现代治理技术和治理工具的业务能力素质、以及预防、化解和应对突发危机的素质等。其次,从理论逻辑和现实需求两方面探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从理论逻辑上,一是基于街头官僚理论和理性行为选择理论,在“工作环境—行为选择”分析框架下,以自由裁量权和行为选择空间为逻辑起点,探讨了乡镇公务员的几种典型行为选择模式,如政策的变通执行、规则依赖、一线弃权等;二是基于素质模型理论,乡镇公务员的外在行为表现是其素质构成的一部分,并且由其内在的观念意识、性格品质以及知识能力等素质综合作用而形成,进而结合素质是由“意识灌输、知识学习、能力锻炼和习惯养成四个环节反复循环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规律,论述了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对于矫正乡镇公务员在工作中的行为选择偏差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现实需求的角度,本次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媒体案例分析等途径考察了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的现状,发现了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整体存在不足,例如政治意识和政治理论知识不足,民主素质和法治素质不高、职业道德责任亟需增强,文化业务素质有待提升、身体和心理素质仍需提高等,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迫切要求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提高乡镇公务员整体素质水平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第三,通过对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当前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例如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素质培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公务员培训教育资源供需不平衡等,究其原因:一是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体系不健全,导致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二是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基层教育培训资源和经费拨付难以得到保障;三是由于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主体的观念意识淡薄,对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工作缺乏端正的态度和足够重视。第四,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几种主要的特征类型和主要做法,即以英国等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需求导向型”、以美国为代表的“能力导向型”、以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价值导向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人本导向型”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实践导向性”,总结了可供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借鉴的基本经验,例如加强公务员培训的法治与制度保障、分级分类建立公务员素质标准、对公务员进行定期素质测评、完善公务员道德行为规范建设、重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以及注重公务员培训教育结果的考核与运用等。最后,基于前文论述提出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路径。以可靠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精湛的业务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目标,坚持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践养成相结合、规范约束与激励保障相结合、传统继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加强构建完整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体系为主要对策,通过丰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容与方式、加强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乡镇公务员素质跟踪评价系统、完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配套制度保障、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等途径,提高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苗前军[3](2018)在《提升领导干部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治理现代化对领导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升领导干部素质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本文从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实干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等七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面临的挑战,细化应对的方略。阐明了政治素质的统领性、理论素质和知识素质的保障性、能力素质和实干素质的驱动性、心态素质和创新素质的重要性。同时结合贯彻十九大精神,诠释了领导干部素质提升的现实意义。

李专[4](2011)在《浅谈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论述了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培养的特殊内涵、基本要求和主要内容,分析了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现状,提出了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途径,理论联系实际,对提高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王洪[5](2009)在《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如何提升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为研究目的,主要采用历史资料分析法、理论推导法,加上案例的实证剖析,深入浅出地分析并提出提升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的方法和途径。当今,我国正处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并以改革来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创新。为此,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敢于进取,能够开创新局面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本文从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具备创新素质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创新素质概述及相关理论阐述、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我国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创新、创新素质和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含义,现代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构成,分析了国内外创新型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现状、培养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提升途径。从具有创新型潜质的优秀后备人才选拔;选拔后如何提升领导主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如何优化创新的外在环境,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如何加强实践创新的锻炼和总结,提升创新素质;如何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为创新开辟正确的道路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而详尽的个人观点。

郝林军[6](2009)在《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探析》文中研究表明从我们所面临新的历史任务、适应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氛围三个方面,强调了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重要性。从事业心、进取心和责任感;牢固的创新意识;无私无畏、坚持真理的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扎实的知识基础五个方面,阐明了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有的创新素质。

张守华[7](2008)在《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军以“三军一体、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为目标的三军联勤体制改革是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我军信息化建设,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军医大学作为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应积极面对三军联勤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探讨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培养适应三军卫生联勤的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专题组讨论、专家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轮廓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综合评分等定性和定量方法,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国内外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三军联勤及其主要环境因素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和需求,以及应采取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提出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特勤军事医学人才等新概念,并界定了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特勤军事医学人才也是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的一部分,联勤军事医学人才需要加强跨军兵种知识教育和战略素质培养,联勤军事医学人才不能临战从民间应急征招培训,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不能等同医学人才应急培训等新观点。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表明:1、外军正逐步建立起与本国三军联勤相适应的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以学历教育培养为主:美、俄、日、法、印等国家均以三军联合医科大学承担的学历教育(或毕业后教育衔接)培养联勤军事医学人才,英、德等国家在依托国民高等医学学历教育基础上,补充军队院校承担的军事、军事医学等内容的任职教育来培养联勤军事医学人才;海、空军军事医学人才以毕业后教育培养为主。除俄罗斯和我国等国家分别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特勤军事医学人才外,美、英、日、印等国家主要通过毕业后教育模式培养。2、我军尚未建立与三军联勤相适应的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培养观念淡薄;培养目标以满足单一军种线性作战卫勤保障为主;培养内容缺乏异军种军事医学及三军联勤相关内容;三军军事医学人才分别由陆、海、空军军事医学学历教育培养,培养过程并列;缺乏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的有机衔接;三军培养机构“各管一摊”,资源难以共享等。需求分析及实证研究表明,应树立能力、素质本位的联勤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应前瞻性地定位在三军一体化保障需要的“全职能型”军事医学人才;课程设置针对三军联勤军事医学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在目前军医大学五年制军医培养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海、空军军事医学及联勤相关课程;改革三军并行、自成体系的人才培养现状,建立三军一体、军民兼融、平战结合的培养体制和机制;学历教育与职教育有机衔接,以学历教育培养联勤军事医学人才,任职教育培养中、高级联勤和特勤军事医学人才;信息化战争卫生联勤保障不能完全依赖临战前应急培训的普通医学人员来承担,应加强以联勤素质、创新素质和信息素质培养为重点的军事医学任职教育等。基于整体涌现原理构建了“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树立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观念;培养目标由传统“专业对口”转变为“能在相近多种岗位快速转换适应”,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通用性专业技能、较强创新能力、较高信息素质和一定战略素质;增加海、空军军事医学及三军联勤相关课程设置,并提出了基于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的课程体系设置模型;建立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衔接一体化、三军联合一体化、军民兼容双向培养一体化、人才培养类型勤务与技术融合一体化、平战结合一体化等特征的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任职教育区分为联勤、特勤军事医学任职教育,依据培养对象和方向设置模块化课程;实施以“5+1”为主的弹性学制。

郭郁葱[8](2008)在《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文中指出人类正在经历着一场跨越千年史册的巨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人类将以惊人的加速度走出工业文明,步入信息时代。当前,一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己经诞生,并迅速向全球扩展。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中地位的突现,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的教育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跨世纪的转折点上,随着信息时代的降临,只有创新素质教育才是21世纪中国教育管理改革的旗帜。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研究创新素质教育,既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又具有实践上的价值。第一,创新素质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是教育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创新与保守是教育发展的一对矛盾,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与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无论是教育发展的个案研究还是一个社会教育发展的系统研究,都无法回避这一问题。第二,创新素质教育研究对深化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创新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在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基础教育进行了介绍,并借鉴我国历史上发展教育的传统经验和发达国家实现教育大众化的具体经验,结合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背景,首次提出促进我国教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创新素质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本文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创新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把创新理论作为指导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更符合深化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实现我国教育多元化供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保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王庆军,潘云[9](2008)在《领导干部提高创新素质问题浅析》文中研究表明创新素质,是对人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勇气、创造性行为的综合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作为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此为指导,努力培养和提高创新素质。笔者认为,当前应在

龚桢梽[10](2005)在《新时期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开发策略》文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国家公务员担负着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其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决策的水平,决定国家行政管理的发展。在复杂多变的知识经济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下,公务员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进步。目前,国内外文献多是借鉴心理学、创造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科技人员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立足于公务员这一主体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公务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的研究更是相当匮乏。本文立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综合运用了管理学、心理学、创造学、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对影响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因素、评价公务员创新能力的指标、每个指标赋予的权重、运用指标体系进行公务员创新能力测评的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影响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自我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方面。第二,评价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可以用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技能、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每个指标都占有相应的权重。第三,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上级、同事和自我的评价,可以对公务员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可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实现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的过渡。第四,要开发和提高公务员的创新能力,可以从组织文化、工作目标、创新培训、激励机制、团队建设、自我开发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阐释
        一、新时代的概念阐释
        二、农村基层干部的概念界定
        三、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包含的内容及特征
    第二节 研究的战略性和理论性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是本研究的战略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干部理论是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的理论性基础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素质的重要讲话是干部素质建设的科学指引
第二章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必要性及其内涵
    第一节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要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催化剂
        三、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是焕发乡风文明的前提
        四、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是乡村治理有效的核心
        五、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是乡村生活富裕的推进器
    第二节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内涵
        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政治素质建设的内涵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道德素质建设的内涵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管理素质建设的内涵
        四、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建设的内涵
        五、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责任素质建设的内涵
        六、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心理素质建设的内涵
第三章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宗旨观念不够强,存在贪污腐败事件
        二、道德品行水平不高,道德作风不够严谨
        三、基本管理水平欠缺,创新管理意识淡薄
        四、文化水平层次不齐,综合学习积极性不高
        五、本职工作热情不高,为民服务观念较弱
        六、性格品性相对不稳定,应对情绪压力能力较弱
    第二节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
第四章 新时代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端正干部思想意识的前提下强化干部宗旨观念
        一、牢固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情、行、权为群众
        二、明确政治方向来端正思想作风态度
        三、筑牢思想基础以端正工作作风态度
    第二节 在遵循外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视个人主观情绪
        一、农村基层干部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视接纳个人情绪
        二、农村基层干部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个人情绪正常化
        三、农村基层干部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宣泄个人情绪
    第三节 改善干部心态的措施下培养干部意志品质
        一、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高度负责的心态以增强其责任心
        二、培养农村基层干部坚忍不拔的心态以提升其忍耐力
        三、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理性平和的心态以增强其自制力
        四、培养农村基层干部随机应变的心态以增强其决断力
    第四节 建立科学用人机制,选拔优秀基层干部
        一、制定新型选拔标准,注重创新人才干部
        二、拓宽选拔人才渠道,完善干部岗位机制
        三、培养年轻后备干部,注入农村新鲜血液
    第五节 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注重创新正向激励
        一、完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科学评价水平
        二、建立干部有效考核,争创积极向上氛围
        三、创新正向激励制度,吸引干部善于作为
    第六节 为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筑牢制度文化的根基以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培训
        二、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学历培训以壮大潜力队伍
        三、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技能培训为农村发展提供技能指引
        四、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心理培训以建立淡泊名利的心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2)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述评
        (二)国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
    四、拟创新之处、难点与不足
        (一)拟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阐释
        (一)治理、乡村治理与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公务员与乡镇公务员
        (三)素质、公务员素质与乡镇公务员素质
    二、理论基础
        (一)治理与善治理论
        (二)素质模型理论
        (三)新制度主义理论
        (四)街头官僚与行为选择理论
        (五)学习和培训的相关理论
    三、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对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现实需求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提高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基本前提
        (三)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是维护乡镇政权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小结
第二章 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在逻辑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与乡镇公务员素质要求
        (一)乡镇政府职能定位
        (二)乡村治理对乡镇公务员的素质要求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的形成过程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理论逻辑
        (一)基层治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
        (二)现代化治理价值与技术需要培育养成
        (三)乡镇公务员的行为选择逻辑
    三、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必要性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乡镇公务员的现实要求
        (二)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总体状况考察
        (三)当前乡镇公务员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小结
第三章 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状况考察
    一、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历史考察
        (一)新中国成立后乡镇干部的素质培育
        (二)改革开放后乡镇干部的素质培育
        (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
        (四)《公务员法》实施之后乡镇公务员的素质培育
    二、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现状考察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状况调查问卷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主体的观念意识淡薄
        (二)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保障机制不完善
    小结
第四章 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经验
    一、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特征类型
        (一)以英国为代表的“需求导向型”
        (二)以美国为代表的“能力导向型”
        (三)以加拿大为代表的“价值导向型”
        (四)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人本导向型”
        (五)以日本为代表的“实践导向型”
    二、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公务员素质标准
        (二)分级分类对公务员进行培训
        (三)重视对公务员进行素质测评
        (四)加强培训教育机构建设
    三、国外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经验
        (一)建立公务员培训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二)完善公务员的道德行为准则
        (三)重视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四)注重公务员培训考核结果的运用
    小结
第五章 基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路径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思路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主要目标
        (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要求
        (三)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基本原则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内容要求
        (一)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构成要素
        (二)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具体内容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途径
        (一)构建完善的乡镇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
        (二)加强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的配套制度保障
        (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文化环境
        (四)建立乡镇公务员素质跟踪评价系统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提升领导干部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素质
二、理论素质
三、知识素质
四、能力素质
五、实干素质
六、心理素质
七、创新素质

(4)浅谈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培养的特殊内涵
2 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
3 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3.1 思想政治素质
    3.2 品德素质
    3.3 知识素质
    3.4 身心素质
    3.5 理论素质
    3.6 能力素质
    3.7 用人素质
    3.8 决策素质
    3.9 调控素质
    3.1 0 参谋素质
    3.1 1 创新素质
    3.1 2 处事素质
    3.1 3 成功素质
    3.1 4 信息素质
4 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现状
5 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途径
    5.1 善于学习
    5.2 勇于实践
    5.3 勤于总结
    5.4 乐于接受监督

(5)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本文选题背景
    1.2 党政领导干部具备创新素质的重要意义
    1.3 党政领导干部素质创新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领导干部创新素质概述及相关理论阐述
    2.1 领导与领导干部的含义
    2.2 创新、创新素质和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含义
    2.3 现代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
        2.3.1 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组成部分
        2.3.2 领导干部创新素质与其他素质间的关系
    2.4 相关理论阐述
        2.4.1 领导权变理论
        2.4.2 领导特质论
第三章 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
    3.1 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领导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3.1.1 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素质培养方面
        3.1.2 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3.1.3 在终身学习能力培养方面
    3.2 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型领导人才培养的借鉴意义分析
        3.2.1 注重对创新观念的宣传,整体创新意识强
        3.2.2 国家法律政策等对于创新的规范化要求
        3.2.3 创新素质及人才的培养形式、途径的多样化
第四章 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我国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不足的主要表现及所反映的问题
    4.2 我国领导干部创新素质总体现状分析
第五章 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提升途径探析
    5.1 具有创新型潜质的优秀后备人才选拔
        5.1.1 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透明度加大社会对创新人才选拔的监督力度
        5.1.2 构建创新人才选用公信度长效机制让社会放心
        5.1.3 加快创新型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确保创新型党政领导队伍不断优化
        5.1.4 加大引进力度让后备人才来源多样化
    5.2 提高领导主体素质,提升创新能力
        5.2.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
        5.2.2 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打好创新基础
        5.2.3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把握创新的方向
        5.2.4 创新领导思维,构筑创新战略
    5.3 优化创新的外在环境,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
        5.3.1 创新激励机制
        5.3.2 创新保护机制
        5.3.3 创新发展机制
    5.4 加强实践创新的锻炼和总结,提升创新素质
        5.4.1 加强实践创新的锻炼,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
        5.4.2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借鉴和总结,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
        5.4.3 要善于学习和实践,掌握创新的方法
    5.5 要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为创新开辟正确的道路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论文正文 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一节 立题依据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一) 三军联勤是世界各国军队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 我军联勤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三) 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提出新挑战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目的
        (二) 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指导思想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视角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一) 专题组讨论法
        (二) 专家深度访谈法
        (三) 问卷调查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五) 文献研究法
        小结
    第二部分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概念释义
        二、内涵界定和分类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联合教育理论
        二、军事医学人才分类理论
        三、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群体结构特征理论
        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一体化理论
        五、军队医学人才军事适应性理论(国民教育资源利用)
        六、军事医学战略素质教育
        七、聚焦卫勤与精确卫勤
        八、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与应急培训
        (一) 联勤军事医学人才不能临战从民间征招应急培训
        (二) 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不能等同于医学人才应急培训
        小结
    第三部分 国内外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外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趋势
        (一) 国外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趋势
        (二) 国内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趋势
        二、外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 外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二) 外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三) 外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发展趋势
        三、我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 我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二) 我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三) 我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
        四、中外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一) 中外军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
        (二) 启示
        小结
    第四部分 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影响及需求的系统分析
        第一节 系统环境因素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军事转型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 军事转型概述
        (二) 军事转型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二、教育转型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 教育转型的概述
        (二) 教育转型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三、军队新历史使命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 我军新时期历史使命概述
        (二) 我军新时期历史使命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四、国民教育资源利用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 国民教育资源利用概述
        (二) 国民教育资源利用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第二节 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及需求
        一、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及需求
        二、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群体结构的影响及需求
        三、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及需求
        四、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任职教育的影响及需求
        五、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内容的影响及需求
        六、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影响及需求
        七、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及需求
        小结
    第五部分 实证研究
        第一节 实证研究概述及基本原则
        一、概述
        二、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专题组讨论研究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 专题组讨论的设计
        (二) 专题组讨论工作人员组成及技术要求
        (三) 讨论与资料收集
        (四) 资料处理
        二、结果及分析
        (一)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及需求
        (二)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培养人才目标的影响及需求
        (三)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课程的影响及需求
        (四)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及需求
        (五)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其它影响及需求
        第三节 专家深度访谈研究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 基本情况
        (二) 专家权威性分析
        (三) 实施方法
        二、结果及分析
        (一)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及需求
        (二)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培养人才目标的影响及需求
        (三)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影响及需求
        (四)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影响及需求
        (五) 关于三军联勤对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的其它影响及需求
        第四节 问卷调查研究
        一、研究方案设计
        (一) 调查对象来源及代表性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 调查实施方法
        (四) 调查问卷各项目命名及量化方法
        (五) 调查对象的积极性
        (六) 问卷调查信度分析
        (七) 问卷调查效度分析
        (八) 统计分析方法
        二、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轮廓分析
        (二) 问卷调查结果典型相关分析
        (三) 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的综合评价
        (四) 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相关认知和态度分析
        (五) 军事医学实践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的统计分析
        小结
    第六部分 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节 基于整体涌现原理构建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的整体涌现原理
        二、现行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系统结构存在W<Pi 问题
        三、构建实现W>Pi 的“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人才培养观念
        (一) 由传统大陆军主导观念向联勤观念转变
        (二) 由物质主导向信息主导观念转变
        (三) 由知识本位向能力、素质本位观念转变
        (四) 由传统封闭式向联合开放式人才培养观念转变
        (五) 树立多元文化培养观念
        (六) 树立前瞻性人才培养观念
        二、关于人才培养目标
        (一) 培养目标层次区分
        (二) 培养目标定位
        (三) 培养目标设计
        (四) 培养目标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模型
        (五) 注意事项
        三、关于课程体系
        (一) 需求
        (二)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三) 课程体系设置模型
        (四) 注意事项
        四、关于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一) 需求及外军经验
        (二) 构建“综合性一体化”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三) 完善其它人才培养体制和机制
        五、关于任职教育
        (一) 主要问题及建议
        (二) 学制
        (三) 步骤
        (四) 措施
        小结
    讨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联勤体制下国内外军事医学人才培养特点及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访谈题纲
附件2.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调查问卷
附件3.关于请求协助填写调查问卷的函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英文论着

(8)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教育危机与影响我国教育发展的制度原因
        1.1.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应试教育的涵义
        1.2.2 素质教育的涵义
        1.2.3 创新素质教育的涵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1.3.1 国外创新教育的现状
        1.3.2 国内创新教育的反差
    1.4 研究问题的方法与界定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博弈
    2.1 博弈论理论
    2.2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中小学生的减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创新教育与教育评价
    3.1 创新教育注重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成分
    3.2 教育政策评估
        3.2.1 教育政策评估的内涵
        3.2.2 教育政策评估类型与目的
    3.3 教育创新呼唤教育评价改革
        3.3.1 国外教育评价分析
        3.3.2 创新素质教育需要完善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
    3.4 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管理的探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推进创新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及策略
    4.2 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4.3 向创新素质教育转轨要从制度层面上深化改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创新素质教育的实施
    5.1 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宣传
    5.2 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内容
        5.2.1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中的权力分配
        5.2.2 创新素质教育需要改革学生评价制度
    5.3 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重点
        5.3.1 转变精英教育观念,适应大众教育理念
        5.3.2 提供制度保障,落实创新素质教育
    5.4 建立评估体系,完善监督机制
        5.4.1 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建立有效监督制度
        5.4.2 完善质量评价标准,符合公众消费需求
        5.4.3 培育中介评估机构,实现多元化的评估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成果
致谢

(10)新时期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开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目的
        1.2.2 意义
    1.3 研究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结构化访谈
        1.4.4 数学统计分析方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难点
    1.6 文章结构图
2 文献述评
    2.1 创新能力概念的界定
    2.2 国内外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2.2.1 古希腊、古代中国——十八世纪前期
        2.2.2 19 世纪——20 世纪70 年代
        2.2.3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
    2.3 公务员量化考评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综述
    2.4 公务员创新能力研究述评
        2.4.1 国外研究述评
        2.4.2 国内研究述评
3 影响我国公务员创新的因素分析
    3.1 环境因素
        3.1.1 以信息技术、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全球化背景
        3.1.2 以创新体系、能力建设为导向的发展性战略
        3.1.3 以严格管制、稳定有序为要求的公务员制度
        3.1.4 以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为特点的工作“惯域”
    3.2 个体因素
        3.2.1 以深广结合、重于实践为前提的知识技能
        3.2.2 以勇于创新、敢于失败为表征的个性心理
        3.2.3 以自我实现、社会实现为本质的心理需要
4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4.1.1 描述功能
        4.1.2 评价功能
        4.1.3 指导功能
    4.2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
        4.2.1 有助于创新人才的选拔与任用
        4.2.2 有助于公务员素质档案的建立
        4.2.3 为公务员培训提供依据
        4.2.4 有利于公务员的自我发展
    4.3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3.1 目标性原则
        4.3.2 科学性原则
        4.3.3 系统性原则
        4.3.4 实用可行性原则
        4.3.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4 建立指标体系的难点和问题
        4.4.1 众多指标的选择问题
        4.4.2 定性指标的量化问题
        4.4.3 专家意见的集中问题
        4.4.4 评价方法的使用问题
    4.5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5.1 指标收集
        4.5.2 指标的筛选与修改
        4.5.3 指标体系的确定
    4.6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
        4.6.1 创新素质
        4.6.2 创新精神
        4.6.3 创新技能
        4.6.4 创新成果
    4.7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7.1 一级指标的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4.7.2 二级指标的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4.7.3 指标体系的权重合成与整体一致性检验
        4.7.4 指标体系的权重统计与分析
5 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6 公务员创新能力开发策略
    6.1 形成民主竞争、兼容并蓄的组织文化
    6.2 提供目标明确、富于挑战的工作
    6.3 加强公务员创新、创造能力培训
    6.4 完善公务员创新保护、激励机制
    6.5 打造学习型、创新性公务员团队
    6.6 促进公务员创新能力的自我开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建设研究[D]. 白绍娟. 太原科技大学, 2020(04)
  • [2]乡村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镇公务员素质培育研究[D]. 褚楚.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提升领导干部素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 苗前军. 中国领导科学, 2018(01)
  • [4]浅谈农业系统领导干部素质的培养[J]. 李专. 热带农业科学, 2011(04)
  • [5]现代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创新素质提升研究[D]. 王洪. 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 [6]党政领导干部创新素质探析[J]. 郝林军. 今日科苑, 2009(03)
  • [7]三军联勤军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张守华. 第三军医大学, 2008(04)
  • [8]创新素质教育的研究[D]. 郭郁葱. 北京工业大学, 2008(08)
  • [9]领导干部提高创新素质问题浅析[J]. 王庆军,潘云.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08(04)
  • [10]新时期公务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开发策略[D]. 龚桢梽. 重庆大学, 2005(01)

标签:;  ;  ;  ;  

关于提高领导干部创新素质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