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喷油过程参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喷油时刻,喷油压力,喷孔锥角
喷油过程参数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18)在《喷油嘴设计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具有储量丰富及燃烧排放污染少等特点,为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和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为天然气利用的一种形式。柴油/天然气发动机在小负荷时存在碳氢排放高、热效率低等问题,通过改变喷油压力、喷油时刻、空燃比、天然气能量替代率等措施可有效降低碳氢排放,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其中改变喷油时刻及喷油压力影响着火前柴油在缸内分布及雾化蒸发效果,喷油器喷嘴设计参数也将直接影响缸内柴油分布及雾化蒸发,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平台研究高天然气替代率、小负荷低转速条件下,不同喷油时刻、压力及改变喷嘴设计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规律,改变喷嘴设计参数包括改变喷孔锥角、孔径及孔数。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前喷油则缸压峰值提升,放热率形状由双峰变为单峰,燃烧末期未燃天然气减少,着火前柴油在缸内由团状分布变为环状分布且逐渐远离气缸轴线。大幅提前喷油条件下,适当提高喷油压力,柴油着火前在缸内由团状分布变为环状分布,且柴油贯穿距离增加,放热率峰值升高,燃烧速率加快,缸压峰值上升;喷油压力过高,则一部分柴油落至活塞顶部,燃烧始点及重心后移,最大缸压下降。不同喷油压力下改变喷孔锥角、孔径及孔数,有以下结论:(1)对比四组不同的两层喷孔锥角,40MPa喷油压力下,放热率均为单峰结构,原喷油器152°及160°喷孔锥角的缸压峰值较高,CA50靠前,燃烧持续期短。70MPa喷油压力下,随喷孔锥角的减小放热率由单峰变为双峰,仅120°喷孔锥角的缸压峰值较低,其他叁组缸压峰值较高且相差较小,160°及152°喷孔锥角的CA50靠前,燃烧持续期短,天然气燃烧速率快。100MPa喷油压力下,放热率均为单峰结构,120°喷孔锥角的缸压峰值最高,CA50靠前且燃烧持续期短。40及70MPa喷油压力下应选用较大喷孔锥角如152°及160°,100MPa喷油压力下应选用较小喷孔锥角如120°。(2)叁组喷油压力下:对比四组不同的下层喷孔锥角,放热率为单峰结构,缸压峰值、CA50及燃烧持续期相差极小;对比叁组不同的喷孔孔径,放热率均为单峰结构,CA50相差较小,小喷孔孔径的缸压峰值较高,燃烧持续期较短。叁组喷油压力下仅改变下层喷孔锥角对发动机燃烧无明显影响,选用小喷孔孔径如0.127mm的燃烧效果较好。(3)40及70MPa喷油压力下,对比叁组不同喷孔孔数,8孔及10孔的放热率呈单峰结构,缸压峰值较高且CA50靠前,而16孔的放热率呈双峰结构。100MPa喷油压力下,叁组不同孔数的放热率均为单峰结构,且缸压峰值相差较小,其中8孔的缸压峰值最高,CA50靠前,燃烧持续期最长。叁组喷油压力下8孔及10孔的燃烧效果较好,除100MPa喷油压力外,增加较多喷孔孔数则天然气燃烧速率减慢。(4)着火前大部分引燃柴油均匀分布于燃烧室凹坑与活塞顶交界处附近时,缸压峰值较高,放热率呈单峰结构,燃烧持续期较短且燃烧重心靠前,天然气燃烧速率较快,燃烧效果较好。一方面缸内柴油呈环状均匀分布,油气接触面积大,柴油与天然气燃烧重合区域广阔,燃烧初期以柴油及天然气燃烧所组成着火点数量多,另一方面缸内凸起处气流运动较强,燃烧前期此处火焰因气流作用容易扩散至相邻未燃区域,缸内形成稳定着火源后燃料燃烧速率快,高温区迅速扩展。喷油参数及喷孔设计参数共同影响缸内引燃柴油分布位置及雾化蒸发,不同喷油参数确定不同喷孔设计参数最优方案,喷孔设计参数选择要与喷油策略相结合。(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延忠,牛文韬,唐文,郭梅,李国权[2](2015)在《喷油方位参数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影响齿轮啮合点润滑初始条件的喷油方位参数进行了系统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喷油润滑过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分别对喷油角度、喷油点位置以及喷油距离3个喷油方位参数的喷油润滑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齿轮不同啮合瞬时的射流状态,并对不同喷油方位参数下齿轮啮合过程中接触点入口处的油气率与气液总压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啮入侧喷油润滑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应该使喷油嘴向主动轮偏离一个小的角度,同时使喷油点位置向啮入侧偏离,而对于喷油距离,则应视结构、工况综合考虑而定,但并不是一般认为的越近越好.(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赵晓辉[3](2013)在《喷油参数对双对置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的日渐加剧和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各国对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OPOC发动机以其轻质,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缸内喷雾燃烧过程的改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而喷油系统直接影响燃油的雾化质量,进而影响缸内混合气形成与燃烧过程。因此,研究喷油系统参数对OPOC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的论述了缸内喷雾燃烧过程的叁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和数值计算模型,对缸内气体湍流模型、喷雾模型、缸内燃烧和排放模型进行了具体的理论分析。应用叁维CFD软件FIRE对缸内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油提前角和喷孔直径对OPOC发动机混合气形成、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着重考察了对滞燃期、放热率、燃空当量比、燃油蒸发率、温度场和排放物质量分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喷油提前角的影响:随着喷油的提前,燃烧开始时刻提前,滞燃期变长,在此期间喷入燃烧室的燃料增多,燃烧开始时刻的燃油蒸发率增大,导致预混合燃烧增强,放热率的峰值增大,同时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也随之增大,这有利于指示功率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引起最大爆发压力的迅速升高,并且缸内温度的升高会引起NOx排放量增加,由于燃烧比较充分,所以Soot排放量会相应减少。(2)喷孔直径的影响:喷孔直径对滞燃期的影响不大,在喷油量相同的条件下,喷孔直径增大,油束的贯穿距离增大,容易导致燃油着壁,使得燃烧不充分,Soot排放量增多。随着喷孔直径的减小,SMD变小,未蒸发燃油质量减少,提高了燃油的雾化质量,有利于提高指示功率,并适当减小了燃油消耗率,减小喷孔直径对Soot排放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但同时缸内温度的升高也会导致NOx排放量的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3-04-20)
连力丰[4](2012)在《柴油机电控单体泵喷油过程参数的数值标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际排放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人们希望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能够实现高喷射压力、灵活控制喷油量、可变的喷油正时和高喷射速率。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可靠也是最直接的手段。电控单体泵喷油系统以其对原机改动小、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稳定等特点更适合常规柴油机的电控改造,它是目前欧洲中重型柴油机中应用最广泛的电喷系统之一,同时也非常适合国内市场油质和路况不太好的应用环境。目前国内外对于电控单体泵柴油机最优喷油过程参数的匹配与标定主要依托于实验,需要对试验样机在特定环境下进行大量试验,这一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和时间,且对于极端环境运转工况难于实现。本文试图通过对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一维仿真分析,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标定出柴油机的最优喷油过程参数MAP。本文通过模块化建模方式建立了柴油机整机系统模型和燃油喷射系统模型。计算以一维非定常可压缩流体理论、燃油喷射系统各机械组件的动力学理论和结构传热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在同等喷油量的前提下发动机转速对喷油过程参数的影响,并研究了喷油系统结构参数(柱塞直径、高压油管长度和内径、喷孔直径)对喷油压力和喷射速率的影响。从发动机整机性能出发,对一台最优喷油过程参数未知的电控单体泵柴油机进行数值标定,得到该柴油机在各项综合性能(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最优折中的喷油过程参数MAP。然后以常规工况得到的喷油过程参数为基础,研究了环境温度、压力和高原条件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发现柴油机性能对环境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而环境压力的变化对柴油机的性能影响则很大,因此在研究柴油机在极端工况下运行时需着重考虑环境压力的影响。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增大喷油提前角和减少喷油量的方法,使柴油机低压和高原性能得到部分恢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李蓝媚,王磊[5](2011)在《喷油过程参数对极端环境条件下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维仿真分析软件GT-SUITE对一台直喷式柴油机进行了整机模拟计算,分析了在极端环境温度和极端环境压力条件下该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柴油机在极端环境工况条件下运行时的喷油过程参数做优化调整。仿真结果表明,在极端高温条件下,通过调整喷油过程参数可使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能参数与常态温度条件下十分接近,排放性能参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改善;在极低环境压力条件下,适当地增大喷油提前角,降低喷油量,可使标定工况下柴油机经济和排放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来源于《柴油机》期刊2011年05期)
伏军,龚金科,吴钢,龙罡,余明果[6](2011)在《DPF喷油助燃装置工作参数对再生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喷油助燃再生方式为例,基于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过滤体孔道热再生模型,对喷油助燃再生装置在不同工作参数下即喷油压力、喷油率、补气量等单因素变化时对再生过程过滤体排气背压、孔道内微粒层厚度及壁面峰值温度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器的工作参数喷油压力、喷油率、补气量等对再生过程有显着影响.随着喷油压力的提高,过滤体孔道再生壁面峰值温度升高,加快再生速率.提高喷油率可加大燃烧器的功率,再生过程壁面峰值温度增幅较大,从过滤体的安全耐热温度来看应加以控制,但喷油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使排气中氧含量不足,燃烧器燃烧效率下降,且影响微粒的氧化速度,导致再生速率随之下降.适当补气可增加排气中氧含量,可加快再生过程,但进一步加大补气量后由于对流传热散失作用加强将减缓再生过程.(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张晶[7](2011)在《喷油系统参数对高强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多维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对于普通柴油机,高强化柴油机由于转速高、循环喷油量大,要在大约一半的燃烧持续期内,完全燃烧比原来多40%的燃油,对燃烧过程的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柴油机燃烧系统涉及油、气、室叁个子系统,喷油系统直接影响燃油的雾化质量,进而影响缸内混合气形成与燃烧的有效进行。因此,解析喷油系统参数对高强化柴油机喷雾、混合及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对优化燃烧过程、实现快速燃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应用发动机叁维仿真软件FIRE建立了某型高强化柴油机燃烧过程的仿真模型,研究了液滴破碎分裂模型参数和燃烧模型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缸内速度场、燃空当量比场和温度场分布,探讨了高强化柴油机燃烧机理。其次,从喷雾微观特性和喷雾空间特性两个方面构建了表征喷雾特性的中间参数,包括喷雾索特平均直径(SMD)、不同粒径区段的油滴数、燃油蒸发速率、喷雾贯穿距离,基于上述参数定量研究了喷油压力、喷孔数(孔径)、喷油定时和喷油规律对高强化柴油机喷雾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循环喷油量相同的条件下,喷油系统参数通过影响不同油滴粒径的油滴数量来影响燃油的雾化质量。构建了表征油气混合及燃烧过程的特征参数,包括湍流混合速率、混合气浓度方差、不同当量比区间混合气质量分数及其对燃烧的贡献率、滞燃期、燃烧重心、燃烧持续期,定量研究了喷油压力等参数对柴油机油气混合及燃烧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喷油压力,增大喷油定时使得油气混合质量得到改善,缩短了燃烧持续期,提高了燃烧的等容度和循环热效率。最后,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喷油压力、喷孔数(孔径)、喷油定时、油束夹角对高强化柴油机性能影响的权重,并进行了原型机喷油系统参数及燃烧室结构的优化。结果表明:喷油系统各个参数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权重系数随燃烧室的径深比的变化而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1-06-09)
伏军[8](2011)在《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过程热工参数建模及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污染排放法规的严峻要求,柴油车尾气微粒排放控制已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及其生产领域的重大课题,微粒捕集器(DPF)以其过滤效率高、可靠性好等优点成为当前汽车微粒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热点,已成为人们公认的能最有效解决柴油机微粒排放问题的手段之一,从其研究进程来看,再生技术问题一直是微粒捕集器技术的关键,且制约着微粒捕集器技术的发展。目前,提出的微粒捕集器再生方式很多,并分别给予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在催化再生、红外再生及微波再生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国内由于受油品硫、砷、铅等成分含量高的限制,催化再生方面研究较少,一般是采用加热等方法定期或连续将捕集的微粒烧尽,以保证微粒捕集器良好的持续工作性能。在众多热再生方式中,喷油助燃再生技术不受我国油品质量含硫量高等特点的限制,核心装置燃烧器采用与柴油机相同的燃料,装车使用时不需对发动机原结构做很大的改动,另外,不受排气温度的限制,可在所有工况下进行再生,再生窗口宽等优点,为解决柴油机微粒排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微粒捕集器全流式喷油助燃再生技术对其热工参数模型及控制方面开展研究。目前,国内外对该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集中在燃烧器的设计与优化及其燃烧工作特性与试验研究等方面,但对其再生过程热工参数控制模型等方面少有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多孔介质的微波及铈-锰添加剂复合再生机理研究”(50876027)、国家“863”项目子项“新一代环保高效柴油机研发”(2008AA11A116)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车用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过程气粒两相流动与燃烧数值模拟”(06JJ20018)等为课题来源,对喷油助燃再生技术开展了如下研究:(1)以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耦合求解,计算分析了喷油助燃再生过程中主要热工参数如油气配比、喷油压力、喷油率与补气量及其它参数如初始微粒沉积量、排气质量流量等对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的影响,这些影响规律的提出,对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相关参数建模、优化控制及控制系统研究等提供了理论指导。(2)在上述模型基础上,简化其入口单孔道的再生数学模型,结合稳态Semenov理论和Adler、Enig's间歇式反应器原理,在考虑反应消耗的基础上,建立了过滤体再生的入口废气临界温度模型,并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喷油助燃再生装置功率设计与调节等有较大的指导意义。(3)考虑到柴油机非稳态工况过滤体背压变化的非线性,对微粒捕集器背压信号采集系统的动态响应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基于壁流式蜂窝陶瓷过滤体排气背压数学模型,建立了微粒捕集器测压系统的理论动态响应数学模型,为提高背压测试精度及响应性能等提供了理论依据。(4)提出了基于总油耗量法建立微粒捕集器排气背压阈值MAP并利用排气背压法思想来判断再生时机的方法。为获得再生背压阈值MAP,基于AVL BOOST建立装有喷油助燃再生装置微粒捕集器的发动机台架仿真模型,试验验证后利用该仿真平台将各工况模拟计算的排气背压、油耗等结果导入MATLAB中,利用其强大的数学运算功能与图形处理能力,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理论,采用最小二乘法和线性插值技术来建立发动机各工况微粒捕集器的再生排气背压MAP图。(5)针对以往喷油助燃再生系统燃烧器喷油量最优控制模型加以改进,结合再生入口临界温度条件,对边界条件中的终止温度予以了强化,使之更具合理性,并补充了对应的补气量最优控制模型,采用内点惩罚函数法与Logistic(逻辑斯蒂)混沌变量优化算法寻优,对改进后的模型与原模型对应的优化控制值进行了对比,为喷油助燃再生智能优化控制过程奠定了基础。(6)提出了较系统的喷油助燃再生控制策略,并分析其特点,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设计和程序调试。从随机选取的微粒捕集器再生试验来看,可保证DPF再生及时、准确、安全且高效可靠地进行本文为喷油助燃再生微粒捕集器在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再生过程控制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为其实用化奠定了基础,其中一些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其他类型微粒捕集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1-05-01)
吕峰,蔡忆昔,李小华,李晓明[9](2009)在《喷油器参数对直喷柴油机喷油及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FD软件对1115型柴油机在采用不同喷油器参数时的喷油及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柴油机缸内燃油浓度场、示功图,排放等。结果表明:随着喷油器孔数增加、孔径减小,油柱破碎时间缩短,燃油蒸发雾化速度加快,空气利用率提高;油束贯穿距离下降,燃油碰壁现象减弱,燃烧室壁面附近的燃油量减少;油气混合速度提高,滞燃期内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增加,燃油燃烧速率和压力升高率上升,碳烟排放量下降,但发动机零部件机械负荷和燃烧噪声增加、NOx排放量上升。(本文来源于《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期刊2009年06期)
李蓝媚[10](2009)在《柴油机喷油过程参数的数值标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减少和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为降低油耗并满足欧Ⅲ及以上的排放标准,柴油机的喷射系统也许不得不采用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这主要源于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喷油提前角、喷油压力、喷油持续时间以及每循环多次喷射的灵活控制功能,以不同工况下最优的喷油过程参数来满足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能以及其他性能的最优折中。但是如何得到各工况下最优的喷油过程参数,即如何进行喷油过程参数的标定,目前还主要依靠对特定柴油机做大量的实验来确定。这一标定过程成本很高,费时费力,对极端工况或极端环境条件的参数标定需付出很大代价且难于进行。同时对新设计的柴油机,在样机制造出来之前也无法实施标定。若能找到其他方法,如仿真分析的方法获得不同工况下“最优”的喷油过程参数,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采用一维仿真分析方法对柴油机整机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探讨利用数值手段“计算”求出较优的喷油过程参数的方法。文中以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为原模型,参考其几何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来建立模拟计算模型。对柴油机常态环境条件下各不同转速,不同负荷工况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建立在可压缩一维非定常流体流动和传热的理论基础上,排放物NOx和Soot分别采用了Zeldovich模型和Nagle and Strickland-ConStable模型做近似计算。通过大量模拟计算,结合GT-POWER优化工具,以柴油机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能指标为优化目标,求取常态最优的喷油过程参数组合,并由此获得了常态环境条件下喷油过程参数map图。然后对极端环境下的柴油机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对比发现,极端高温和极端低压环境对柴油机性能有极大的影响,提出了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基础上,可利用优化常态喷油过程参数——增大喷油提前角,缩短喷油持续时间,降低喷油率的方式使柴油机性能得到不同程度回升的方法。喷油过程参数的标定是非常困难的,做实验的方法除费时费力外,精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受地理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创建实验台架极端工作环境就十分困难。然而,利用数值方法对喷油过程参数进行标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完成实验标定需花费极高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还可实现处于设计中机型的喷油过程参数标定,为设计过程中柴油机喷油系统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5-01)
喷油过程参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深入分析,对影响齿轮啮合点润滑初始条件的喷油方位参数进行了系统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喷油润滑过程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分别对喷油角度、喷油点位置以及喷油距离3个喷油方位参数的喷油润滑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齿轮不同啮合瞬时的射流状态,并对不同喷油方位参数下齿轮啮合过程中接触点入口处的油气率与气液总压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采用啮入侧喷油润滑时,为了得到更好的润滑效果,应该使喷油嘴向主动轮偏离一个小的角度,同时使喷油点位置向啮入侧偏离,而对于喷油距离,则应视结构、工况综合考虑而定,但并不是一般认为的越近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油过程参数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喷油嘴设计参数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王延忠,牛文韬,唐文,郭梅,李国权.喷油方位参数对航空直齿轮喷油润滑过程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5
[3].赵晓辉.喷油参数对双对置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中北大学.2013
[4].连力丰.柴油机电控单体泵喷油过程参数的数值标定[D].西南交通大学.2012
[5].李蓝媚,王磊.喷油过程参数对极端环境条件下柴油机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J].柴油机.2011
[6].伏军,龚金科,吴钢,龙罡,余明果.DPF喷油助燃装置工作参数对再生过程的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7].张晶.喷油系统参数对高强化柴油机燃烧过程影响的多维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8].伏军.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过程热工参数建模及控制系统研究[D].湖南大学.2011
[9].吕峰,蔡忆昔,李小华,李晓明.喷油器参数对直喷柴油机喷油及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9
[10].李蓝媚.柴油机喷油过程参数的数值标定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