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伦理失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事件出版,伦理失序,危害
伦理失序论文文献综述
何华征[1](2016)在《论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及其危害》一文中研究指出事件出版是以"事件"发展为中心策划的出版活动。事件出版在伦理上的失序对出版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出版组织的自我进化具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事件出版伦理失序的根源是价值通约主义、消费主义和原子个人主义的盛行。矫正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就要在出版实践中破解"斯密悖论",将"目的化手段"进行再颠倒,并祛除媒介化生存的迷魅。(本文来源于《出版科学》期刊2016年04期)
[2](2014)在《李清雁:伦理失序影响德育的功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清雁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失效有其自身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的原因,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伦理失序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困境,直接瓦解了道德教育的根基。伦理秩序是精神层面的社会秩序,对教育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伦理失序会破坏道德教育的动力和实践。要摆脱道德教育的无力感,必须要直面伦理失序的事实,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手段来应对伦理失序所带来的负面(本文来源于《中小学德育》期刊2014年05期)
李清雁[3](2014)在《基于伦理失序的道德教育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伦理秩序是社会生活的必要条件。伦理失序是社会转型期的现象之一,直接影响着道德教育的功效,伦理秩序与道德教育是共生共谋的。道德教育失效有其自身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的原因,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伦理失序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困境,伦理失序直接瓦解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因为伦理失序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动力,破坏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摆脱道德教育的无力感,必须直面伦理失序的事实,在伦理失序的背景下,通过价值澄清教育、培育学生道德自我和涵养德性等措施和手段来应对伦理失序所带来的负面冲击。(本文来源于《教育科学研究》期刊2014年03期)
张影影[4](2014)在《微博中的网络伦理失序及应对之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网络社会现在已经进入"微博时代",刷微博成了网民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遣活动。微博传播具有文本的碎片化、裂变性、人人皆媒体等特征,这些特征在促进微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助长了垃圾信息泛滥、谣言满天飞等微博中的伦理失序现象。需要博主、媒体、政府共同努力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微博健康、有序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06期)
汪树东[5](2012)在《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一文中研究指出古老的乡村曾是中华民族的温馨家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之地。几千年来,绝大部分中国人在乡村里聚族而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土重迁,组成民风淳朴、民俗浓郁的熟人社会,儒家强调的宗法血缘伦理紧紧地维系着乡(本文来源于《小说林》期刊2012年02期)
熊萍[6](2012)在《“微博”伦理失序及其伦理秩序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博在信息传播中的确带来很多益处,尤其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彰显其强大优势。但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现阶段我国微博传播就存在不少问题,对微博"新闻伦理底线"的质疑更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也使微博陷入了发展的困境。微博需要改善言论生态,加强自律与他律,坚持道德底线,加强责任意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鲁英[7](2006)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失序的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哈耶克的秩序分类原理为基础,认为社会伦理秩序既包括传统的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也包括建构性的伦理秩序。所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伦理失序的原因有两点传统伦理体系的瓦解造成了自生自发性伦理秩序的破坏,使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生存失去了底版;建构的伦理秩序滞后,使传统伦理道德的现代化转型未能完成。所以,伦理秩序处于絮乱状态,社会出现伦理失序。(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06年01期)
刘晖[8](2004)在《论虚拟空间的伦理失序及伦理秩序》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是人类本性的基本要求和最高理想,是伦理精神的终极目标,人类历史进步的内在动力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因此,人类才殚精竭虑地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改造世界、摆脱自然束缚的能力,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可是对技术的滥用往往又会伤害自由的真正实现。 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传播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人类进入了自由的网络时代。网络媒体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几乎覆盖了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统一。网络为人类提供了人际交往的虚拟空间,催生了与真实的现实生活异质的虚拟的网上生活,改变了人的生存状态。匿名性使得人们在网络空间可以随心所欲地扮演与现实生活中迥然不同的新角色,传统规范的约束力几乎减弱到无。 但是,技术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传播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其负面影响日益显着:舆论导向模糊;侵权行为频繁发生;虚假新闻和色情信息泛滥;信息的超地域、超国界流动使得东、西方伦理观遭遇空前的交流和冲撞,国际传播产生新的垄断……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流动的瞬息万变使得上述伦理冲突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凸现出来。既有的社会控制手段滞后于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传播理论又不足以解释网络传播产生的特殊现象。因此,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的伦理原则以引导和促进网络传播健康运行,成为迫在眉睫的焦点问题,从而掀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潮。 我国的网络传播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理论研究主要表现为对国外着作的翻译、论文和学术争鸣,尚未形成系统研究。关于网络传播伦理的研究更是往往包含在对计算机网络和信息传播、网络传播的整体研究中,描述性、对策性、解释性成果居多,强调实践操作性而忽视了理论性的建构。传播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使用和运行中遇到的现实冲突(网络犯罪、社会冲突等);二是网络道德问题引发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包括对网络伦理硕士学位论文C、叭,.卜LC乃、、C、A.,‘.二入浅︸备研究的理论流派的分析研究,对网络中人类新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理论阐释,原有道德伦理原则在网络行为中的适用性问题。其中第一方面的论述为多。 因此,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理念的前提下,结合上述两个方面的研究,以“自由”这一终极伦理精神为评判的出发点,对网络传播情境下最为突出的伦理失序行为进行详细剖析,进而探讨网络传播引发伦理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在肯定主体建设和社会调控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试图建立相应的网络传播伦理原则体系,自律与他律携手共建,保障和促进网络传播在人类追求自由的进程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伦理失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李清雁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德教育失效有其自身对道德教育规律认识和把握不够的原因,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伦理失序则导致了道德教育的困境,直接瓦解了道德教育的根基。伦理秩序是精神层面的社会秩序,对教育活动有直接的影响。伦理失序会破坏道德教育的动力和实践。要摆脱道德教育的无力感,必须要直面伦理失序的事实,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手段来应对伦理失序所带来的负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伦理失序论文参考文献
[1].何华征.论事件出版的伦理失序及其危害[J].出版科学.2016
[2]..李清雁:伦理失序影响德育的功效[J].中小学德育.2014
[3].李清雁.基于伦理失序的道德教育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14
[4].张影影.微博中的网络伦理失序及应对之策[J].科技视界.2014
[5].汪树东.乡村伦理失序的一曲悲歌——评陈小江的中篇小说《拿什么给你辩护,兄弟》[J].小说林.2012
[6].熊萍.“微博”伦理失序及其伦理秩序构建[J].伦理学研究.2012
[7].鲁英.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伦理失序的原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
[8].刘晖.论虚拟空间的伦理失序及伦理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