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形象感知,长沙,网络文本,扎根理论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论文文献综述
赵倩,温彦平[1](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的长沙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网络游记文本为原始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运用扎根理论,借助ROST CM6软件,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3个维度分析长沙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长沙的旅游吸引物的认知比较高,历史文化底蕴的认知不足;在情感形象方面以积极为主,但消极情感占了近1/4;总体上,游客对长沙的总体形象感知比较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李丽艳,张新想,王立鑫,胡克婷,朱志刚[2](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秦皇岛目的地为研究对象,以携程网游记作品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高词频、标签云等分析,通过带有游客主观印象的形容词汇分析游客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游客实际感知之间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多种渠道营销手段、注重饮食住宿的优质提供等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9年07期)
钟金凤,杨雅雯[3](2019)在《大学生对湛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基于《魅力中国城》竞演节目后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湛江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其中通过《魅力中国城》竞演节目展现城市旅游形象,湛江大学生群体规模大,是不可忽略的旅游消费群体,本研究基于大学生观看湛江竞演《魅力中国城》的情况,结合形象感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对湛江的形象感知情况及其出游意愿。(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经营版)》期刊2019年08期)
吴静,金陈妍,秦小涵,宋烨[4](2019)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下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感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社会化媒体情境下探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主要运用Q方法论进行案例分析游客对南京、苏州和扬州这叁大重点旅游城市的各个旅游目的地的网络形象感知;其次,采用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江苏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感知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江苏游客网络形象感知并进行梳理,得到社会化媒体情境下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感知的总体描述。(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期刊2019年07期)
肖景俪,张珍珍[5](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海南叁亚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海南叁亚市作为案例地,以携程、马蜂窝等旅游网站游客发表的网络游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使用ROST CM 6软件提取叁亚旅游形象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并建立分析类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获得游客对于叁亚的整体感知印象。通过分析游客对叁亚的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对叁亚旅游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07期)
张丹[6](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群体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旅游者及旅游活动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以往传统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是,旅游者热衷于把旅游活动中的所感所想分享到各大网络平台,这种方式不仅直观的表达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真实的感知,也成为其他游客获取旅游信息及对旅游目的地认知的最有效的途径。本文以太白山景区为例,以网络游记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本地游客(陕西省内游客)与外地游客(陕西省外游客并包括港澳台游客)对太白山景区的形象感知差异。在总结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对太白山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理论框架。首先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叁个维度分析了太白山景区感知形象的内容和特征。借鉴扎根理论将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得出8个范畴,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归纳得到包括旅游吸引物、景区环境、旅游活动和接待设施和服务4个主范畴。分析不同群体对文本内容8个范畴的情感倾向,整体以积极为主。将不同群体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得到整体感知。通过对感知形象的结果分析,提出提升意见,以优化太白山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通过分析,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认知形象维度来看,两个群体的认知维度是一致的,分别为旅游吸引物、景区环境、旅游活动以及接待设施和服务,表明这4个维度对两个群体构建认知形象皆具有重要的作用;(2)旅游吸引物、景区环境皆为不同群体最核心的认知形象;(3)本地游客对太白山人文景观的感知程度稍高于外地游客,主要原因是太白山的人文景观主要体现在宗教、诗词等不容易被游客感知的领域,游客感知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的游客,才能获得完整而深入的形象感知;(4)不同群体之间对旅游服务的认知形象在所有类目中差值最大,这表明本地群体的目的的形象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外地群体的评价则比较客观;(5)利用Rost CM6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本地游客情感形象以中性情绪为主,积极情绪较高,消极情绪比例较小;外地游客则积极情绪最高,消极情绪稍高于本地游客。游客的积极情感形象集中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旅游服务,而对住宿条件、基础设施和价格水平却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6)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对太白山景区的积极评价均超过消极评价,表明游客对太白山景区的印象较佳,总体形象感知较好;本地游客的积极评价高于外地游客,则说明外地游客的评价则相对客观,本地游客的评价会有情感倾向成分。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均没有明确表示不会再来的游客,说明游客对太白山景区的满意度较高,整体评价较好。本文重新确立了游客作为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从游客的旅游体验和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的角度入手,有别于传统的从景区开发、旅游区域规划、区域营销等旅游供给方的角度进行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网络游记,相比于传统的调查问卷等数据获取模式,网络游记所获得的信息更加客观开放,理性可靠;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配合,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词频分析法,并借鉴扎根理论研究法,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梁溶方[7](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蚂蜂窝和携程网的游记作为样本,使用内容分析法和ROST CM6软件探析游客对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通过对高频词汇和网络文本语义的分析,并进行主轴编码,从人文吸引物、自然吸引物、旅游交通、特色美食、住宿条件、整体印象、旅游消费、服务水平共计8个范畴进行分析,发现游客对桂林的感知多倾向于积极方面,综合游客基本信息特征、认知形象、情感形象、重游意愿,从硬件要素的提升、旅游形象营销方法的创新、软件形象要素的提升方面提出桂林形象推广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素平,谭梅兰[8](2019)在《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贵州赤水、湖南灰汤温泉、黑龙江五大连池、河北以岭健康城和江苏泰州中国医药城五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在携程旅行网和马蜂窝上搜索各研究地相关网络文本。将文本导入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分析发现,游客主要关注的是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特色康养活动叁个方面,同时对五个研究地持积极情感较多。通过对网络文本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强化康养旅游目的地特色康养活动感知、完善康养旅游目的地配套设施、提升康养旅游目的地知名度等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BLAZEVIC,MARKO[9](2019)在《境外游客视角的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但近年境外游客依然较少。目的地旅游形象对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影响很大,为提高福建省境外游客人数,有必要分析境外游客对福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情况。本研究通过调研福建省的境外游客,分析福建省境外旅游感知形象的相关研究数据,了解境外游客的需求,分析福建省旅游优势与机会,剖析福建省旅游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福建省入境旅游竞争力的营销战略。全文研究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结构分析法、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研究境外游客对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评价;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的阐述,重点论述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和营销传播理论;第叁章是福建省境外游客特征的调研分析,根据收集数据分析游客性别比例、游客年龄比例、游客职业比例、国籍比例、收入比例、游客目的比例、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比例等;第四章为福建省境外游客形象感知分析,通过软件统计来分析福建省境外市场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获得福建旅游信息的方式、认同的福建旅游形象等,利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影响福建境外旅游感知形象的因素等。使用因子分析将福建省旅游形象分为5个公因子:旅游活动与服务形象、人文资源与旅游设施形象、自然资源形象、旅游价值形象和情感形象。入境游客对福建省旅游情感形象评价的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的、安静的、拥挤的。不同年龄的境外游客对福建省旅游形象的感知存在差异,45-54岁的中年人对福建省总体感知形象的评价较好。第五章是境外游客视角的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和营销战略探讨,提出了改善不良形象、细分市场营销、加强宣传力度、重视事件营销四项营销策略;第六章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研究结论提出福建省境外旅游的不足和定位而发展的机会,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分析境外游客角度的创新、以第一手数据为依据、按照SMED评价系统设计问卷、分析了影响福建省境外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和境外游客对福建省旅游感知评价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福建省境外旅游营销战略。(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锦秋,于立新[10](2019)在《民族宗教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异质文化成为游客追求的旅游体验,美食是异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以西安回民街为例,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游客在线评价的文本数据,探讨游客对西安民族宗教文化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发现:游客对西安民族宗教美食的内涵未有深入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整体感知以中立和正面为主;在认识形象方面,游客对西安回民街的20种美食以及伊斯兰民族宗教文化氛围有较高感知度;在情感形象方面,游客对西安回民街民族特色美食具有明显的积极情感倾向;在推荐意向方面,多数游客有明确的推荐意向。(本文来源于《度假旅游》期刊2019年04期)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秦皇岛目的地为研究对象,以携程网游记作品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对游客感知形象进行高词频、标签云等分析,通过带有游客主观印象的形容词汇分析游客对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情感态度。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设计与游客实际感知之间存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多种渠道营销手段、注重饮食住宿的优质提供等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论文参考文献
[1].赵倩,温彦平.基于网络文本的长沙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李丽艳,张新想,王立鑫,胡克婷,朱志刚.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秦皇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
[3].钟金凤,杨雅雯.大学生对湛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基于《魅力中国城》竞演节目后的调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
[4].吴静,金陈妍,秦小涵,宋烨.社会化媒体情境下旅游目的地网络形象感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当代旅游.2019
[5].肖景俪,张珍珍.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海南叁亚市为例[J].风景名胜.2019
[6].张丹.基于网络文本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群体差异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
[7].梁溶方.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桂林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
[8].陈素平,谭梅兰.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康养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探析[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
[9].BLAZEVIC,MARKO.境外游客视角的福建省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
[10].王锦秋,于立新.民族宗教美食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西安回民街为例[J].度假旅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