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目标区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点项目,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营商环境,主要经济指标,抢抓机遇,经济创新,扬帆起航,骨干企业
目标区位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南闸街道:逐梦新时代 奋发新作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园里,阵阵欢声笑语;书城内,翻书声不绝于耳;楼宇间,是一幅幅奋斗的画卷……生于改革,兴于改革,今年以来,江阴南闸街道着眼发展大局、强化系统思维,按照市委十叁届七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谋篇布局,围绕建设“高铁新城、城市花园、健康家园(本文来源于《江苏经济报》期刊2019-09-20)
丁玉梅[2](2019)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我完善区位目标培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自我完善区位目标的概念入手,阐述区位目标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我完善区位目标实现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把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叁年的学习工作过程按照时间维度,划分成为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不同区位,将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培养目标分解成每一个不同区位的具体指标,并且通过团学干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实现目标。(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06期)
程婉静,田亚峻,闫勇,李俊杰,杨靖东[3](2018)在《多目标约束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区位指数构建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中国煤化工产业科学布局设置了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情景,选取煤炭资源储量、地区自给率、储采比、地表水资源容量、环境容量、人均GDP、CO_2排放强度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反映中国煤化工产业区位指数,为全面合理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山西、云南、内蒙古和贵州这四个地区具有布局煤化工产业的优势。在市场主导情景下,云南以其丰富的水资源、安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凸显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在充分调研各煤化工项目现有布局和已有规划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煤化工规划布局只考虑煤炭资源的单一指标,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未来中国煤化工产业布局应从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出发,根据发展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战略规划布局。(本文来源于《国际石油经济》期刊2018年10期)
方炜杭,邓书榕,魏兴谷[4](2018)在《赎买留青山 青山变金山》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即将成熟,正盘算着砍掉卖钱的时候,突然被人喊停,你会不会很着急?过了一段时间,这人又拿着钱买下林子,非但不砍,还继续往里头投钱种树,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生态效益和林农利益两者都要!”这,就是发源于叁明的重点生态区位(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8-07-03)
康金[5](2017)在《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市场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中,上市公司总部与其所在区位不匹配的这一矛盾也逐渐加剧,由此掀起了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浪潮。针对总部迁移现象,已有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重点分析了区位层面的总部集聚优势对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然而,这一系列研究只是解释了企业总部迁往国内少数更为发达城市的现象,无法解释现实中存在的迁移多指向现象。因此,本文借鉴多重制度逻辑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两种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筛选出来的2008-2015年间进行总部迁移的125家上市公司样本进行分析,考察了区位两大制度逻辑一一市场逻辑和社区逻辑一一对上市公司总部目标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以及企业对这两种制度逻辑的战略响应。本文的研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借鉴多重制度逻辑,结合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具体情境,主要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机制的市场逻辑和以社区承诺实现为目标的社区逻辑为主,认为这两种制度逻辑对于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均会有一定的影响,从而研究了市场逻辑、社区逻辑对上市公司总部目标区位选择的独立影响;第二部分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当企业处在一个复杂的制度环境时,会感知到来自多重制度逻辑的压力,进而研究市场逻辑与社区逻辑对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交互作用,深入探索个体对两种制度逻辑的响应战略。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市场逻辑、社区逻辑对上市公司总部目标区位选择均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体现了多重制度逻辑的并存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存在的原因。第二,市场逻辑与社区逻辑对上市公司目标区位选择具有显着的负向交互作用,且社区逻辑对市场逻辑有一定的弱化作用,验证了多重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性,进一步解释了迁移多指向现象存在的原因。本文在制度逻辑的理论框架下,整合了宏观层面的制度逻辑、组织层面的感知与响应策略,重点探讨了制度逻辑和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研究结果对于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从制度逻辑视角来考察组织的行为决策,揭示了制度复杂性对组织行为决策的影响路径;此外,本研究基于多重制度逻辑,以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为研究对象,丰富了企业总部迁移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能够辨析其所处的制度环境,合理应对各种制度压力,从而做出较为精准的战略抉择来实现企业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区位政府优化各种制度安排,为企业提供更加实质性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12-01)
董朝伟[6](2017)在《区位优势跨度、企业—区位政治关联与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及其绩效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以来,内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加剧了独立区位总部与所在区位的冲突,掀起了总部迁移浪潮。在总部迁移情境下,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区域层面的企业集聚优势及其可得性对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和迁移绩效的影响。这些研究解释了现实中企业总部迁往国内少数大中型城市的现象,但是对于总部迁移背后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缺乏关注,特别是无法解释现实中存在的迁移多指向现象;此外,部分学者虽然已经开始研究迁移绩效,但对总部迁移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的关注还相对较少,同时缺乏对迁移过程中各阶段之间关联性的关注。因此,本研究从经济和制度融合的视角,分析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区位选择模式对总部迁移绩效的影响,以期更加全面的解构中国企业总部迁移的整体图景。本文研究共分为两个阶段。一方面,本文借鉴制度学派有关政治能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的政治关联利用逻辑,认为企业依托其政治能力而形成的企业-区位政治关联影响了迁移区位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聚优势获取逻辑与政治关联利用逻辑的替代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梳理总部迁移研究相关文献,并结合上个阶段总部迁移区位选择研究得出的结论,构建了总部迁移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2001-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集聚优势获取逻辑和政治能力利用逻辑均得到证实,即总部集聚优势是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显着因素,现实中企业总部更倾向于迁往区位总部集聚优势更好的区位以实现总部运营效率的提高;基于政治能力的企业-区位政治关联是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另一个显着因素,现实中企业总部更倾向于选择企业-区位政治关联强度更高的区位。第二,集聚优势获取逻辑与政治能力利用逻辑的替代效应得到证实,即总部集聚优势跨度与企业-区位政治关联对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存在显着负向交互效应。而正是这种替代效应使得总部迁移指向呈现出显着的多指向特征。第叁,对于总部迁移绩效,迁入地区位优势获取逻辑得到证实,即迁入地区位优势跨度是影响企业总部迁移绩效的重要因素。同时,政治能力利用逻辑得到证实,即迁入地企业-政治关联是影响企业总部迁移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区位政治关联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成功嵌入当地区域网络,获取区域核心资源优势,而且可以作为企业市场经营战略的替代者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第四,对于总部区位选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位于企业-区位匹配模式(A-P)区位的企业总部绩效更优,即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模式是影响企业总部迁移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初步解释了现实中总部迁移多指向现象;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企业总部基于企业-区位匹配模式(A-P)的选择对迁移后企业绩效的影响。但是,由于研究条件和本人研究能力的不足,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样本类型和实证方法相对单一;实证结论的外部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总部迁移绩效的度量指标可以更加丰富和精确化,以上不足也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7-01-01)
吴波,魏菲[7](2016)在《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研究——基于外部集聚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总部迁移区位选择,已有研究重点关注了逆向迁移问题。学者们基于理性选择视角,以新经济地理学派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外部集聚观理论,认为总部更倾向了迁往总部集聚优势和信息沟通优势(后文把二者简称为区位优势)更为显着的区位,通过获得迁入地更高的区位优势提高总部运营效率。尽管我国学者也证实了外部集聚观,但主要采取的是描述性分析,相关的实证研究仍较为缺乏,尤其是缺乏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的实证研究。为此,本文以2003—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案例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验证了外部集聚观在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中的部分适用性,其中,总部集聚优势对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但信息沟通优势的影响并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浙商管理评论》期刊2016年00期)
吴艳[8](2016)在《从“工业的区位选择”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之前的中学教学,普遍重视知识、技能教育,而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本文先简述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更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成长的影响,然后详述笔者在一次校内公开教学中,以"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为载体教学,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做法。(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6年04期)
魏菲[9](2016)在《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开始,中国企业掀起了总部迁移的浪潮。经过多年发展,随着企业总部职能的独立化,总部区位的再选择成为企业区位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此,众多企业总部携其核心研发部门、营销部门进行跨区域迁移,以实现企业再次成长。总部迁移也引发区域政府的广泛关注,为避免本地企业总部外迁,也为了吸引外地企业总部迁入,区域政府纷纷推出“腾笼换鸟”政策,通过打造“总部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案例的分析,本文发现总部迁移体现出多指向与远近距离迁移并存的复杂现象。在学术界,对于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已有研究主要从迁移指向与迁移距离两个方面展开。在迁移指向方面,学者们研究较为广泛,主要是基于理性选择视角,提出外部集聚观,即企业总部倾向于迁往区位优势更高的区位,有力地解释了逆向迁移的现象。在迁移距离方面,学者们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基于行为选择视角,提出临近迁移观,即企业总部倾向于迁往距离迁出地更近一些的备选区位。但是,现实中的迁移案例却存在着向次优甚至较差区位迁移,以及远距离迁移的现象,而这些案例是外部集聚观与临近迁移观无法解释的。为此,本文借鉴基于网络模型的企业国际化过程理论,以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样本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探讨总部迁移的目标区位选择机理。首先,本文验证了外部集聚观与临近迁移观在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案例中的适用性;其次,从行为决策视角借鉴网络模型探究区位网络嵌入性的主效应与中介效应,以提出迁移指向与迁移距离影响上市公司总部区位选择的深层次作用机理,并最后以上市公司迁移案例进行跨案例分析,以进一步支持大样本统计检验的结果。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以收益更大和风险更小作为两个基本的初始选择标准,并相应地以区位优势跨度更大和距离迁出地更近作为实现这两个标准的具体指标。而在实际迁移过程中,企业会以区位网络嵌入性作为核心路径,以提高企业在目标区位的区位优势可得性,从而真正实现收益更大与风险更小。因此,企业的区位网络嵌入性作为中介变量影响了区位优势跨度和迁移距离与目标区位选择的关系,导致了多指向迁移与远近距离迁移并存现象的出现。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类型企业来说,不同类型的区位网络嵌入性作用不同。基于控股股东的区位网络嵌入性在并购组企业的目标区位选择中发挥核心作用;而对非并购组企业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基于主营业务的区位网络嵌入性。本研究发现了“以理性选择为驱动,以行为决策为核心”的总部迁移区位选择视角,推动了两大视角的初步融合。(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6-01-01)
陈炳飞[10](2013)在《地理“过程”目标的教学价值与落实——基于“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理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叁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发展。其中",过程与方法"之"过程"目标既体现在认知水平、运用技能、思维方法和情意品质及其相互联系中,又通过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3年34期)
目标区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自我完善区位目标的概念入手,阐述区位目标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措施,提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我完善区位目标实现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把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叁年的学习工作过程按照时间维度,划分成为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的不同区位,将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培养目标分解成每一个不同区位的具体指标,并且通过团学干部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实现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目标区位论文参考文献
[1]..南闸街道:逐梦新时代奋发新作为[N].江苏经济报.2019
[2].丁玉梅.高职院校学生干部自我完善区位目标培养探索[J].文教资料.2019
[3].程婉静,田亚峻,闫勇,李俊杰,杨靖东.多目标约束下中国煤化工产业区位指数构建与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8
[4].方炜杭,邓书榕,魏兴谷.赎买留青山青山变金山[N].福建日报.2018
[5].康金.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的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
[6].董朝伟.区位优势跨度、企业—区位政治关联与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及其绩效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7
[7].吴波,魏菲.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研究——基于外部集聚观[J].浙商管理评论.2016
[8].吴艳.从“工业的区位选择”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施[J].地理教学.2016
[9].魏菲.中国上市公司总部迁移目标区位选择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
[10].陈炳飞.地理“过程”目标的教学价值与落实——基于“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例[J].教学与管理.2013
标签:重点项目; 经济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 营商环境; 主要经济指标; 抢抓机遇; 经济创新; 扬帆起航; 骨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