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校正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漠区,表层调查,静校正,沙丘曲线
校正量论文文献综述
苏德仁,李天树,汪大鹏,周志才,刘占杰[1](2019)在《塔东沙漠区表层静校正量的分区法高精度提取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塔东沙漠区野外静校正量提取的主要方法是沙丘曲线法,即高速顶界面到地表之间介质的时深关系直接套用一个固定的沙丘曲线函数,进而求取表层静校正量。但是沙漠区的沙丘形态及分布特征是变化的,每个沙丘的基本构造形态都可分为迎风坡和背风坡,并且每个沙丘的时深关系又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所不同。本文运用沙漠区地理信息资料及大量表层微测井资料,准确剖析了沙丘的结构特征及沙丘分布位置对静校正量提取带来的影响,研究出沙漠区分区法表层静校正量高精度提取技术,解决了沙漠区静校正量提取的精度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9)
王立歆,林伯香[2](2019)在《复杂近地表探区静校正量的地表一致性融合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探区近地表条件的复杂性远超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利用不同静校正方法和参数计算的不同静校正量的试验对比结果往往表现为各自在不同区域和/或不同频段的优势,通常难以找到能较好解决整个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单一静校正方法和参数。为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优势互补,提出了具有地表一致性特点的分频段与分区的静校正量融合技术,首先按照波长将静校正量分解成长、短波长2个频段或长、中、短波长3个频段的静校正量,再根据各自静校正量的优势频段和/或优势区域进行重构,形成最终的静校正量。南方山地2个探区的应用实例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思路和效果,一个探区表层岩性平面上明显区分为砂岩区和灰岩区,另一个探区含有隆起于地表的背斜构造,应用结果表明,迭加剖面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9年01期)
张建利,王赟,贾东宁,桂琳[3](2018)在《一种基于转换波极性校正量板的弹性波逆时偏移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弹性波逆时偏移时,采用波型相关比位移分量相关得到的成像结果更有物理意义,如果偏移结果是保幅的,那么P-P和P-S成像结果直接反映了地下界面的P-P反射系数和P-S转换系数(Yan and Sava, 2008a; Lu et al., 2010),同时也会避免混杂波型相干形成的假象。波型相关成像的前提是波场分离和转换波极性反转校正,波场分离可以采用Helmholtz分解(Aki and Richards, 2002)(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8-10-21)
纪晓亮,王春晓[4](2018)在《排列抽稀初至拾取计算校正量的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在室内处理时我们基本都会利用初至信息来计算静校正量,但随着勘探数据密度越来越大,初至拾取工作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严重拖累了项目进度。如何提高初至拾取效率、降低拾取工作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对存在严重静校正问题的某高密度叁维区块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数据抽稀,对各种方法进行了对比,选取了较为合理的抽稀方法,并选取叁维资料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01期)
刘嘉华[5](2016)在《基于AIS岸台的DGPS校正量播发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上海洋山港通航安全的航海保障技术支持能力,上海洋山港E航海示范工程建设和完善相关航海保障支持服务设施。介绍利用洋山港周边水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岸台播发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ifferential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GPS)校正量的方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本文来源于《中国航海》期刊2016年04期)
李海明,刘颖华,李虹[6](2016)在《一种CMP道集剩余校正量求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处理中CMP道集在经过静校正和动校正处理之后,仍然会存在剩余校正量。剩余校正量的存在影响迭加成像效果。传统剩余校正量求取采用基于统计规律的互相关算法。设计了一种振幅绝对误差剩余校正量求取算法,并用MATLAB编程进行了仿真测试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试验。两种算法有着相同的效果,但振幅绝对误差算法速度更快。(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6年02期)
程磊磊,姜宇东,崔树果,郭全仕[7](2015)在《基于强事件约束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困难的问题,研究了射孔事件数据道间的两两相关信息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光滑性约束条件相结合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该方法不仅利用了射孔事件的任意两道相关信息,增加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时的信息量;还利用了剩余静校正后强微地震事件同相轴的光滑性约束信息,实现提高低信噪比条件下剩余静校正量估算精度的目的。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低信噪比数据的剩余静校正估算具有适应性强、效果好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5年06期)
姚华,夏青,胡正舟,仲伟军,马鲁新[8](2015)在《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LN6井区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技术在原理上优于水平基准面一步法校正,实际应用有多大的优势?以准噶尔盆地LN6井区为例,从基本原理、静校正量计算、速度建场,对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和水平基准面一步法校正进行对比。在构造圈闭目标识别过程中,使用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构造精度上取得好的成果,提供部署预探井位一口。(本文来源于《新疆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关琳琳,胡中平,李振春,林伯香[9](2014)在《复杂山地3D高频静校正量计算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静校正技术是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的近地表建模技术只能把握速度变化的大体趋势,由此得到的静校正量仅包含低频分量和部分高频分量。初至信息包含了走时信息,数据量大且冗余度高,可以在共炮点、共接收点、共偏移距等域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获得静校正高频分量。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沙漠地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对南方复杂山地探区,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复杂山地探区的高频静校正计算技术。(本文来源于《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期刊2014-10-20)
林伯香,朱海波,徐颖[10](2014)在《关于起伏地表偏移表层高频校正量计算方法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现有速度建模技术的限制,对地震数据进行适当的近地表校正仍然是起伏地表偏移处理流程的重要一步。"面向起伏地表偏移成像的表层静校正方法"一文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只校正高频静校正量的表层校正方法和相应的高频静校正量、高频基准面计算方法。就该文中的高频静校正量和高频基准面计算方法、高频静校正量应用后表层对数据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不同的观点,并结合一个简单模型加以说明。分析认为,高频基准面应该是实际地形的某种平滑结果;应用高频静校正量后表层对地震数据影响的中、低频分量还在,将在后续的速度建模与偏移过程中体现出来。给出了计算高频基准面和高频静校正量思路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石油物探》期刊2014年04期)
校正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复杂探区近地表条件的复杂性远超静校正方法的假设前提,利用不同静校正方法和参数计算的不同静校正量的试验对比结果往往表现为各自在不同区域和/或不同频段的优势,通常难以找到能较好解决整个工区静校正问题的单一静校正方法和参数。为实现不同静校正量的优势互补,提出了具有地表一致性特点的分频段与分区的静校正量融合技术,首先按照波长将静校正量分解成长、短波长2个频段或长、中、短波长3个频段的静校正量,再根据各自静校正量的优势频段和/或优势区域进行重构,形成最终的静校正量。南方山地2个探区的应用实例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思路和效果,一个探区表层岩性平面上明显区分为砂岩区和灰岩区,另一个探区含有隆起于地表的背斜构造,应用结果表明,迭加剖面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正量论文参考文献
[1].苏德仁,李天树,汪大鹏,周志才,刘占杰.塔东沙漠区表层静校正量的分区法高精度提取技术及应用[C].中国石油学会2019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2].王立歆,林伯香.复杂近地表探区静校正量的地表一致性融合技术[J].石油物探.2019
[3].张建利,王赟,贾东宁,桂琳.一种基于转换波极性校正量板的弹性波逆时偏移策略[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叁)——专题4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2018
[4].纪晓亮,王春晓.排列抽稀初至拾取计算校正量的可行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5].刘嘉华.基于AIS岸台的DGPS校正量播发应用[J].中国航海.2016
[6].李海明,刘颖华,李虹.一种CMP道集剩余校正量求取算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
[7].程磊磊,姜宇东,崔树果,郭全仕.基于强事件约束的微地震剩余静校正量估算方法[J].石油物探.2015
[8].姚华,夏青,胡正舟,仲伟军,马鲁新.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在准噶尔盆地LN6井区应用[J].新疆地质.2015
[9].关琳琳,胡中平,李振春,林伯香.复杂山地3D高频静校正量计算技术[C].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7:油气田与煤田地球物理勘探论文集.2014
[10].林伯香,朱海波,徐颖.关于起伏地表偏移表层高频校正量计算方法的讨论[J].石油物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