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说及理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西方现代文学,现代性,思想感悟
小说及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1](2019)在《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理念的现代性——对其思想感悟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表达独特的思想感悟,是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在西方现代文学的影响下,从鲁迅开始,中国现代不少小说作家紧跟着也以表达思想感悟作为重要的创作理念。但其思想感悟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局限:偏于感性,许多都显得肤浅;趋向跟随,大都缺乏创新。相比之下,西方现代文学的思想感悟则显得深刻和独特。我们应该借鉴西方表达思想感悟的经验,同时追求自己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棋焱[2](2019)在《“临时建筑”理念与韩少功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少功的小说始终萦绕着"不确定"的氛围,即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主体感知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存在之间关联的模糊和犹疑。这让他的创作被注入了一种"临时"的气质。"临时"是韩少功基于对真理的认知体验所逐步形成的创作伦理,是作家面对一个"想不明白"的精神空间的犹疑,它不仅体现在对欧式小说叙述形式拆毁的偏爱,更让这种拆毁把积压在文本最深处的创作本体观念和盘托出,而那些文本包裹不住的部分最终伸出手来拆毁了创造它的文本。韩少功在不断地拆毁与重构中形成了小说文本的"临时建筑"。本文以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为基点,尝试对其"临时建筑"的创作方式进行文本细读,并尝试解读这一创作方式之于作家主体精神建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王登旭[3](2019)在《任务驱动理念下高叁小说备考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阅读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针对学生做题的现状,在认真学习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的实践,提出让学生自主出题、批改、评讲的应对策略。指出要借鉴历年高考真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本文来源于《读与写(教育教学刊)》期刊2019年09期)
张珊珊[4](2019)在《“爱是无限的重复”——试论诺瓦利斯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的诗学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中,爱与诗肩负起综合的功能,爱的世界是完善的圆,人与自然处于完善统一的循环中,"重复"就是"圆"的概念,它是理想的世界,在小说中表现为克令斯奥耳童话的黄金时代。但整体完善的世界无法真正企及,因此开启无限追寻、向着整体性的世界去朝圣,就是浪漫诗的命运和本质。为了重建整体性,不管是转向音乐诗、童话还是新神话,早期浪漫派在艺术表达媒介和手段方面上下求索。(本文来源于《德语人文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文莹[5](2019)在《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理念的矛盾性——以《双城记》中卡屯形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双城记》中,狄更斯塑造了具有历史的具体性与思想的抽象性双重意义的卡屯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理念的矛盾性。在小说中,前期的卡屯是现实的标本,后期的卡屯是理念的化身。文章通过对卡屯形象双重意蕴的解读来阐释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的矛盾理念,并对其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4期)
李晓芳[6](2019)在《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高中语文小说专题教学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建设也在不断提升。语文课程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意味着语文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仅具有“工具性”,而“人文性”的属性日益突出。高中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说作为一种很受学生欢迎的文学体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的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按照单元教学顺序进行单篇小说教学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局限,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学生对小说学习失去了兴趣,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地分析与鉴赏小说。长此以往,学生的小说文学素养薄弱,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并没有得以落实。2017年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视野下,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从“素质教育”走向“素养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小说教学显然不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基于此,本文试图将新课标的学习任务群理念与高中小说教学相融合,采取“专题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设计出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高中语文小说专题教学,以期挖掘出更加高效的高中小说教学新方法。本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叁章:从传统小说教学方式的不足、学习任务群理念与专题教学的关系、高中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编排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四个方面对专题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四章: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对高中小说的专题教学提出设计理念和设计实践案例;第五章: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小说专题教学产生的效益、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结语,主要对全文的观点进行总结阐述,得出结论以及自已的一些反思。(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志岩[7](2019)在《论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理念与创作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古龙是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同时也是一位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七十余部武侠小说,共计一千多万字,不得不让人惊异于他强大的创作力。他受到了国外侦探、推理小说技法的影响,结合传统武侠小说的“古典性”基底,开创了特色的武侠推理小说,并在叙事、语言、情节建构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为武侠小说的现代转化打开了新局面。本文主要从内容、技法两大方面系统分析古龙武侠小说,结合他从传统武侠小说中吸取保留的优秀成分以及对于西方文学理念的有效融合来梳理其武侠小说所呈现的现代理念。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论文第一章主要从武侠小说现代理念的生成出发,对20世纪武侠小说现代理念的内涵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古龙的个人经历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对古龙武侠小说现代理念的形成做出梳理。武侠小说作为中国传统的小说样式而长盛不衰,而支撑着武侠小说的根本便是其中蕴含着的“古典性”。所以古龙武侠小说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现代理念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世界性的现代理念,其中必然要包括相对于以往武侠小说的“古典性”而言的现代性,以此为基础,才能更客观的研究古龙武侠小说所表现出的现代理念,以及现代理念如何指引古龙的小说写作。武侠小说作为通俗文学的一种有着广泛的读者基础,加之当时出版业的繁荣,为武侠小说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社会大环境相对自由,也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古龙因此得以广泛吸收国外小说的理念与技巧。首先,古龙受到现代法制理念的影响,开始警醒于“力”的使用,他笔下的暴力开始被“粉饰”,做文学化的处理,而英雄侠客也不再成为道德和律法的化身;另外,古龙还受到现代都市市民建制的影响,他笔下的江湖很少有门派之别,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神秘的江湖组织,这些组织类似于现代的公司与黑帮,自上而下,自成体系。其次,对于时代情绪的敏锐捕捉让古龙的武侠小说充满虚无色彩,侠客在情感与理性的极致分裂下探求自身的欲望。最后,古龙积极的借鉴西方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创造性的将侦探推理模式引入武侠小说,并且在小说中同时融合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用画面感弥补他的武侠小说缺失的逻辑性。在语言风格上借鉴了海明威式的简洁隽永的“电报体语言”,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论文第二章主要从现代法制与社会建制的影响来看古龙武侠小说中对于“武”的继承与创新。他对武力采取节制与消解的态度的同时,将武侠小说的书写重心转移到“人”的自身。古龙受到现代法制理念的影响,对于武力的使用开始抵触,转而关注人的内在,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于是在写作中将武侠小说的关注点由“武”转移到“人”,对于武力采取了节制的态度和消解的方式。他认为对于武力的极度痴迷与纵容只会让人产生异化,所以古龙对于武力的态度是节制的,不主张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反而喜欢用智慧和勇气来解决纠纷。对于武力的节制就相当于对于暴力的消解,古龙小说中很难见到血腥的武打场面的描写,取而代之的是唯美地点到为止,他将武力书写文学化,暴力书写神圣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武侠小说的暴力因子。此外,古龙明显受到日本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对于武功的描写多是“无招胜有招”,并且讲求物我合一,不过分倚重锋利的武器,而是靠着自身的意念战胜敌人,武器在古龙的小说中虽奇异百变,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人性的描写上,帮助主人公取得胜利往往不是手中的武器,而是爱、宽恕、信任等人格力量,这正体现出“道法自然”、“物我两忘”、“重道轻器”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古龙用现代市民建制的组织模式来构建江湖世界,他对江湖谱系着墨不多,主人公的身世背景模糊,大多无门无派。在古龙以前,武侠作家们还是以社会权力等级观念来建构武林江湖,但到古龙为之一变。古龙笔下的武林江湖不再以武力确定等级秩序,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以独立的姿态进入武林,以对抗的姿态面对武林中的权力等级。他们虽然仍旧参与武林事物但又与权力疏离,不再成为道德或律法的化身,可以看出古龙的武侠小说更多表现的是绝圣弃武的精神。古龙武侠小说的历史背景几乎都是虚化的,这样就使得小说中的人物独立出来,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不会受到历史的影响从而可以自由发展。这样的将历史背景虚化的写法还可以专注于写江湖纷争而不涉及江山问题,不涉及传统的权力等级秩序。论文的第叁章主要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方面梳理古龙武侠小说中对于“侠”这一形象内涵的突破性创作,并集中展现了现代人对于孤独和自由的极端体验,由此展现出时代情绪与现代人的心理病变。武侠小说写的是“侠”,但是“侠”这一形象的关键在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侠义精神与自我精神。在古龙以前的武侠小说中称为侠客的人物多是济弱扶贫、为国为民的高大形象,古龙受到现代人权意识的影响,将他笔下的侠客塑造成为了“独立完整”的人,他们不再是人格完美的大侠,而是有着私心的世俗化形象。侠客的神性被消解,人性被凸显。古龙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浪子人物形象,像沈浪、李寻欢、陆小凤、楚留香等。这些侠客身上都带有孤独情绪,暗示着现代人精神的困厄与生活的荒诞。还有对于极端病态人物的描写更体现出在现代情绪裹挟下的人的心理状态。对于侠义精神的理解,古龙也不同于前人,他打破以前的复仇传统,用宽恕化解仇怨,用自我拯救代替拯救。古龙吸收现代意识,将人的自我意识融入作品之中,重视人性的欲望和本能的表达。论文第四章主要从小说技法与小说模式方面分析古龙的武侠作品所呈现的现代理念。古龙将西方硬汉派侦探小说和新本格派的推理模式融入武侠小说的创作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武侠推理模式,并创作出享誉一时的“楚留香传奇”与“陆小凤传奇”系列作品。推动其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多是人性的冲突,他还将电影中用的蒙太奇手法运用到小说中,通过情节场景的转换拼贴来营构故事。古龙小说的语言充满了诗意与哲理,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语言特色,被人们称作“古龙体”。论文的第五章主要分析古龙秉持的“求新、求变、求突破”的创作理念为其小说创作带来的成就与局限以及对于武侠小说现代性的思考。他赋予了武侠小说新的时代内涵,赋予了武侠小说美学和哲学的双重价值。同时,古龙的武侠小说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过分追求新变也让他陷入了重复自己的困境,例如女性形象类同化严重,侠女与魔女就是其小说作品中最常出现的两类女性形象。在市场化与商品化的影响下,他的某些小说也存在着暴力低俗的元素。他后期的作品大多质量不高,情节破碎、有头无尾。由于古龙自身的成长、生活经历,他武侠小说创作充满随意化倾向。所以,对于古龙武侠小说所呈现出的现代理念的研究也需要保持谨慎客观的态度。武侠小说的现代性主要是精神的现代性,探求武侠小说的现代性问题也会为今后的武侠小说创作提供新道路。(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4-01)
李俊[8](2019)在《“演化”:论郑振铎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理念与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从1925年发表《岳传的演化》开始,郑振铎接连发表了《水浒传的演化》《叁国志演义的演化》《西游记的演化》等明清通俗小说研究论文,在20世纪小说研究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贡献。郑振铎的"演化"研究理念,来源于莫尔顿《文学之近代研究》的进化观念,借鉴于胡适《〈水浒传〉考证》的研究范例,其成果建基于郑振铎个人的丰富藏书,其内涵是以进化的观念分析明清通俗小说集体创作与流传的版本,描述甚至还原通俗小说故事的真相与内容演变的历程,其小说"演化"路径的追索,至今仍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9年01期)
冉传舰[9](2018)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小说教学互动模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本身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初中生正处在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对外界知识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小说新颖的表达方法对初中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小说教学模式要改变传统教师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增加师生的教学互动,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小说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8年12期)
杨君宁[10](2018)在《文心续铸费思量:从《小说稗类》到《文章自在》——试析张大春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演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作家张大春的旧作《小说稗类》,以分章专攻,各个击破的笔记体形式,条分缕析地对小说这一文体的各种形式和内容因素进行了评述,是一位成熟的小说家对于小说的全部理论建构,自成体系。而他的新作《文章自在》,虽然原本是为指导需要应考作文的中学生而写的专栏文章结集,却也掰开揉碎地仔细讲述了陈义更高的文章之道,并不局限于应试作文的辅导和准备。《文章自在》的要旨在于:写文章,不搞作文,提倡需要写文章的人,特别是应试者应增强写作意识,发挥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本文尝试从这两部着作之间的内在关联入手,来探讨作者关于跨文类(即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的某些一以贯之的创作观念,是如何发展和演进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小说及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韩少功的小说始终萦绕着"不确定"的氛围,即作家在创作中对于主体感知的历史事实和现实存在之间关联的模糊和犹疑。这让他的创作被注入了一种"临时"的气质。"临时"是韩少功基于对真理的认知体验所逐步形成的创作伦理,是作家面对一个"想不明白"的精神空间的犹疑,它不仅体现在对欧式小说叙述形式拆毁的偏爱,更让这种拆毁把积压在文本最深处的创作本体观念和盘托出,而那些文本包裹不住的部分最终伸出手来拆毁了创造它的文本。韩少功在不断地拆毁与重构中形成了小说文本的"临时建筑"。本文以韩少功新作《修改过程》为基点,尝试对其"临时建筑"的创作方式进行文本细读,并尝试解读这一创作方式之于作家主体精神建构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说及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江.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理念的现代性——对其思想感悟的探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
[2].张棋焱.“临时建筑”理念与韩少功小说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3].王登旭.任务驱动理念下高叁小说备考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
[4].张珊珊.“爱是无限的重复”——试论诺瓦利斯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夫特丁根》的诗学理念[J].德语人文研究.2019
[5].文莹.狄更斯小说人物塑造理念的矛盾性——以《双城记》中卡屯形象为例[J].北方文学.2019
[6].李晓芳.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的高中语文小说专题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7].张志岩.论古龙武侠小说的现代理念与创作实践[D].辽宁大学.2019
[8].李俊.“演化”:论郑振铎明清通俗小说研究的理念与路径[J].华中学术.2019
[9].冉传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小说教学互动模式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8
[10].杨君宁.文心续铸费思量:从《小说稗类》到《文章自在》——试析张大春创作理念的发展与演进[J].中国文学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