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夹带论文-潘杰,王武杰,王亮亮,张丽,陈军斌

液滴夹带论文-潘杰,王武杰,王亮亮,张丽,陈军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液滴夹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水气藏,井底积液,临界携液流速,液膜流动

液滴夹带论文文献综述

潘杰,王武杰,王亮亮,张丽,陈军斌[1](2019)在《考虑液滴夹带的气井连续携液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水气藏开发过程中,随着气藏压力的降低和含水量的增加,井筒内的气相能量不足以将水携带到地面,导致井底积液,从而影响气井产量,严重时甚至压死气井,造成停产。准确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流速对判断气井是否积液和优化气井配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液膜携液假设,通过气液两相流受力平衡分析,建立了考虑液滴夹带影响的气井连续携液预测模型。模型引入了基于临界液膜流量和临界气相流速的液滴夹带判据,并采用了考虑液膜雾化与液滴沉积动态过程影响的液滴夹带率计算公式。结合实际气井生产数据,所建立模型与现有的液膜临界流速模型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气井实际状况更加吻合,可用于气井积液的判断。(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璞,张海滨,白博峰[2](2019)在《横向气流对空心锥形喷雾液滴群的夹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锥形喷雾与横向气流的掺混是强化气液掺混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对这一过程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研究横向气流对空心锥形喷雾射流液滴群的夹带特性,采用PIV可视化技术对掺混流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空心锥形喷雾与横流的相互作用在气流流向方向上诱导出现明显的剪切层及不稳定涡结构,对雾化液滴的扩散产生重要影响并引起液滴在剪切层区域的富集。在分析横流雷诺数、喷雾液滴雷诺数与液滴数流率对掺混流场剪切层结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基于量纲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空心锥形喷雾与横向气流掺混流场中剪切层轨迹线的无量纲预测关联式。(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皞[3](2019)在《液相表面气泡破碎及液滴夹带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严重事故后,在自然沉降或工程安全设施的作用下,安全壳内气溶胶最终会滞留在液池中,形成含放射性气溶胶液池环境。由于衰变热作用或压力降低,液池会发生沸腾现象产生气泡。气泡在液池主体中生成、上浮,并最终在液池表面处发生破碎现象。液相表面发生气泡破碎现象将伴随液相液滴释放,液相气溶胶则随液滴一起释放,形成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源项之一。针对液池表面处由气泡破碎现象所产生的液滴夹带研究对严重事故后放射性气溶胶源项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本课题对蒸馏水、TiO_2气溶胶悬浊液相以及BaSO_4气溶胶悬浊液相表面气泡破碎过程进行可视化采集实验,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气泡破碎过程中所包含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主要获得不同工况下气泡破碎起始点、液膜卷曲速率以及最终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与尺寸分布等。完成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蒸馏水液相条件中,气泡破碎起始点随温度升高在液帽底部区域出现的概率增加。含气溶胶情况下,气溶胶浓度为影响气泡破碎起始点分布的主要原因。当气溶胶浓度上升时,气泡更趋于从气泡液帽底部区域开始破碎。2.纯净水与低浓度TiO_2气溶胶液相条件下,液相表面单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随温度升高具有降低趋势,液滴尺寸则具有升高趋势。此时温度升高,液相表面由气泡破碎产生的液滴释放现象减弱。3.当TiO_2气溶胶浓度升高时,单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增加,且当气溶胶达到一定浓度(0.1g/L)后,液相表面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随温度升高而具有增加的趋势,同时液滴尺寸则降低。此时温度升高液相表面气泡破碎产生的液滴释放现象增强。4.高温情况下(77℃),随着实验进行,液相表面气溶胶将发生聚合结块现象。气溶胶结构发生变化形成较大尺寸片状结构。此时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减少,尺寸则增加。此时液相表面气泡破碎产生的液滴夹带现象削弱。5.液相中加入疏水性BaSO_4气溶胶时,室温情况下,液相表面气泡破碎生成液滴数目减少,尺寸增加。此时液滴夹带现象减弱。(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8)

樊文娟,彭颖[4](2016)在《气液两相环状流中夹带液滴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液两相环状流中液体薄膜沿着管壁流动而速度较大的气核在管中心流动,通常速度较大的气核会夹带部分液滴。液滴夹带来源于沿着管壁流动的液体层的雾化速率和液滴沉积速率之间的平衡过程。目前大多数环状两相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主要夹带现象的分析上。文中主要从夹带液滴直径、液滴速度分布和夹带分数3个方面进行夹带液滴特性研究。(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刘永峰[5](2015)在《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液滴夹带产生的机理,对夹带率计算模型的改进,可以更加完善持液率和压降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效率。(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刘永峰[6](2015)在《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液滴夹带产生的机理,对夹带率计算模型的改进,可以更加完善持液率和压降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效率。(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李大树,仇性启,郑志伟[7](2015)在《液滴碰撞液膜润湿壁面空气夹带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水平集-流体体积法并综合考虑传热及接触热阻的作用,对液滴碰撞液膜润湿壁面空气夹带现象进行了数值分析.揭示了夹带空气形成机理,探索了夹带空气特性参数随碰撞速度和液膜厚度的变化规律,获得了夹带空气作用下液滴碰撞润湿壁面的传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撞壁前气液两相压力差是引起气液相界面拓扑结构变化以及夹带空气形成的主要原因;液滴碰撞速度与压缩空气层内压力以及相界面形变高度密切相关;液滴接触液膜时,碰撞轴上液滴底部和液膜表面速度相等,大约是碰撞速度的1/2;碰撞速度对夹带空气层底部到破碎点的无量纲弧长和最大无量纲夹带空气直径均存在较大的影响;液滴和液膜的无量纲形变高度与斯托克斯数密切相关;液膜初始厚度对液滴和液膜的无量纲形变高度和最大无量纲夹带空气直径影响较大;撞壁初始阶段,碰撞中心区域夹带空气对壁面热流密度分布存在较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22期)

王伟伟,刘丽芳,孟兆明,傅孝良,田文喜[8](2015)在《AP1000小破口失水事故ADS-4液滴夹带关系式评价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000 MW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1000小破口自动降压系统(ADS)喷放阶段,ADS-4阀门开启,直接向安全壳喷放。当热段内的蒸汽流速达到临界值时,热段内的液相以液滴的形式通过ADS-4夹带至安全壳。本文采用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ATLATS试验装置获得的液滴夹带关系式对RELAP5程序的源代码进行修改,进而采用修改版的RELAP5程序针对AP1000 5.08 cm冷段小破口失水事故过程ADS-4的液滴夹带特性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RELAP5现有的液滴夹带模型对通过ADS-4的液滴夹带量预测偏低,这将导致不保守的安全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雷雨[9](2015)在《湿天然气管道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液两相流动中,夹带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对于管线、井筒和分离器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当管道内气相速度足够高时,由于高气相速度的剪切作用,使得管道内气液界面易发生液滴夹带现象。被夹带液滴的速度一般接近于管线中气体的流动速度,这个速度远远高于低含量液体部分在管道底层的速度。液滴被夹带进入气相之后也改变了气相的密度,即使被夹带液滴的量是微小的,它对于管线压降和持液率的影响仍然很大,所以对于低含液量气液两相流工况液滴夹带机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夹带率计算模型的改进,可以更加完善持液率和压降的预测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管道运输效率。本文研究了湿天然气管道内低含液量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的形成机理,对现有的夹带率计算模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基于VB6.0平台将各模型的计算过程编制了模型求解程序,计算得到夹带率的值,并采用收集到的实验数据对各个模型作了验证和对比分析,给出了不同气液表观速度下的夹带率计算模型推荐使用情况,同时确定了一种最适用于低含液量气液两相流工况的夹带率计算模型—Zhang[27](2003)等人对Oliemans(1986)等的修正模型。之后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用平均混合密度替换了气相密度参数,构建了一个计算夹带率的改进关系式。此外,基于实验数据对各夹带率计算模型进行了评价,通过将各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本文改进模型的计算精度更高,误差更小。最后,分析了气、液相粘度,管径和界面张力等参数对夹带率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5-05-20)

刘嘉宇[10](2015)在《WFGD过程中脱硫浆液液滴夹带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是目前燃煤电站中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现有大型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存在运行成本高、烟气夹央带脱硫浆液导致二次污染等问题,因此如何增强脱硫浆液液滴利用率(降低气液比)、减少液滴夹带是目前湿法脱硫技术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研究目的,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塔内流场特征、液滴运动特征、气液接触等关键问题,对喷淋塔内气液两相流场开展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喷淋塔内流场由烟气与喷淋液滴的逆向接触形成,塔内烟气流场的分布受到液滴整体喷淋的影响,同时又影响着单一液滴的运动。以现有600MW湿法脱硫喷淋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塔内气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通过计算获得了本文计算条件下的空塔流场(无喷淋)和喷淋流场结果,从而分析液滴喷淋对烟气流场的影响以及喷淋塔内流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液滴喷淋对塔内流场均匀性具有改善作用。喷淋后流场特征表现为入口侧的烟气短路现象,塔下部的两个高速漩涡以及整体呈现中心低四周高的速度分布。随着高度的增加,塔内流场趋于均匀,但是中心的低速区仍然存在。(2)就单个液滴来说,液滴粒径是同时影响液滴夹带以及SO2吸收效果的重要因素,液滴过小则易于被烟气夹带而导致二次污染,液滴过大则会减小液滴比表面积并减少液滴停留时间,从而影响SO2吸收效果。通过在流场中加入示踪颗粒,获得了本文计算条件下不同粒径液滴在塔内的运动轨迹、分级逃逸率曲线以及塔内停留时间曲线,结果表明lmm以下粒径液滴由于受到流场的影响而集中分布于中心低速区,0.5mmm粒径液滴在塔内的浓度分布已很不均匀;1.2mm以上粒径液滴几乎不会被夹带,在粒径小于0.8 mm后,液滴的逃逸率迅速上升,直到粒径为0.2 mm时逃逸率接近100%;液滴停留时间曲线具有峰值,且该峰值粒径对应的液滴逃逸率均为20%。(3)分层喷淋的结构特征将喷淋塔沿高度方向分割为多个区域,因此将喷淋塔按高度方向进行分层,层间距取值为喷淋层间距,分别统计各高度区域内气液接触情况,获得了本文计算条件下各高度层内的各粒径液滴的气液接触面积、气液相对速度信息,结果表明在吸收区内各高度层的总接触面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更近一步来看,各粒径液滴所产生接触面积所占的份额,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吸收区底层,各粒径液滴产生的接触面积相对平均,随着高度的增加,小液滴所占份额逐渐增大并占据主导。此外,气液相对速度均随着液滴粒径的增大而增大,由于底层高度区内大液滴所占份额,比上层高度区内大液滴所占份额更大,所以气液平均相对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4)发电机组在变负荷运行时,烟气量和液滴喷淋量均相应减少。喷淋量的调节可采用关停部分喷淋层的方法,而关停的喷淋层具有选择性,关停不同喷淋层会导致塔内流场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会有不同的液滴夹带与气液接触结果。为此,本文预测了75%负荷、50%负荷下的所有关停方案的气液流场,以找到最优的关停方案。本文计算条件下的结果表明气液接触强度与液滴逃逸随着各喷淋方案的变化趋势相同,液滴夹带率随着喷淋位置的升高而增大,吸收区接触面积随着喷淋位置的升高也增大。此外,接触面积的变化与流场压降的变化趋势相同,即流场压降越大,吸收区接触面积就越大。同时,最上层喷淋层以上空间内气液接触面积和气液相对速度都较低,最上层喷淋层位置过低将不利于SO2的吸收。(5)全面考察了喷淋层至除雾区间距、喷淋层间距和液滴喷淋初速速度对流场的液滴逃逸以及气液接触的影响,进而对喷淋塔进行优化分析。本文计算条件下的结果表明喷淋层至除雾区间距的增大将显着提升除雾器前流场的均匀度,从而增强除雾器的脱硫效果,同时,该间距的增大使得液滴的逃逸率降低,塔高28m工况比塔高24m工况减少34.4%,而对气液接触面积、气液相对速度、烟气压降影响很小。保持最下层喷淋层高度不变,增大喷淋层间距(此时总塔高随之增高),将减少液滴逃逸,并增大气液接触面积,同时导致了烟气压降的增加,对气液相对速度影响很小。当喷淋层间距由1.6m增大至2.2m时,液滴逃逸质量减少了10.3%,气液接触面积增大了24%,烟气压降增加了7.3%;喷淋速度的增大,减少了液滴逃逸质量,喷淋速度为12m/s时比6m/s减少了9%。喷淋速度的增大,减少了液滴逃逸质量,喷淋速度为12m/s比6m/s减少了9%,但是喷淋速度的增大将减少气液接触面积并增加烟气压降,喷淋速度为12m/s时比6m/s时,其气液接触面积减少了15.6%,烟气压降增加了9.4%。同时,因为液滴进入塔内受到烟气的阻碍,其下落速度迅速减小,大大地减弱了初始喷淋速度影响效果,所以液滴初始喷淋速度对气液平均相对速度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4-01)

液滴夹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心锥形喷雾与横向气流的掺混是强化气液掺混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对这一过程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研究横向气流对空心锥形喷雾射流液滴群的夹带特性,采用PIV可视化技术对掺混流场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空心锥形喷雾与横流的相互作用在气流流向方向上诱导出现明显的剪切层及不稳定涡结构,对雾化液滴的扩散产生重要影响并引起液滴在剪切层区域的富集。在分析横流雷诺数、喷雾液滴雷诺数与液滴数流率对掺混流场剪切层结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基于量纲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空心锥形喷雾与横向气流掺混流场中剪切层轨迹线的无量纲预测关联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滴夹带论文参考文献

[1].潘杰,王武杰,王亮亮,张丽,陈军斌.考虑液滴夹带的气井连续携液预测模型[J].石油学报.2019

[2].王璞,张海滨,白博峰.横向气流对空心锥形喷雾液滴群的夹带特性[J].推进技术.2019

[3].陈皞.液相表面气泡破碎及液滴夹带特性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4].樊文娟,彭颖.气液两相环状流中夹带液滴特性研究[J].炼油与化工.2016

[5].刘永峰.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现象分析[J].石化技术.2015

[6].刘永峰.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现象分析[J].石化技术.2015

[7].李大树,仇性启,郑志伟.液滴碰撞液膜润湿壁面空气夹带数值分析[J].物理学报.2015

[8].王伟伟,刘丽芳,孟兆明,傅孝良,田文喜.AP1000小破口失水事故ADS-4液滴夹带关系式评价分析[J].核动力工程.2015

[9].雷雨.湿天然气管道低含液率气液两相流液滴夹带机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

[10].刘嘉宇.WFGD过程中脱硫浆液液滴夹带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东南大学.2015

标签:;  ;  ;  ;  

液滴夹带论文-潘杰,王武杰,王亮亮,张丽,陈军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