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纪游论文-胡天舒

观光纪游论文-胡天舒

导读:本文包含了观光纪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冈千仞,中国观,经毒,烟毒

观光纪游论文文献综述

胡天舒[1](2018)在《冈千仞的中国观——以《观光纪游》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法战争前后,冈千仞受王韬之邀游览中国。在现实层面,声称要在中国寻找振兴汉学之道的冈千仞目之所及却是中国城市之破败、儒学之颓废、经毒之盛行、烟毒之泛滥及士人之闭塞,"叁毒"侵体,病势尪羸。在确诊中国诸种病症后,冈千仞进献了"药石之语"。在内政上:禁鸦片;废科举,立学校;改制度,兴洋务;究格致之学,讲富强之实。在外交上:对欧美以礼相待,利用欧美矛盾折冲樽俎。显然,面对东方病症,自称汉学家的冈千仞开出的却是一签"大仿欧美"的西药处方。冈千仞的这种身份错位,以及在对甲申事变和琉球争端上所发言论的逻辑陷阱,反映的正是深藏于冈千仞思想底层的日本主义立场。(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8年01期)

邱昭惟[2](2016)在《晚清民间社会的观察——以冈千仞《观光纪游》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以来,随着外力入侵中国,中国古老的大门被迫打开,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局之下,给予当时欧美国家的探险者来到中国游历的机会,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字记载,作为"他者"的观察角度,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建构19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现状,然而毕竟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带有些主观性的偏见或误解,还不若邻近中国的韩国人或日本人来中国之后所留下的观察,或许更来得客观一些。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日升,他们眼中除了观察来自外洋的白人势力,也无时无刻不拿中国来做观察比较的对象,这种观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政治或军事上的意图,然而冈千仞作为19世纪日本"兴亚论"的支持者,对中国的态度是亲善的,也因此在中法战争之际来华所留下的记载或对中国社会的批判,能更真实描绘出中法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情况,这也是冈千仞所着这本《观光纪游》最大的价值所在。(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叶杨曦[3](2014)在《从“妄论国事”到“好意苦言”:《观光纪游》在近现代中国的接受、评价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冈千仞(1833—1914)是活跃于日本幕末明治时期的汉学者,1884至1885年曾踏访禹域,撰有《观光纪游》、《观光续纪》与《观光游草》记録沿途观感。他在书中反复指斥拘儒陋生蒙于外势,并提出改革措施,尤以仿效(本文来源于《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期刊2014年02期)

叶杨曦[4](2014)在《“药石之语”:《观光纪游》与冈千仞的中国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1884年至1885年,一位已逾知天命之年的日本文人来华游历,在“为日叁百五十日、所经殆八九千里”(1)的旅程中,他北至燕京,南抵香港,纵贯中国东海岸,与二百馀名晚清文士交往,他就是冈千仞。1886年,记録此行经历的《观光纪游》在东京一经出版,立即风靡全日,并在其后与竹添进一郎《栈云峡(本文来源于《域外汉籍研究集刊》期刊2014年01期)

樊敏丽[5](2013)在《中国旅行记《观光纪游》的历史文化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冈鹿门是明治年间访华热潮中的一名知识分子,他所留下的《观光纪游》描画了与清朝文人志士交往的历史画面,成为后人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观光纪游》里又如实地再现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远渡中国,亲眼目睹中国社会后所发出的慨叹以及对中国的再度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观光纪游》又是探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的珍贵史料。(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叶杨曦[6](2013)在《“妄论国事”与“好意苦言”——《观光纪游》在近现代中国的受容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冈千仞(1833-1914)是日本明治时期代表性汉学者之一,1884至1885年曾来华游历,撰作《观光纪游》等记录观感。他在书中反复指斥拘儒陋生蒙于外势,并提出改革措施,尤以仿效欧美为主,包括变风俗、废科举、建学舍、兴实学等,是其长期关注西学的结果。此类建议不为清廷当局所采,民间文士亦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其后影响中国近现代知识人(宋恕、蔡元培、鲁迅、周作人等)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3-01)

刘然[7](2012)在《从鲁迅藏书《观光纪游》追忆一段珍贵的师生情谊》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在对鲁迅藏书进行翻检、整理的过程中发现鲁迅1929年7月22日收到的李秉中自日本所寄赠《观光纪游》一书,线装、一部叁本,书头卷尾分别有寄赠者李秉中的手书题跋(图片见封二、封叁)。题跋内容是看到中华民族的腐朽、堕落,社会停滞不前,向(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2年09期)

[8](2012)在《李秉中赠鲁迅《观光纪游》书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2年09期)

[9](2012)在《李秉中赠鲁迅《观光纪游》题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鲁迅研究月刊》期刊2012年09期)

叶杨曦[10](2012)在《近代域外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域外人中国行纪的书写源远流长,及至近代,臻于鼎盛。它见证了当时旅行者眼中的目的地与沿途的风景,与文字本身描绘的“异乡”形象相比,“余域外人,与中人异所见”背后反映出的作者对于“异乡”的思考尤显重要,值得作为“异乡”的中国反躬自省。冈千仞(1833-1914)是日本幕末明治时期的汉诗人与汉学者,与众多晚清文士交往甚密。1884年至1885年曾踏访禹域,历时叁百余目。1886年记录其游华经历的《观光纪游》在日本出版,成为日本明治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叁部汉文体中国游记之一。本文以冈千仞《观光纪游》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综合与比较的研究方法,探讨其视野下的晚清。从外国对中国的研究出发进入中国,再返观外国,最终迂回地求诸己身,回归中国。期望“从周边看中国”,以不同的角度论述,深入挖掘材料,更好地认识晚清。除导言外,正文共分叁章,首先总论近代域外人中国行纪的整体面貌,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的探讨,最后分析《观光纪游》与近代中日文士之间的交往。第一章为域外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由于中国行纪书写传统特点与发展态势的不同,本章分叁节展开论述:十九世纪中后期朝鲜人与越南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千岁丸”上海行后日本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与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洋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旨在为第二、叁章讨论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提供文学与历史背景。第二章为冈千仞与《观光纪游》。第一节简述冈千仞生平与学术,据笔者搜集到的冈氏着作补充前人未曾深入涉及之处;第二节再探《观光纪游》成书与版本问题,进而联系其接受与流传等相关问题;第叁节研析《观光纪游》内容与思想,通过其相关记载,呈现冈氏笔下的晚清社会,讨论冈千仞游华前后思想,主要是中国观的转变。第叁章为《观光纪游》与近代中日文士交往。第一节从书籍搜购与酬赠的角度探讨冈千仞与清人的交往;第二节根据近代中国文士与晚清传媒尤其是《申报》的相关记载,刻画出他人眼中的冈千仞中国行。余论为异域之眼:借他者之镜反躬自省,本文研究冈千仞《观光纪游》等近代域外人中国行纪的目的是反观中国,更好地认识晚清。附录为资料汇编,总共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东京都立图书馆特别买上文库“冈千仞旧藏资料”目录,二、叁是主要版本《观光纪游》的文字校勘,四是冈千仞与中国文士交往资料汇编,五是《申报》对于冈千仞及其《观光纪游》的相关记载。本文认为,冈千仞游华前后均以在野文人的身份自居,从其与中土友朋的交往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大多温情脉脉、亲密友善,而非国家层面那样紧张尖锐、针锋相对。(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2-05-01)

观光纪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世纪以来,随着外力入侵中国,中国古老的大门被迫打开,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局之下,给予当时欧美国家的探险者来到中国游历的机会,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字记载,作为"他者"的观察角度,有助于我们重新审视建构19世纪以来中国的社会现状,然而毕竟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带有些主观性的偏见或误解,还不若邻近中国的韩国人或日本人来中国之后所留下的观察,或许更来得客观一些。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日升,他们眼中除了观察来自外洋的白人势力,也无时无刻不拿中国来做观察比较的对象,这种观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政治或军事上的意图,然而冈千仞作为19世纪日本"兴亚论"的支持者,对中国的态度是亲善的,也因此在中法战争之际来华所留下的记载或对中国社会的批判,能更真实描绘出中法战争时期中国的社会情况,这也是冈千仞所着这本《观光纪游》最大的价值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观光纪游论文参考文献

[1].胡天舒.冈千仞的中国观——以《观光纪游》为中心[J].历史教学问题.2018

[2].邱昭惟.晚清民间社会的观察——以冈千仞《观光纪游》为中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叶杨曦.从“妄论国事”到“好意苦言”:《观光纪游》在近现代中国的接受、评价及影响[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4

[4].叶杨曦.“药石之语”:《观光纪游》与冈千仞的中国观[J].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4

[5].樊敏丽.中国旅行记《观光纪游》的历史文化解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

[6].叶杨曦.“妄论国事”与“好意苦言”——《观光纪游》在近现代中国的受容与评价[C].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2013

[7].刘然.从鲁迅藏书《观光纪游》追忆一段珍贵的师生情谊[J].鲁迅研究月刊.2012

[8]..李秉中赠鲁迅《观光纪游》书影[J].鲁迅研究月刊.2012

[9]..李秉中赠鲁迅《观光纪游》题跋[J].鲁迅研究月刊.2012

[10].叶杨曦.近代域外人中国行纪里的晚清镜像[D].南京大学.2012

标签:;  ;  ;  ;  

观光纪游论文-胡天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