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仙峪硼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氩-氩年龄,后仙峪硼矿床,辽吉硼矿带,辽河群
后仙峪硼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汤好书,陈衍景,武广[1](2009)在《辽宁后仙峪硼矿床氩-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吉硼矿带是世界级非金属成矿省,但其成矿时代研究薄弱,成因类型和构造环境认识分歧。本文报道新获得的后仙峪超大型硼镁矿床金云母~(40)Ar-~(39)Ar年龄,并厘定成矿时代。主矿体金云母氩-氩坪年龄为884.4±8.9Ma(MSWD=0.47),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885.0±7.5 Ma(MSWD=0.55)和885.8±7.3 Ma(MSWD=0.79),表明主成矿事件发生在885Ma左右,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有关。矿体与闪长岩脉接触带蚀变岩的金云母氩-氩坪年龄为386.5±3.9Ma(MSWD=1.4),正、反等时线年龄分别为386.7±5.3 Ma(MSWD=2.6)和387.1±7.2 Ma(MSWD=3.9),代表成矿后局部改造事件的年龄,后期改造与早泥盆世岩浆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09年11期)
王艳丽[2](2009)在《辽宁后仙峪硼矿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早元古代的硼矿床代表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前寒武纪成硼蒸发盆地。蒸发岩系中硼酸盐及其他矿产类型(铁、稀土、铀)的集中出现及其共生关系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重视。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373023),项目名称: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地区早元古代硼大规模富集过程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记录。本文以前寒武纪地体辽宁后仙峪硼矿床(西石洞沟矿段)的含硼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部分测试,对含矿岩系中的变粒岩、浅粒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短波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含矿层中B_2O_3的富集程度与含矿层的厚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矿体中B2O3富集程度与矿体厚度变化相关性不明显。(2)整个区域内变、浅粒岩中的钾钠呈现负增长(钾、钠分带),靠近矿体富钾,远离矿体富钠。该分带现象代表了岩石原始的沉积环境是蒸发环境。(3)靠近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比远离矿体的电气石有更高的镁铁比值。电气石环带的镁铁比不同导致环带的颜色差异,褐色电气石富铁,蓝绿色电气石富镁。(4)矿区内电气石基本都存在于矿体的上盘,是指示性矿物。电气石是在热液过程中通过淋滤下伏含硼蒸发岩中的硼,形成含硼热液,在与上覆沉积物交代过程中形成。(5)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区内Fe-Mg矿物普遍出现,并且含量较多。含矿层出现的绿泥石主要为镁绿泥石,与电气石的Mg/Fe变化情况一致。这一现象说明,矿体形成的环境较富含镁,与镁是硼酸岩最好的沉淀剂这一结论相符。(6)该地区富钾钠岩石的原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火山熔岩或者火山碎屑岩,而是后经过蒸发盆地蚀变改造的碎屑岩。硼酸盐的初始沉积环境是蒸发盆地。(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李雪梅,孙丰月,李碧乐,霍亮,李延军[3](2008)在《辽东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电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产出有电英岩,与硼矿床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发现矿区内电英岩呈层状分布于硼矿体的顶、底板,常夹于变粒岩层中,具完好的条纹条带状构造;在判别硅质岩成因的TiO2--A l2O3和(K2O+Na2O)--A l2O3二元图解上,投影点均落在海底热水沉积硅质岩区;δEu和δCe均为中等程度的负异常,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左倾明显,这些特征表明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的电英岩为热水沉积岩,与其关系密切的后仙峪硼矿床为热水喷流沉积硼矿床。(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08年03期)
曹洪亮,李洋[4](2008)在《大石桥市后仙峪硼矿区硼矿床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后仙峪硼矿区位于华北地台辽宁台背斜营口-宽甸古隆起西端,为辽东-吉南硼矿带的一部分。该区地表大多为混合花岗岩覆盖。前人研究认为该岩石为岩浆底辟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其下不可能存在硼矿床。笔者近年来一直在该地区工作。经过野外地质钻探,结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的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该岩石为层状混合花岗岩,其下部存在含矿层(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期刊2008年S1期)
李雪梅,孙丰月,李碧乐,王力[5](2007)在《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后仙峪硼矿区热水喷流沉积成因的电英岩中石英及翁泉沟硼矿区后生热液成因的石英脉中的原生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仙峪电英岩石英中只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6~249℃,盐度为15.9%~18.4%,密度为0.96~1.04g/cm3,计算出成矿压力为43.95~68.43MPa,由此估算出热水喷流沉积时的古海水深度为4.40~6.84km;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2O、CH4为主,含CO2和N2及少量的H2S和H2。翁泉沟石英脉中则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及含CO2叁相包裹体两种类型,测温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2~377℃,盐度为12.7%~14.5%,密度为0.96~1.01g/cm3,计算出压力为43.48~65.86MPa,推算出后生成因石英脉的形成深度为5.23~6.55km;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含CO、N2和H2,并含少量的CH4、H2S和微量的C2H6。矿床地质特征与硼同位素特征显示这两个矿床均为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并经历了区域变质作用改造及后期热液交代蚀变作用。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热水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发生在相对还原的海底条件;而后期迭加的热液活动发生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下。(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2007年04期)
高一鸣[6](2007)在《辽宁后仙峪地区硼矿床富钾钠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元古代的硼矿床代表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前寒武纪成硼蒸发盆地。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373023)。课题组以该区前寒武纪地体中的硼矿床以及其中的富硼、钾、钠的特殊岩石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观察、特殊岩石类型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工作,进行蒸发盆地的蚀变岩相分析。靠近矿体的变浅粒岩富钾,远离矿体的变浅粒岩富钠,整个区域内变浅粒岩中的钾钠负增长(钾、钠分带)。电英岩和电气石岩只在含矿层的附近发育稳定的层位。本区的电气石为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颜色变化反映了电气石中镁、铁含量的变化,褐色电气石富铁,蓝绿色电气石富镁。变(浅)粒岩,电英岩,电气石透闪岩和电气石云母片岩中电气石FeO/(MgO+FeO)的值分别为0.47、0.58、0.42、0.38;Na2O/(Na2O+CaO)的值分别为0.48、0.54、0.56、0.44。电气石发育明显的成分环带,电气石云母透闪岩中电气石中心MgO相对边缘高,电英岩中电气石各环带都富含FeO,中心大部分较边缘富含FeO。PIMA测试显示岩层中广泛分布含有Mg,K,B的矿物。该岩石原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火山熔岩或者火山碎屑岩,而是后经过蒸发盆地蚀变改造的碎屑岩。硼酸盐的初始沉积环境是蒸发盆地。硼矿体围岩中的电气石与硼酸盐矿体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矿体上盘的电气石是后期热液向上淋滤硼矿体,含硼热液交代上盘变浅粒岩形成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7-06-01)
薛建玲,许虹,高一鸣,黄静宜[7](2006)在《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电气石化学成分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本区电气石属于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其Mg/Fe与硼酸盐矿体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不同产状中电气石的颜色、粒度、形态和环带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别。靠近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环带各环圈都较为富Mg,从中心到边缘Mg总体有降低的趋势;远离硼酸盐矿体的各环圈都较富Fe,从中心到边缘Fe总体上有降低的趋势。电气石含量上盘总体上较下盘高,电英岩主要出现在硼酸盐矿体附近,Mg/Fe在远离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中与Na_2O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电气石的上述化学成分特征反映了成岩成矿过程中流体演化的特点,早期的电气石是沉积物中富B部分经交代作用而成。在蒸发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中Mg、Na、K成分增加,造成Mg/Fe的分带现象。电气石的所有矿物和化学特征表明电气石的形成方式包括沉积变质成因和热液交代两种,电气石的形成与硼酸盐的沉积过程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6年06期)
薛建玲[8](2006)在《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电气石及其主岩的化学成分对成岩成矿的指示意义。本区电气石属于镁电气石-铁电气石系列,其Mg/Fe与硼酸盐矿体有着密切的时空关系。不同产状中电气石的颜色、粒度、形态和环带特征都有明显的差别。靠近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环带各环圈都较为富Mg,从中心到边缘Mg总体有降低的趋势;远离硼酸盐矿体的各环圈都较为富Fe,从中心到边缘Fe总体上有降低的趋势。电气石含量上盘总体上较下盘高,电英岩主要出现在硼酸盐矿体附近,Mg/Fe在远离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中与Na2O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电气石的上述化学成分特征反映了成岩成矿过程中流体演化的特点,早期的电气石是沉积物中富B部分经变质作用而成。在蒸发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流体中Mg、Na、K成份增加,造成Mg/Fe的分带现象。电气石的化学成分特征(尤其是Mg/Fe值)与其主岩的关系,以及全岩化学成分等都表现出形成电气石所需的Al、Mg、Fe主要来自碎屑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石变(浅)粒岩的原岩可能是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的过渡。电气石的热释光性质也为找矿提供了一定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本区电气石发光强度随着距离矿体的增大而增大;距离矿体越近峰越锋利,灵敏度越高。从而可以作为寻找硼矿床一种简捷的辅助手段。电气石的所有矿物学和化学特征表明电气石其形成方式包括沉积变质成因和热液交代两种方式,电气石变(浅)粒岩为沉积-变质中间阶段热液沉积产物,其与硼酸岩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空间关系,显示了二者在成因上的联系,更加有力得证明了由蒸发岩提供B源的推论。对本区电英岩和富K、Na电气变(浅)粒岩的研究,可以作为找矿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标志,对本区硼矿床的成因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作为标型矿物,为找矿提供了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6-05-01)
冯本智,邹日[9](1994)在《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床特征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床特征及成因冯本智,邹日(长春地质学院,长春,13006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40)1成矿地质构造背景中国古元古代硼矿带分布于辽东克拉通古裂谷带轴部(陈荣度,1981),由西到东集中于四个含硼盆地。在古...(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1994年04期)
后仙峪硼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东早元古代的硼矿床代表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前寒武纪成硼蒸发盆地。蒸发岩系中硼酸盐及其他矿产类型(铁、稀土、铀)的集中出现及其共生关系吸引了众多地质学家的重视。本论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40373023),项目名称:辽宁东部-吉林南部地区早元古代硼大规模富集过程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记录。本文以前寒武纪地体辽宁后仙峪硼矿床(西石洞沟矿段)的含硼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部分测试,对含矿岩系中的变粒岩、浅粒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及短波红外光谱特征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含矿层中B_2O_3的富集程度与含矿层的厚度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矿体中B2O3富集程度与矿体厚度变化相关性不明显。(2)整个区域内变、浅粒岩中的钾钠呈现负增长(钾、钠分带),靠近矿体富钾,远离矿体富钠。该分带现象代表了岩石原始的沉积环境是蒸发环境。(3)靠近硼酸盐矿体的电气石比远离矿体的电气石有更高的镁铁比值。电气石环带的镁铁比不同导致环带的颜色差异,褐色电气石富铁,蓝绿色电气石富镁。(4)矿区内电气石基本都存在于矿体的上盘,是指示性矿物。电气石是在热液过程中通过淋滤下伏含硼蒸发岩中的硼,形成含硼热液,在与上覆沉积物交代过程中形成。(5)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区内Fe-Mg矿物普遍出现,并且含量较多。含矿层出现的绿泥石主要为镁绿泥石,与电气石的Mg/Fe变化情况一致。这一现象说明,矿体形成的环境较富含镁,与镁是硼酸岩最好的沉淀剂这一结论相符。(6)该地区富钾钠岩石的原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火山熔岩或者火山碎屑岩,而是后经过蒸发盆地蚀变改造的碎屑岩。硼酸盐的初始沉积环境是蒸发盆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仙峪硼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汤好书,陈衍景,武广.辽宁后仙峪硼矿床氩-氩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09
[2].王艳丽.辽宁后仙峪硼矿床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3].李雪梅,孙丰月,李碧乐,霍亮,李延军.辽东后仙峪硼矿床含硼岩系中电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J].世界地质.2008
[4].曹洪亮,李洋.大石桥市后仙峪硼矿区硼矿床特征[J].国土资源.2008
[5].李雪梅,孙丰月,李碧乐,王力.辽东地区后仙峪及翁泉沟硼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J].现代地质.2007
[6].高一鸣.辽宁后仙峪地区硼矿床富钾钠岩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7].薛建玲,许虹,高一鸣,黄静宜.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J].中国地质.2006
[8].薛建玲.辽宁后仙峪硼矿床中电气石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9].冯本智,邹日.辽宁营口后仙峪硼矿床特征及成因[J].地学前缘.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