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模型,降雨重现期
雨水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鹏[1](2019)在《基于雨水模型模拟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工程案例,介绍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下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分布情况,基于雨水模型对未实施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网情况与实施海绵城市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建设海绵城市后雨水系统中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数量都明显减少,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减轻内涝积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李杨杨,郭赟,邓佑锋,苏琼婵,何昭菊[2](2019)在《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模型评估分析方法探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通过模型对整体排水管网进行评估时,上游管线溢流后会导致下游管道进水量减少等情况,使得下游管线评估结果出错的问题,本研究在MIKE URBAN模型基础上,结合ARCGIS软件中的拓扑生成及检查、栅格计算、统计分析等功能,用分级法对深圳市龙华区进行模型评估,弥补传统整体管网模型评估法的不足。经统计分析分级法评估的结果,研究区内排水管网排水能力小于1a一遇的比例为9.0%,1a到2a一遇占比35.9%,2a到3a一遇占33.9%,3a到5a一遇占11.4%,满足5a一遇的占9.8%。经研究表明,传统的模型评估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分级评估法能解决传统评估方法出现的问题,使得评估结果更合理。结合实际水安全问题进行不同方案措施的综合分析,从内涝的原因入手进行改造措施,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牟晋铭[3](2019)在《基于水力模型的雨水排水系统改造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InfoWorks ICM软件建立上海市某雨水排水系统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得知排水系统积水原因为排水系统下游总管输水能力不足,上游管道顶托。据此确定系统改造方案,并利用模型软件对方案做进一步优化和校核。另外,与传统水力计算方法相比,经模型优化后的改造方案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经济性,可直观展示系统改造后的排水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7期)
孙召东,宋洪庆,张海龙,祝庆辉,邢奕[4](2019)在《海绵城市透水砖铺装雨水入渗模型及产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透水砖铺装系统的入渗特征是海绵城市建设中产流控制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海绵城市试点庄河市为例,通过渗流试验,构建不同土基土壤土水特征曲线,建立适用于透水砖铺装系统各层的入渗模型,揭示系统雨水入渗规律,阐明结构层厚度和土基土壤特性对产流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粒径对产流控制影响程度最大;特大暴雨时,粗砂土壤作为土基,相比细砂土壤和粉质黏土作为土基,可以延长产流时间,但随着雨强继续增大,产流时间延长作用逐渐减弱;以粉质黏土作为土基,基层与垫层厚度比约为3∶2,以砂质土壤作为土基时,基层与垫层厚度比约为4∶1时,透水砖铺装系统产流控制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蔡家珍[5](2019)在《基于SWMM模型的居住区景观雨水系统径流削减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居住区雨水径流量大的问题,通过构建景观雨水系统调控居住区雨水径流。以漳州市某居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WMM模型验证不同重现期下,景观雨水系统对居住区的径流削减效果。模拟结果显示景观雨水系统设置面积比例接近50%时,在降雨历时为2 h,强度为(2年、5年、10年、20年一遇)的条件下,研究区径流总量削减率为50%以上,峰值削减率为75%左右。并且对于低强度长历时降雨,景观雨水系统削峰减量的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静,洪德松,张斌[6](2019)在《基于高精度MIKE模型的居住小区雨水系统评价及内涝积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MIKE FLOO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水动力模型,常被用作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市级或流域尺度的雨洪模拟。针对居住小区的重要性和小尺度性特点,以深圳某居住小区为例,基于MIKE FLOOD构建1.5 m×1.5 m精度的管网和地表耦合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有33%的管网排水能力小于1 a,54.5%的管网排水能力大于5 a。模拟50年一遇暴雨条件下,区域内共有6处积水情况,其中最大积水深度高于1.2 m,且最大积水时长大于19 h。研究结果,为工程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梁风超,吕谋,苗小波,王珞桦[7](2019)在《雨水模型运行稳定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沿海城市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根据现有实测资料,基于SWMM平台,构建雨水管网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以解决模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提高模型稳定性的3种方法:调整时间步长;调整计算方法;进行适当的管道处理.通过分别采用3种方法对所建模型进行调整并对调整后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显着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蒋祺,郑伯红[8](2019)在《基于水动力模型的高铁车站周边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优化设计——以长沙高铁南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洪涝问题,高铁站作为交通枢纽和城市门户,必须构建良好的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从传统经验公式法向模型模拟转变,通过水动力模型MIKE FLOOD对高铁站周边模拟评估内涝风险,针对性提出"改"(对现有的可利用排水收集设施进行改造);"建"(新建部分排水设施,建立一个独立的高铁站排水系统);"蓄"(适当的位置建立调蓄水池,排、蓄结合,提高高铁站御极端天气的能力)相结合的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优化方案。以期对我国高铁站应对极端恶劣天气,提升防灾抗灾水平提供经验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辉,李昊臻,王雪峰,张胜,张萌瑶[9](2019)在《透水铺装雨水入渗模型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加准确快捷地预测透水铺装内部的雨水渗流过程,探究降雨参数与路面设计参数对其渗流性能的影响,提出透水铺装雨水入渗模型,并针对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首先,基于地区水文气象资料与路面材料渗透特性,利用数学模型对降雨阶段关键参数进行量化研究,并从降雨强度与材料渗透能力的角度对雨水入渗的物理过程进行分阶段刻画,最终建立透水铺装雨水入渗-储水-排空模型。其次,针对该模型的诸多输入参数,进行正交设计试验计算各参数与径流控制率的相关性,寻找关键控制指标;基于该结论拟定典型透水铺装结构组合,选择不同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与时程雨型等模拟工况对水位高度、蓄水能力等进行验算与评价。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与文献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NSE指数可达0.45以上;路基土的渗透系数与路面径流控制率显着相关,暴雨工况下随着路基土渗透系数的降低,地表径流占比达到30%以上,并且几乎丧失连续储水能力,而路基土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性较小;溢流管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溢流风险,在极端暴雨条件下设置溢流管的道路可削减60%的地表径流,并具有50%以上的连续储水能力;时程雨型对路面渗流特性的影响较为复杂,雨峰出现时间在控制地表径流与延缓径流峰值两方面呈现相反的规律,因而需要根据当地降雨资料与设计要求进行权衡。(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建富,薛祥山,刘改妮,侯晓姝[10](2019)在《基于数字模型的西部平原城镇雨水系统规划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较大范围的城镇雨水系统规划,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水力模型分析手段,构建产汇流模型,结合现状积水点情况,从地表、排水管网、排涝通道等方面系统剖析内涝风险成因,基于传统的雨水规划方案,通过数字模型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可得到科学、经济、适合城镇雨水系统的规划方案。以邛崃市城区为例,统筹考虑从"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到"小排水系统"再到"超标雨水排放系统"的多级排水系统全过程控制,在排涝格局构建与排水管网建设的基础上,采用数字模型评估内涝积水点,进而提出积水点整治措施,以期为城镇的防涝规划及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7期)
雨水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通过模型对整体排水管网进行评估时,上游管线溢流后会导致下游管道进水量减少等情况,使得下游管线评估结果出错的问题,本研究在MIKE URBAN模型基础上,结合ARCGIS软件中的拓扑生成及检查、栅格计算、统计分析等功能,用分级法对深圳市龙华区进行模型评估,弥补传统整体管网模型评估法的不足。经统计分析分级法评估的结果,研究区内排水管网排水能力小于1a一遇的比例为9.0%,1a到2a一遇占比35.9%,2a到3a一遇占33.9%,3a到5a一遇占11.4%,满足5a一遇的占9.8%。经研究表明,传统的模型评估方法存在较大的问题,分级评估法能解决传统评估方法出现的问题,使得评估结果更合理。结合实际水安全问题进行不同方案措施的综合分析,从内涝的原因入手进行改造措施,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李鹏.基于雨水模型模拟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9
[2].李杨杨,郭赟,邓佑锋,苏琼婵,何昭菊.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模型评估分析方法探究——以深圳市龙华区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9
[3].牟晋铭.基于水力模型的雨水排水系统改造方案[J].中国给水排水.2019
[4].孙召东,宋洪庆,张海龙,祝庆辉,邢奕.海绵城市透水砖铺装雨水入渗模型及产流分析[J].环境工程.2019
[5].蔡家珍.基于SWMM模型的居住区景观雨水系统径流削减效果评价[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9
[6].杨静,洪德松,张斌.基于高精度MIKE模型的居住小区雨水系统评价及内涝积水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
[7].梁风超,吕谋,苗小波,王珞桦.雨水模型运行稳定性技术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8].蒋祺,郑伯红.基于水动力模型的高铁车站周边排水(雨水)防涝系统优化设计——以长沙高铁南站为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9].李辉,李昊臻,王雪峰,张胜,张萌瑶.透水铺装雨水入渗模型与影响因素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10].王建富,薛祥山,刘改妮,侯晓姝.基于数字模型的西部平原城镇雨水系统规划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