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继电保护论文-赵森,李强,张璐

广域继电保护论文-赵森,李强,张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域继电保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继电保护,广域继电保护,保护原理

广域继电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赵森,李强,张璐[1](2019)在《广域继电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而继电保护对于维持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继电装置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警示工作人员注意。文章通过对传统继电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广域继电保护的优势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广域继电保护在电力、计算机、通信及适应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成为保护电网稳定的新宠。(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中)》期刊2019年06期)

贾秀波[2](2018)在《智能电网站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规模化建设与普及,在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方向呈现出多专业融合的特点;电网结构的复杂性、长距离输电、骨干网络地区化等问题又增加了输电、供电的安全风险。减小系统扰动对区域电网影响,依靠传统单间隔继电保护整定配合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运行稳定及安全风险控制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分析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定结构和应用技术方式,以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应用为基础研究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方案。智能化变电站依靠IEC61850标准化建模实现了变电站全站信息的实时采集,为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站域继电保护系统通过现有的通讯和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全站保护信息集中采集和逻辑处理,满足对保护范围内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通过设定保护的目标系统,构建典型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系统性分析研究站域保护功能配置;按照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分析数据算法特点,优化站域保护逻辑,重点分析优化主保护和存在技术难点的保护逻辑,如CT断线、差动保护等完成多个间隔保护逻辑设计方案,实现一套系统完成多间隔元件保护功能:站域保护系统对采样数据的同步有较高的要求,数据同步是保障站域保护各项功能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通过对通讯机理、数据结构等技术方面的分析研究,设计授时、守时、二次插值算法数据同步方案,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站域继电保护对通讯稳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应用的网络技术分析研究,设计站域保护的组网方案,评估过程层网络流量对站域保护系统接入的影响,设计系统内多种类型数据的采集处理方式,满足多CPU结构系统对数据接入、采集的可靠性要求。通过对站域保护系统实现机理的研究,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样机通过了动模试验,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实现了站域保护系统的工程化应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2-01)

范继伟,李廷军,商国敬[3](2018)在《以电流差动原理为基础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网在我国的发展壮大,人们越来越将注意力集中在电网的保护当中来,以电流差动原理为基础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应运而生,这种系统不仅可以很快的将各个终端的问题汇总,更可可以很快的将系统预测检测到的问题很快的解决,这也就促进了电网系统安全性的提升。本文关于以电流差原理为基础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保护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关于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出研究,我国的对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需要加大力度,更好地将这种系统应用到电网的保护当中去。(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21期)

曹伟[4](2018)在《广域继电保护与故障元件判别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广域继电保护受到学界和业界的普遍关注。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能够在电网出现故障时准确及时地做出反应,极大保护电网的持续运作,具有比传统继电保护更显着的优势。因此,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广域继电保护与故障元件判别展开全面研究。(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郭晓飞[5](2017)在《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联比较原理能够在电力传输过程中,构建一个完整的电力传输保护体系,是安全性较高的电力传输控制装置。基于此,本文结合纵联比较原理的基本理论,对纵联比较原理在广域电传输保护中的应用进行算法分析,为现代电力体系安全传输提供理论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期刊2017年44期)

姚烽[6](2017)在《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越老越多的电力企业开始将广域继电保护技术逐步应用并取代传统继电保护。本文分析了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缺陷和弊端,并对广域继电保护进行阐述,分析了其故障原件判别问题,以此适应未来智能电网和大趋势下现代电力发展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7年41期)

于廷文[7](2017)在《基于工频距离保护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后备保护存在的问题,如整定配合困难、动作延时长、发生大规模潮流转移易引起误动进而造成连锁跳闸等,提出一种基于工频距离保护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根据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ic Device,IED)的安装位置,形成包含被保护元件(线路和母线)的关联区域;通过收集区域内关联IED距离保护元件Ⅱ段启动信息,在关联域内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结合给定的故障判别原则与跳闸策略,准确判定故障位置并快速切除故障。该算法既可作为系统故障时快速动作的主保护,同时兼具后备保护的功能;避免了后备保护整定配合复杂,发生大规模潮流转移可能误动的问题;信息的交互与共享仅在关联域内进行,且均为逻辑信息,减小了对通信系统造成的压力。(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19期)

刘蕾[8](2017)在《适应智能电网的有限广域继电保护分区与跳闸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维持我国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促进社会生产、生活作业的有效开展,需要电力部门在发展电力事业的过程中加强对智能电网的构建以及完善,并由此促进继电保护分区等工作的开展。基于此,主要论述了分区域集中决策保护系统,进而由此实现对有限广域继电保护的跳闸策略的制订。(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7年11期)

吴浩,李群湛,刘炜[9](2017)在《基于电流极性和相对熵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广域继电保护的容错性和灵敏度,结合母线采样值保护和线路故障分量差动保护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电流极性和能量相对熵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首先,对线路IED保护关联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关联域,提取正序工频故障分量电流,并给出关联域边界电流、综合计算电流和综合虚拟电流概念;其次,定义综合电流采样值能量相对熵,量化综合电流的差异程度,同时,通过求取关联域边界电流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表征边界电流的极性关系,并利用电流采样值能量相对熵和极性关系识别关联域内外故障;最后,利用PSCAD/EMTDC软件搭建IEEE-3机9节点系统模型,分别在不同故障点设置不同故障类型进行仿真检验算法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关联域区内故障时,综合电流几乎一样,相对熵值很小,接近为0;边界电流间夹角小于π/2,极性近似相同;区外故障时,综合电流波形及采样值能量差异显着,相对熵值大于1;边界电流间夹角接近于π,极性近似相反,二者差异明显;域内单相接地故障时,在800Ω的高阻条件下,相对熵最大为0.428,夹角最大为0.388,仍能可靠满足判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性能基本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能较好克服TA饱和、数据畸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聂堃[10](2017)在《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研究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在电力系统的今天,广域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发展的尤为迅猛。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进行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7年05期)

广域继电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智能电网的规模化建设与普及,在继电保护和自动控制方向呈现出多专业融合的特点;电网结构的复杂性、长距离输电、骨干网络地区化等问题又增加了输电、供电的安全风险。减小系统扰动对区域电网影响,依靠传统单间隔继电保护整定配合方式不能有效解决运行稳定及安全风险控制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分析常规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特定结构和应用技术方式,以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应用为基础研究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方案。智能化变电站依靠IEC61850标准化建模实现了变电站全站信息的实时采集,为站域保护系统的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站域继电保护系统通过现有的通讯和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全站保护信息集中采集和逻辑处理,满足对保护范围内一次设备的控制功能。通过设定保护的目标系统,构建典型110kV变电站一次系统结构,系统性分析研究站域保护功能配置;按照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分析数据算法特点,优化站域保护逻辑,重点分析优化主保护和存在技术难点的保护逻辑,如CT断线、差动保护等完成多个间隔保护逻辑设计方案,实现一套系统完成多间隔元件保护功能:站域保护系统对采样数据的同步有较高的要求,数据同步是保障站域保护各项功能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通过对通讯机理、数据结构等技术方面的分析研究,设计授时、守时、二次插值算法数据同步方案,提高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站域继电保护对通讯稳定性要求较高,通过对智能变电站应用的网络技术分析研究,设计站域保护的组网方案,评估过程层网络流量对站域保护系统接入的影响,设计系统内多种类型数据的采集处理方式,满足多CPU结构系统对数据接入、采集的可靠性要求。通过对站域保护系统实现机理的研究,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工程样机通过了动模试验,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了技术要求,实现了站域保护系统的工程化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域继电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1].赵森,李强,张璐.广域继电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9

[2].贾秀波.智能电网站域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3].范继伟,李廷军,商国敬.以电流差动原理为基础的广域继电保护系统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

[4].曹伟.广域继电保护与故障元件判别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8

[5].郭晓飞.基于纵联比较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

[6].姚烽.广域继电保护及其故障元件判别问题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

[7].于廷文.基于工频距离保护原理的广域继电保护算法[J].科学技术创新.2017

[8].刘蕾.适应智能电网的有限广域继电保护分区与跳闸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7

[9].吴浩,李群湛,刘炜.基于电流极性和相对熵的广域继电保护新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

[10].聂堃.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研究之我见[J].通讯世界.2017

标签:;  ;  ;  

广域继电保护论文-赵森,李强,张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