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木耳菌丝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木耳菌丝体,热激,菌丝体恢复生长
黑木耳菌丝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宁,张介驰,韩增华,马庆芳,张丕奇[1](2015)在《十种黑木耳菌丝体的高温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通过设定不同培养温度和时间,研究10种黑木耳菌丝体的抗高温能力。发现10个品种均可以在60℃培养2h的条件下存活。通过热激试验发现黑威11和黑威15号的高温耐受性好于其他8个品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黄贤刚,鲁曾,胡晓文[2](2014)在《超声波-反复冻融协同法优化黑木耳菌丝体破壁条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超声波-反复冻融协同作用对黑木耳菌丝体破壁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破壁组合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破壁时间、加水量、破壁次数、冷冻时间、冻融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破壁时间以20 min为宜,选择15倍为最适加水量,选择2次超声波破壁次数较宜,冷冻时间以30 min为宜,选择3次冻融次数较为合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效果依次为破壁时间、破壁次数和冻结时间,最佳组合条件为冷冻时间30 min,破壁时间25 min,破壁2次,此时多糖得率可达到57.76 mg/g。[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4年08期)
邹莉,姜童童,王玥,夏凌芝[3](2014)在《LED光源不同光质对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为黑木耳菌丝体的优质、快速培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以黑暗条件下黑木耳菌丝生长情况为对照,采用新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光源,设置红光、黄光、绿光、蓝光、紫光、白光6种不同光质处理,观测黑木耳菌丝体生长情况。[结果]蓝光处理及黑暗对照条件下黑木耳菌丝体生长势较好,生长速度较快且生物量积累最高;在绿光和黄光处理条件下,菌丝体的生长势一般,生长速度较慢,生物量积累也较低。[结论]光质对黑木耳菌丝体生长产生影响。蓝光和黑暗条件有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绿光和黄光不利于黑木耳菌丝体的生长。(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张有根,边银丙[4](2013)在《不同杀菌剂对毛木耳菌丝体及油疤病病原菌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木耳油疤病是由木栖柱孢霉(Scytalidium lignicola)感染引起的菌丝体病害。在室内毒力筛选出50%咪鲜胺锰盐(WP)和75%百菌清(WP)两种杀菌剂的基础上,采用药剂拌料或药剂涂抹病斑两种方法,观察它们对供试毛木耳菌丝体及木栖柱孢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将50%咪鲜胺锰盐按照200倍和1000倍拌入培养料中,其病情指数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分别为17.59%和54.63%,但对毛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农艺性状有明显不利影响;将50%咪鲜胺锰盐按照250倍和500倍与干细土拌匀涂抹病斑,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3.4%和86.9%。(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朱蕴兰[5](2012)在《富锗木耳菌丝体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耳为研究材料,采用深层液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富锗木耳菌丝体。测定了富锗木耳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木耳液体深层培养在锗浓度400μg/mL时,菌丝体生物量、胞内多糖、蛋白质、鸟苷、胞苷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0.11、106.80、117.52、10.59、11.65mg/g,分别比空白对照提高了10.86%、16.56%、15.27%、49.58%、29.36%。富锗木耳菌丝体氨基酸含量在锗浓度为600μg/mL时含量最高为82.18mg/g,比空白对照提高了11.58%。菌丝体有机锗含量在锗浓度为800μg/mL时最高,达到8.67mg/g,比空白对照增加了57.8倍。在锗浓度实验范围内木耳菌丝体中有机锗含量则随着锗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木耳菌丝体中胞内多糖、氨基酸、蛋白质、鸟苷、胞苷等含量均随着锗浓度的上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锗在低浓度时对上述生物学指标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时对其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2年22期)
赵爽,刘宇,殷贝贝,布达,许峰[6](2012)在《毛木耳菌丝体产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毛木耳菌丝体液态发酵产多糖的能力,采用PD培养基为模板,通过改变各组分成分,对毛木耳液态发酵的产多糖条件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发酵毛木耳3号应选择碳源为麸皮,氮源为硝酸钠,调节pH为7,加入的无机盐离子为氯化镁。(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2年04期)
赵爽,布达,刘宇,许峰,耿小丽[7](2011)在《毛木耳菌丝体营养优势菌株的筛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在于从保藏的9种毛木耳品种中筛选出高蛋白、高多糖含量的优势菌株,为毛木耳功能研发发掘出优势材料。通过菌丝发酵的方法获得9种毛木耳的菌丝体,经过组织处理,利用二奎林甲酸(BCA)检测法和苯酚-硫酸法进行蛋白质和多糖的筛选工作。研究结果表明,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品种为毛木耳福建农,其蛋白质含量占菌丝体鲜重的8.99%;水溶性多糖含量较高的为毛木耳紫木耳品种,分别占菌丝体干重的2.625%。通过研究发现9个品种中蛋白质含量和多糖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根据对功能成分开发需要,选择优势菌株并对其进行高产发酵方面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1年05期)
冀宏,李智,郑丽雪[8](2010)在《白背毛木耳菌丝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菌丝体干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对白背毛木耳液体深层发酵的培养基及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正交试验(L9(34))确定了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在此基础上,基于叁因素叁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试验,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影响白背毛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发酵温度、摇瓶转速和发酵时间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白背毛木耳深层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0g/100mL、酵母膏0.20g/100mL、磷酸二氢钾0.25g/100mL、硫酸镁0.15g/100mL,当发酵温度为26℃、转速为182r/min、发酵时间为6.07d(145.7h)时发酵菌丝体干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93g/100mL,较优化前提高了1.24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0年23期)
王国良,王志江,蔡景顺,胡绍琪,钱宇[9](2009)在《黑木耳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罐生产多糖的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木耳干菌丝体为目标产物,经单因子和L18(37)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作了优化,并对5L发酵罐生产黑木耳多糖作了初步研究。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的结果经综合分析表明,黑木耳品种"单片"优化发酵培养液配方和条件为:土豆汁20%,葡萄糖3%,酵母膏0.15%,KH2PO40.3%,MgSO47H2O0.15%,pH自然和25℃。5L发酵罐生产黑木耳多糖结果表明,优化发酵培养液,接种量10%(v/v),pH5±1,25℃,转速150r/min等条件下发酵2d,最后发酵液中胞外多糖产量为46.0g/L,胞内多糖产量为0.105g/L。(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09年01期)
黄哲虎,赵丽,陈丹,陈艳秋[10](2008)在《黑木耳菌丝体DNA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黑木耳菌株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优化.结果表明,采用CTAB法快速提取到较高质量黑木耳基因组总DNA用于RAPD-PCR扩增,确定黑木耳基因组DNA RAPD-PCR最适25μL反应体系为:模板DNA浓度15 ng/μL,Mg2+浓度2.0 mmol/L,Taq DNA聚合酶1 U,dNTP浓度150μmol/L,10碱基引物浓度10 pmol,10×缓冲液,其余用重蒸馏水补充.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4℃5 min,变性94℃1 min,退火36℃1 min,延伸72℃1.5 min,共40个循环,72℃最终延伸7 min.(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农学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黑木耳菌丝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超声波-反复冻融协同作用对黑木耳菌丝体破壁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破壁组合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破壁时间、加水量、破壁次数、冷冻时间、冻融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破壁时间以20 min为宜,选择15倍为最适加水量,选择2次超声波破壁次数较宜,冷冻时间以30 min为宜,选择3次冻融次数较为合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效果依次为破壁时间、破壁次数和冻结时间,最佳组合条件为冷冻时间30 min,破壁时间25 min,破壁2次,此时多糖得率可达到57.76 mg/g。[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木耳菌丝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佳宁,张介驰,韩增华,马庆芳,张丕奇.十种黑木耳菌丝体的高温耐受性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5
[2].黄贤刚,鲁曾,胡晓文.超声波-反复冻融协同法优化黑木耳菌丝体破壁条件(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4
[3].邹莉,姜童童,王玥,夏凌芝.LED光源不同光质对黑木耳菌丝体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
[4].张有根,边银丙.不同杀菌剂对毛木耳菌丝体及油疤病病原菌的作用[J].食用菌学报.2013
[5].朱蕴兰.富锗木耳菌丝体主要化学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2
[6].赵爽,刘宇,殷贝贝,布达,许峰.毛木耳菌丝体产多糖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科技.2012
[7].赵爽,布达,刘宇,许峰,耿小丽.毛木耳菌丝体营养优势菌株的筛选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1
[8].冀宏,李智,郑丽雪.白背毛木耳菌丝体深层发酵工艺优化[J].食品科学.2010
[9].王国良,王志江,蔡景顺,胡绍琪,钱宇.黑木耳菌丝体发酵条件优化和发酵罐生产多糖的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09
[10].黄哲虎,赵丽,陈丹,陈艳秋.黑木耳菌丝体DNA提取及RAPD扩增条件的优化[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