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认知特点,培养提问意识

关注认知特点,培养提问意识

江苏省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2115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到了十个关键词,其中“创新意识”首次出现,并且明确指出:“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据此,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提问兴趣

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的必要性和价值。有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又有趣的情境就显得很有必要。

案例1:《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苏科版教科书在《有理数的乘方》的设计中,把问题情境设置为拉面师傅做拉面的问题,其中还涉及到做拉面中的一个术语。这样的情境设计,一方面有一部分七年级学生没有观察过做拉面的过程,对该情境比较陌生,不理解术语的含义,不利于引出本节课的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对此情境不感兴趣,缺少心理的共鸣,不利于提问意识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选用了“国王给国际象棋发明者奖励大米”的传说,用说故事的形式展开情境,但并没有说出国王的大米是否足够奖励给国际象棋发明者。由于七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故事,这样的引入既使所有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又强烈激发了学生的提问兴趣:“老师,国王的大米够发吗?”“国际象棋棋盘上的最后一格应该放多少大米啊?”这些问题在笔者刚说完就迅速地“蹦”出来,之后,学生始终是带着疑问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的知识,学习效率非常高。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天真、单纯,对感兴趣的事物喜欢提问,喜欢追根究底。遵循他们的这一认知特点,设计比较有趣的情境,既可以为从观察外部事物过渡到数学内部知识的探索做好铺垫,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提问仅仅是学生的天性,仅仅是学生提问意识的萌芽,但它为培养真正意义上的提问意识打下了基础。

二、巧妙设置错误,诱导提问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或由于理解不够深刻,或由于粗心大意,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教师预判到学生的错误可能发生,巧妙地提前“出现错误”,可以诱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辨析和矫正,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真正的理解将大有裨益。

案例2:《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

题目一:甲、乙两人同时骑车从A地去B地,甲的速度是10km/h,乙的速度是12km/h,结果乙比甲早到15min,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请用方程描述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笔者书写:设A、B两地之间的距离为x公里,根据题意得方程-=。

题目二:某班学生分两组参加植树活动,甲组有17人,乙组有25人。后来由于需要,又从甲组抽调了部分学生去乙组,结果乙组的人数是甲组的2倍。问从甲组抽调了多少学生去乙组?

笔者书写:设从甲组抽调了x名学生去乙组,根据题意得方程25+x=2×17。

题目一和题目二是两个不同课时中的内容,也是学生在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时经常出错的题目。笔者在教学中故意分别展示了一个错误的解法,在写完方程后,笔者等待了几十秒,果然有学生提出了问题——“老师,您解的对吗?好像不对!”再通过笔者的反问——“错在何处?”引导学生进行辨析、讨论,从而强化了学生对实际问题中理解关键字含义重要性的认识。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还比较欠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展示这些错误,诱导他们提问,既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又是加深学生深刻理解的重要方法。

三、设置开放课题,增大提问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有时想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难以办到,此时,通过设置开放的课题,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思考和研究就有很大的必要。

案例3:课题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常见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和球设计一个物体,并使所设计的物体有尽可能多的用途。

在学生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空间图形后,设置这样一个开放的课题,其目的是沟通生活实物与数学模型之间的关系,揭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同时,在研究开始之前,告知学生,对他们的研究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一,所设计的物体使用的几何体的数量;其二,所设计的物体的用途的多寡;其三,设计灵感来源的多样性和启发性;其四,所给出的设计能否优化。在这样的评价方式指引下,学生将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提出很多问题,如:“从何处寻找设计灵感?”“如何尽可能多地使用几何体?”“如何使所设计的物体的用途尽可能的多?”……在这些问题引导下,学生将会利用课余的充分时间,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会自然地把“实物”和“几何体”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了研究空间的最大化。

笔者培养学生提问意识的一些做法,确切地说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而采取的一小步尝试,如何更准确地分析学生,如何围绕课标和教科书的内容以及整个初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  ;  ;  

关注认知特点,培养提问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